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合集下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事故1、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事故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5190.5-2004)、《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模》(DL/T 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9-1998)、《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生[2003]409号)、《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 774-2004)、《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分散控制系统及其工作环境的配置基本要求。

1.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在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故障发生后的紧急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招标规范书规定的指标之内。

1.1.2 主厂房内的热力系统(包括发变组、电气厂用及升压站内系统设备)管理用DCS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0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同类型的I/O点最少应留有10%的备用余量。

附属及外围公用系统管理用DCS(包括PLC),可以配置单DPU(CPU),同类型的I/O点最少应留有10%的备用余量。

1.1.3 系统设备中除打印机、性能计算站外,其余各设备的工作电源必须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速度应满足该控制系统的需要(应保证控制器不被初始化)。

系统电源故障时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双电源均故障后要有解列机组的手段。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的重点要求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的重点要求

四、防止因检修、维护不当引发事故
2.检修机组启动前或机组停运15天以上,应对机、炉主保护及其他重要热 工保护装置进行静态模拟试验,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保护定值。热工保 护联锁试验中,应采用现场信号源处模拟试验或物理方法进行实际传动, 但禁止在控制柜内通过开路或短路输入端子的方法进行试验。 3.所有热工保护或联锁有关的测量元件、取样管路、变送器、信号电缆均 应使用文字标识或醒目颜色明示与其他测点的区别,严防对其异常操作。
二、防止分散控制系统硬件事故
2.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系统电源、为信号输入/输出(I/O)模件供 电的直流电源、通讯网络(含现场总线形式)等均应采用完全独立的冗 余配置,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冗余的通讯网络应具有互通功能。 3.分散控制系统控制器应严格遵循机组重要功能分开的独立性配置原则 ,各控制功能应遵循任一组控制器或其他部件故障对机组影响最小的原 则。
10.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和汽轮机监视仪表应加强定期巡视检查,所配电源 应取自可靠的两路独立电源,电压波动值不得大于±5%,且不应含有高次 谐波。汽轮机监视仪表的中央处理器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 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
三、防止就地热工设备异常引发事故
三、防止就地热工设备异常引发事故
1.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重要控制、保护信号电缆应使用耐高温阻燃电缆, 敷设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热源,敷设在油系统附近处电缆应采用阻油性 电缆,电缆敷设处易受机械性外力损伤时,还应选择带铠装层电缆。就地 电缆接线端子或预制插头环境防护等级应保证与电缆防护等级匹配,确保 电缆联接的可靠性。
四、防止因检修、维护不当引发事故
6.规范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 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 行备份。拟安装到分散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必须严格履行测试和审批程 序,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分散控制系统防病毒措施。 7.加强分散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管理,运行期间严禁在控制器、人机接口网 络上进行不符合相关规定许可的较大数据包的存取,防止通信阻塞。

热工保护拒动、误动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热工保护拒动、误动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热工保护拒动、误动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时常会发生的误动、拒动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根据生产经验总结出一些解决对策,对提高热工保护的可靠性,维持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措施0 前言热控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主、辅设备发生某些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故障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从而软化故障,停机待修,避免发生重大的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

但在主辅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护系统因自身故障而引起动作,造成主辅设备停运,称为保护误动,并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系统也发生故障而不动作,称为保护拒动,并因此造成事故的不可避免和扩大。

随着DCS控制系统的成熟发展,热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凭借其巨大的优越性,使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如何防止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成为火力发电厂日益关注的焦点。

1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分类及分析1.1 DCS软、硬件故障主要原因是信号处理卡、输入输出模块、网络通讯等故障引起。

如我厂三期#5机组(ABB Symphony 控制系统)就曾因为环路通讯故障造成机组跳闸。

经查原因为环网通讯同轴电缆接地导致通讯闭塞。

1.2 热控元件故障因热工元件故障(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阀门位置元件、电磁阀等)误发信号而造成的主机、辅机保护误动、拒动占的比例也比较大,有些电厂因热工元件故障引起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甚至占到了一半。

主要原因是元件老化和质量不可靠,单元件工作,无冗余设置和识别。

1.3 采样信号不满足要求造成的误动或拒动在这一类误动或拒动中,主要发生在汽包水位保护、炉膛压力保护、真空保护、润滑油压保护等需要三选二保护。

14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2

14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2

14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2006)、《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2006)、《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2006)、《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2006)、《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DL/T924-2005)、《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 1012 - 2006)、《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0-200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DL/T 5190.5 - 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6-2007)、《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生[2003]409号)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4.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14.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4.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4.1.1.2 内部存储占有量不大于50%,外部存储量占有容量不大于40%。

14.1.1.3 每种I/O点裕量10%~15%。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

YF-ED-J2687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622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 /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 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 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几点建议

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几点建议

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几点建议摘要:本文结合火电机组调试过程中常出问题,对热工保护误动及拒动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防止热工保护误动及拒动应采取的措施,对提高DCS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0引言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和参数的提高,热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着DCS分散控制系统在电力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DCS控制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优越性,使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参与保护的热工参数也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多,发生机组或设备误动或拒动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提高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或消除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原因分析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DCS软、硬件故障;热控元件故障;中间环节和二次表故障;信号干扰;电缆接线问题;热控设备电源故障;人为因素;设计、安装、调试存在缺陷。

1.1DCS软、硬件故障随着DCS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热工保护里加入了一些重要过程控制站(如:DEH、CCS、BMS等)两个CPU均故障时的停机保护,由此,因DCS软、硬件故障而引起的保护误动也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是信号处理卡损坏、输出模块有误、设定值模块出现故障、网络通讯等故障引起。

此外在DCS系统中,对于开关量回路,为了防止外围电路对DCS造成损害,每个端子板上都设置有相应的保险丝,在短路或者强电倒送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进而达到保护整个电路的目的。

但是在调试过程中有些误操是无意识的,这就导致保险在熔断后不能及时发现,导致DCS无法正确检测设备的开关状态,这就引发了热工保护的误动现象。

K08-华能北京热电厂机组热控专业反事故措施

K08-华能北京热电厂机组热控专业反事故措施

TPRI措施编号:TPRI/TR-MA-K08-2011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热控专业事故预防措施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目录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系统概述 (1)4具体措施 (1)1编制目的分散控制系统(DCS)是发电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控、调节、联锁保护、顺控等功能,一旦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酿成事故。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针对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扩建机组的现场设备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2编制依据2.1《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2.2《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2.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2.4《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2.5《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2.6《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2.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2.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3系统概述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扩建机组配置型式为:二拖一多轴,即2台燃气轮机、2台燃气轮发电机、2台余热锅炉、1台供热蒸汽轮机和1台蒸汽轮发电机。

燃气轮机为东方电气/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M701F4型燃机。

余热锅炉是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生产的卧式、自然循环、三压、无补燃、全封闭布置的余热锅炉。

汽轮机为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三压、再热、双缸、向下排汽、可背压可纯凝运行的汽轮机。

发动机由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全氢冷发电机。

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扩建机组全厂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了EMERSON 控制有限公司OVATION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3501(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Measures to prevent DCS failure and thermal protection failure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1.2控制器,FSSS、ETS系统的I/0卡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

1.2.1分配控制回路和I/0信号时,应使一个控制器或一块I/0板件损坏时对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

I/0板件及其电源故障时,应使I/0处于对系统安全的状态,不出现误动。

1.2.2冗余I/0板件及冗余信号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处于热备用状态。

1.3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5ms(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

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

1.3.1DCS宜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

系统应设计双回路供电。

其中一路电源要采用UPS供电。

1.3.2UPS电源应能保证连续供电30min,确保安全停机停炉需要。

1.3.3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的重要I/0板件,其直流电源应采用冗余配置,其中一路电源故障应有报警信号。

1.4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时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应稳定可靠。

1.4.1通讯总线应有冗余设置,通讯负荷率在繁忙工况下不得超过30%;对于以太网则不得超过20%。

1.4.2定期检查测试通讯负荷率,若超过设计指标,应采取好措施,优化组态,降低通讯量。

1.5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厂家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 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阻燃电缆,在DCS侧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1.5.1DCS系统与电气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时,控制系统接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一个连接点,且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1.5.2重点处理好两种接地: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

保护接地接至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2Ω。

屏蔽接地接至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0.5Ω。

不满足接地电阻要求时,应独立设置接地系统,接地电阻≤2Ω。

屏蔽接地的接地网接地点应远离电厂大电流设备,如给水泵、磨煤机等,距离大于10m以上。

1.5.3模拟量信号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连接,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1.6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

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

1.6.1DCS的设计或改造应满足在DCS故障或系统瘫痪后,汽轮机、锅炉、发电机能安全地停下来,紧急停机、停炉按扭回路要与DCS分开,并用硬接线连接。

1.6.2热工控制机房、电子设备间内禁止使用无线通讯工具。

热工控制机房内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持环境清洁。

2DCS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

2.1已配备DCS的电厂,应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制定在各种情况下DCS失灵后的紧急停机停炉措施。

2.2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

若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也应停机、停炉。

2.3当部分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运行状况酌情处理。

2.4当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采取以下对策。

2.4.1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该辅机退出运行。

2.4.2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将自动切至手动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并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4.3涉及到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到机炉保护电源故障时则应采用强送措施,此时应做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

若恢复失败则应紧急停机停炉。

2.5加强对DCS系统的监视检查,特别是发现CPU、网络、电源等故障时,应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并迅速做好相应对策。

2.6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

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

未经测试确认的各种软件严禁下载到已运行的DCS系统中使用,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DCS系统防病毒措施。

3防止热工保护拒动。

3.1DCS部分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的系统配置应符合14.1条款中的要求,FSSS的控制器必须冗余配置且可自动无扰切换,同时FSSS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手动火焰检测器和全部逻辑的试验功能。

3.1.1DCS系统的其它锅炉主保护(包括汽包水位保护和蒸发器断水保护)控制器也必须冗余配置且可自动无扰切换。

3.2对于独立配置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应保证装置(系统)本身完全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系统涉及到的炉膛压力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火焰检测器及冷却风系统等外围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独立配置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的软件管理参照2.6执行。

3.2.1火检设备的备用冷却风机应设立联锁功能,并应定期切换。

3.3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在役的锅炉炉膛安全监视保护装置的动态试验(指在静态试验合格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工况,达到MFT动作的现场整套炉膛安全监视保护系统的闭环试验)间隔不得超过3年。

3.4对于已配有由DCS构成的FSSS及含有相关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在进行机、炉、电联锁与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的试验中。

3.5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和汽轮机监视仪表(TSI)应加强定期巡视检查,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电压波动值不得大于±5%。

TSI的CPU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

3.6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保护、低真空等保护(装置)应每季度及每次机组检修后起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以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停机动作值。

所有检测用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

3.6.1保护装置的校验要有可追溯性,校验报告必须完整存档。

保护装置试验不合格禁止起动运行。

3.6.2汽轮机胀差、热膨胀、轴向位移保护的零位,在每次大修后进行调整,小修、临修或机组运行中不对零位进行调整。

如需调整,须制订出专门调整方案,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3.7若发生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批准后迅速处理。

锅炉炉膛压力、全炉膛灭火、汽包水位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等重要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其他保护装置被迫退出运行的,必须在24h 内恢复,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处理。

4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DEH)4.1在转速控制方式下,机组实际稳定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0.1%;最大升速率下的超调量应小于额定转速的0.15%;0PC(超速保护控制)动作的转速偏差应小于2r/min。

4.2在功率控制方式下,实际负荷与负荷指令的偏差小于±3%~±1.5%。

4.3在压力控制方式下,实际压力与设定值的差值应小于±0.6MPa~±0.3MPa。

4.4采用高压抗燃油的控制系统,抗燃油油质每月化验一次。

标准参照M00G二级;高级抗燃油主泵、备用泵应每月进行一次切换。

4.5当汽轮机从额定工况甩负荷时,转速的最高飞升小于200r /min;油动机全行程快速关闭时间<0.15s;阀门定期进行活动试电力安全技术| Power Safety Technology安全技术验,每次机组起动要进行阀位整定。

4.6DEH的软件管理参照2.6执行。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第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