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的刍议-模板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1 引言 (1)2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史 (1)2.1 长度单位的规定 (2)2.2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内在联系 (3)2.3 商鞅方升国际公制在中国的推行 (3)2.4 标准米尺的由来 (3)结语 (5)参考文献 (5)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史摘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长度单位的规定。

商鞅方升国际公制在中国的推行。

标准米尺的由来。

关键词发展史计量单位度米The history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ChinaAbstract"The historical records, summer annals" recorded in yu "as a degree, say out". Ancient Chinese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 law construction, refining and lear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s the role of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 length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t. FangSheng shang metric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 China. The origin of the MiChe standard.Key Words history Measuring unit degrees metre1 引言我国计量单位从父系氏族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的计量单位在缓慢发展着,其中也反映了一些文化的兴起衰败。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古代东西方的度量衡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度量衡制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的异同以及对于当代的启示。

一、古代东方度量衡制度1. 中国度量衡制度中国的度量衡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早在商代时期,就有“斤、两、钱、石、升、斗、担、束、斛”等度量衡单位,但并不统一。

秦朝时期,统一计量单位,制定了长度、面积、容积和质量等四个方面的单位,如长度的“丈、尺、寸、分、厘、毫”,重量的“斤、两、钱”,容积的“升、合”等。

汉代时期,又有不同求同的思想,将一些计量单位进行规范统一。

例如,长度的“里、丈、尺、寸、分、厘、毫”成为历史痕迹深刻的度量衡单位,从而形成了中国度量衡制度的雏形,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印度度量衡制度印度的度量衡制度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印度古代度量衡单位大多数是以体积为计量基础的。

例如,体积单位中有“manik”(意为一手指)和“angula”(意为一指头)。

印度的长度单位也是很有特点的,例如“hasta”(意为一只手的长度)和“cubit”(意为前臂的长度)。

当然,在现代印度的度量衡制度中,因欧洲殖民统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向国际标准看齐。

二、古代西方度量衡制度1. 希腊度量衡制度希腊古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由长度和体积单位构成,如“stadium”(跑道长170-190米)、“foot”(一英尺,30.48厘米左右)和“cubit”(小臂长度)。

质量方面,一般使用岩石或麦粒来计量,等价于大约1/72或1/5650英镑。

2. 罗马度量衡制度罗马古代的度量衡制度相对于希腊而言更加偏重于质量的计量。

常用单位有“uncia”(意为1/12),“libra”(一磅,约等于2.2千克),“aster”(一盎司,约等于28克)。

在罗马帝国时期,整个帝国统一使用罗马度量衡制度。

三、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的异同1. 计量单位体系不同东方度量衡制度和西方度量衡制度的体系不尽相同。

度量衡制度的演化历程

度量衡制度的演化历程

度量衡制度的演化历程度量衡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度量衡制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由最初的简单和粗糙,逐步演化成为较为规范和精确的现代度量衡制度。

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初步形成早在几千年前,不同的文明古国就开始了度量衡制度的初步探索。

例如,中国的商代就开始使用鲁斤、秦斤、楚斤等不同的度量衡单位,而在埃及和巴比伦则出现了尺、掌、步等度量衡单位。

然而,在这些早期度量衡单位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由于各地的单位标准不统一,导致交流和贸易的困难。

度量衡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自古至今,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度量衡方式和单位。

在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文化之一——古希腊,度量衡制度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规范化。

公元前七世纪,希腊人引入了一个基于自然定律的度量衡体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际单位制”。

希腊人利用棒和球等动态和静态现象,确定了长度、时间、重量、电流等基本量,用这些基本量构建出了一套系数体系,使不同地区的度量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统一。

中世纪度量衡制度的暴跳如雷中世纪度量衡制度的变化相当剧烈。

在这段时期,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交流和贸易的活动繁荣起来。

然而,受到各种原因的干扰,度量衡制度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例如,一些国家或组织破坏了原有的度量衡标准,采用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度量衡单位,导致交流和贸易的混乱。

此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度量衡器具的质量和精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代度量衡制度的建立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度量衡制度的精度和规范要求越来越高。

19世纪,许多国家开展了新的国际度量衡制度的大规模研究和合作,建立了名为“公制”的度量衡制度。

公制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基于自然定律、标准化、易于使用等。

此外,公制的单位也体现出科学和现代化的特性,如米、秒、千克等。

总结度量衡制度的演化历程,从简单、粗糙到复杂、规范,体现了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历史。

由秦始皇诏量论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

由秦始皇诏量论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

由秦始皇诏量论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我国现存多件铸(刻)有秦始皇二六年诏书的标准度量衡器,这些文物见证着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历史,着重探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重大意义,并论及这一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标签:诏量秦始皇度量衡制度统一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量,器形作椭圆形,直口有唇,平底,一边有筒状柄,通长20.8、高5.4、口长15.1、口宽12厘米,容积495毫升。

铜量外壁有诏书五十五字,铭文作: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量度,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兼并诸侯,统一天下。

人民终于获得安定,立尊号为皇帝。

于是诏令丞相状和绾,规范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

刻有统一度量衡诏令的器物还有很多,如始皇诏方升和始皇诏权,均是器形完整,铭文清晰,可算是其中的代表。

上举这些器物均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反映。

度量衡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作为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值得我们探究,下面试做说明。

一、度量衡的内涵以及早期发展历史度量衡三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度是物体的长度,量是物体的体积,衡是物体的重量。

长度的基本单位有分,寸,尺,丈,引等,多为十进制,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除此之外还有咫、丈、常、寻、墨、索等,这些单位应用面比较窄,既没有形成固定的量值,单位与单位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因而后来多消失了。

容积的基本单位有龠、合、升,斗,斛等,重量單位有钧,石,两,铢。

它们的进制关系并不唯一,其中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度量衡的发展多起源于为某种用途方便而约定俗成,大体而言其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自然物、人体以及自然现象。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首先,对于古代东方的度量衡制度,例如中国古代,主要以长度单位尺寸衡量为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尺寸、寸、分、厘、毫等单位。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起源于王朝时期,最早的度量衡单位是“尺寸”,长度为十分尺(约为33.33厘米),后来在汉代逐渐发展为尺寸、分寸等单位。

这种度量衡制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以人体为参照物进行度量。

例如,“寸”一词原本就表示人体手指的长度,以此作为单位来度量长度,增加了度量衡制度的可相对性和便捷性。

此外,中国的度量衡制度还包括贸易定量的货币制度,如黄金、白银、铜钱等作为交换媒介和计量单位。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的度量衡制度主要以质量为主要衡量指标。

最著名的是罗马时期的两个度量衡单位,“斯特”和“比卡里斯”。

斯特是木制容器的容量单位,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这些容器有标准尺寸,用于确定物品的体积。

而比卡里斯则是用于测量质量的单位,它是一种含有指定重量的物体,用于与其他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商业和贸易活动,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此外,古希腊和古罗马还有其他度量衡单位,如英尺、马力、英石等,用于测量距离、功率和质量。

虽然古代东西方的度量衡制度有些区别,但它们都是通过将物体与自然界的属性相对比来进行衡量的。

这表明古代人们对精确测量的需求,并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单位来满足这种需求。

古代度量衡制度在商业和贸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交易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此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在度量衡制度中得到了体现。

东方文化注重整体和谐以及节约,因此其度量衡制度相对更加简单和实用。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精确和独立性,因此其度量衡制度更加精细和科学。

总之,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文明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度量需求,以人体和自然界为参照物,通过度量单位和标准体系来实现精确测量,并在商业和贸易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今度量衡趣谈

古今度量衡趣谈


之 法 为 后 来 秦 始 皇 统 一 全 国 度 童 衡 打 下 了墓 础
公元 前
2
营造尺 合

3 20

量地 尺 合
34 0

,
裁衣 尺 合
35 55
1 2
年 秦 始 皇统 一 了中 国
, 、
,
当 年 即 颁 发 了统 一


古 代
0
, “
度 童衡 制 度 的 法令 南北朝 混乱
,
并 刻 兵 寿在 量器 衡 器 上
;
明明白 白
衡 制 度 政 出 多门
4昭一
出现 了混 乱 现 象
直到 战 国 时期
,

写着关 云 长 身 长 9 尺 一 一 正 好 是 3 米
青 龙惬 月刀 重 8 2 斤
前 2
1 )
,

于 生 产 和 商 品 交换 日 益 发展
诸侯 国 不 得
35
鑫 鬓 黝翼黝撇黝缨薰熬黝蘸翼蘸蘸鬓撇蘸蘸黝鬓 】 蘸
年 实 行 第二 次 变 法 时 将
,
唐 五 代时 期 增 幅 较 大 每 尺 合
0
.
31 0
米 宋 元时期每
91 1 ) 0
.
统 一 度 量衡 列为五 项 变 法 内 容之 一 尺

.
提 出 平 斗桶 权 衡





尺 合
30 7 0
.

,

代又

与隋 唐相 同 清代 ( 164 4一 1
0
.

因此
在谈 论

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研究论文

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研究论文

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研究论文度量衡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东西方的度量衡制度各具特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进行研究,并对其特点和历史贡献进行探讨。

一、古代东方度量衡制度古代东方度量衡制度主要指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古国。

中国以郡县制、符号标准化为特点,而印度则以信仰与文化的渗透为突出特点。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始于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的器具通常以重量、容积、长度等作为度量标准,如斤、两、升、合等。

秦始皇时期,为了统一度量衡标准,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苞米法,对长度、重量、容积等进行规定。

《法书·度量》成为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标准,为准确计算每种物品的用量,确保贸易的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保障。

印度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古代印度社会存在众多的宗教信仰,度量衡制度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

印度的度量衡制度通常以人身部分作为度量标准,例如,按照指长、手掌、指宽等来进行计算。

在印度教的教义中,人体各部分代表了不同的神祇,于是这种度量标准渗透到了宗教文化中,成为了一种信仰。

唐代旅者李德裕记录印度一般用钱为米度,亦有钩、尺、尺有三等、取其平均,正在使尺、尺半与天竺等相等。

可见,印度的度量衡制度不但具有宗教信仰的烙印,而且也具有时代变迁的特色。

二、古代西方度量衡制度古代西方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指古埃及、古希腊与古罗马三个文明国家。

古埃及以标准化的度量衡制度著称,古希腊则以理论化、科学化为特色,古罗马则以实践性、实用性为特点。

古埃及的度量衡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古埃及人将度量衡的精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了度量衡的国家标准化和中央集权化,生产和贸易都收到了显著改善。

例如,古埃及将时间分为12小时白天和12小时黑夜,将圆周比直径的比值确定为3.14倍,并制定了相应的度量衡标准。

这些标准化的度量衡标准被用于建造、制造、贸易等领域的计算中,大大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与统一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与统一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与统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嬴政统一度量衡制度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举措。

这一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对于统一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加强政治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与统一的重要性,以及该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的背景在秦朝之前,各个诸侯国拥有自己独立的度量衡体系,这给贸易、国家统一和控制带来了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执掌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统一度量衡制度的通用。

二、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内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主要包括长度、重量和容量三个方面。

他制定了法制单位“尺、寸、分、厘、毫”,以及“斤、两、钱”的重量单位和“升、斗、斛、石”的容量单位。

这些标准的建立赋予了度量衡制度的通用性和统一性。

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意义1. 经济发展推动: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为各个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

2. 强化政治统治:通过统一度量衡制度,秦始皇加强了对各个地区的政治控制。

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确保国家政策的执行,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3. 加强民族认同:统一度量衡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统一国家权威性的象征之一,加强了民族认同和国家意识。

4. 文化传承贡献: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度量衡制度以及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 这一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增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秦始皇的统一举措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

4.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成功实践对于团结各族群众、加强民族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通用与统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统一度量衡制度,秦始皇实现了对经济和政治的有效控制,推动了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的刍议
[论文关键词]:度量衡;古代东西方;发展过程
[论文摘要]:古代东西方度量衡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最初人们都选择了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衡量长度的标准。

古代度量衡的发展与国家的产生是分不开的,同时其发展又与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古代数学、天文学、音律学、医学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
计量是古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

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

远古时代人们对度量衡的概念很模糊,如度量的标准就是开始于人体的某一部分。

由于人体有高矮,所以很不精确,在社会化劳动和商品交换中就不适用,而需要加以标准化。

中国是音律标准发展较早的国家,古人就用音律的标准借用为度量衡的标准。

《汉书?律历志》载:度量衡出于黄钟之律也。

度者,本起于黄钟之管;量者,本起于黄钟之龠;权(即衡)者,本起于黄钟之重。

黄钟,就是古代12律中的第1律的律名。

古埃及、波斯等国,度量衡的产生发展过程[2,3],与古中国度量衡起源十分相似,只不过不同文明的度量衡在产生时间及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古代中国的度量衡
(一) 原始社会度量衡的萌芽
中国古代计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4-6]。

古书记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命大挠作甲子以记日。

尧命令羲、和两人参照日月、星辰制定历法。

舜东巡时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使用规矩准绳治水患并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标准等,这些传说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代计量发生的萌芽情况[4,5]。

(二) 商周时期计量器制的出现
商周时期已出现度量衡器制和计量年月日的历法。

商代甲骨文中有土地面积单位“田”字;采用干支记日法和“十三月”的记载。

商代历法以366天为一年,一年分为12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

计量昼夜时刻的漏刻,相传始于黄帝,应用于夏商。

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的符号,可推测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或同时,重量计量已经产生并得到应用。

(三) 春秋战国—度量衡发展繁荣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各国先后取消了共同耕作的“公田”,承认开垦的土地私有,按田亩征收田赋。

晋国六家世卿在各自的领地内,废除井田制,竞相扩大田亩面积,相对减免赋税。

齐国的卿大夫陈氏,创立一种五进位的容量制——“家量”制,取代豆、区、釜、钟四进位的“公量”旧制,还采取“小进大出”的办法。

现今收集到的春秋晚期的权衡器和量器有齐国的右伯君铜权,楚国的铜环权等,说明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的量制已经建立。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计量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国均有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制和度量衡器具。

容量单位:鲁国为釜、庾、秉;齐国为升、豆、区、釜、钟;秦国为升、斗、桶;魏国为斛、斗、益、秦、燕、楚、三晋的权衡单位为石、钧、斤、两、铢、累、益、齐等。

公元前350年的商鞅变法,废除“阡陌”和“封疆”,采用二百四十步(六尺为步)为一亩、百亩为顷的大亩积制,实行百亩给一夫的授田制,确认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制。

之后,商鞅又借鉴齐国量制,监制了标准铜方升,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

(四) 国家统一,度量衡单位制也得到统一
公元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令,命令丞相隗状、王绾和李斯等立下法令,统一度量衡单位制。

西汉继承和发展了秦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西汉末年,王莽时的历学家刘歆修订了度量衡,制定了度量衡三个单位量的标准,设计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审度?嘉量?权衡》,这成为我国最早的度量衡专着,标志着我国度量衡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唐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明代中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唐代将衡重单位24铢1两改为10钱1两。

宋代又将容量单位10斗1斛改为5斗1斛,2斛1石(10斗)。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规定以尺、升、两为度量衡的基本单位,终于建立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独特的、统一的、科学的度量衡单位制体系[6-9]。

清宣统元年又制造了营造尺和库平两铂铱合金原器各一件,开始了用国际先进计量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改造。

三、国外古代的度量衡[2,3]
(一) 古埃及度量衡制度
在古代的东方,是以胳臂定为一个基本的长度单位。

埃及的象形文字“肘尺”就是形象地画出了胳臂之长。

古代东方各国之间,很早就进行着各种物资交易。

当时各国均以金银为价值的媒介,故以重量为单位。

埃及的重量单位即承袭了苏美尔时期的塔连特、西克勒制。

公元前12世纪出土的壁画和草纸卷上,常见用天平作业的图画。

由于尚未出现铸币,因此每一笔交易都要以金银的重量为准。

这时期天平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度量衡器具。

埃及早期的量器,是公元前2900年的“铜质容器”。

(二)古代巴勒斯坦的度量衡
古代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南部。

公元前16-公元前14世纪,游牧的希伯来人部落进入巴勒斯坦。

公元前5世纪,犹太教就逐渐形成了。

犹太人给予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编撰了《圣经》。

在《圣经》一书中多处见到以“肘”作为一个长度单位。

“肘尺”最早见于关索不达米亚的苏关尔王国.后来被埃及继承。

《圣经》中所见的容量单位也有歌珥、西亚和罗革。

《圣经》中还强调使用经过校准的度量衡器。

在政教合一的时代.“庙定”度量衡器也就是国家法定的最高标准。

(三) 古波斯国的度量衡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在阿黑门尼德族人居鲁士(前558—前529)领导下,建立了波斯王国。

波斯在短短的历史时期里,从部落联盟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

大流士根据在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

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权:各行省可铸造银币,自治城市只允许铸造铜币。

金币有统一、准确的重量,即每枚重1西克勒(约合今克),称“大流士币”。

四、结语
古代中西方度量衡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中国古代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计量的萌芽情况;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巴基斯坦、波斯也有类似的记载。

在古代最初人们都选择了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衡量长度的标准,因为脚、胳膊、肘不一样长的情况很常见,所以很快地就有了统一标准,于是度量衡的萌芽就出现了。

古代度量衡的发展与国家的产生是分不开的。

在国家形成以后,国家机器的运转:征收赋税,发放俸禄,兴修水利,建造城垣,制造兵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等等,都离不开度量衡的技术保障。

中国古代统治者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是把计量作为行使统治权力的象征来对待的。

其他地区度量衡的起源也是如此。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测量,而度量衡是测量的科学,因此度量衡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有密切关系。

度量衡对古代数学、天文学、音律学、医学、钱币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们互相促进,携手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参考文献
丘光明.黄钟、累黍与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J].中国计量,20XX(2):45-48.
丘光明.古代埃及的计量[J].中国计量,20XX(3):37-38.
丘光明.古代巴勒斯坦和波斯的度量衡[J].中国计量,20XX(8):45-47.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丘光明.计量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邱隆.中国古代计量发展史话[J].中国计量,20XX(11):29-31.
张钟华.我国古代度量衡的辉煌成就及现代计量的自主创新[J].中国计量,20XX(5):6-8.
艾学璞,王立新.对中国古代计量“三量”、“四量”和“五量”之说的探究[J].中国计量,20XX(5):45-47.
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J].考古与文物,20XX(3):89-96.
关增建.中国古代计量的社会功能[J].中国计量,20XX(6):3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