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2019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章末复习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2019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章末复习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时章末复习一、对相近易混淆概念理解辨析1.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关系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它是指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

二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2.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1)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物活性的物理性膜,即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等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联系: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3.原生质层、原生质体(1)原生质层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

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2)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常作为植物细胞融合的材料。

训练1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浓度A>B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B>A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浓度A=B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二、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运输速率下降。

3.膜的特点的实验验证(1)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的实验验证:荧光标记膜蛋白,观察其分布。

(2)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征)的验证:液体培养法。

训练2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综合测试卷.doc.docx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综合测试卷.doc.docx

2019-2020 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 第四章综合测试卷一、知识网络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其他实例对生长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自由扩散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总结:生物膜结构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成分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的逻辑关系。

二、检测题单选题1、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糖类分子分布在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两层之间,内表面和外表面2、最能表明一个细胞特殊功能的是A、细胞核的大小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C、细胞膜的结构D、细胞的大小3、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则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大蒜头腌制成糖醋蒜,其原因是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表面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C、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失去了选择性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进入活细胞4、为了解决淡水紧缺的问题,人们利用人造纤维制成人工膜进行海水化淡,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什么特点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主动性D、渗透性5、如图实验装置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②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①的半透膜袋坚挺变硬,请推测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①<②<③6、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种类不同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3—的曲线。

影响 A、 BK和 NO 两点和 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8、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与细胞膜的下列哪一特性有关?A、选择透过性B、主动运输C、一定的流动性D、保护作用9、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四个选项中,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A、选择性B、主动运输C、保护作用D、胞吞和胞吐10、实验表明, 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是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 12 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 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

第四章章末测试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第四章章末测试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姓名:班级第四章章末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中S1为0.3 mol·L-1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D.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答案】D【分析】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由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多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少的一侧扩散,如图装置A中烧杯中S2为蒸馏水,而漏斗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烧杯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由烧杯向漏斗内渗透,使漏斗内液面上升;同理,B装置中起始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水分子仍然会发生渗透作用。

高中生物 第4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4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高一检测)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答案:B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类囊体膜B.线粒体膜C.细胞膜D.内质网膜解析:选C。

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是细胞的识别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而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解析:选B。

实验后a、b、c溶液中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均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此时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所以外界溶液的浓度也是不相同的,应为c>b>a。

4.(2019·某某某某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菌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识别病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结构①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解析:选D。

糖蛋白具有识别能力,A正确;结构①高尔基体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该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态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D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1习题答案第4章免疫调节第4章章末测评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1习题答案第4章免疫调节第4章章末测评卷

第4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2.(2021河北沧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B.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时,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3.(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癌症免疫疗法表明:T细胞上具有终止细胞免疫反应的CTLA-4和PD-1两种蛋白质,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可以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杀灭更多肿瘤细胞。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具有避免机体免疫功能过强的生理意义C.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可以终止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没有影响D.利用相应抗体,可解除CTLA-4和PD-1的抑制功能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4.(2021山东济宁高三期末)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T细胞(简称TFH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B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细胞就会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FH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B.TFH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C.同一个体内的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核遗传信息不同D.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与B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5.(2021广东高三月考)HIV是引起灵长类动物细胞病变的逆转录病毒之一,它对热敏感,在56℃的温度条件下30min即可灭活,亦对消毒剂和去污剂敏感。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见学用66页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①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脾:内含多种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②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由③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指机体排除④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⑥突变的细胞,防止⑦肿瘤发生的功能。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Ⅰ.B细胞的活化需要⑧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⑨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⑩分裂、分化过程。

Ⅱ.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的分化外,⑪记忆细胞也能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2)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⑫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结果: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⑬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继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免疫细主要是B细胞主要是T细胞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Ⅰ.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能裂解被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又会发挥作用;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4.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⑭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全单元教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全单元教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版】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全章节教案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被动运输”是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主动运输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说出动、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相应细胞结构。

科学思维:理解渗透现象的原理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用此现象解释动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的原生质是否为一层半透膜。

社会责任:将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做到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教学重难点:1.理解动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2.说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关实验。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渗透现象:玻璃纸(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分子不可以。

PPT播放渗透装置的动画,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单位时间内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数。

问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不会,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透过。

问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不会,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的水分子数等于渗出玻璃纸的水分子数量。

问题4:为什么漏斗管内的液面不会无限升高?玻璃纸(半透膜)的两侧由于存在浓度差,水分子就有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渗透的趋势。

而漏斗内的液面不断升高,与清水的液面会产生一个压力,会使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压向清水侧,这个压力随着液面不断升高而不断增大。

压向清水侧的水分子会越来越多,会逐渐与因为浓度差而渗透到漏斗的水分子的量保持平衡。

高中生物 第4章 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4章 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第4章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滴在烧杯中的一滴蓝墨水可使一烧杯水变蓝B.打开一瓶香水后,香水味弥漫整个房间C.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壁D.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答案 D解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A、B所述属于扩散现象,C项中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D所述属于渗透作用,D正确。

2.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的溶液中有淀粉和NaCl(钠离子、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漏斗颈内的液面和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平,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测蒸馏水中的物质。

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漏斗颈内的液面下降②漏斗颈内的液面上升③烧杯内的液体遇碘液变蓝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③答案 B解析漏斗内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是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故烧杯内的液体遇碘液不变蓝,由于漏斗内的溶液浓度高于烧杯内的溶液浓度,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颈内的液面上升,B正确。

3.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过一段时间,结果是( ) A.萝卜变硬,凹槽中水分减少B.萝卜变硬,凹槽中水分增多C.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减少D.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答案 D解析在新鲜萝卜的凹槽中放入浓盐水后,由于盐水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4.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包括(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 A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章末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人的小肠上皮细胞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③干种子细胞④果蝇卵细胞⑤菠菜叶上表皮细胞A.①②④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⑥答案 B解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不断流失而出现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果蝇卵细胞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大液泡,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干种子细胞无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

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菠菜叶上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2. 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答案 B3.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a~e代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代表的运输方式所需细胞膜上的A的种类相同,运输分子时,自身结构都发生变化B.在a~e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物质A的种类D.图中编号a代表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方式答案 C解析图示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中的A表示通道蛋白,d中的A表示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中发挥作用,e中的A表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运输分子时通道蛋白的自身结构不发生变化,A错误;a、e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c、d代表的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因此为被动运输,B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4.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

问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前B<A<C B.实验前B>A>CC.实验后B=A=C D.实验后B>A=C答案 B解析实验开始时外界溶液浓度相等,实验后细胞失水情况为B<A<C,因而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B>A>C,A错误,B正确;实验后,形态不再变化,则A、C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同,B的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所以实验后B≥A=C,C、D错误。

5.下列能够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 )①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②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离子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水分子自由进出细胞⑤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答案 B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属于胞吐现象,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控制物质(如无机盐离子、水分子)进出细胞体现的是膜的选择透过性。

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D解析该图所表示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确定其是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还是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者恰好是质壁分离结束时,若是第一种情况,则C正确,若是第二种情况,则A正确,若是第三种情况,则B正确,因此正确选项应为D。

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B.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若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则说明细胞液的溶质能透出细胞D.本实验无对照组,滴加溶液前的镜检与滴加溶液后的镜检形成自身对照答案 D解析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A 错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后来随着细胞吸收甘油,细胞液浓度变大,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若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则说明细胞液中的水(溶剂)能透出细胞,C错误;整个实验过程体现出科学实验的对照原则,是实验本身前后对照,D正确。

8.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答案 D解析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从细胞溢出,说明盐酸破坏了细胞膜、液泡膜等原生质层结构,使其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故选D。

9. 将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浸在滴有0.3 g/mL蔗糖溶液的装片中,得到如图所示的质壁分离图,假如细胞液浓度为a,细胞质基质浓度为b,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溶液浓度为c,外界溶液浓度为d,则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a<bB.b<c=d<0.3 g/mLC.a的颜色不断加深D.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c中充满蔗糖溶液答案 D解析据图示可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故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即a<d。

水经原生质层扩散到细胞外,故原生质层中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介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之间,又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c和d浓度相等,由于细胞失水后水进入外界溶液,故外界溶液浓度不断减小,故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各部分浓度之间的关系为a<b<c=d<0.3 g/mL,A、B正确;据图示可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水经原生质层扩散到细胞外,故a的浓度变大,颜色不断加深,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具有全透性,所以把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浸在滴有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D错误。

10.将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3种状态的细胞,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B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B.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B>CC.图中标号①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D.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答案 A解析由于三种细胞处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B、C细胞均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不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且C细胞质壁分离比B细胞明显;A细胞可能吸水,也可能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因此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A>B>C,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B>C,A错误,B正确;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①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C正确;由于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与细胞内外浓度差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质壁分离程度的差异确定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B>A,D正确。

11. 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水、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中进行的如下实验中,结果不正确的是( )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高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高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答案 D解析若a侧为细胞色素,b侧为清水,a侧溶液浓度大于b侧,b侧的水分子向a侧转移,故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上升,A正确;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b侧溶液浓度大于a侧,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上升,B正确;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因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蔗糖小,因此比较两边的物质的量浓度:a侧>b侧,水分子开始运动方向是由b 侧向a侧移动,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使得a侧溶质减少,导致b侧又从a侧吸水,最终b侧液面高于a侧,C正确;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两侧虽然浓度不同,但溶质相同且能通过半透膜,因此一段时间后,两侧的液面相平,D错误。

12. 如图表示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的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用a、b、c、d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时间2)多次处理洋葱表皮,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曲线,则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 )A.清水、0.3 g/mL蔗糖溶液、0.3 g/mL尿素溶液、0.5 g/mL蔗糖溶液B.清水、0.3 g/mL尿素溶液、0.3 g/mL蔗糖溶液、0.5 g/mL蔗糖溶液C.清水、0.5 g/mL蔗糖溶液、0.3 g/mL蔗糖溶液、0.3 g/mL尿素溶液D.清水、0.3 g/mL蔗糖溶液、0.5 g/mL蔗糖溶液、0.3 g/mL尿素溶液答案 B解析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体积略有增加,对应a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尿素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但由于尿素分子可逐渐进入细胞,质壁分离的细胞可以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对应b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体体积又有所增加,对应c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5 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加清水后原生质体体积不变,对应d溶液。

13.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 min和4 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答案 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增加,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的KNO3溶液浓度,A错误;b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先比初始长度短,后来恢复到初始长度,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B正确;c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发生了部分复原现象,说明细胞此时没有死亡,而d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C错误;该实验中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