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doc

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doc
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doc

例3、下列各图形中, 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最小三角形个数+1) +2(高阶)

巧数图形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X—C D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用最小线段为单位,按序递增。

单拼:3 (段),双拼:2 (段),三拼:1 (段)通过以上的计数方法可

以发现: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基础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火车头为基础线段数3段:3+2+1二6 (段)或者,线段个数二基础线段

数X端点(高阶)

基础线段要求:手拉手,肩并肩

对于相交的线段,分别计算各个方向,然后加总

例2、数出下页左上图中锐角的个数。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或者,角的个数二最小角个数X (最小角个数+1) +2

又,角的个数二射线的个数X (射线个数-1) -2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所以,三角形个数二底边线段个数(每个底边基础线段构成一个基础三角形)

或者,三角形的个数二最小三角形个数

X

⑷(5)

以上的内容基本是单层规整图形: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解决方法:开小火车! 对于多层规整的图形,应该以单层规整图形为基础,运用技术,算出多层规整图形的数量。 例4、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方法(1)使用分层计数法:

图(1)

图(2)

上层:4+3+2+1=10 (个) 上层: 4+3+2+1=10 (个) 下层: 0 (个) 中层: 0 (个) 上下层:4+3+2+1=10 (个)

下层: 0 (个)

上中层: 4+3+2+1=10 (个)

中下层: 0 (个)

上中下层:4+3+2+1=10

总 数:10+0+10=20 (个) 总数: 10+10+10二30

(个) 方法(2)公式法:第一层三角形的总数X 层数

公式法:第一层三角形的总数X 层数 图(1) 第一层: 4+3+2+1=10 (个) 图(2)

第一层:4+3+2+1=10 (个)

层数: 2 (层) 总数:

10X2二20 (个)

层数:

3 (层)

总数:10X3=30 (个)

例5、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1

分层法:

上层:4+3+2+1=10 (个) 下层:

4 (个)(吹泡泡法)

上下层:4+3+2+1=10 (个) 总 数:10+4+10=24 (个)

例6、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7、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数之前,先将每个图形编号,

编好后,先数单拼三角形1、4、3号,共3个。 再数两个图形合成的(双拼)三角形,1+2号,2+3号,

3+4号,4+1号,按顺序两个两个合并,共4个三角形。

最后数由1 +2+3+4号组成的(四拼)大三角形,有1个。 所以3+4+1=8,共8个三角形。

例8、下列各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对于(单层)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每个长方形相当于最小线

段。所以数单层的基础长方形,就是数基础线段数。 对于多层的长方形的个数=单层长方形的数量X 层数(个)

单层长方形的数量=长边上的线段数(个),层数=宽边上线段的个数(层)

例9、下列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单层长方形的数量二长边线段数二4+3+2+1二10 (个),

层数二宽边线段数=3+2+1=6 (层)

总数二(4+3+2+1) X (3+2+1) =60 (个)

例10、下列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先将〈格1>与〈格2>隐去,剩下的格3,

就是一个多层规整长方形=10X6=60 (个)

格1带来的长方形=4 (个)(吹泡泡法)

格2带来的长方形=5 (个)

总数=60+4+5=69 (个)

例11、下列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与解:了解正方形的构成特点:四边相等。

方法(1)数格子:一格,四格,九格,十六格...

方法(2)开小火车法:最小正方形的个数为“火车头”,后面的“车厢”中的每个

乘数都减T,直至出现1为止(0乘任何数都等于0)

解:3X3+2X2+1X1=14 (个)

例12、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与解:利用开小火车法:

火车头为最小9正方形数量:6X5

正方形个数二6X5+5X4+4X3+3X2+2X1 =70 (个)

例13、数下列图形中共有21个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棒:

12345??????21

357911???????

例10、在下图中,包含"*”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共有多少个?分析与解:对于不规整的图形,进行分类讨论。

左图中,应先进行分类:正正方形与斜正方形

正正方形=5+5=10 (个)

斜正方形二 5 (个)

总数二10+5二15 (个)

例11、如下图是由小立方体构成的塔,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分析与解:数立方体时,先从顶层数起。

公式:本层可见数+上层数

本题:1+ (3+1) + (5+4) + (7+9) =30 (个)

例12、数一数,下列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OO OOOO OOOOO OOOO OO

方法(1):小讨厌法:

不包含小讨厌的多层规整图形:10X6=60 (个) 小讨厌m + a+0: 4+4+4=12,共:60+12=72 (个) *方法(2):重叠法(三年级): 横:10X6=60 (个),竖:3X10=30 (个)

中(重叠):3X6=18 (个),共:60+30-18=72 (个) 例13、数一?数,第10个图形应该有多少圆圈

组成?

OO

OO OOOO

OO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如下的规律:

例13、数一数,第10个图形应该有多少条线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如下的规律:

例14、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包含★长方形有多少个? 方法(1)勾对角线法:将★的左上角的点和右下角的点相连: 通过加标字母A 、B 和a 、b 、c 、d 、e 、f,帮助我们数图形:

Aa> Ab> Ac> Ad> Ae 、 Af 、 Ba 、 Bb> Bc> Bd> Be> Bf>

*方法(2)公式法:经过★划十字线,左侧、右侧、上面、下面焦点数相乘:2X2X1X372(个)

例15、数一?数,下列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有多少个三角形?

(1)

数线段:分方向:共:6X5+5=35 (条) (2)

数三角形:分方向

中间五角星(不用①③③④⑤):共10个三角形。

仅使用①③③④⑤中一条:每一条有4个三角形,共4X5=20 (条) 使用①③③④⑤中的两条:共4个三角形。 共:10+20+5二35 (个)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 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十(倍数+1)。 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十(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十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X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 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 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 (6)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十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十速度差。 (7) 周期问题 (8) 还原问题 (9) 归一问题 (10)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 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 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 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 X 1 = 3.14 3.14 X 2 = 6.28 3.14 X 3 = 9.42 3.14 X 4 = 12.56 3.14 X 5 = 15.7 3.15 X 6 = 18.84 3.14 X 7 = 21.98 3.14 X 8 = 25.12 3.14 X 9 = 28.26 2. 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X 8= 1000 25 X 4 = 100 125X 3= 375 625X 16= 10000 7X11X13=1001 25X 8= 200 125X 4= 500 37X 3=111 3.100 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 单位换算: 1 米=3 尺=3.2808 英尺=1.0926 码 1 公里=1000米=2里 1 码=3 英尺=36 英寸 1 海里=1852米=3.704 里=1.15 英里 1 平方公里=1000000 平方米=100 公顷=4 平方里=0.3861 平方英里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0000 平方厘米

五年级奥数专题图形的计数

6 A C D E 九图形的计数(A)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6. ______. 7. 25颗铁钉(如下图),如果用线绳围正方形,最多可以围出_____个. 8. ,上面有4?4个钉(如右图).以每个钉为顶点,你能用皮筋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共_____个. 9. 如下图,方格纸上放了20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共有_____个.

10. 数一数.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 二、解答题 11. 右图中共有7层小三角形,求白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与黑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之比. 12. 下图中,AB 、CD 、EF 、MN 互相平行,则图中梯形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差是多少? 13.现在都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红色、白色两种正方形分别组成边长为2厘米、4厘米、8厘米、9厘米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特点都是正方形的四边的小正方形都是涂有红颜色的小正方形,除此以外,都是涂有白色的小正方形,要组成这样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总共需要红色正方形多少个?白色正方形多少个? 14.将 ABC 的每一边4等分,过各分点作边的平行线,在所得下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7 6 5 4 3 2 1 N M F E D C B A O

九图形的计数(B)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 下图中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 2. 右上图中有正方形_____个,三角形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个,梯形_____个. 3. 下图中共出现了_____个长方形. 4. 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个三角形.再数一数,它一共有_____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5. 图形中有_____个三角形. 6.如右上图,一个三角形分成36个小三角形.把每个小三角形涂上红色或蓝色,两个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要涂上不同的颜色,已知涂成红色的三角形比涂成蓝色的三角形多,那么多_____个. 7. 下图是由小立方体码放起来的,其中有一些小方体看不见.图中共有_____个小立方体. 8. 右上图中共有_____个正方形. 9. 有九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其中标有数码“1”的有1张;标有数码“2”的有2张;标有数码“3”的有3张,标有数码“4”的也有3张。把这九张圆形纸片如下图所示放置在一起,但标有相同数码的纸片不许靠在一起,问: 如果M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10. 如下图,在2×2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3个方格,在3×3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5个方格.那么10×10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_____个方格. M 二、解答题 11. 把一条长15cm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12.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和11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底边是11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13. 下图中的正方形被分成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它们一共有16个顶点(共同的顶点算一个),以其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为顶点,可以构成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与阴影三角形有同样大小面积的有多少个? 14. 有同样大小的立方体27个,把它们竖3个,横3个,高3个,紧密地没有缝隙地搭成一个大的立方体(见图).如果用1根很直的细铁丝扎进这个大立方体的话,最多可以穿透几个小立方体?

五年级奥数专题:图形的计数

A 3 A 1 O A 2 A 4 A 5 A 7 A 6 A 8 A 9 A 10 A 11 A 12 九 图形的计数(A)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2. 如右上图,O 为三角形A 1A 6A 12的边A 1A 12上的一点,分别连结OA 2,OA 3,…OA 11,这样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 3. 下图中有_____ 4. 右上图中共有 _____个梯形. 5. 数一数 (1)一共有( )个长方形. (2) 6. 在下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

A C E 7. 在一块画有4?4方格网木板上钉上了25颗铁钉(如下图),如果用线绳围正方形,最多可以围出_____个. 8. 一块相邻的横竖两排距离都相等的钉板,上面有4?4个钉(如右图).以每个钉为顶点,你能用皮筋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共_____个. 9. 如下图,方格纸上放了20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共有_____个. 10. 数一数,下图是由_____个小立方体堆成的.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 二、解答题 11. 右图中共有7层小三角形,求白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与黑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之比. 12. 下图中,AB 、CD 、EF 、MN 互相平行,则图中梯形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差是多少?

13.现在都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红色、白色两种正方形分别组成边长为2厘米、4厘米、8厘米、9厘米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特点都是正方形的四边的小正方形都是涂有红颜色的小正方形,除此以外,都是涂有白色的小正方形,要组成这样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总共需要红色正方形多少个?白色正方形多少个? 14ABC的每一边4等分,过各分点作边的平行线,在所得下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 边形?

小学奥数 几何计数 专题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 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级) 【巩固】用三根火柴可拼成一个小“△”,若用108根火柴拼成如图所示形状的大三角形,请你数一数共有多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完整版

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巧数图形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用最小线段为单位,按序递增。 单拼:3(段),双拼:2(段),三拼:1(段) 通过以上的计数方法可以发现: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基础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火车头为基础线段数3段:3+2+1=6(段) 或者,线段个数=基础线段数×端点÷2(高阶) 基础线段要求:手拉手,肩并肩 对于相交的线段,分别计算各个方向,然后加总 例2、数出下页左上图中锐角的个数。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或者,角的个数=最小角个数×(最小角个数+1)÷2 又,角的个数=射线的个数×(射线个数-1)÷2 例3、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 头。 所以,三角形个数=底边线段个数(每个底边基础线段构成一个基础三角形) 或者,三角形的个数=最小三角形个数×(最小三角形个数+1)÷2(高 阶) 以上的内容基本是单层规整图形: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解决方法:开小火 车! 对于多层规整的图形,应该以单层规整图形为基础,运用技术,算出多层规整图形的 数量。

例4、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方法(1)使用分层计数法: 方法(2)公式法:第一层三角形的总数×层数 例5、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小TIPS:吹泡泡法 例6、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7、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对于不规则的图形, 数之前,先将每个图形编号, 编好后,先数单拼三角形1、4、3号,共3个。 再数两个图形合成的(双拼)三角形,1+2号,2+3号, 3+4号,4+1号,按顺序两个两个合并,共4个三角形。 最后数由1+2+3+4号组成的(四拼)大三角形,有1个。 所以3+4+1=8,共8个三角形。 例8、下列各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对于(单层)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 决。每个长方形相当于最小线段。所以数单层的基础长 方形,就是数基础线段数。 对于多层的长方形的个数=单层长方形的数量×层数(个) 单层长方形的数量=长边上的线段数(个),层数=宽边上线段的个数(层) 例9、下列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单层长方形的数量=长边线段数=4+3+2+1=10(个), 层数=宽边线段数=3+2+1=6(层) 总数=(4+3+2+1)×(3+2+1)=60(个) 例10、下列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分析,先将<格1>与<格2>隐去,剩下的格 3,

小学奥数中的涂色问题

小学奥数中的涂色问 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涂色问题的常见方法 与涂色问题有关的试题新颖有趣,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解决涂色问题方法技巧性强且灵活多变,故这类问题的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观察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拟总结涂色问题的常见类型及求解方法。 一、区域涂色问题 1、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对各个区域分步涂色,这是处理染色问题的基本 方法。 例1、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标①、②、③、④的各部分涂色,每部分只涂一种颜色,相邻部分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多少种 4种方法,接着给③号涂色方法有34种涂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涂色方法有5434240 ???= 2、根据共用了多少种颜色讨论,分别计算出各种出各种情形的种数,再 用加法原理求出不同的涂色方法种数。 例2、(2003江苏卷)四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6个区域,且相邻两个区域不能同色。 分析:依题意只能选用4种颜色,要分四类: (1)②与⑤同色、④与⑥同色,则有4 4 A; ① ②③④ ⑤⑥

(2)③与⑤同色、④与⑥同色,则有4 4A ; (3)②与⑤同色、③与⑥同色,则有44A ; (4)③与⑤同色、② 与④同色,则有4 4A ;(5)②与④同色、③与⑥同 色,则有44A ; 所以根据加法原理得涂色方法总数为54 4A =120 例3、(2003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方法共有多少种 分析:依题意至少要用3种颜色 1) 当先用三种颜色时,区域2与4 2) 区域3与5必须同色,故有3 4A 种; 3) 当用四种颜色时,若区域2与4同色, 4) 则区域3与5不同色,有4 4A 种;若区域3与5同色,则区域2与 4不同色,有44A 种,故用四种颜色时共有24 4A 种。由加法原理可知满足题意的着色方法共有34A +244A =24+2 24=72 3、根据某两个不相邻区域是否同色分类讨论,从某两个不相邻区域同色与不同色入手,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形的种数,再用加法原理求出不同涂色方法总数。

五年级奥数题:图形的计数(B)

图形的计数作业 一、填空题 1. 如下左图中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 2. 如上右图中有正方形_____个,三角形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个,梯形_____个. 3. 如下左图中共出现了_____个长方形. 4. 如上右图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个三角形.再数一数,它一共有_____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5. 如下左图图形中有_____个三角形. 6.如上右图,一个三角形分成36个小三角形.把每个小三角形涂上红色或蓝色,两个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要涂上不同的颜色,已知涂成红色的三角形比涂成蓝色的三角形多,那么多_____个. 7.如下左图是由小立方体码放起来的,其中有一些小方体看不见.图中共有____个小立方体. 8. 如上右图中共有_____个正方形. 9. 有九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其中标有数码“1”的有1张;标有数码“2”的有2张;标有数码“3”的有3张,标有数码“4”的也有3张。把这九张圆形纸片如下左图所示放置在一起,但标有相同数码的纸片不许靠在一起,问:如果M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10. 如上右图,在2×2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3个方格,在3×3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5个方格.那么10×10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_____个方格. 二、解答题 11. 把一条长15cm 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12.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和11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底边是11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13. 下图中的正方形被分成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它们一共有16个顶点(共同的顶点算一个),以其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为顶点,可以构成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与阴影三角形有同样大小面积的有多少个? 14. 有同样大小的立方体27个,把它们竖3个,横3个,高3个,紧密地没有缝隙地搭成一个大的立方体(见图).如果用1根很直的细铁丝扎进这个大立方体的话,最多可以穿透几个小立方体?

小学奥数知识点分类【完整】

小学奥数知识点分类 小学奥数大约80 个知识点,可分成5 大类,数论和行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计算能力速算与巧算、分数百分数、循环小数、分数拆分、四则混合运算等等 基础知识和差倍、年龄、植树、周期、鸡兔、方阵、逻辑、容斥、排列组合等 图形问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计数、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阴影面积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行程、流水、过桥、时钟、圆周、发车间隔等等 数论问题平方数、奇数、偶数、约数、倍数、质数、合数、整除、余数、进制 第一部分计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计算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学好数学的根基,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点列表 1 归一归总9 鸡兔问题17 加法乘法原理 2 和差问题10 方阵问题18 排列与组合 3 和倍问题11 抽屉问题19 商品利润 4 差倍问题12 容斥问题20 存款利息 5 植树问题13 逻辑问题21 浓度问题 6 年龄问题14 数字谜22 工程问题 7 盈亏问题15 等差数列23 正反比例 8 周期问题16 一笔画24 牛吃草问题 第三部分数论知识 数论由于比较抽象,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且小学数论与中学的代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定义新运算 6 整数进制

2 约数倍数7 数的整除 3 奇数偶数8 余数与同余 4 质数合数9 高斯取整 5 平均数10 不定方程 第四部分图形知识 图形属于小学奥数三大专题之一,主要考察学生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建构、以及对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图形问题的重点在于等积变换的直线型面积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几何计数 4 体积与表面积 2 周长与面积 5 阴影面积 3 长方体与正方体 6 直线型面积 第五部分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平均问题: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相遇问题 4 流水行船 2 追及问题 5 钟表问题 3 火车过桥 6 发车间隔

小学奥数奥数计数问题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n个步骤,其中,完成第一步有m1 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有m2 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1 上海到天津每天有 2 班飞机,4 趟火车,6 班汽车,从天津到北京有 2 班汽车。假期小茗有一次长途旅游,他 从上海出发先到天津,然后到北京,共有多少种走法? 例2 “IMO”是国际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 3 个字母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笔来写,共有多少种写法? 【巩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装饭、菜的有餐碗和餐盘,用来吃饭的有餐勺、餐叉和餐筷。如果一种装饭菜的和一种吃饭的餐具配作一套,那么以上这些可以组成不重复的餐具多少套? 例3 小红、小明准备在5×5的方格中放黑、白棋子各一枚,要求两枚不同的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共有多少种方法? 【巩固】右图中共有 16 个方格,要把 A、B、C、D 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例4 用数字0,1,2,3,4,组成三位数,符合下列条件的三位数各多少个? ①各个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②各个位上的数字不允许重复; 【巩固】由数字 0、1、2、3 组成三位数,问:①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②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拓展】由数字 1、2、3、4、5、6 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例5 把1~100 这100 个自然数分别写在100 张卡片上,从中任意选出两张,使他们的差为奇数的方法有多少种? 小结:应用乘法原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①做一件事要分成几个彼此互不影响的独立的步骤来完成; ②要一步接一步的完成所有步骤; ③每个步骤各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 加法原理: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 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 m1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 m2 种不同做法,…,第 k 类方法中有 mk 种不同的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k种不同的方法.例6 学校组织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书.小明到图书馆借书时,图书馆有不同的外语书150 本,不同的科技书200 本,不同的小说100 本.那么,小明借一本书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的知识点

标红:难点或常考 标蓝:基础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总复习 1.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4=100 125×8=1000625×16=10000 25×8=200 125×4=500 125×3=375 7×11×13=1001 37×3=111 2.加减法运算性质: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100+(21+58)=100+21+ 58 100-(21+58)=100-21- 58 3.乘除法运算性质 乘法中性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乘法性质(5)积的变化规律:一扩一缩法。 除法中性质: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积的变化规律:同扩同缩法。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100×(4×5)=100×4×5 100÷(4÷5)=100÷4÷5 4.最大最小 1、解答最大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然后比较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最大。 3、考虑极端情况。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5.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当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以EF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6×2=12个三角形. 试一试1: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个三角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可以这样思考,图中的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AB边上的线段条数是1+2+3=6条,所以图中有6个长方形. 试一试2: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长方形

数数图形(二) 专题简析:“数图形”时,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例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即:长边线段数×宽边线段数=长方形的个数 试一试1: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长方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分析:图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边

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1+4+9=14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几行几列的正方形其中所含的正方形总数为:1×1+2×2+…+n×n. 试一试2:数一数下图中有()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 例3: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正 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 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 分析: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4=24个;边长是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1)×(4-1)=15个;边长是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2)×(4-2)=8个;边长是4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3)×(4-3)=3个;共有:24+15+8+3=50个.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mn+(m-1)(n-1)+(m -2)(n-2)+…+(m-n+1)·1 试一试3: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正方形.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图形的计数问题

第一讲图形的计数问题 一、知识点: 几何图形计数问题往往没有显而易见的顺序,而且要数的对象通常是重叠交错的,要准确计数就需要一些智慧了.实际上,图形计数问题,通常采用一种简单原始的计数方法-一枚举法.具体而言,它是指把所要计数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以保证枚举时无一重复、.无一遗漏,然后计算其总和.正确地解答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典例剖析: 例(1)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答:图中总共有10个角。 方法2:用公式计算:边数×(边数—1)÷2 5×(5-1)÷2=10 练一练: 数一数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例(2 )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AB、AD、AE、AF、AC纵向线段,再看BC、MN、GH 这3条横向线段: (4×3÷2)×5+(5×4÷2)×3=60(条) 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BC中,被GH和MN分成了三层,每一层的 三角形一样多,所以只要算出一层三角形个数就可以了。 (5×4÷2) ×3=30(个) 答:在△ABC中共有线段60条,共有三角形30个。 练一练: 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分析:长边线段有:6×5÷2=15 宽边线段有: 4×3÷2=6 共有长方形:15×6 = 90(个) 答:共有长方形90个。

小学奥数教师版-7-1-1 加法原理之分类枚举(一)

7-1-1.加法原理之分类枚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原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加法原理的运用以及与乘法原理的区别;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了解分类的主要方法和遵循的主要原则. 加法原理的数学思想主旨在于分类讨论问题,教授本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习惯,锻炼思维的周全细致. 知识要点 一、加法原理概念引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做法.那么,考虑完成这件事所有可能的做法,就要用加法原理来解决. 例如:王老师从北京到天津,他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长途汽车,现在知道每天有五次火车从北京到天津,有4趟长途汽车从北京到天津.那么他在一天中去天津能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这个问题发现,王老师去天津要么乘火车,要么乘长途汽车,有这两大类走法,如果乘火车,有5种走法,如果乘长途汽车,有4种走法.上面的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北京到天津,故共有5+4=9种不同的走法. 在上面的问题中,完成一件事有两大类不同的方法.在具体做的时候,只要采用一类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并且两大类方法是互无影响的,那么完成这件事的全部做法数就是用第一类的方法数加上第二类的方法数. 二、加法原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1m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2m 种不同做法,…,第k 类方法中有k m 种不同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12 k N m m m =+++……种不同方法,这就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运用的范围: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加法原理解决.我们可以简记为:“加法分类,类类独立”. 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下进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 1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 2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只有满足这两条基本原则,才可以保证分类计数原理计算正确. 运用加法原理解题时,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针对各类逐一计数.通俗地说,就是“整体等于局部之和”. 三、加法原理解题三部曲 1、完成一件事分N 类; 2、每类找种数(每类的一种情况必须是能完成该件事); 3、类类相加 枚举法:枚举法又叫穷举法,就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计数.分类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需要把每一类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这时的方法就是枚举法.枚举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四年级奥数题:图形的计数(B)

九图形的计数(B)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 下图中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 2. 下图中有正方形_____个,三角形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个,梯形 _____个. 3. 下图中共出现了_____个长方形. 4. 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个三角形.再数一数,它一共有_____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5. 图形中有_____个三角形. 6.如下图,一个三角形分成36个小三角形.把每个小三角形涂上红色或蓝色,两个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要涂上不同的颜色,已知涂成红色的三角形比涂成蓝色的三角形多,那么多_____个.

7. 右图是由小立方体码放起来的,其中有一些小方体看不见.图中共有 _____个小立方体. 8. 下图中共有_____个正方形. 9. 有九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其中标有数码“1”的有1张;标有数码“2”的有2张;标有数码“3”的有3张,标有数码“4”的也有3张。把这九张圆形纸片如下图所示放置在一起,但标有相同数码的纸片不许靠在一起,问:如果M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10. 如下图,在2×2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3个方格,在3×3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5个方格.那么10×10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_____个方格.

二、解答题 11. 把一条长15cm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12.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和11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底边是11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13. 下图中的正方形被分成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它们一共有16个顶点(共同的顶点算一个),以其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为顶点,可以构成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与阴影三角形有同样大小面积的有多少个? 14. 有同样大小的立方体27个,把它们竖3个,横3个,高3个,紧密地没有缝隙地搭成一个大的立方体(见图).如果用1根很直的细铁丝扎进这个大立方体的话,最多可以穿透几个小立方体? ———————————————答案——————————————————————

奥数知识点图形计数.doc

例3、下列各图形中, 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最小三角形个数+1) +2(高阶) 巧数图形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X—C D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用最小线段为单位,按序递增。 单拼:3 (段),双拼:2 (段),三拼:1 (段)通过以上的计数方法可 以发现: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基础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火车头为基础线段数3段:3+2+1二6 (段)或者,线段个数二基础线段 数X端点(高阶) 基础线段要求:手拉手,肩并肩 对于相交的线段,分别计算各个方向,然后加总 例2、数出下页左上图中锐角的个数。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 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或者,角的个数二最小角个数X (最小角个数+1) +2 又,角的个数二射线的个数X (射线个数-1) -2 分析与解:对于基础图形,可以使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解决,最小线段的数量为火车头。 所以,三角形个数二底边线段个数(每个底边基础线段构成一个基础三角形) 或者,三角形的个数二最小三角形个数 X ⑷(5)

以上的内容基本是单层规整图形: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解决方法:开小火车! 对于多层规整的图形,应该以单层规整图形为基础,运用技术,算出多层规整图形的数量。 例4、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方法(1)使用分层计数法: 图(1) 图(2) 上层:4+3+2+1=10 (个) 上层: 4+3+2+1=10 (个) 下层: 0 (个) 中层: 0 (个) 上下层:4+3+2+1=10 (个) 下层: 0 (个) 上中层: 4+3+2+1=10 (个) 中下层: 0 (个) 上中下层:4+3+2+1=10 总 数:10+0+10=20 (个) 总数: 10+10+10二30 (个) 方法(2)公式法:第一层三角形的总数X 层数 公式法:第一层三角形的总数X 层数 图(1) 第一层: 4+3+2+1=10 (个) 图(2) 第一层:4+3+2+1=10 (个)

小学奥数计数原理

计数原理 知识纵横: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且每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方法,那么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即各类方法的总和,就是我们要掌握的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完成某件事情,如果有几类方法,而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方法,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方法……第n类有m n种,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可以表示为m1+ m2+ m3+…+m n。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几个步骤来完成,而完成每步又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要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的总数,应当将各步骤方法总数相乘,这就是我们应掌握的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有m1种方法,第二步有m2种方法,第三步有m3种方法……第n步有m 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m1×m2×m3×…×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题求解: 【例1】 10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之间比赛一场,问: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例2】一天有6节不同的课,这一天的课表有多少种排法? 【例3】 1000至1999这些自然数中,个位数大于百位数的有多少个? 【例4】 4只鸟飞入4个不同的笼子里,每只小鸟都有自己的一个笼子(不同的鸟,笼子也不同),每个笼子只能进一只鸟。若都不飞进自己的笼子里去,有种不同的飞法。 【例5】如果组成三位数abc的三个数字a,b,c中,有一个数字是另外两个数字的乘积,则称它为“特殊数”。在所有的三位数中,共有个“特殊数”。

【例6】如下图所示,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涂编号为1、2、3、4的长方形,使任何相邻的两个长方形的颜色都不相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例7】恰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基础夯实 1、一件工作可以用3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1种方法完成,有4人会用第2种方法完成,有6人会用第3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 2、一件工序可以分3步方法完成,有5人会做第1步,有4人会做第2步,有6人会做第3步,每个人只会做一步。选出三个人来完成这组工序共有多少种选法? 3、用1、2、3、 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不含重复数字的四位数有多少个?其中有多少个偶数? 4、有20个队参加篮球比赛,比赛先分三组,第一组7个队,第二组6个队,第三组7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

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