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法-彭重善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桂枝法大起底(五)

佛手青皮舒肝气,肝气郁滞广郁金。
肝区痛甚玄xx,破坚化凝最可行。
肝胃不和呕吐逆,公丁藿香吴茱萸。
xxxx菖蒲行,心腹急痛尽可去。
xx法系列歌诀之五:
月经腹痛脉紧滞,引血归经法来治。
xx青皮砂仁神,脉紧外邪法xx。
xx疼甚加xx,味道很苦利于病。
月经七八天不净,再加xx续断医。
威灵仙以根最佳,微苦微辛,擅于通行十二经络。与松节同用,骨节酸痛凝滞之病可解,筋脉之瘀痛可通。与羌活同用,化风湿之凝滞,脉调而筋畅,使气血交流于肌腠之间。与茯苓合,分利水湿之力,通达于十二经络内外,皆能使之随阳行而阴化。再借全葱,其青白相间,通经通络,通达内外,宣清窍,化浊阴,使九窍无阻,百脉可调,肌腠网膜得其润泽,五郁得化,并能导阴阳往来顺利,使营卫气血得调,唯助生生化化之机,一切痹阻之邪气,皆可随其通导之性而化为乌有矣。
(五)送给你,让月亮每天为你升起,让我们每天为你加油。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从本次月圆时开始,火神门人将好事不断!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有一种幸福和期盼凝在月光中,待我们十月十日弟子班相聚时一同守望。明月本无价,人间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中秋的月亮,团团圆圆!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永远!彭重善临证心法之桂枝法系列
【应用要点】:
此法去瘀行血,对血管趋于硬化,血脂高,以及高血压,局部皮下血瘀可用。其脉滞而劲。此法可加附片。
18、抽爻换象之法
【组成】:
桂枝尖、茅术、广皮、炙甘草、生姜。淫羊藿。
【方解】:
此乃为xx法未用楂肉,加淫羊藿。
茅术与广皮合,分湿浊,调金木,借桂枝升达之性、透达太阳之力,使邪气从太阳皮毛而出,经润后鬼门而解;与淫羊藿合,则开合有度,随阴阳开合之性而动,使汗出不过,纳不闭汗,自然皮毛与肺之呼吸相通,一吸一呼而开合皆可成自然之机动也。桂枝得淫羊藿,一出一入,一开一合,以引阳入阴,以宣阳而化阴,使内外宣通,阴阳协合,而营能守中,卫能护外,人身内外如一,百脉畅调,周身舒达矣。
扶阳医学讲义~医易互通(一)

扶阳医学讲义~医易互通(一)前言医究竟源于哪里?有人说医源于易,有人说医源于道。
在《内经》里,既可以看到很多易的东西,也可以看到很多道家的东西。
而最早给《素问》全面作注的是唐代的王冰,他的注到现在都有很大的权威性。
从他的注释内容可以看出,字里行间道家的韵味十分浓厚。
王冰自号启玄子,也就是说,他本人自身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道派中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与道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医易同源”的是明末张介宾的《类经附翼·医易义》,与张介宾同时代的名医孙一奎虽未有“医易同源”的提法,但孙一奎认为阴阳太极之理“经于四圣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
”所以,他们理论思想的核心仍然都是“医易同源”。
只不过医和易的这个“同源”的“源”指的是阴阳太极变化之理,而非《周易》。
“医源于易”是在清代医家中出现的提法,如章虚谷《医门棒喝·论易理》说:“易象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
也就是说:儒家的《周易》和中医学的《内经》是同源的关系,它们共同的源是阴阳太极变化之理,也即易理。
而易理是在《周易》出现之前早就反映在“上古之易”的易象中了。
因此,在医、易、道三者之间,有时候确实说不清楚它们的先后。
它们里面往往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故习医者,当于医、于易、于道皆不可轻忽,这也是我们开设“医易互通”经典课程班的原因之一。
曾投师于文道长学习道医并治病,文道长曾说过,她们这个道派源于广成子的法脉传承。
文师父还说:广成子是黄帝时期汝州人,住汝州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
自轩辕黄帝拜访广成子之后,广成子授黄帝《道戒经》七十卷,《自然之经》一卷,《阴阳经》一卷。
文道长说,广成子的法脉传承至今都在延续,未曾间断,她与109岁的师太都是广成子法脉的承传者。
清代陈士铎所著的《外经微言》,其中所言的师傅,就是道长高师,书中就有广成子与黄帝讨论医理对话内容,这就是道家传真医学的最重的资料,特别是其内容写作手法,九九八十一内容,与《内经》诸多内容都有很大的互补性。
四逆、桂枝法

四逆、桂枝法这一阵子我对唐容川发生兴趣,《唐容川医学全书》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四逆汤一条,唐氏引用了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陈蔚和陈元犀的按语。
我于是就去找《陈修园医学全书》之《长沙方歌括》四逆汤条原文:四逆汤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
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需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
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里,太阴用之以治寒湿,少阴用之以救元阳,厥阴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良将。
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二)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第二届扶阳论坛《刘力红讲四逆法》。
刘力红是给我绝大影响的人物。
对于当今的中医界,面对趋于沦亡的中医危局,刘力红有点象“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三年前我读了他的《思考中医》以及他师父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激发了我学习中医的浓厚兴趣。
《刘力红讲四逆法》讲他历三年时间从卢火神那里领悟到卢氏心法,归结到四逆法,四逆汤收纳阳气以归伏藏,乾分一气落于坤宫,迎阳归舍。
四逆汤是收工之方,四逆法是纳下之法。
刘力红这样讲四逆汤: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
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
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
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
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
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
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
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桂枝法大起底(五)

此法乃xx术xx,加枣仁、伏龙肝
用桂枝开太阳之气,使气化宣通;茯神、枣仁使心脾瘀消而正扶,水土相合;伏龙肝、炙甘草火土相合,上下相通,气血自然流畅;调通三焦,气化乃行,四旁能运转,以化气行水。
【应用要点】:
此法主要应用水湿弥漫中上二焦,所引起的起则头晕目眩,胃脘振水声,心神不宁,纳食不香等。
17、去瘀行血之法
【组成】:
桂枝、贡术、小茴香、炙甘草、生姜、淫羊藿。刺五加皮、川芎、茯神、西砂仁。
【方解】:
本法在桂枝基本法二(即疏肝醒脾法)基础上,加刺五加皮、川芎、茯神、西砂仁。
刺五加皮微寒微酸,有治风痹之能,去寒凝之痛,有健步强身之效。川芎得金土最富,行气化郁,通肌腠,达网膜,为内外通达之良品也。与五加皮合,血管得柔和,血脂可降,脉劲可缓。刺五加、川芎、茯神与砂仁合,正气得纳下归正,污浊随阳行阴化而消,气血畅行,神魂安宁,经脉柔和,气血运行流畅,一切都随砂仁之纳下而归正,随其升动而畅行,经络气血运行阴阳相随,元阴元阳刻刻不离,土也,金也,水也,木也,火也,五行运化皆成轻车熟路,血脉畅通元阻,瘀血污浊自无存留之机焉。
20、引通道路的先锋之法
【组成】:
硃茯神、西砂仁、茅术、桂枝、炙甘草、生姜。秦归、生蒲黄、杜仲、葱白。
【方解】:
用硃茯神拨开膻中,打开意路,君乃得明,下乃得安。秦归润木清风,使风息而木静。桂枝拨开太阳,砂仁纳气易入,阴阳乃能合和。茅术温土燥湿,使桂枝、砂仁再助化源,浊阴易消,微阳易起。蒲黄化瘀分浊,杜仲导经络,使精血容易导达,经络得其柔润。葱白通脉道,气血循行无阻。生姜拨通神明,下与相火相接,中宫得其温暖,生化循环无间。
桂枝法后加附子,进入桂附法领地;(未完待续)
………………………………………………………………………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反复晕倒案石某某,女,50岁。
2014年3月10日初诊。
自述病史经过:从小怕冷。
结婚生孩子月子里受过寒,怄过气。
产后二十几年,常皮肤痒,手无力,吐清口水,经常心慌,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有痔疮多年,伴轻微脱肛,走路都不舒服。
每天下午头晕,若劳累或着急就会眼黑晕倒,上楼梯气喘,心跳加快,曾上到8楼时晕倒过,还曾追赶公交车而晕倒。
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多年不敢单独出门。
最近一次晕倒是去年年初,几分钟后醒来,脚手粑软,半小时后能平复。
西药吃得少,看过很多中医,都说阴虚,吃过很多中药,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
现症见:头晕,头胀,头顶闷,怕冷。
吃了燥性食物就口腔溃疡,吃硬食会胃痛,食量小,喜吃菜。
久坐腰酸,长有痔疮,大便每天2~3次,每当口腔溃疡发作时,就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偶黄。
睡眠一般,停经一年。
【舌象】润,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左手轻取:膀胱脉滞短微微紧;沉取稍紧稍滞;气滞带湿滞短,左尺脉微紧无力无神;心包脉沉弱稍紧稍滞;心脉沉弱滞短;胆脉滞短微紧欠洪:肝脉稍紧稍滞细。
右手轻取:肺脉稍洪大滞短微紧;胃脉稍滞微紧;脾脉稍滞微紧:大肠脉滞短微紧;命门脉紧。
沉取沉滞微紧。
【辨析】从脉象可以得知,左手膀胱脉微微紧带滞,太阳膀胱有寒气未解,而沉取也有稍紧,提示目前是表里有寒,左尺部肾脉无力神,肾气不足、阳气虚弱。
肝脉滞细、心脉短、心包稍滞弱,提示与肾气不足、阳气不升有直接关系。
右手肺脉微紧,胃紧、大肠微紧都提示外寒在表,脾胃脉紧与命门脉也紧,显示沉取微紧表明里外均为寒气困扰而阳气不足。
整体分析脉象可得出:表里俱寒,太阳在表,肾气不足,肝气不畅,脾胃不健。
治疗思路是,先开太阳之表寒,再温少阴肾里寒。
治法是先用桂枝法,拨开太阳表寒,再用附子桂枝法,开表温里,兼以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处方一:桂枝30g,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生陈皮15g,香白芷20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彭重善临证心法:祛肺寒助肺气法

彭重善临证心法:祛肺寒助肺气法
桂枝,白术,楂肉(小茴),砂仁,石菖蒲,法夏,炙甘草,生姜。
【歌诀】:桂枝综合法更强,夏砂菖蒲全用上;夏砂菖蒲袪肺寒,天明地朗肺气强。
【法解】:
此法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石菖蒲、法半夏、砂仁,彭师称之为桂枝综合法。
用桂枝尖拨开太阳,透达少阴。
石菖蒲洁膻中、通心窍,入水底引微阳上升。
法半夏降膈之逆,使脾胃通达,与石菖蒲,西砂仁偕行上传心神于肺宫,下引水精于肺胃,肺寒尽可袪,肺气得其升,一切凝滞污秽之物,随肺之肃降,渐渐化归下焦决渎之处,金生而水暖,水暖而木调,务期使膀胱之气机推行无阻。
【应用要点】:
注1:胸闷,肺脉沉滞而紧,肺气弱,或咳或不咳,均可用此法。
注2:砂仁,气味辛温而柔,理气化痰,化精输精,由上而下,由内而外,更能使精气合五脏。
注3:砂仁,贡术,姜同用,通五脏,而肺、而肾、而心、而肝、而脾,皆可与营卫协合。
注4:砂仁得桂枝,引太阳(肺)入太阴(脾),通达于交汇处。
注5:砂仁得淫羊藿,可使阴阳携行,精气运化脏腑安和,而神气泰然。
注6:西砂壳可以开上、中、下三膈。
注7:砂仁分三种:砂仁粒、带壳砂仁,西砂壳。
扶阳医学讲义(第一章)山水蒙

扶阳医学讲义(第一章)山水蒙@火神门:本章专门介绍“山水蒙”(桂枝法),把桂枝谈清楚了,对于整个桂枝法的运用,大家就能豁然开朗了。
第一章山水蒙卢铸之太老师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有关桂枝的阐述:1、气味辛温,有引阳出阴之能。
由内而外,分布四旁,仍由皮毛而肌肉而经络而腑而脏,实通达内外之能使也。
2、能引气机由土而木,由木而心肺,仍降于土,为助五行之运化,交流于五脏六腑。
3、能拨动太阳,透达少阴,使里面通达,气机可得。
4、能拨通太阳、阳明开合之机,扶助内外交通之意。
5、能拨转阴阳道路,易进易出。
6、能开启太阳,上达于天,使上下相照,日月得名矣。
7、能引少阴之气与太阳相接,使太阳由水而土,由土而木,由木而火,随脾之运化交达于上下内外。
8、能化阴为阳,拨开云雾。
9、能纳太阳之气,通达于四末,使手足于心脑相合。
10、能起少阴之气,于太阳相合,使阴阳协和。
11、借以为先锋使者,由少阴出于太阳膀胱之囊也。
今用此引水气上升,化气化液,濡润万物,人身筋络骨节皆得其养,气血更能交流。
从以上卢太老师的桂枝解可以看出,谈桂枝就离不开太阳,桂枝是用来拨动太阳的。
一旦太阳为开的功用发生障碍,太阳开不了了,也就是阳气外出之门打不开了,阳气不能正常的出,就出现了太阳病。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药物把太阳之门打开或者拨开,通常我们就用桂枝法,“用桂枝拨动太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节太阳与河图三阴三阳与河图洛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河图有生数、有成数。
生数为先天,先天主气;成数为后天,后天主运。
五行五运以成数为用,六气则从生数而出。
河图中一、二、三、四、五均为生数,但五居中央,各生数都与中五相加而为成数,所以五既是生数又是成数。
除了“五”这个特殊的数外,其它四个生数两相交会,只能有六种组合,这六种组合正好就构成了三阴三阳。
河图中一、三是阳数,所以一、三两个阳数相会,就形成了阳中之阳,也就是太阳。
因为,两个阳数相会只能还是阳数,不可能出现阴数。
建中汤法(彭重善)

建中汤法(彭重善)【组方】:桂枝,生姜,炙甘草,生贡术,生楂肉,(淫羊霍),炒大麦芽,(砂仁、白叩),病机:风寒表证,脾胃气虚,湿邪;【歌诀】:基本法加大麦芽,外邪脉紧建中法;砂仁白叩来助阵,能纳能化中宫振。
【法解】: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炒大麦芽,酌情也可加砂仁,白叩,淫羊藿。
用桂枝尖拨开太阳,引坎中之微阳与太阳相接。
遇炒麦芽解肝脾之郁,土木更加协合。
桂枝尖、炒麦芽、生楂肉三者联袂而行,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更助生生之机而仍归于坤土。
生姜通达神明,君相二火更能相照,上下得以亲洽,中州得其温暖。
此法之用:运化兴,大气举,气血交流无阻,生化更能有用,乃建中立轴之大法也。
(西砂仁纳五脏之气归肾,用老叩启胃肠,而纳谷有嘉。
)【应用要点】:此法补脾胃之虚,建中宫助消化,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营卫调和,阴阳不偏,同时心悸,心烦可治。
此法不用饴糖,因呕家,洒家不适应饴糖。
该法适用范围广,凡胃弱饮食不消,完谷不化,用此法必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这是卢铸之医学的建中法,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了炒大麦芽(也可加砂仁、白叩),为什么要选加这几味药?因为病人的胃气反咉出了明显的问题,比如吃饭不香,厌食,不消化,腹胀等等。
中气出现问题,就在基本法里再加进能够解决胃气问题的药。
这个法里就可以加砂仁、白叩和大麦芽这几味药,把着力点放在建中上,解决胃气弱的问题,人体这个大轮盘也就能够正常的转动了。
注1:久病体弱者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法,恶风者效更佳。
注2:若阳虚者还可加附子,扶阳、建中、理中同行。
注3:大麦芽,气平微甘,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疏肝理脾。
注4:大麦芽,楂肉合用,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有生生之能(助胃消化,助脾运化,生长宗气以供全身)。
注5:大麦芽,甘草合用,由脾而肝而心,环中(胃和脾)入肺而肾。
注6:大麦芽,姜,术合用,助火(心,肾)、土(脾,肝)使化机调达,生生不息。
思考题:1、建中法和理中法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用建中法,什么情况下用理中法?2、适用于建中法的脉象是什么?适用于理中法的脉象是什么?假如患者有外邪,应该用建中法,还是理中法?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砂仁,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砂仁?砂仁的功用是什么?4、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黄芪?有的患者在使用黄芪后,为什么会出现嗓子干痛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建中汤法:基本形式+炒麦芽(补脾胃、助消化、建中宫、调和营卫、 治心悸心烦)
• ②桂苓术甘汤法:基本形式+茯苓(茯神),化气行水之法。 • 湿重无汗用苍术,体弱易汗用白术
• ③祛外风镇内风法:基本形式+天麻,可祛内外之风,并可稳定血压。 • ④祛痰洁重楼法:基本形式+石菖蒲、法半夏、茯神 • ⑤祛肺寒助肺气法:基本形式+石菖蒲、法半夏、砂仁 • ⑥祛寒去湿化燥法:基本形式去淫羊藿+茯苓、法半夏、石菖蒲、油厚朴 • ⑦洁胃肠法:基本形式去淫羊藿+炒麦芽、官桂、茯苓、五灵脂 • ⑧祛邪综合法:基本形式+茯神、法半夏、砂仁、石菖蒲
• 前者用于痛经,后者用于月经淋漓不尽或时间过长。
• ③祛污化浊、治带病法 • 基本形式+茯神、乌贼骨、檀香、桑螵蛸、青皮、砂仁、杜仲
• ④祛肌肤燥寒湿,治湿疹皮疹之法 • 基本形式+茯神、蛇床子、地肤子、白芷、花椒、苍耳子、陈艾
• ⑤祛湿通经治痹法 • 基本形式+茯苓、羌活、松节、威灵仙、全葱
• ⑥祛瘀活血法 • 基本形式+茯神、砂仁、五加皮、川芎
• 生姜-多指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其味辛,微温,辛散之力强, 善驱邪,行经络腑中的浊阴积滞,而缓和的温性较干姜不足。
• 干姜-即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辛热,气味较 浑厚,善温中土,斡旋中州,即温升脾阳开肺气降浊阴,然降浊阴 之力不及生姜。
2.生姜
• 将能量从营分横开到卫分,也就是通营卫的作用,生姜的作用就是 把桂枝的能量由营分横开“炸”到卫分。如果说桂枝是发射出去在血 管里飞奔的导弹,那么生姜就是使之爆炸的炸弹,把桂枝的能量由 营分横切到卫分,或者说“炸”到卫分。
桂枝+生姜
3.术(苍术、白术)
• 本经-术,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
• 白术,桂枝汤证是多指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所致。营卫二气均开于 中焦,源于脾胃运化后的水谷精微,故从中焦入手。白术为脾之正 药,质甘润其味苦性温,善收养,补脾温土,从而达到调和营卫的 目的。故“伤风有汗用白术”。
4.南山楂
• 那为什么“桂枝汤法”要用南山楂取代白芍呢?
• 本草经解-山楂,气冷.味酸.无毒.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
身.治疮痒.山楂气冷.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 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味俱降.阴也.
• 一是因为白芍偏凉,扶阳医学慎用凉药; • 二是因为南楂的收敛之性同样可以调节营卫之间的能量分配,与白
• 苍术,定位在后天八卦之太阴艮土,其出艮土而上达,其性相对燥 烈升发,可走表,有疏泄之性。因此用苍术可去因太阳伤寒而滞留 在营卫之间的水湿。用苍术加生陈皮就可以将水湿鼓荡而出肌表。 故“伤寒无汗用苍术”。
桂枝+术
• 白术苍术均可作用于中焦,从其功用上白术偏虚, 苍术偏实,白术偏敛降,苍术偏升发。
6.淫羊藿(由外而内、引阳入阴、启阴交阳) 陈皮(通脾达肺,由内而外)
• 本经-淫羊藿,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 桂枝汤法里淫羊藿替代白芍起到“引阳入阴”的作用,就是将太阳之气引 入太阴。
• 按照扶阳医学的治病次第,三阳的问题解决之后,接着就要“引阳入阴”、 “启阴交阳”,简而言之就叫做协调阴阳。而这时淫羊藿就是一味非常关 键的药,它既可以把太阳之气拉入太阴,起到“引阳入阴”的收藏作用, 又可以外通皮毛之微阳,起到“启阴交阳”的沟通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由 “太阴”枝入了脾胃之后首先向心脏归并,然后会沿着动脉往人
的四肢末梢冲过去,成为人体营气的一部分。桂枝进入脉管内的营 分,就如一串串的导弹一样,带着满负荷的能量沿着脉管飞奔过去, 带有通阳作用。
2.生姜
• 本经-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 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3.基础法改用小茴香的变法
• 这个类型的基本形式: •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术 淫羊藿 • 该基本形式变法有六种:
• ①疏肝醒脾法:基本形式+丁香、砂仁
小茴香
• ②引血归经法:有两种。 • 基本形式+茯神、生蒲黄、砂仁+青皮,痛甚+吴茱萸、炮姜 • 基本形式+茯神、生蒲黄、砂仁+杜仲、续断、陈艾、桑螵蛸、炮姜
• 使经络柔顺,气血循环无阻,利于后续用药,一般用于血证之初始。
第贰章
对于基础法的理解
基础法组成:
桂枝 楂肉 炙甘草 生姜 术 淫羊藿/陈皮
桂枝汤组成: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1.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 本经-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
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芍作用相同; • 三是南楂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应用于扶阳医学的各种立法体系。
所以选择用南山楂,不用白芍。
5.甘草
• 本经-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
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 甘草的功用有四个方面:一是缓;二是补;三是解毒;四是调和药 性
• 还有两种作用供大家参考,一种是抓,就是抓病。还有一种是找, 就是让处方里的药自己去找病。
基础类型法
基础法改用小茴 香的变法
01
02
桂枝 法
03
04
基础法中运用楂 肉的变化
基本法不完全用 的类型
1.基础法
• 桂枝汤法(伤风有汗) • 桂枝 楂肉 炙甘草 生姜 白术 淫羊藿
• 麻黄汤法(伤寒无汗) • 桂枝 楂肉 炙甘草 生姜 苍术 陈皮
2.基础法中运用楂肉的变化
• 这个类型的基本形式: • 桂枝 术 炙甘草 生姜 淫羊藿(酌情用) 楂肉
• 唐容川-色赤味辛,入心肝助火,但桂枝实因苓泽之利水,方能入
水以化气,可以导心火以下交于水,故多用之以降冲逆之气,加入 补血药中,因而能温通血脉,桂枝能散四肢,质较坚实,故桂枝能 兼走筋骨。味辛又得土之气,故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
• 彭重善-桂枝气味辛温,有引阳出阴之能,由内而外,分布四旁,
乃由皮毛而肌肉而经络,而腑而脏,实通达内外之能使也。(太阳 与太阴?)
淫羊藿是一茎、三枝、九叶。按照河洛 的理数,一为水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 九为金之成数。所以淫羊藿可以导水联 木以向金。
按易学系统来说,淫羊藿可以定位在水 中金。水为肾,乃足少阴;金为肺,乃 手太阴;故淫羊藿可以从太阴和少阴去 救太阳。因此认为淫羊藿有“启阴交阳 之能”。
陈皮(通脾达肺,由内而外)
陈皮(通脾达肺,由内而外)
• 行气开郁(行动之性则归肝,肝木行则郁滞开), • 外通皮毛,内通网膜(以皮通皮,其皮形似肌肉,宗眼如皮毛,故
此能通如人之皮毛,橘皮里有筋膜,外黄内白,其性从络脉而外达于 肌肉、毛孔,其意为筋膜似人之内部之网膜脉络)
• 通脾肺而舒肝(皮毛而通于肺,金又是土所生,故通脾肺;其皮内
4.基本法中不全用的法
• 此法为变动之法,不用基本法。
• ①抽爻换象法(桂枝 术 淫羊藿 炙甘草 生姜 陈皮) • 没用楂肉和小茴香,抽了一爻,用于邪气将尽,寒气还闭塞,元气
将扶,不宜攻伐需引通气之时。
• ②化气行水法(桂枝 术 茯神 枣仁 炙甘草 伏龙肝)
• ③引通道路先锋法(桂枝 当归 茯神 砂仁 杜仲 蒲黄 炙甘草 生姜 葱白)
有筋络而通肝,气行络通而肝气得舒矣),达重楼(道家语:咽喉部) 而开膈(原注:十二重楼起于膻中。其性升浮,入脾肺,治高而主通, 故谓之)。
• 生陈皮的作用主要是打开太阴至太阳路径,在麻黄汤法中 的作用便是助苍术将外邪鼓荡出去。
谢谢!
桂枝法-彭重善
目录
第 01 简介及类型 壹
第 贰
03 对于基础法中药物的理 解
章
02 桂枝法的四个形式及相 关变化的略述
章
第壹章
桂枝法的简介及类型略述
桂枝法,即以桂枝为君药的法,是一个运用桂枝立法、不断升华归纳后所形成的
一个立法体系,是卢氏医学实践中运用姜附桂治疗疾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立法体系, 大致分为4种类型。
• 本经-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水谷。久服去 臭,下气通神。
• 本草经解-陈皮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 经.味苦辛无毒.得地南西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
• 陈皮辛能散.苦能泄.可以破瘕清热也.苦辛降气.又 主逆气.饮食入胃.散精于肝.温辛疏散.肝能散 精.水谷自下也.
• 桂枝得术之助,可引土气而金而水而木而火,为 使五行之运行也,总之还是运用一个“中”字。
4.南山楂
• 楂肉是代替《伤寒论》桂枝汤里的芍药来使用的。
桂枝在生姜的作用下由营分向卫分“炸”开过去,芍药的收敛之性正好从卫分向营分往 内扯,一开一扯就刚好形成一圈完美的大循环。如果以仲景方而论,三两芍药对三两桂 枝,刚好可以把桂枝汤的作用范畴圈在人身的体表轮廓之内,让它不要太散。并不是在 任何条件下南山楂都可以替代白芍使用,比如白芍能缓急、能养血的功用,南山楂都做 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