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讲桂枝法
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值得反复学习)

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值得反复学习)刘观涛按:一门深入《伤寒论》,每日勤修“戒定慧”中医师承学堂: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下面,是我们每天为您奉上的“中医小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病例胸痹心痛(冠心病)【病情介绍】一般情况:李某,女,75岁,广州人,入院时间2006年11月27日。
病史概述:因“反复胸闷痛1年,加重9小时”入院。
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痛,呈紧缩样,持续10~20分钟,无心悸气促,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其后胸闷痛反复发作,多次在门诊治疗,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拜阿司匹林等。
11月27日下午3时患者休息时再次出现胸闷痛,呈紧缩性,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不明显,遂至急诊,查心电图示:前侧壁心肌缺血。
为系统治疗入院,入院症见:神清,疲倦,头晕头痛,胸闷,右胁下隐痛,偶尔放射到右肩背区,无头晕头痛,无心悸气促,纳眠一般,小便不通畅,但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干结,两日未行。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年,糖尿病史20余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史16年。
体格检查:T 36℃,P 76次/分,R 20次/分,BP195/90mmHg。
神志清,精神疲倦,颈静脉怒张,肺部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余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肋下二横指,肝区叩击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淡暗苔少,脉弦。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痰瘀阻络证)诊疗经过:入院后查血分析示HGB:84.7g/L。
肾功能CREA:241mmol/L。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符合高血压性心脏改变,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心包积液(极少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12月7号行冠脉造影术,显示冠脉分布均衡型的,左边的冠脉血流通畅,管腔没有明显的狭窄,左侧前降支的近端可以看到局限的斑块,近端80%的管状狭窄,中段及远端100%的狭窄,右冠脉完全闭塞,远端血管细小,由于狭窄程度较重,没有考虑支架治疗。
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

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
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
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
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
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
《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
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
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
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
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
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
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刘力红教授教我煮附片

刘力红教授教我煮附片
当我坐在卢火神对面的时候,我才发现,今天为火神侍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徒弟刘力红。
刘教授正襟危坐,非常认真。
与去年在上海扶阳论坛视频相比,刘教授似乎胖了些。
经过听诊、摸脉、看舌、问诊,看病就要结束了,我向火神请教煮药的方法。
由于近期出差频繁而天气又热,携带的中药很容易坏,必须请中药店代为煮药,以便密封防止变质。
但是中药店不能先煎附片,而卢火神强调附片要先煮二小时。
这样,我就只能自己将附片煮好后带到药店与群药再煎。
我的问题是,煮附子的药汤还要带到药店吗?
“当然要,这就是排骨和排骨汤的关系嘛!刘力红这样替火神回答,我看看火神,不知道是因为刘力红教授的到来让他老人家喜悦还是这个回答让他满意,反正他不说话,笑咪咪的,估计起码刘教授的回答符合他老人家的本意。
这时突然想起卢火神讲过
“煮附片时要在煮沸的情况下继续加开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加水,这下明白了,原来是为了保证能用煮附片的药汤
来煮药啊!刘力红用最简单的道理为我解释了我一直不太明白的问题,也由此想到我原来的上司说过的,有水平的人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概就是如此。
回家的路上,卢火神诊病过程中的专注、刘教授侍诊的认真以及两人的默契,使我忽略了夏日的闷热,脚步愈发轻快起来。
搞好流派传承,必须道术兼修--刘力红

三.阶段性成果
1.初步实现对扶阳流派的法脉传承 工作,构建了扶阳流派的传承团队 。 2.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扶阳理路,确 立了构建生命系统工程的药物扶阳 技术路线。
3.在基础设施方面,工作室以同
有三和中医基地为依托,融教育传 承、学术研究、养疗服务为一体, 为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以 及教科研பைடு நூலகம்的有机结合做了积极探 索。
3.中医科研的瓶颈和建议
允许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开展科研,为学术 流派传承研究拓宽道路。
搞好流派传承,必须道术兼修
四.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 思考
1.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高素质生源短缺 教育传承的重点前移 ——“精诚学 社”
2.临床模式的思考 王国强部长:一定要通过这个基地的 建设,积极地探索中医的服务理念、 服务模式、服务手段,以及我们实际 的服务疗效。要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 ,体现中医文化的,能够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节省费用,减少病人痛苦 的,而且能够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的这样一个模式。
2.学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门深入,方堪通百家。 学派传承研究之重要意义
二.学派传承工作的探索
1.传承的心法——尊师重道,源远 流长 2.传承的要素——道术合一,以道 驭术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医为仁术,仁乃医之所应具也。 道无术不远,术无道不行
2.传承的模式——师徒相授,道术兼修 钦安卢氏医学的传承史 传承模式在现代教育中的探索 教材方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修习。 师资方面:习有所得、技有所长之士 跟师带教模式:优化的跟师带教模式 集体学习
搞好流派传承,必须道术兼修 ——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小结
广西中医药大学 刘力红
一.学派研究之重要意义
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力红:《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来源:《新晨》2020年第04期龙子仲(本书初版责任编辑):刘力红博士你好!《思考中医》出版,应该说这本书点燃了许多人对中医的信心和热情。
我看近来媒体对中医的关注是越来越多,不管是捧是骂,我想都是好现象。
我想问的是:这三年来对《思考中医》的批评和共鸣很多很多,作为“思考”者,你对中医有些什么后续的思考?或者说,你对这些批评或共鸣有些什么样的回应?刘力红(本书作者):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了不起的文化,这一点已经有很多的人在说、在论证。
怎么个了不起呢?我想最大的一个了不起的就是她的生命力了不起。
为什么中华文化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因为她适应性强,在每一小时代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应和通变的内涵,很多时候看起来是被打倒了,但是她的精神不泯,她的元气植根很深,所以被打倒的只是形式。
对于传统文化,我现在所持的是比较乐观的态度,她是不会泯灭的,传统文化不会泯灭,中医当然也不会泯灭。
即便遇到一时的阻碍,即便很多的人不理解,甚或耻笑她,但这些都要过去,就像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段逆反心理,迟早会过去的。
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什么适应于每一个时代呢?我想在以后的问题中再具体说。
2004年后我有幸拜在邓老、李老及卢崇汉老师门下,在他们的教导和影响下,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李老从医近五十年,都是在基层滚打,尤其是在急危重症中滚打,他所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告诉我们,中医对急危重症亦有非常之处,有的方面如心衰的抢救,不但不亚于西医,而且有胜于西医。
再看2003年的SARS,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
SARS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死亡率高,不可谓不急、不可谓不危、不可谓不重,广东的SARS因为中医的介入,死亡率仅3.8%,而与之一墙之隔的香港,因为中医介入很少,死亡率高达17%,这其实是中医于急危重症大有用武之地的一个明证,也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教诫。
对于诸如此类的不妥之处,能够有人提出来批评,这是一件好事。
作家六六:刘力红的导引课是毫无价值还是无价之宝?

作家六六:刘力红的导引课是毫无价值还是无价之宝?作家六六:刘力红的导引课是毫无价值还是无价之宝?2016-09-20六六院长在线刘力红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曾师从于李可、卢崇汉等名医大家。
六六知名女作家知名女作家、编剧,代表作《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心术》。
导读我唯一能接受的结果是——导引是一门助眠的功夫,三五分钟内入眠那是百试百灵的。
我还把导引作为无害安眠药推荐给我一干朋友,竟然大家反馈都说有效。
我于是开始导引,四天后掉了三公斤。
半个月了,掉了五公斤。
这是我最愉快的一次减肥。
吃喝啥都没耽误。
我一成文,一群男人求导引秘方!四天后再说瘦三公斤,一群女人又追随不辍。
我听过刘力红老师的导引课程最少四次了。
每次长短不一,最长两天,最短俩钟头。
听过以后一笑置之,并未当真。
原因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里,有病找医生,我怎会相信人有自愈功能,能够自主养生?其次就算能,马拉松、登山、五禽戏、八段锦……哪一种健康的方法不是要费尽体力考验毅力?哪有躺在床上就完成健康布局的?每次听完课后当晚都热血沸腾地临睡前躺在床上手搭胸口,然后迅速入睡。
过几天就不练了。
我唯一能接受的结果是——导引是一门助眠的功夫,三五分钟内入眠那是百试百灵的。
我还把导引作为无害安眠药推荐给我一干朋友,竟然大家反馈都说有效。
我内心里曾经暗自揣测过,大约自主养生的真谛就是一睡治百病吧?1“导引吧!导引会瘦。
”今年有幸受邀成为同有三和医道传承上海班的班主任。
其实是我主动请命的。
认识刘老师越久,越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纯粹的人。
现代社会的躁动与纷乱看久了,能坚持一而再再而三向金钱说NO的人不多。
毕竟,金钱是手段是通路,可以帮助你完成梦想。
刘老师第一次见我,边聊天就边给我把针扎上了,还寻思片刻开了汤药,却并不提诊费的事。
这样的事,在我认识他这么久以来,只要我在身旁,天天发生。
有个拐弯抹角好几道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央我求老师看病,并备以重金。
我对四逆法、桂枝法的思考

这一阵子我对唐容川发生兴趣,《唐容川医学全书》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四逆汤一条,唐氏引用了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陈蔚和陈元犀的按语。
我于是就去找《陈修园医学全书》之《长沙方歌括·卷二》四逆汤条原文:四逆汤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
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长男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
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里,太阴用之以治寒湿,少阴用之以救元阳,厥阴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良将。
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二》)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第二届扶阳论坛《刘力红讲四逆法》。
《刘力红讲四逆法》讲他历三年时间从卢火神那里领悟到卢氏心法,归结到四逆法,四逆汤收纳阳气以归伏藏,乾分一气落于坤宫,迎阳归舍。
四逆汤是收工之方,四逆法是纳下之法。
刘力红这样讲四逆汤: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
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
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
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
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
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
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
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
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
刘力红师徒对话

题目由转贴者重起。
卢崇汉毕竟是名明医,是授徒之师。
卢崇汉刘力红师徒对话﹝一﹞[编者注]传道录是师徒之间的对话,“师” 就是本书作者卢崇汉先生,“徒”是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
刘力红从拜卢崇汉为师以来,和其师父开始了不间断的“师承学术对话”,全部对话录音,记录下“师承实况”的全部过程和每个细节。
这项“师徒学术对话”完全纪录的工作,是中医学术“师承教育”之纪录与传播的崭新形式。
刘力红(徒):师父,今天想问您两个病人,一个是您这次到南宁来看过的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男性,55岁,这例病人术后已经五年了,三年前转移到左锁骨上及纵隔,左锁骨上的转移灶形成了恶性溃烂,溃烂处有鸡蛋大的一个洞,长年流脓,恶臭不堪。
溃处连及左肩臂疼痛,活动受限。
精力渐差,饮食及睡眠还不错,大便要一周左右方解,但无所苦。
纳后脘略胀。
他这次是4月17号入院,入院时舌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左脉无根。
当时考虑他是元气衰败之象已露,惟有保固元气,方有挽回的希望,所以为他处了下方(单位皆为克,下同):制附片75(先煎)生白术15 砂仁20 陈皮15法半夏20 朱茯神20 黄芪60 当归15党参30 干姜45 炙甘草10这个方服了13付以后,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白芷15,加白芷主要是考虑到他局部溃烂流脓的情况。
加减前后一共服了18付,总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表现在精神体力比过去强了,纳后脘胀的情况基本消除,大便的情况也有改善,尤其是溃烂处较原来小了一些,流脓也明显的减少。
您这次看过以后,在上方的基础上作了改动,用了:制附片75 生白术15 砂仁15 黄芪50陈皮15 生晒参10 杭巴戟20 菟丝子20炙甘草5 生姜60这个方用了7付,溃处又有明显的好转,脓进一步减少。
现在的问题就是疼痛没有改善。
原来他每天吃两粒止痛片,最近增加到了三粒。
对于肿瘤的疼痛,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也是今天很想问的一个问题,另外还是希望师父点评一下上面的方药是否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力红讲桂枝法——第二届扶阳论坛发言整理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
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
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
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
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
《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
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
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
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
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
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
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钦安祖师讲了“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个邪正过程”,通体就在这两个字,你就从这两个字去深入,那么有可能伤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思过半矣。
另外你也只有从这个问题去进入,才能够领悟师父的学问,为什么什么都是桂枝四逆,万病都不离这两法?实际旨归就在这个邪正上。
我们首先看看正邪,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扶阳,为什么要一竿子要到底?正是什么?正者,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正在汇报,正者当时当令之位,当时当令。
在《说文》里面讲“止于一谓之正”,我们看正的写法,上面一横,下面一个止字,停止的止,所以止于一就叫正,那么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当下,大家注意,二就是过去未来,一就是在当下,所以我们讲佛教里面有“八正”,有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就是当下的念叫正念,正非常重要,当下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看《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什么叫阳与之正?阳气是主流动的,阳动阴静,阳气是属流动,刹刹不息,只有刹那刹那不息,才能够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无所止耳,一有止,一有停止就成为过去,不再是当下,生命也只有刹那刹那不息,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才能够天地相应,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什么,一是什么?一就是当下。
这就叫正,所以一旦有阻碍,就不能够正,就成为过去,这就叫做邪,非正就是邪。
邪怎么来的?不在当下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跟阳气的关系太重要了!阳一不主事,时时都在邪中,没有正,怎么会不生病呢?所以为什么卢门,为什么师父那么强调这个阳气?原来真是不理解。
我真真实实跟各位同仁分享这个感想,大家不要认为书上有了就有了,有了是有了,但我们自己如果不浸透下去,如果不真正入木三分,还是他是他,我是我,你还是你,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师父所讲的去起用。
那么,由正邪我们想到了“中正”。
我们讲“四正”,也有“八正”,“四正”是什么?春正,夏正,秋正,冬正,春正是什么?春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温;夏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热;秋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凉;冬的当令之气是寒。
这是“四正”,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就是当令、当时之气。
“中”是中央,什么在中央?土在中央,所以土是不主事的。
土不在正位,因为事事的流转都要靠土。
“中正”是互相依靠的,是至为重要的。
之所以师父一直强调“中”,就是因为“中”跟“正”太有关系了!没有“中”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真正是从细微处“一以贯之”的。
到了这样一个细微处才能够像师父这样用药,高血压也是这样的,低血压也是这样,有些没法理解。
高血压很高,师父也是桂枝法,吃了以后血压也下来了。
为什么会有高血压?就是血不在“正”,有滞碍了。
以上这些问题,确实太重要了!这个“中正”理解了,我们就知道四逆是一个全法,全体之法,不是一个偏法。
所以仲景先师起四逆汤这个名字,真是很令我感佩。
这个名字实际上把四逆的一种内涵和盘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去参考,所以实际上四逆是一个顺逆之法,也是一个正邪之法。
所谓顺逆就是使逆顺过来,所谓正邪就是使邪正过来,是这么一个法。
保证了阳气刹那刹那的流动,就是保证了机体正常,使机体不再逆。
什么叫逆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我们就知道什么叫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然把四逆告诉我们了,什么叫四逆?逆春夏秋冬,逆心肝肺肾,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这就是四逆。
为什么会有四逆?阳不主事,阳不为正了,就有四逆,阳不为正,那就是邪,所以四逆法实际上就是不逆春,不逆夏,不逆秋,不逆冬,四气不逆,那就是正了,就是正法。
所以说四逆法不仅仅是在逆春或者逆夏,而是一个全体之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收功的法,一个根本的道理就在这。
那么多病都能够治疗,道理也在这。
那么,钦安讲了,仲景一生的学问,阴阳攸分,即在四逆承气二方见之。
这个总结真是太了不起了!惟有他老人家在很多地方能够这样来点划仲景一生的学问在哪两个字,这个不容易。
仲景一生的学问,就在四逆承气两方当中。
深入了钦安,深入了卢氏,深入了师父的思想,我们就知道,虽然是两法,但最后还是一法。
为什么呢?这里面有经权。
承气是权法,四逆才是经法。
权就是权宜,权宜之计的那个权,古人讲经权之变。
所以四逆是经法,我们真正把四逆悟了,这个根底的学问才能够明了,这就是内外伤辨,这也是钦安卢氏非常重视的问题。
内伤主要是伤情志,这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讲到生气的危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导致,尤其癌症。
陈玉琴老师也是这样认为。
为什么很多肿瘤,手术了或者治疗后好了,但是很多又复发转移了?很重要的一点:哪个生气多,就容易复发,就会转移;生气少的,甚至不生气的,就比较延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讲的内伤。
外感就是六淫所伤,那么内外伤的缘由是什么呢?心阳不足,君火虚衰,以为七情所动,则多内伤。
大家注意,心阳不足了,君火虚衰,就是离火虚了,那么就容易被七情所伤,为七情所动。
这一点师父讲得很清楚。
为什么有些人生了气以后不病,有的人生气了不久之后就生病了,甚至大病了?《内经》里面讲“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些人大怒以后就完了,就在于离位、君位的阳气是什么情况,阳气虚衰了七情就能够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如果心阳足就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肾阳虚弱,相火不足,就易为六淫所感。
膀胱为六经之藩篱,所以实际上肾阳的虚弱,相火的不足,是外感的一个根本;心阳的不足是内伤一个根本。
这里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上来。
如果君相的火都不足,实际上也是古人都讲到的,但钦安老人家提的尤其明显,即上下二火的往来熏蒸化生了中土,所以君相的火弱了、不足了,那么就不能够上下的往来,就不能够化生中土。
中土一弱,化源就没有了,化源受到损伤,反过来又没能力供养君相,这就叫“不知常,枉作,凶”,所有的问题就来了。
南北不能贯通,阻塞阴阳之交合,百病之所由生也。
阳气为什么那么重要?阳气一旺一充足,君相一充足,尤其就像师父讲的,“你从极上一立,实际上相足君就足,君相一足,中土就足,这样外感能够杜绝,内伤能够杜绝,化源又充足。
”这就进入常道,就进入良性的循环。
当时师母给我寄的小纸条里面就加了一张报纸,这个报纸就是《成都晚报》刊登师父的报道,题目叫《一把姜桂附成就火神名》,讲师父怎么用姜桂附,怎么成就他火神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一把姜桂附能够成就火神。
姜桂附都是性温可以温阳,但还是有所偏的。
古人都讲桂是入心的,桂本身是红的,主要居上,也入下,但是从偏重来讲有这样一个习性;姜是黄的,主要是主土的,当然上下都可以;附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一君一相一中土,姜桂附次序是井然的。
这样,君火壮了,相火足了,中土又旺了,百病何由而生?内伤外感没有了,火神的名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当然就成就了。
我们看《扶阳讲记》最后列的,还有师父的两万张处方总结,用姜的占百分之九十多少,桂百分之九十几,附子百分之多少多少。
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偏好,而是从根底上面完全的,甚至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理念完全是一体的。
相对我们还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分开,还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事我们会摇摆。
我们需要真正下工夫去熏习。
这是内外伤的问题。
昨天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一个讲座,学生就递一个条子上来,说四逆汤我们也吃了,有的女孩子吃了就崩漏,有些男孩子吃了遗精,为什么呢?四逆汤确实是扶阳,我们说是全体之法。
但是为什么你吃了就崩漏?为什么就遗精?这就是没有掌握次第,什么该先什么该后不清楚,而这个次第实际上就在桂枝、四逆二法搞颠倒了。
我举一个例子,《扶阳讲记》里面也能看到,实际上我在《扶阳讲记》的序里面是发自内心讲,大家一定要有心,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