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港镇中心小学简介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周雄,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三汊镇中心小学校长,课题总负责人。
执行副组长:黄海华,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三汊镇中心小学书记,协助课题总体设计。
主要工作:协助课题负责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目标、特点、原则和实践意义。
构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整合学校不同处室的相关力量,建立相应的运行和协调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等等。
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组长:李茂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三汊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成员:王艳丁志英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
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制度文化建设专题组:组长:姚少云,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三汊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成员:王敏陈波主要工作: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研究如何使学校管理制度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如何保证行之有效的制度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
研究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在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如何在教工活动中提高教工的凝聚力、如何在学生社团活动贯穿思想教育的因素等等主要包括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校本培训市、省级示范学校的创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由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合作,专业人员的专业引信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书香校园的创建,坚持校本培训与教学实践同行,使教师与“最前卫的教育理念”进行沟通,让教师的教学实际发展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新课程方案变成现实。
百科知识精选三汊港镇

历史沿革以驻地三汊港镇命名。
建国前夕属濒湖区山湖乡。
建国初属第八区。
1956年属三汊港区。
1958年西湖、刘金、伏牛、阳峰4乡合并为三汊港公社。
1962年分为三汊港、阳峰两公社(1968年-1973年曾并入三汊港公社)。
1984年改乡,1992年设镇。
1997年,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2.4万,均为汉族江右民系。
镇政府驻三汊港。
地理气候三汊港镇地处都昌县东南部,是都昌县历史重镇,东西两面濒临鄱阳湖,分别与万户镇和大沙镇相望,南与西源乡和周溪镇接壤,西北与阳峰乡相连,北与土塘镇为邻。
镇政府驻地西距都昌县城20千米,北距杭瑞高速公路28千米。
三汊港镇属滨湖丘陵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0米,最高点丁仙垴,海拔225米;最低点长红村檀树下,海拔16米。
属亚带潮湿性季风天气,年均气温17.2℃,年降水量1393毫米。
社会事业全镇共有高中1所,中学1所,小学15所,教师272人,在校学生3823人,其中高中已成为周边乡镇一所点学校。
全镇中心卫生院1所,目前已发展为集医疗、保健、急救、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心卫生院,各项指标居全县乡镇卫生院前列。
经济概况三汊港镇位于县城中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2.58万,都(昌)中(馆)公路和三(汊港)周(溪)公路在此交会。
集镇区位优越,人口密集,信息流通快,交通枢纽作用突出。
经济以农为主,粮棉混作。
三汊港历史上最有特色的生产便是犁头生产。
犁头是传统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
三汊港的犁头以铸山村最为著名。
这个村祖祖辈辈都以铸造犁头为业。
铸造犁头是这里的一门祖传绝艺全村210户人家,不搞这行的没几家。
早在合作化时期,他们就自愿划出了一部分土地给邻村,自己专门从事制造业。
改革开放后,农户家庭炉火又越烧越旺。
近年来,随着耕田机的推广、犁头销路转弱。
他们又转向生产农机,主要产品有耕田机、脱粒机、机米机、窑具等,市场一直看好。
塘沽三中心小学向上成长走向未来

塘沽三中心小学向上成长走向未来塘沽三中心小学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塘沽三中心,是一所以现代化城市教育理念为发展指导,以厚植师生和谐友爱关系,以培养优秀为服务宗旨的小学。
它坚持把学校建设好,把环境友好的文化载体传播出去,向全体师生践行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
学校以团结协作、勤奋刻苦的精神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树立起一流的师资力量,不断地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把新技术引进学校教育中,如网络课程,使学校教育具有更多的现代性。
学校自2011年创建以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推进学校教育,提升师资力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坚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努力培养健康的文化氛围,打造精英办学的教育标杆。
在教学方面,学校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核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教育质量管理,以期提供优质的人才培养和服务。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实施办法》,建立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新建多个实践教学区域,引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以及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价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从基础教育到高起点的课程体系。
在管理方面,学校时刻致力于推进和强化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建立青少年管理网络,活跃教育环境,并为学生提供综合健康素质服务。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服务,如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会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平稳成长。
在文化艺术活动方面,学校除了在宣传信息传播方面做出努力以外,还会定期举办文艺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实践自己的爱好,在多彩的活动中积极投入,锻炼自身能力,不断地向上发展。
塘沽三中心小学时刻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开放合作,新技术与传统管理完美结合,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以及完善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不断发挥优质的服务作用,帮助孩子们完成成长,走向未来。
学校各科室介绍

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始建于1946年,于1997年3月成功创建了济宁市规范化学校。
学校占地19838平方米,校舍总使用面积3967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22名,教职工40人。
多年来,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2009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走廊:我校走廊是一个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一楼展示的是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成果,二楼展示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果,三楼是以学生安全为中心。
走廊内容我们定期更换,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图书室:图书室面积36平方米,藏有图书22类,共计16173册,人均32册。
为管理、使用好图书,学校配备专人管理,教师随到随借,进行登记;学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全天开放。
图书室开放后,增加了师生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阅览室:阅览室配有阅览桌、凳、书架。
本室全天开放,老师可随时来阅览室读书,查阅资料,学生活动时间可以来阅览室读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诗文展室:古诗文诵读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制定了诵读教材,学校的路灯、墙壁、宣传栏、黑板报等都体现了古诗文的特色。
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我们有计划、有过程、有评价、有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美术教室:学校除开齐开足课程外,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组成兴趣小组,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教师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教学热情,启发学生、调动学生、鼓励学生,让孩子们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追寻美、发现美,创造美,体验学习乐趣。
仪器室:中心小学仪器室使用面积平方米,室内备有仪器橱15个,各类仪器共4096件,价值52025.34元。
所有仪器按目录分科,定柜,定位,贴签,贴卡。
账、卡、物相符。
仪器室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能满足日常学科教学及实验。
科学活动室:科学活动室面积90平方米。
2008年更新了科学活动室,配备各种设施供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能全部开出。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办学理念: 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办学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简介:市镇中心小学,地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刘大水库东南侧,是一所标准化农村中心小学。
学校始建于1997年,现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现设36个教学班,学生922名,教职员工98人,专任小学高级教师90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42人,中师学历21人,岗位合格率100%。
大市学科带头人 4 人;大市骨干教师 14 人;曾经多人次被市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课改先进个人。
如今在张金政校长的带领下,建有一支和谐向上、充满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奉行“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的办学理念。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走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发展之路。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总体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迈开了新步伐。
学校近几年来在市政府和教育局及有关单位支持赞助下,校容校貌和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学校的环境建设有划、有档次。
学校先后建成了设施一流的计算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和多媒体会议室。
并且在2021年9月配备了先进的班班通工程。
这些设施的建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教学工作本着务真、求实、进取的的原则,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
在本学期教育局举行的六年级学生质量抽测中,我校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研修一体、推进课改”多次在“原野行动”、村小校长培训等活动中展示,学校教师有3人获国家级优秀课;30人获优秀课;34人获市优秀课。
学校启动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多彩的舞台,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在这里成长、起飞!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常规、促发展。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常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正在彰显特色。
学校的学生社团工作正在热烈的开展之中。
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汊河镇中心小学简介

干汊河镇中心小学简介【地理位置】干汊河镇中心小学坐落在舒城县城西南10千米处的“羽毛之乡”干汊河镇中心区,南依杭埠河,北靠省道317线。
学校附近文化底蕴厚重:有三国古迹遗址周瑜城,有徽派建筑群汉寿街,有中共初期情报战线“龙潭三杰”之一的胡底(1905-1934)烈士纪念馆等。
【学校历史】学校创办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身系县立第五区第一初小,当年有教职工2人,学生65人(其中女生18名)。
由当地开明人士石道先生创办。
1952年改校名为“干汊河乡中心小学”。
1953年夏季洪水前校址设解放前乡政府---北更楼(现在的干汊河中学教职工住宿区)。
1971年由县局拔款新建干汊河中心小学。
1973年秋,学校开始附设初中,1981年校名改为干汊河镇中心小学。
1984年秋小学5个班,初中部6个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工28人。
1985年小学另盖一幢教学楼,与初中部分离。
1991年因校园占地面积太小,中心小学与乌羊村小学合并,校址设乌羊小学(即现在的校址),2008年在现校址又合并了新窑村小学和西宕村小学,校名为干汊河镇中心小学。
【基本情况】干汊河镇中心小学现是一所完全小学,目前生源覆盖面主要来自三个行政村一个街道(乌羊村、西宕村、瑜城村和干镇街道),人口近1.3万人,服务半径近3千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33人,行政人员3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女教师16人,少数民族1人,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20人,一级教师人),现有6个年级14个教学班(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3个班,四、五、六年级各2个班级),学生531人(其中女生253人)。
上年度毕业生数83人,本年度招生数99人。
农村留守儿童123人(其中女56人)。
【学校变化】均衡发展,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变化明显。
2014年底投入5万元对校园进行了综合维修,2015年6月投入24万元征地6.5亩,涉及到2个村民小组24户村民,拆除了学校退休教师的6间平房,2015年8月投入3万元用于校园运动场临时围墙建设,2016年元月投入48000元对被征场地的10千伏高压线路进行了改造。
山东济宁小学学校名单一览表

小学一览表表及介绍济宁学院附小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济宁市实验小学济宁市北门里中小学济宁市黄家街小学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济宁市光河路小学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济宁市北关中心小学济宁市南苑中心小学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任城区实验小学任城区喻屯镇第二中心小学任城区喻屯镇第一中心小学任城区南张镇中心小学任城区廿里铺镇中心小学任城区李营镇中心小学任城区接庄镇中心小学任城区石桥镇中心小学任城区三贾街道中心校兖州市实验小学兖州市文化路小学兖州市东御桥小学兖州市新兖镇中心小学兖州市漕河镇中心小学兖州市大安镇中心小学兖州市新驿镇中心小学兖州市小孟镇中心小学兖州市颜店镇中心小学兖州市兴隆庄镇中心小学曲阜市书院街小学曲阜市田家炳小学曲阜市中心小学曲阜市王庄乡小学曲阜市董庄乡小学曲阜市吴村镇小学曲阜市姚村镇小学曲阜市时庄镇大庙小学曲阜市防山乡中心小学曲阜市南辛镇中心小学曲阜市王庄小学曲阜市陵城镇小学曲阜市小雪镇小学曲阜市息陬乡小学曲阜市实验小学济宁学院二附小泗水县泗河小学泗水县泉林镇泉林小学泗水县柘沟小学泗水县星村小学泗水县圣水峪小学泗水县中册小学泗水县中册镇故县小学泗水县中册镇狂家小学泗水县中册镇徐李小学泗水县中册镇临泗小学泗水县民族希望小学泗水县中册镇石桥小学泗水县泗张小学泗水县苗馆小学泗水县金庄小学泗水县金庄镇明德小学泗水县杨柳小学泗水县高峪小学泗水县大黄沟乡黄沟小学泗水县实验小学泗水县洙泗小学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邹城市杏花村小学邹城市匡衡路小学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邹城市峄山镇中心小学邹城市看庄镇中心小学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张庄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城前镇中心小学邹城市田黄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大束镇中心小学邹城市中心店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北宿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北宿镇落陵中心小学邹城市唐村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太平镇中心小学邹城市平阳寺镇中心小学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邹城市石墙镇中心小学微山县韩庄镇中心小学微山岛乡中心小学微山县付村镇中心小学微山县高楼乡中心小学微山县高楼乡双星小学微山县春蕾学校微山县高楼乡永胜寄读学校微山县留庄镇中心小学微山县鲁桥镇中心小学微山县两城乡中心小学微山县马坡中心校微山县南阳中心小学微山县南阳第一寄读小学微山县南阳镇第二寄读小学微山县张楼乡中心小学微山县西平中心小学微山县赵庙乡中心小学微山县夏镇中心小学鱼台县实验小学鱼台县老砦乡中心小学鱼台县老砦乡中心中学鱼台县唐马乡中心小学鱼台县王庙镇中心小学鱼台县鱼城镇中心小学鱼台县李阁镇中心小学鱼台县罗屯乡中心小学鱼台县清河镇中心小学鱼台县张黄镇中心小学鱼台县王鲁镇中心小学金乡县实验小学金乡师范附属小学金乡县马庙镇中心小学金乡县胡集镇中心小学金乡县鸡黍镇中心小学金乡县肖云镇中心小学金乡县羊山镇中心小学金乡县化雨乡中心小学金乡县司马镇中心小学金乡县兴隆乡中心小学金乡县高河乡中心小学金乡县卜集乡中心小学金乡县鱼山镇中心小学金乡县王丕镇中心小学嘉祥县万张乡中心小学嘉祥县马村镇中心小学嘉祥县大张楼镇中心小学嘉祥县梁宝寺镇中心小学嘉祥县老僧堂乡中心小学嘉祥县孟姑集乡明德小学嘉祥县卧龙山镇中心小学嘉祥县卧龙山镇明德小学嘉祥县仲山乡中心小学嘉祥县纸坊镇中心小学嘉祥县满硐乡中心小学嘉祥县金屯镇中心小学嘉祥县马集乡中心小学嘉祥县实验小学梁山县第一实验小学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梁山县马营乡中心小学梁山县寿张集乡明德小学梁山县大路口乡中心小学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心小学梁山县赵固堆乡中心小学梁山县赵固堆乡明德小学梁山县黑虎庙乡中心小学梁山县杨营镇中心小学梁山县拳铺镇中心小学梁山县拳铺镇明德小学梁山县徐集镇第一中心小学梁山县徐集镇第二中心小学梁山县徐集镇明德小学梁山县韩垓镇第一中心小学梁山县韩垓镇第二中心小学梁山县馆驿镇第一中心小学梁山县馆驿镇第二中心小学济宁电力希望中心小学梁山经济开发区良福小学汶上县汶上镇中心小学汶上县南站镇明德小学汶上县康驿镇中心小学汶上县南旺镇中心小学汶上县刘楼乡中心小学汶上县寅寺镇中心小学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汶上县郭仓乡中心小学汶上县杨店乡中心小学汶上县军屯乡明德小学汶上县白石乡明德小学汶上县苑庄镇中心小学汶上县义桥乡中心小学汶上县实验小学济宁市科苑小学柳行中心小学黄屯镇中心小学王因镇中心小学。
学习语言艺术,绽放精彩人生

学习语言艺术,绽放精彩人生发布时间:2022-08-02T07:32:12.572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焦柏强[导读]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创办于1957年,屡易校名,几经易址,2002年重建于现址,于200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是直属于镇教育组领导的镇级品牌小学,佛山市一级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528329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创办于1957年,屡易校名,几经易址,2002年重建于现址,于200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是直属于镇教育组领导的镇级品牌小学,佛山市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3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600余平方米,校园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有序,各教辅场室设备配套齐全,是均安镇集约办学规模最火的小学。
近年来,我校大力发展语言艺术协会,创造机会让我校师生参与语言艺术协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中,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提升我校师生的语言艺术水平。
一、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文化素养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水平,打造“书香校园”,实现文化育人。
我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语言艺术水平,激发师生语言艺术表达的兴趣;培养语言艺术表达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
学校秉承“文武兼修,品才双馨”的双才教育理念,以博学勤勉的清代探花李文田,自强爱国的武打巨星李小龙为学习模板,以蓄素守中、心怀祖国的生命教育为培养主线,融诚信教育、财商教育于一体。
不忘教育初心,以奋进之笔,书写高质教育,培养能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英才。
我们把语言艺术表达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语言艺术表达培训及展示,建立师生自信心,大方展现自我,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语言表演艺术课程就是以语言为基础,加上表情、肢体动作,进行的一套完整表演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简介
三汊港镇中心小学位于风光旖旎的鄱阳湖畔,坐落在景色宜人的丁仙垴脚下,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国有公办小学。
六十年的漫漫时空,饱尝历史沧桑,见证着全镇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腾飞。
1981年学校由原来的“港头完小”更名为“三汊港中心小学”,是全镇小学的教育科研中心,也是当时全县四所重点小学之一,下辖本部、港头、亮星、左桥、长红、荷塘、茅岭、赤岸、铁炉、西湖、黄岗、梅堂、铸山一小、铸山二小等14所村级完小。
1998年因抗灾复校,中小校址由原来的老街迁入新镇。
近十多年来,学校几经政府投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校总占地面积42394平方米,建筑面积12575平方米,绿化面积1356平方米。
远程教育播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现有学生2800余人(不含六年级),教学班级79个,其中低年级33个,中年级16个,高年级30个,属全县农村小学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111名,其中专任教师111名,退休教师46名,专任教师中受聘中级职称的47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9人,专科学历的23人,教师达标率为100%。
教师队伍中有郑少华、段谟坚、段嗣汉、刘德华等劈波斩浪,扬帆奋进的历任校领导;有王叙志、李会鹏、吕秋生、段训平等终生从教,矢志不渝的老教师;有一大批意气风发、年
轻有为的新教师。
全镇上下已形成了高级教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奉献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我校有6篇教育科研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有19名教师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陈初孙老师获得省教育厅嘉奖。
同时,学校在现任校长吴礼荣同志的带领下,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发展为核心,积极争取资金,科学规化,已初具花园式学校规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创新了德育教育方法,开展了“体验生活,做港小新人”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收效显著,与此同时狠抓教学质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曾多次获得“全县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达标先进单位”、“都昌县德育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光荣称号。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
面对教育改革大潮,三汊港人将以特有的历史使命感,把握机遇,与时俱进,顽强拼搏,锐意进取。
学校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办学目标,将“和谐教育,快乐成长”确立为办学理念,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培养目标,全力打造都昌农村品牌学校。
附表一:历年学生数与毕业生数
表二:历年教师基本情况
表三:历任校领导任职情况
表五:连续从教四十年的教师
表六:2010年各组织在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