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设计

一、重点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国民党政策、结果

2.了解抗日救亡运动,学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方法:(独学-群学-展示-点评)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9-82页,完成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中做好笔记(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②蓄谋已久,企图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事件:柳条湖—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3.国民政府的政策:不予抵抗

不抵抗原因:蒋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认为共产党是其最大的威胁。

4.结果:日军不到半年就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5.伪满政权: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6.主要社会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行动起来,开展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

②东北人民群众: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杨靖宇抗日联军)

③全国大中城市:群众纷纷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工商业者抵制日货,学生赴南京请愿望,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④爱国将领抗击日军:上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粉碎日军4小时占领上海美梦;长城沿线,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度收复多伦等地。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合作探究:九一八事变的始末

五、教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天皇裕仁宣读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坚持了八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我们终于胜利了!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2、既定国策: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正式把侵略中国定为基本国策。 3、有利条件: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侵华表现 (1)军事上:野蛮的军事侵略——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 (2)政治上:狡诈的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 (3)经济上:疯狂的经济掠夺。 (4)文化教育上:阴险的奴化教育。 2、日军暴行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3、当代日本对其罪行的否认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对于这段史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战后中国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十个地方成立的审判日本战犯法庭均认定: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疯狂屠杀。总计被集体屠杀者19万人,被分散屠杀者15万人,被害总数30万以上。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不断发现的大量史料一再证实这两个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判决的正确性。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全然不顾事实,一再制造事端,妄图掩盖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也总是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做起。其卑劣手法有二:一是以质疑三十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定大屠杀本身的存在;二是以战争中有伤亡乃天经地义、日本人也有伤亡为由否认屠杀罪行。如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称:“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大量中国民众。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该书通篇渲染日本士兵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对亚洲各国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却只字不提。战后都60年了,但日本对侵华战争一向坚持“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甚至日军当年遗留的一些武器还在继续残害中国人民! 三、全民族抗战(重点) 1.背景──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 早在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狂妄地提出了“征韩侵华”计划,以后两次入侵朝鲜都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逐渐成熟——首先吞并朝鲜、台湾,然后占领中国东北,次之征服全中国,最后称霸亚洲和全世界。此后的60多年里,日本一直处心积虑地执行这个计划,先后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挑起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逐步扩大,到1935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保证抗战的胜利,需要全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中国团结抗战的一面旗帜诞生了。 2.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 (1)制定方针: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

XX危机空前严重教案

XX危机空前严重教案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 2、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归纳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三、教学用具及教学方法 1、中国地图 2、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将其中的东北地区用色记区分开来。然后提问:这是中国的什么地区?学生回答后,说明其领土、人口、经济指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占有重要的比例,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 __侵占了。以此导入新课。 1、九一八事变 设问(1):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以侵占过中国的哪些领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以下同)。

总结: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后,于1895年通过不平等的《马光条约》侵占了。 设问(2):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题可引导学生从日本的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 总结:日本侵略中国蓄谋以久;从日本的国内因素看,它急需摆脱 __;从日本国外的因素看, __政权的全力“剿共”,给它侵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设问(3):为什么说九一八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蓄谋已久”可以从日本1927年的东方会议为例,“精心策划”可介绍柳条湖炸铁轨事件。 设问(4):为什么东北地区仅四个多月就全部论三个? 总结:一方面是日军精心策划,倾力出动;另一方面是 __不许东北军抵抗,客观上为侵略者开了方便之门。

历史学考研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史学2017考研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民 族意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第二,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郑观应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第一,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二,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第三,设立议院;第四,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还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

最新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陈代谢之近代中国社会众所周知,所谓近代史,就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而这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1919)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这一百多年中,特别是前八十年,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社会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 ,不断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和改变 ,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 笔者认为,民族意识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它始终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历史和时代的大舞台。从来在西方眼中就是朦胧一团的中国,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充满着模糊的想象。然而,历史终究不会留下这个悬念,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只能是过去的过去。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毫不留情的踏碎了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天朝物产丰盈,无不所有,愿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276,页13)的闭关也终究挺不住炮口下的震撼。战争失败了,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要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绝对不得不提这个人——林则

徐,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他,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武力的差距,对这种压力的目睹身受,使他终不能去怀。他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而“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勓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68-569页)。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处在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民族最初借助文字了解到的西方形象和情态。他是从闭塞风气中走出来的人,但是,战争的权威性,在于它把矛盾至于生死存亡之中,并用暴力戳破了一个窟窿,迫使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对手。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悔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识的开明。“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署中养有善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探听,按日呈递。”(魏源《海国图志》,卷81,页6)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参合着种种旧见,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由此可见。同时期,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民族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本课属“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主题的开篇课,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有如下要求:(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材内容和地位 内容要点有三: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是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到随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从局部抗战逐步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表现;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1、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2、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极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史实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政党。 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为什么?怎样突破? 难点:正确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为什么?怎样突破? 学情分析 1、知识现状: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教材已学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将要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现状:有一定历史学习能力,如知道掌握一个历史事件应从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来着手;知道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角度入手; 3、心理现状: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具有表现欲望,这一点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争着回答问题,不甘落后。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好这一心理特点; 学情对策 教与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课的内容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及分组讨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知识点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革命先驱孙中山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他为推进民主革命的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3.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 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武昌起义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近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

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4.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5.(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专题1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专题1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导学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迹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流程: 自主突破一: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 1、“九一八事变”是由哪一个国家挑起的?发生在哪一年?借口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执行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陷。 4、1932年,日本扶持前清废帝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变式练习一 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2、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割占香港岛 D、南京大屠杀 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一位皇帝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这位皇帝是() A、左宗棠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溥仪 4、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04年潍坊市WAT考试题) 5、“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长春 B、上海 C、北平 D、沈阳 自主突破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武装抗日的地区是。 你知道哪些东北军民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请上网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了什么事件? 自主突破三: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继续推行什么样的反动政策?哪两个人对此非常不满?

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新化十二中肖凯文 朋友,当你听到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的心灵还震撼吗?一遍又一遍响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又涌现何感想呢?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战争年代,她是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抗争的冲锋号角;在和平年代,她应是警醒人民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危机意识的长鸣警钟。 那我们有民族危机意识吗?我们的民族危机意识是不是很强烈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稍有民族危机意识的朋友不会忘记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内蒙古举行的那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也是在那时,日本人公开对我们说,我们这代孩子不是他们的对手。孙云晓先生据此写出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该文一经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社会各界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培养孩子的失误。 20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可以雄胜于地球了呢?先看一则报道,我国某地区学生平均肺活量只有韩国同龄孩子的60%,相当于少了一叶肺;我国孩子近视率世界最高;肥胖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成人病”提前出现;某省城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标准平均矮了3厘米。一般人把

问题的症结归结于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了体育课,没有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无疑,这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好端端的一个品牌,突然间出问题了。当下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差,一些商家迎合孩子的口味,放肆开发垃圾食品。饮食不安全的食品,犹如吸毒,孩子的身体在一步一步吞噬,甚至断送生命。有人形象地把身体健康看做“1”,其余的都是“1”后面的“零”。“1”没了,后面的“零”就不能体现“十倍、百倍、千倍……”的价值。 我们的孩子,还有一个更危险的信号,就是诚信的缺失。就拿高考来说吧,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考中进行了身份证查验、电子监控和手机屏蔽,武装到这种程度,可总是还有舞弊现象发生。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消极的做法。诚信是做人的起码资格,只有我们的骨子里是诚信的,才能经得起各种利欲的考验。当前社会“搞得赢的为大哥”、“骗到手的为高手”等不公正不诚信的事情大有市场,一些家长和教师也缺失诚信,这样要孩子们诚信是很难的,孩子们不劳而获怕吃苦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国家的前途命运受到严峻考验。利用高科技舞弊,已经波及到了中考,特别更可怕的是,监考老师抓到搞舞弊的考生,他们一点不脸红,没有半点羞愧感,只怪自己运气不好。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问题了吗?试想,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把钻研舞弊的精神和智慧用到我们的工作与学习上,哪有学习难关不能攻破?哪有诺贝尔奖还遥遥无期? 我们在喊,在报道我国犯罪低龄化的比率在不断升高,但对为什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危机

近代民族危机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压迫,无数的仁人志士也在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途径,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觉醒。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中国自己足足的小农经济打消了她们的念头,于是罪恶的鸦片贸易开始了。鸦片危害之巨,终于使得清政府派出了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禁烟,禁烟初期取得了很大成效,随后英军开始进犯,虽然有林则徐坚守的广东没让英军站到便宜,但当英军继续北上,攻占定海,直逼北京的时候,光绪帝怕了,连忙派大臣和谈并罢免了林则徐的官职,后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有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数魏源的海国图志了。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他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

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些清政府大臣也意识到了要自强方能与洋人抗衡,洋务运动的兴起真是放映了她们的需求。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为了培养人才,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1895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加之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彻底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揭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亡国危机,提出维新变法,力图促使全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最终由于封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这变法虽然失败,但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思想,是一次进

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案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 2、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归纳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 因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三、教学用具及教学方法 1、中国地图 2、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将其中的东北地区用色记区分开来。然后提问:这是中国的什么地区?学生回答后,说明其领土、人口、经济指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占有重要的比例,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 以此导入新课。 1、九一八事变 设问(1):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以侵占过中国的哪些领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以下同)。 总结: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后,于1895年通过不平等的《马光条约》侵占了台湾。 设问(2):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题可引导学生从日本的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 总结:日本侵略中国蓄谋以久;从日本的国内因素看,它急需摆脱经济危机;从日本国外的因素看,国民党政权的全力“剿共”,给它侵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设问(3):为什么说九一八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蓄谋已久”可以从日本1927年的东方会议为例,“精心策划”可介绍柳条湖炸铁轨事件。

设问(4):为什么东北地区仅四个多月就全部论三个? 总结:一方面是日军精心策划,倾力出动;另一方面是蒋介石不许东北军抵抗,客观上为侵略者开了方便之门。 设问(5):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结:中国十分之一以上的国土变成日本的侵占下的殖民地,变成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的基地。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设问: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表现在哪里? 其一,在东北沦陷后,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党员起核心作云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游击战争。 其二,许多大中城市的群众举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 其三,部分爱国将士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军。 3、西安事变 设问(1):课本83页图片中的报纸标题有“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全国民众迫切要求” 之句,请你说一说这样的分析张学良、杨虎诚发动政变的原因对不对? 总结:张学良、杨虎诚两将军之所以发动事变,是为了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是深感追随蒋介石的“剿共”没有前途,而呼应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设问(2):有没有可能不以兵谏的形式劝蒋抗日? 总结: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在事变前夕,蒋还亲临西安对张、杨施加压力,强令进攻红军,镇压学生请原。凡此种种表明,“劝蒋”无济于事,只有兵谏才能逼蒋抗日。 设问(3):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总结:杀蒋必然激化矛盾,引发内战。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共和解,有利于团结抗日,有利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 设问(4):蒋介石为什么会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总结: 第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正义呼声; 第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 第三,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合情合理合民心,不便公开反对; 第四,蒋氏本人被扣,不得不顺从民意,接受现实。

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清政府中国近代西方列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改变了,这是几千年来封建中国未曾有过的剧烈变化,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轰动。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甚至顽固的体系的,但是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震动下以及随之而来的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袭击下,原有的地主阶级思想必然相应要产生变化。 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鸦片战争时期,算是变化的开端、序幕;二是戊戌维新时期,形成近代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三是义和团运动以后,1903 —1908年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形成近代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四是辛亥革命失败,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这股潮流发展到五四运动,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高潮。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认为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2《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也是领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思想上可以说是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之大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和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最大不同,是他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其次才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对自从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就是他积极传播维新思想,并把它推展为政治运动。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甲午惨败,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开始变法,但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显然,由于威胁到慈禧太后的利益,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说课稿)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第四单元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因为国民党对革命根椐地实行围剿,面对日本的入侵执行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启下是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民族进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日期。学习本课有利于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及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原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初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西安事变的经过及结果 水平目标: 分析说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形成准确史观的水平。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水平。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及东北三省的沦陷,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慨和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党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结果 “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扭转时局、实现全民族抗日的关键之举。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准确性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内部对西安事变及蒋介石的处置都有不同的主张,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从民族利益大局的高度来分析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争取全民族抗战、化解民族危机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本堂课重在再现历史、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文字素材3 华东师大版

“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世人皆知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蛇吞象”的重要军事步骤,同时,是积贫积弱的中华民国沦为“敌陷区”,我四万万同胞几乎成为“亡国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之所以发生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日中双方各自的主客观原因。 一、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且步步紧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弹丸岛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受空间严重制约,而这个“大和民族”又向来效忠天皇,尚武崇勇,争强好胜,野心勃勃。一旦他的国家首脑扩张野心膨胀,一旦他具备了军事实力,一旦国际气候适宜,走上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邪路,即成为历史必然。而他侵略的目标就是与其相邻的经济弱国,首选俄国、中国和朝鲜。 史料证明,日本在19世纪对外围国家的富饶国土和经济资源就垂涎三呎,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尤其1931年“9·18”前后加快侵华步骤,且步步紧逼。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 1874年2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这是日本侵犯朝鲜的最早政治步骤。 1894年6月3日,就在中国清政府犹豫不决之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乐、外务次官林董与陆军中将川上等军国主义分子一起,策划了向朝鲜派遣混成旅团的阴谋,趁机一举占领朝鲜。 1894年7月25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侵略者在辽东半岛、黄海海域进攻得手后,又在1895年1月20日,开始实施“山东半岛作战计划”。陆军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支持下,在威海侧后的荣成角登陆,从海上进攻威海卫也同时展开。 1895年5月29日,日本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指挥“浪速”、“高千穗”两艘军舰,掩护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第二联队和川村景明的第一旅团在澳底、盐寮登陆。6月2日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李经芳与桦山资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入侵 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背诵《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对比异同点,并指出其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相同点: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 不同点:《南京条约》允许协定关税,《马关条约》允许开设工厂; 说明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如何看待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P26第一段三点内容(对人本身;在政治上;经济上)+使中国由主权完整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在20世纪的30年代为何发动侵华战争?(背景) 答:1、内因:(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大陆政策)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要摆脱危机。 2、外因: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日军在侵华期间犯下了哪些滔天的罪行? 答:1、军事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侵占东北;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2、烧杀淫掠: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 3、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抗日,分别开辟了什么战场?列举主要战役。 答:国民党主持的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共产党主持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1、原因: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 外因: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苏) 2、意义:(1)性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国内: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外: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期的纲领分别是什么? 答:《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近代中国之间的关系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浩劫才迎来了最终的幸福与安定。在这近百年的抗争中,若是没有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而日益燃烧,日益发展而成星火燎原之势的民族意识为支撑,何谈胜利,何谈幸福与安定,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上的解放,中国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不会一步步取得革命的胜利。 所谓的民族意识就是指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也可以称之为“民族的性格”,具体说来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各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由本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个民族各个时期的民族意识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从近代民族意识觉醒过程的四个阶段来了解其对近代中国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对鸦片战争发生前的社会现状和此时的民族意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时的社会现状是政治腐朽,官场腐败,军队纪律败坏,不堪一击,国库亏空,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族意识还只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民族意识,在传统民族意识视野中的世界就只有华夷之分, 华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大清王朝即是天朝上国, 华夏与夷敌的关系是君臣等级关系, 所谓四夷宾服、万方来朝!即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自身的狭隘认知。 民族意识觉醒的第一个阶段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惨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轰动,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把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也唤醒了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强烈民族意识,传统的民族意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战争使人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鸦片战争时期即为民族思想意识觉醒的开端,国内一些先进的学者开始认识到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主要的代表人物为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在国家危难之时开始正视本国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后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概括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主张 新思想和技术的引进是有志之士基于民族危机意识、对民族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 是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正视本民族自身问题、解救民族危机的探索。其最大的意义在于, 它突破了传统民族意识, 开始从世界的角度思考本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以更理性、正确的心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此时民族意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覆盖面有限, 仅限于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洋务人士;二是具有自下而上性, 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推动、促发了最高统治集团的逐步觉醒,接纳中体西用的思想;三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民族意识的转化主要体现为对夷夏关系的认识, 而向西方学习又多局限于器物层面;四是为民族意识健康、成熟发展的打下了基础,开始正确的对待本民族存在的问题,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来弥补本民族的不足。 民族意识觉醒的第二阶段 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1895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加之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彻底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揭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亡国危机,提出维新变法,力图促使全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参谋意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最危险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号召并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表现出民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国民党内部分爱国将领不满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并接受了中共联合主张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充分展现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坦荡胸怀和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 自学流程 1.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已侵占过中国哪些领土? 2.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3.为什么东北地区仅四个多月就全部沦丧? 4.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5.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6.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7.蒋介石为什么会同意“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9.请你提出新的问题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 1.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都城是()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南京 4.标志着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事件是() A.日军占领沈阳 B.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C.日军占领热河 D.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挥者是() A.赵一曼B.杨靖宇 C.张作霖 D.吉鸿昌 6.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 B.联蒋抗日 C.反蒋抗日 D.杀蒋抗日 7.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9.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张杨两将军兵谏扣蒋,要求抗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