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

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体温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体温计需要接触人体皮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且无需接触人体的智能体温计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智能体温计的开发和应用。
二、技术原理智能体温计的核心技术是红外测温技术。
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传感器感知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人体的体温数据。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智能体温计无需接触人体,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三、功能特点1. 非接触式测温: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式测温,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实时监测:智能体温计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方便用户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预警:智能体温计配备了智能算法,能够对体温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多平台应用:智能体温计可以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连接,通过APP或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享,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体温监测。
四、市场需求与前景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体温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体温计存在使用不便、感染风险等问题,而智能体温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需要大规模体温监测的场景下,智能体温计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1. 精确性:智能体温计的测温精确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精确性,可以采用多点测温、温度校准等技术手段,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数据安全:智能体温计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健康数据,因此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3. 用户接受度:智能体温计是一种新兴的产品,用户对其接受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阻力。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学号:专业:班级: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年月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方便快捷的了解实时温度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气象研究、物资仓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温度检测领域发展迅速,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温度的测控芯片也相应的登上历史的舞台,能够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
温度的测量的关键之处是温度传感器,其往往决定着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至今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及目前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和AD590为温度敏感元件。
热敏电阻虽成本低,但需信号处理电路,电路复杂,可靠性较低,测温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
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而且使系统结构更简洁,维护方便,缩小了空间。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器。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温度测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传统的温度计通常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测量温度,如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然而,这些传统的温度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测量速度慢、易碎、不便携、毒性等。
因此,本项目将致力于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解决传统温度计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具有以下特点:•高精度测量:通过使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提供可信赖的温度数据。
•实时显示:数字温度计将通过一块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用户可以方便地读取温度信息。
•快速响应:数字温度计的测量响应速度将明显快于传统温度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携带:数字温度计将采用小巧轻便的设计,方便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并携带。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研究内容:1.传感器选择:调研和评估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2.硬件设计: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连接、数据转换和显示屏模块的设计。
3.软件开发:开发嵌入式软件以控制硬件,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
4.系统测试:对数字温度计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设计目标的实现情况。
2.2 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内容:1.数据收集:通过调研和文献研究,收集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2.传感器评估:根据数据收集的结果,评估各种传感器的优劣,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3.硬件设计:根据选定的传感器和需求规格,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4.软件开发:根据硬件设计的需求,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编写控制和显示温度数据的代码。
5.系统测试:对设计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3.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项目的预期结果是设计和开发出一种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数字温度计。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是物体热运动程度的度量,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温度计使用水银或酒精作为测量介质,但这些温度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易破损、有毒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提供更方便、安全和准确的温度测量方法。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具备以下特点:1. 准确性:能够提供精确的温度测量结果;2. 方便性: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各种场景;3. 安全性: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 可靠性: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使用。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作为温度测量的核心部件。
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线传感器,并评估它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硬件设计: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要求,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
我们将考虑功耗、精度和响应时间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芯片和电子元件。
3. 软件开发:编写嵌入式软件程序,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我们将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
4. 原型制作:根据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结果,制作数字温度计的原型。
我们将进行实物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5. 性能评估:对数字温度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我们将进行实验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温度计进行对比,验证数字温度计的优势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和制造:我们将成功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原型,具备准确、方便、安全和可靠的特点。
2. 温度测量准确性的提高:相比传统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将提供更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满足不同领域对温度测量精度的需求。
3. 温度测量的便捷性提升:数字温度计将具备小巧轻便的特点,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家庭、医疗、工业等各种场景。
电子体温计开题报告

电子体温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电子体温计作为一种方便、安全、准确的体温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家庭和公共场所。
本文将围绕电子体温计展开研究,对其开展一项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索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背景人体体温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发现和预防传染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体温测量方法主要有腋下测温、口腔测温和肛温测温等,然而这些方法不仅不够方便,还存在准确性和卫生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子体温计应运而生。
电子体温计采用了先进的红外测温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迅速测量人体的体温。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它具有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使用便捷及卫生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人们广泛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全面调研电子体温计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以及与相关从业人员的访谈,我们将全面了解电子体温计的优点、短板和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1. 电子体温计的原理和技术特点1.1 红外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1.2 电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1.3 电子体温计的技术特点2. 电子体温计的应用情况调研2.1 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情况2.2 家庭和公共场所中的应用情况2.3 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案例分析3. 电子体温计的优点和挑战3.1 电子体温计的优点3.2 电子体温计面临的挑战3.3 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4. 电子体温计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推广建议4.1 电子体温计的发展前景展望4.2 电子体温计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推广建议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学术论文,收集关于电子体温计的相关背景知识、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2. 数据收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从业人员对电子体温计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电子体温计设计 开题报告

可能存在的问题:
写编程时必须严格,否则将无法读取测量结果。
4.指导教师意见:
该毕业设计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专业培养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意义。该生对于该题目的分析清晰透彻,时间安排合理,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6、教学单位意见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
20 年 月 日
现在已有许多医院采用了电子体温计,用其它电子仪器测量体温也日益普及。这一事实至少表明,电子测温仪器的性能已接近水银温度计的性能。因此,鉴于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汞的污染及其携带不方便易破碎,尤其是测量时间过长等缺点,本课题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出一种数字式电子体温计。它在稳定性及响应时间上比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有着显著的优势,精度要求也能和传统的水银体温计相媲美。
3、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
采用单总线专用技术,既可通过串行口线,也可通过其它I/O口线与微机接口,无须经过其它变换电路,直接输出被测温度值。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控制精度较高,操作误差主要来自晶振自身所造成的误差。其他外围电路包括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温度传感电路,报警电路,按键电路等。
3.系统显示器为点阵字符LCD,1602液晶模块,温度传感器把采集的信号与单片机里的数据相比较来控制温度控制器。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数字温度计设计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0848300225学生姓名:顾林指导教师:管爱红2012年2月26 日一、选题依据1.课题来源a、电信系08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b、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又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数字化,多功能的数字温度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简化了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降低了成本;以美国MAXIM/DALLAS半导体公司的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核心,以ATMEL 公司的AT89S52为控制器设计的DS18B20温度控制器结构简单、测温准确、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2.课题背景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通信系统、高级计算器、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的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特别是当前用CMOS工艺制成的各种单片机,由于功耗低,使用的温度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能满足一些特殊要求的应用场合,更加扩大了单片机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促使单片机性能的发展。
而现在的单片机在农业上页有了很多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监测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医疗、农业、工业等等。
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
二、背景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温度监测系统,但大多数都使用传统的温度计进行监测,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温度计需要人工读数,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其次,传统温度计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温度监测,无法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实时监测。
三、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以解决传统温度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1. 自动化:系统应能够自动采集温度数据,无需人工干预。
2. 实时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能够及时报警。
3. 精确性: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温度监测能力,减少误差。
4. 多点监测:系统应能够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
四、设计方案我们计划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数字温度监测系统:1. 传感器技术:选择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以确保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以实现实时监测。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中央控制台上,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
4. 用户界面: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五、预期成果通过实现以上设计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1. 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2. 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3.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六、项目计划我们计划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数字温度监测系统的开发:1. 调研:对现有的温度监测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其优缺点,并确定我们的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计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班级: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年月日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方便快捷的了解实时温度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气象研究、物资仓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温度检测领域发展迅速,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温度的测控芯片也相应的登上历史的舞台,能够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
温度的测量的关键之处是温度传感器,其往往决定着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至今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及目前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和AD590为温度敏感元件。
热敏电阻虽成本低,但需信号处理电路,电路复杂,可靠性较低,测温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
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而且使系统结构更简洁,维护方便,缩小了空间。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器。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 ℉,中间划分180 等份,每一份为华氏1 度,符合为℉。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中间划分180等份,每一份为摄氏1度,符合为℃。
热力学温标又称开尔文温标,或称绝对温标,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
绝对零度,记符合为K。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精度高,使用方便。
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 年第15 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 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
但由于IPTS-68 温标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 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 年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ITS-90 温标替代了IPTS-68。
1.2 温度检测的发展背景在众多温度仪表中温度传感器是开发最早,也是现在应用最广的一类温度仪表。
现在温度仪市场中温度传感器的份额已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
从17 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
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本世纪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 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温度检测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测控功能的完善、测控精度的提高和抗干扰能力的增强等提供了条件。
再则人们在温度检测的准确度、便捷、快速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型的温度传感器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与范围也不断扩大,因而对温度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现在工业上通用的温度检测范围为-200—3000 C,而今后要求能测量超高温与超低温。
尤其是液化气体的极低温度检测更为迫切,如1OK 以下的温度检测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
温度检测技术将会由点测温发展到线、面,甚至立体的测量。
应用范围己经从土业领域延伸到环境保护、家用电器、汽车工业及航天工业领域。
利用以前的检测技术生产出适应于不同场合、不同工况要求的新型产品,以满足用户需要。
同时利用新的检测技术制造出新的产品。
对许多场合中的温度检测器有特殊要求,如防硫、防爆、耐磨等性能要求; 又如移动物体和高速旋转物体的测温、钢水的连续测温、火焰温度检测等。
时代发展的需要,温度仪表行业向数字化方向迅速发展。
其最大优点是直观、无读数误差、分辨率高、测量误差小,因而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所以在我看来数字温度计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智能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主要研究以一个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温度自动测量系统。
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温度的上限和下限
(2)、当温度超过上限或者下限时,可以自动报警
2、设计中选择DS18B20温度传感器,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设计元件。
温度传感器的具体参数如下:
(1)、范围:-55℃--125℃
(2)、精度:0.0625℃
3、总体方案设计
4、应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由于DS18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因此,在对DS18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
(2)在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认为可以挂任意多个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
(3)连接DS1820的总线电缆是有长度限制的。
(4)在DS1820测温程序设计中,向DS1820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后,程序总要等待DS1820的返回信号,一旦某个DS1820接触不好或断线,当程序读该DS1820时,将没有返回信号,程序进入死循环。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搜索,分析借鉴市场上已有产品,列出几种可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选择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案,即确定出系统框图、控制方式、电路形式等,通过PROTEUS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对根据电路实际情况对模拟电路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单片机电路的整体设计提供保证。
模拟仿真论证电路运行正常后,购买所需电子元件动手焊接实物。
对根据实物电路实际情况对程序、电路等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研究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顾春禄,贾姝娟,刘茹敏.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J].科协论坛(下半
月).2010(12)
[1][1] 宋艳丽,宋武.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1(02)
[2]陈慕君,唐慧刚,刘其群,袁富娟.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
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3]杨洪升.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J].煤炭技术.2011(05)
[4]王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设计[J].硅谷.2009(02)
[5]毋剑.基于DS18B20的数字温度测量系统[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1,(2).
[6]陈思.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4)
[7]许文斌,曾全胜.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数字化温度测量仪[J].微计算机信
息.2010(05)
[8]廖月琴.基于AT89S51单片机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9]李龙飘,牛晓春,郭涛,夏烈芳.基于铂电阻的数字温度测量系统设计[J].电子技
术,2009,(5).
[10]易丽华,黄俊.基于AT89C51单片机与DS18B20的温度测量系统[J].电子与封
装.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