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寓意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02.
故事寓意
故事寓意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面对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 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成语故事
他心里一急,身体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 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把耳 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只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Hale Waihona Puke 03.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掩耳盗铃
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后比喻自己欺 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 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目录
01.成语故事 02.故事寓意 03.知识拓展
01.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有个小偷跑到一户人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 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故事,原文为掩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1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2掩耳盗铃是讲一个人去盗取铃铛,但是当手碰到铃铛时,铃铛就会“叮当,叮当”得响,这个人害怕被人听到,便直接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听不到。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还要想法子掩盖,最后还是无济于事。

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故事,原文为掩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译文及注释

掩耳盗铃译文及注释

掩耳盗铃译文及注释
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欺欺人、闭眼不看现实的行为。

它的原始故事来自于《列子·天瑞》。

故事中,有一个人名叫薛其寿,他听说北国有一种天瑞,能够下雪不冷。

薛其寿十分想看一看这个天瑞的奇景,于是他买了一个细竹之管,戴在自己的左耳上,继续去了那个北国。

当薛其寿到达北国时,他发现北国非常冷,但是他却没有感到寒冷。

他以为是那个细竹管起到了作用,让他不觉得寒冷,于是薛其寿非常高兴地回到南国,告诉南国的人们,北国真的有一种天瑞能够下雪不冷。

然而,真相是这样的:北国的确下雪,但是薛其寿没有感到冷,完全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耳朵掩盖起来了。

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北国的天气有多惨烈寒冷。

这个故事传达的寓意是:掩耳盗铃的人,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闭眼不看现实,自欺欺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故意选择性忽视事实真相,自我欺骗的人,他们不愿意正视现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

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和道理篇一:掩耳盗铃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道理,即使我们尽力去掩盖真相,但最终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这个故事也暗示着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而是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寻求解决方法。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个盗铃者,他听说盗铃可以发大财,于是决定去盗取别人的铃铛。

但他不想让别人发现,于是他把耳朵捂住,假装自己听不见别人在说他坏话。

他的想法是好的,但他的行为却是愚蠢和自欺欺人的。

尽管盗铃者尽力去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最终他还是被发现了。

这是因为有人看到了他盗取铃铛的过程,并将此事告诉了其他人。

人们开始传颂这个故事,并嘲笑盗铃者的愚蠢行为。

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去掩盖真相,因为最终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我们也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自欺欺人。

篇二:掩耳盗铃的故事是一个比喻,讲述了一个人试图欺骗自己和他人,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罪行。

故事的寓意是:犯了错误或有了过错,应该勇于承认并改正,而不是试图掩盖或逃避责任。

故事的情节通常如下:一个人发现自己丢失了某种重要的东西,比如一把锁或者一件物品。

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他想到了一种掩耳盗铃的解决方法:用自己的耳朵来掩盖丢失物品的声音,以避免被别人发现。

然而,这种行为只会让他更加难以掩盖自己的过错,因为他的行为表明他已经知道东西丢失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可以用来比喻那些试图逃避责任或掩盖错误的人。

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试图逃避或掩盖问题。

掩耳盗铃的故事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自欺欺人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一个人试图通过掩盖错误来逃避责任,那么他只会变得更加掩盖不住,并最终被揭穿。

因此,人们应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下面整理了《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

《掩耳盗铃》的故事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成语典故和解释

”掩耳盗铃“成语典故和解释

“掩耳盗铃”成语典故及解释
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想要偷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响声,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上,这样自己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他以为这样别人也听不到,于是大胆地去偷铃铛。

结果可想而知,铃铛一响,他就被抓住了。

成语解释: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的行为,明明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却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像自己捂住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一样。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欺骗自己是没有用的,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使用场景:
小明考试作弊,以为老师没看见,结果被老师抓了个正着,这真是“掩耳盗铃”。

公司为了掩盖亏损,故意不公开财务报表,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最终还是会被揭露。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偷走一口钟,于是他把耳朵捂住,将铃声隔绝,以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然而他并没有得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欺骗自己,不可能欺骗别人。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要诚实待人。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而掩耳盗铃的行为则是违背了这个准则,只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

除了这个寓意,掩耳盗铃还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要盲目自信。

掩耳盗铃的人认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是因为他盲目自信,没有认真思考问题。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犯错。

其次,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倾听别人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孤立无援,难以成功。

最后,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则,不要违法乱纪。

掩耳盗铃的人想要偷走一口钟,是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不尊重法律和道德,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总之,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待人,善于发现问题,倾听别人的声音,遵守规则。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走向成功。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做一个诚实守规的人。

文学_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文学_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成语故事1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

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

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

怎么办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声音了吗?这真是个好办法呀!于是,晚上,他来到别人的大门前,把铃铛拿下来,铃铛开始铛铛铛地响,他怕别人听见,马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

可是他捂的是自己的耳朵,只有自己听不见,大家都听见了铛铛铛的声音,跑出来,把这个笨小偷抓住了。

“掩耳盗铃”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盗”就是“偷”。

故事说的“偷钟”,成语说的“偷铃”,意思是一样的。

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决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2成语释义:捂住耳朵偷铃。

形容自己欺骗自己。

掩:捂住。

盗:盗窃。

________追溯:《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故事: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个小偷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成块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心想这下糟了,这不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非常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并的战争,有一年,赵简子(赵国国君的先人)带兵消灭了卿大夫范吉射,灭了范氏全家。

范家从此门庭冷落。

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

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背回家去。

可是钟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拿不动。

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

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洪亮的响声。

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也同样听不见的。

他放下胆了,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可笑,说:"此可谓掩耳盗铃也"。

此后,根据这个掩耳盗钟的故事,人们引申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