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pdf

合集下载

论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性能

论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性能

论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性能摘要:通过对奥贝尔氧化沟实际运行情况的测试,分析研究其三沟DO呈0-1-2的梯度分布与氮的去除机理,并就其抗冲击负荷能力、脱氮功能,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能力以及污泥性能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污水处理,奥贝尔氧化沟,工程应用,脱氮因素Abstract: through to Mr Bell oxidation ditc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test, analyze the third gully is 0-1-DO the gradient of the 2 distribution and nitrogen removal mechanism, and the impact resistance loading capacity and nitrogen function, remove the refractory organic sludg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erformance ability and analyzed.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Mr Bell oxidation ditch,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denitrification factors引言:奥贝尔氧化沟是延时曝气的一种变型,是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该工艺具有污泥循环量大,进水稀释倍数高,出水水质好,系统产泥量低少、运行管理简单等显著特点,而受到国内污水处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由于对奥贝氧化沟处理工业污水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成熟,同时也缺乏调试运行经验。

因此对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进行实际应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工艺,为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1实际工程简介河南焦作某皮革污水处理厂,为一改造项目,设计规模为3×104m3/d,主要处理皮革加工过程中所排废水及居民区少量的生活污水。

氧化沟工作原理及其工艺优点

氧化沟工作原理及其工艺优点

污水处理综合训练 --氧化沟班级:环境13324班姓名:刘浩谊指导老师:付老师,张老师,王老师氧化沟工作原理及其工艺优点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污水处理工艺于2O世纪5O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属于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生物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推流式和氧化塘的特点。

在技术上具有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

1.发展历史1920年.英国首次建成氧化沟,采用桨板式曝气机,该处理厂被认为是现代氧化沟的先驱。

1925年,Kessener开始研制转刷曝气机。

1954年,Pasveer 将Kessener转刷用在荷兰Voorschoten的氧化沟中,该技术被命名为帕斯韦尔(Pasveer)氧化沟,受当时曝气设备限制,上述曝气设备的氧化沟设计有效水深一般在1.5m以下。

为了弥补当时流行的转刷式氧化沟有效水较浅、占地面积大的技术弱点,上世纪60年代末DHV有限公司将立式低速表曝机应用于氧化沟,将设备安装于中心隔墙的末端,利用表曝机产生的径流作动力,推动氧化沟中的液体。

这一工艺被称为卡鲁塞尔(Carrouse1)氧化沟。

Huismen于1970年在南非开发了使用转盘曝气机的奥贝尔(Orbal)氧化沟。

近年来,随着控制仪表的发展,以及生物脱氮工艺的需要,转刷型氧化沟又发展成双沟和三沟交替式运行的氧化沟。

2.分类氧化沟的分类大致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根据不同的发明者和专利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类型:卡鲁塞尔氧化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其他类型的氧化沟,其中包括射流曝气(JAC)系统、u一型化沟和采用微孔曝气的逆流氧化沟等等。

第二种是根据氧化沟的构造及运行特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连续式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半交替式氧化沟。

其中连续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船式、侧沟或一体氧化沟)和分建式(Pasveer型、Carrousel型、Orbal型氧化沟)两种;交替式氧化沟的代表类型主要是A型、D型、T型三种;半交替式代表类型主要是DE型氧化沟。

氧化沟工艺介绍

氧化沟工艺介绍

氧化沟介绍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实际上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沟渠中不断循环流动,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的曝气系统"。

早在1920年,Haworth研制的桨板式曝气机应用于英国Shefiidd的Tynsley 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被认为是现代氧化沟的先驱,但当时尚未出现“氧化沟"一词。

得到公认的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建于1954年,它是由A.Pasveer博士设计的,在荷兰的Voorshopcn市投入使用,服务人口为360人,从此以后才有了“氧化沟”这一专用术语。

其运行方式为间歇运行,将曝气净化、泥水分离和污泥稳定等过程集于一体。

由于Pasveer博士的贡献,这项技术又被称为Pasveer沟。

从本质上讲,氧化沟属于活性污泥改良法的延时曝气法范畴。

但与通常的延时曝气法有所不同,氧化沟中污泥的SRT长,尽可能使污泥浓度在沟中保持高些,以高MISS运行。

因此,那些比增殖速度小的微生物便能够生息,特别是硝化细菌占优势,使氧化沟中的硝化反应能显著进行。

另外,长的SRT使剩余污泥量少且已好氧稳定,可不需要污泥的消化处理。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它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一方面向混合液中充氧,另一方面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使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沟内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从反应器的观点看,氧化沟属于一种独具特色的连续环式反应器(CLR)。

由于氧化沟巧妙地结合了连续式反应器和曝气设备特定的定位布置,使氧化沟具有若干与众不同的特性:(1)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2)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3)氧化沟功率密度的不均匀分配,有利于氧的传递、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4)氧化沟的整体体积功率密度低,可节省能量卡鲁塞尔氧化沟和奥贝尔氧化沟的区别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特点奥贝尔氧化沟属活性污泥法中的延时曝气法,沟体通常由三个同心椭圆形沟道组成,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再依次进入中沟和内沟,在各沟道内循环数十到数百次,最终出水至二沉池。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温汝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4)起源于南非,发展于美国的奥贝尔氧化沟是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因其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八十年代就引进了这门技术,但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近几年。

在我国最早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104 m3/d,主要处理乙烯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水和居民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其全套技术由美国引进,部分配套产品为国内产品。

于1994年12月建成投产。

随着我国给排水工作者对其技术和设备的深入研究以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使其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是国内最早独立完成工程设计、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之一,设计规模4×104 m3/d,主要处理市政污水,于1998年12月建成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世界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达600多座。

1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①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②特有的外、中、内沟道0-1-2溶解氧分布形式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脱氮条件。

能达到较高的脱氮效果,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③对高浓度污染物耐冲击负荷性能强;④处理效果好而且稳定,不但对一般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而且具有良好、稳定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⑤采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少,建设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

2 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工艺设计以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工程设计。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青岛市70%的水源地来自莱西市。

由于莱西市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青岛市的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其中NH3-N超标15倍。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青岛市政府和莱西市政府决定自筹资金建设莱西市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1998年3月立项,1998年12月建成投产,创造了国内当年立项当年建成通水的先河。

氧化沟PDF

氧化沟PDF
氧化沟工艺原理及运行 一、氧化沟工艺(OD)
指污水在一个首尾相接的曝气沟渠中循环流 动,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工艺. 1. 氧化沟工艺的基本原理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与活性污泥法相同,它是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即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
在OD系统中,通过转刷(或转盘、其他机械曝气设备) 使废水和混合液在环状的渠内循环流动,依靠转刷推动废水 和混合液流动并进行曝气。 混合液通过转刷后,溶解氧升高,随后在渠内流动过程 中又下降。OD的HRT=10~24 hr,SRT=20~30 d。 通过设置进水与出水位置、污泥回流位置、曝气设备位 置,可以使OD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如果主要去除BOD5 或进行硝化,进水点通常设在靠近转刷的位置(转刷的上 游),出水点在进水点的上游处。
5.2改良型 Carrousel2000氧化沟各部分的作用及机理

2.厌氧区 作用:聚磷菌能充分释磷。 原理:兼性细菌将可溶性BOD 转化成VFA,聚磷菌获得 VFA将其同化成PHB,所需能量来源于聚磷的水解并导致 磷酸盐的释放,使聚磷菌能充分释磷。
5.2氧化沟各部分的作用及机理

3缺氧区 作用:脱氮 原理:在无分子氧时,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短程反硝化: 全程反硝化:
5.3Carrousel氧化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Carrousel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 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 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 0.3~0.5m/s。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 盘,转刷的浸没深度为250~300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 480~ 530mm。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1.2m,甚至 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 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 泥厚度达 1.0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 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奥贝尔氧化沟法设计说明书

奥贝尔氧化沟法设计说明书

奥贝尔氧化沟法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3)1.1毕业设计任务书 (3)1.1.1设计题目 (3)1.1.2 设计资料 (3)1.1.3 设计要求 (5)1.1.4 设计成果 (5)1.1.5 对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 (6)1.1.6 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6)2 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确定 (7)2.1方案确定的原则 (7)2.2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7)2.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7)2.4 工艺流程 (9)3 祥云镇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 (9)3.1设计流量计算 (9)3.2调节池 (10)3.3奥贝尔氧化沟 (11)3.3.1 氧化沟类型选择 (12)3.3.2 设计泥龄 (12)3.3.3 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13)3.3.4 污泥浓度 (13)3.3.5 氧化沟容积 (13)3.3.6 沟形设计 (13)3.3.7 计算需氧量和脱氮 (15)3.3.8 除磷 (17)3.3.9 碱度平衡 (17)3.3.10 进水管和出水管 (18)3.4厌氧池 (18)3.5二沉池 (18)3.5.1 计算池面积 (19)3.5.2 池水深 (19)3.5.3 回流污泥浓度 (20)3.6接触消毒池与加氯间的设计 (20)3.6.1设计说明 (20)3.6.2设计参数 (22)3.6.3设计计算 (23)3.7集泥井 (24)3.7.1 设计说明 (24)3.7.2 设计计算 (24)3.8污泥提升泵房 (25)3.8.1 回流污泥泵的选择 (25)3.8.2 剩余污泥泵的选择 (26)3.8.3 泵房尺寸 (27)3.9浓缩池 (27)3.9.1 设计参数 (27)3.9.2 中心管面积 (27)3.9.3 沉淀部分的有效面积 (28)3.9.4 浓缩池有效水深 (29)3.9.5 反射板直径 (29)3.9.6 校核集水槽出水堰的负荷 (29)3.9.7 浓缩部分所需的容积 (29)3.9.8 圆截锥部分的容积 (29)3.9.9 浓缩池总高度 (30)3.9.10污泥浓缩后的设计 (30)4、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总体布置 (31)4.1附属建筑物面积的确定 (31)4.2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 (31)4.2.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1)4.2.2平面布置 (32)4.2.3、污水厂运行中注意事项 (32)4.3处理流程高程布置 (32)4.3.1高程布置的一般原则 (32)4.3.2 污水高程计算 (33)5.毕业设计总结 (37)6 参考文献 (38)1 概述1.1毕业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1.2 设计资料一.城市概述祥云镇位于开县北部,地处云凤山麓,巴渠河畔。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主要特点是采用同心圆式的多沟串联系统,如图6-5-49所示。

废水和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最外环沟渠,后依次进入下沟渠,相邻两沟渠的隔墙底部有洞孔连通,最后由中心沟渠流出进入二沉池。

一般采用三沟式,外沟容积最大,约占总容积的60%~70%,主要的生物氧化和脱氮过程在此沟完成,中沟为20%~30%,内沟占10%左右。

在运行时,外、中、内三层沟渠内混合液的溶解氧保持较大的梯度,即0mg/L、1mg/L、2mg/L分布。

其目的:外沟溶解氧浓度接近于0,氧的传递效率高,既可节约供氧的能耗,又可为反硝化创造条件。

外沟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可以进行磷的释放,使它们在内层沟渠好氧环境下吸收磷,达到除磷效果。

奥贝尔氧化沟采用曝气转盘,盘上有大量楔形突出物,增加了曝气的推进混合和充氧效率,水深可达3.5~4.5m。

由于沟渠的平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更能有效利用水流惯性,可以节约推动水流的能耗。

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出水水质良好。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格林大讲堂】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

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姑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

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多种多样的构造形式,赋予了氧化沟灵活机动的运行性能,使他可以按照任意一种活性污泥的运行方式运行,并结合其他工艺单元,以满足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曝气强度可调节,氧化沟的曝气强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节。

一是通过出水溢流堰调节:通过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

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氧化沟工艺的缺点: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温汝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4)起源于南非,发展于美国的奥贝尔氧化沟是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因其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八十年代就引进了这门技术,但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近几年。

在我国最早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104 m3/d,主要处理乙烯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水和居民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其全套技术由美国引进,部分配套产品为国内产品。

于1994年12月建成投产。

随着我国给排水工作者对其技术和设备的深入研究以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使其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是国内最早独立完成工程设计、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之一,设计规模4×104 m3/d,主要处理市政污水,于1998年12月建成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世界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达600多座。

1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①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②特有的外、中、内沟道0-1-2溶解氧分布形式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脱氮条件。

能达到较高的脱氮效果,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③对高浓度污染物耐冲击负荷性能强;④处理效果好而且稳定,不但对一般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而且具有良好、稳定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⑤采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少,建设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

2 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工艺设计以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工程设计。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青岛市70%的水源地来自莱西市。

由于莱西市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青岛市的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其中NH3-N超标15倍。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青岛市政府和莱西市政府决定自筹资金建设莱西市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1998年3月立项,1998年12月建成投产,创造了国内当年立项当年建成通水的先河。

2.1 设计规模根据莱西市环保局对主要排放口的水质、水量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近期设计规模4×104 m3/d。

为节省建设投资,采用分期实施的工程方案,一期工程2×104 m3/d,二期工程增至4×104 m3/d。

2.2 进、出水水质根据莱西市环保局对主要排放口的水质、水量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预测,及青岛市环保局对排放水体大沽河的水质规划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确定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出水水质一览表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BOD5 180 30 TKN 42COD 400 100NH3-N 30 15 SS 300 30 TP 3 1 2.3 工艺方案的选择根据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所要达到的环境目标,要求必须采用带有脱氮功能的二级生物处理。

目前带有脱氮功能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有很多,如A/O脱氮工艺、氧化沟工艺及SBR 工艺等。

而传统的A/O脱氮工艺设备多,运行管理水平要求高,一般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处理厂,对于莱西污水处理厂来说其规模小,要求管理上尽量简单,采用A/O工艺并不适合。

通过选择比较适合本工程的工艺最终选择了奥贝尔氧化沟、卡罗塞尔氧化沟和SBR工艺进行比较。

①奥贝尔氧化沟和卡罗塞尔氧化沟的比较近几年来,奥贝尔氧化沟和卡罗塞尔氧化沟已在许多污水处理厂得到使用,虽然两个系统都是环状反应器氧化沟,但至少在四个方面有重大不同:(1) 多级反应器与单级反应器的比较奥贝尔氧化沟是多级反应器(三沟串联)系统,卡罗塞尔氧化沟是单一反应器。

多沟道的设计在工艺上有更多的灵活性,工艺的灵活性在运行管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目的是要始终达到或超过性能标准,如果工艺不出问题投入相当大的投资而发现其工艺缺乏灵活性不符合性能标准,则是很遗憾的。

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保证始终达到或超过性能标准。

另外,多级反应器在正常的生物负荷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艺特性,在体积相同的系统中,多级反应器的BOD5去除率高于单一反应器。

这主要是由于多级串联反应器更具有推流式的特点,其生物反应效率高。

在多级反应器系统中,除氨性能很好,在多沟道的奥贝尔氧化沟系统中,大部分的氨氮已在第一和第二沟道内硝化,在第三沟留有很低负荷的氨,奥贝尔氧化沟出水的氨含量基本接近零。

在反硝化方面,奥贝尔氧化沟有三个沟,其反硝化率始终是很高的,平均在80%以上;而卡罗塞尔氧化沟的反硝化率则反复无常,平均低于50%,在卡罗塞尔氧化沟系统中所有的反硝化都发生在各曝气器之间,这就要求曝气器之间的距离足以形成缺氧条件,如果用混合来控制以及过量曝气,不能形成缺氧条件,则无反硝化可言,如果总的DO浓度太低,则硝化性能将受到抑制。

而奥贝尔氧化沟系统所有的反硝化反应都在的外沟道内进行的,外沟道有约90%的容积内的DO都保持在接近零的状态,因而得以保持稳定的缺氧条件,从第一沟道的缺氧区到第三沟道的高浓度DO区相隔数小时,稳定性能好。

卡罗塞尔氧化沟的高浓度DO区和低浓度DO区之间仅相隔几分钟,因而很容易随进水的变化而波动,稳定性能差。

因而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具有优越的反硝化作用,这就意味着它的电耗较低,以及具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2) 奥贝尔氧化沟转碟曝气器与卡罗塞尔氧化沟立式曝气器的比较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是独特的塑料(玻璃钢)圆盘进行氧的传递和混合,而卡罗塞尔氧化沟采用的是低速立轴曝气器,它的径向混合能力较高。

从机械观点看,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转盘曝气器具有吸引力,转盘浸入混合液的深度是任何曝气装置所不及的,低速水平轴曝气器的液体剪切脉冲不复存在,絮状颗粒未被剪切,因而能更好的去除SS。

而卡罗塞尔氧化沟采用的低速立轴曝气器,充氧点位少,维修方便。

(3) 奥贝尔氧化沟转碟曝气器与卡罗塞尔氧化沟立式曝气器混合的比较就混合而言,水平转盘曝气器优于低速立轴曝气器,国内采用低速立轴曝气器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着混合效果差,出现污泥局部沉淀问题。

低速立轴曝气器混合效果差的原因是由于总体混合较差,有一部分能量被浪费掉,约有一半的能量浪费在与水流不一致的方向上。

(4) 氧的传递强度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转盘曝气器的传氧强度低,而立轴曝气器的传氧强度则高的多;在奥贝尔氧化沟系统中,大部分氧的传递在第一沟道内进行,曝气器前后的DO浓度都接近零,这使得氧的传递有一个较高的现场校正系数,降低了标准需氧量。

因而奥贝尔氧化沟由于其氧的传递低以及三沟内0-1-2 mg/L的DO梯度分布可节约不少电费。

总之,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工艺特性好、抗冲击能力强、在混合、曝气上有独特之处,且不易剪切污泥絮体、0-1-2 mg/L的DO梯度分布可节约动力费用。

②奥贝尔氧化沟和SBR的比较SBR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与沉淀池合二为一,即生化反应与泥水分离在同一反应池中进行,污水分批次进入反应池,然后按顺序进行反应、沉淀,排出上清液和闲置过程,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近几年来,随着监控与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设备被研制出来,特别是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监控手段趋于自动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由于本身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被引起广泛重视。

其工艺特点为:(1) 结构简单,运行灵活,自动化水平高;(2) 投资省,运行费用低;(3) 系统通过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能够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4) 系统处理构筑物少、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到目前为止,有五种SBR工艺和设备可以使出水TN小于5 mg/L,分别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间歇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连续进水分离式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DEA)、连续进水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

ICEAS是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展起来的,属第二代SBR工艺。

1976年建成世界第一座ICEAS污水处理厂,随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批准ICEAS为革新代应用技术(I/A)。

该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在SBR前部增加一个生物选择器,以促进菌胶团微生物的繁殖,并抑制丝状菌的生长,该工艺由曝气、沉淀、排出三个阶段组成,在三个阶段内保持连续进水。

但该工艺强调延时曝气,污泥负荷很低(0.04 ~ 0.05kgBOD5/kgMLSS·d),这样使ICEAS工艺投资低(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等)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该工艺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CAST是在ICEAS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SBR工艺。

该工艺由美国Goronszy教授开发,其核心为间歇式反应器,在此反应器中按曝气和不曝气交替运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集中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该工艺分别于1984和1989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取得专利。

CAST不同于ICEAS和SBR在于在沉淀阶段不进水,并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器,保证了活性污泥在生物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阶段,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在沉淀阶段不进水,即在静止环境中进行,泥水分离效果好。

系统较ICEAS系统复杂,但除磷脱氮效果好。

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应用。

IDEA工艺保持了CAST工艺的优点,并且采用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与CAST相比,生物选择器改为与SBR主体构筑物分离的预混合池,部分污泥回流到预混合池,在反应池中部进水,预混合池的设立可使污水在高负荷下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保证高絮凝性细菌的生长。

CASS工艺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革,与ICEAS工艺差别不大,主要是污泥负荷不同。

主要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预反应区控制在缺氧状态,主反应区为好氧状态。

CASS比CAST 系统简单,但除磷脱氮效果不如CAST。

上述对奥贝尔氧化沟、卡罗塞尔氧化沟、SBR处理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虽然从理论上讲SBR 工艺在投资、运行费用及占地面积等均略低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但SBR工艺在系统的稳定性和除磷脱氮效果及管理简单方面比奥贝尔氧化沟略差,考虑到莱西市污水的进水水质变化大(工业水约占70%)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最终选择奥贝尔氧化沟为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2.4 工艺设计①机械处理段污水由城区污水管网经重力流至污水处理厂,机械处理段设粗格栅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各一座,土建工程按二期规模40 000 m3/d一次建成,设备按一期工程规模20 000 m3/d安装。

②生物处理段奥贝尔氧化沟两座,考虑到两期工程建设年限较近(四年),为节省投资,一期建一座,二期再增加一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