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10-15_第十一章 自由基化学

合集下载

百科知识:《自由基》介绍

百科知识:《自由基》介绍

【导语】关注健康和长寿的⼈,应该听说过⼀帮“坏⼩⼦”的⿍⿍⼤名—⾃由基。

那么什么是⾃由基呢?下⾯就让来详细给⼤家介绍下,欢迎阅读! ⽆处不在⾃由基 在由原⼦组成的世界中有⼀个特别的法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组合在⼀起,它们的外围电⼦就⼀定要配对;如果不能配对,它们就只得靠“掠夺”别的电⼦使⾃⼰变得安稳。

在化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氧化”,这种有着不成对电⼦的原⼦或分⼦叫作⾃由基。

⾃由基的种类⾮常多,存在的空间相当⼴泛,可谓⽆处不在。

在⽣物体系中遇到的⾃由基主要是氧⾃由基,通称活性氧(ROS)。

这些活跃的⾃由基就像社会中的未婚青年⼀样,如果总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就可能成为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位单⾝⼩伙⼦有幸遇到了另⼀位单⾝⼥性,并最终结为夫妻稳定下来,后者就可以被称为“⾃由基清除剂”或“抗氧化剂”了。

⼈体内部就存在抗氧化剂,如性激素、辅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类和维⽣素C、维⽣素E、β-胡萝⼘素和硒等;其中,维⽣素C和维⽣素E被誉为“⾃由基清道夫”,它们具有平衡⾃由基或者说清除多余⾃由基的能⼒。

每个⼈体内都免不了会产⽣⾃由基,因为⼈体新陈代谢需要通过氧化反应产⽣能量,这些氧化反应就是⾃由基的重要来源。

⼈体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持,机体对氧的摄取和消耗都会增加,体内⾃由基也将因此成⽐例增加;⼈体在极端不良情绪下,如愤怒、紧张、恐惧时等,也会产⽣⾃由基。

另外,外界环境中的紫外线辐射、X射线、电磁波、酒精、药物、空⽓污染、农药以及吸烟等因素都会使⼈体产⽣更多的活性氧⾃由基。

总之,⾃由基可谓⽆处不在,其来源于两个渠道:⼀是在机体本⾝氧化代谢过程中不断产⽣;⼆是因环境污染、辐射和不良⽣活习惯等产⽣。

惹事的“坏⼩⼦” ⼈类⽣存的环境中充斥着不计其数的⾃由基,我们每天都要遭到⾃由基成千上万次攻击。

这种攻击的途径是多⽅⾯的,既有来⾃体内的,也有来⾃外界的。

如炒菜时产⽣的油烟中就有⾃由基,家庭主妇、厨师等患肺部疾病和肿瘤的概率因⽽远远⾼于其他⼈;此外,吸烟也是产⽣⾃由基的⼀⼤因素。

11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11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3、光化学过程 光化学过程是指分子吸收光能后成变成激发态 而发生各种反应。 1)光化学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Grothus-Draper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
才能有效地引起分子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Stark-Einstein定律):发生光化学变化是由于
分子吸收一个光量子的结果。或者说,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 过程,被吸收的一个光子,只能激活一个分子。
S (S0) + h S (S1)
系内窜跃
S (S1) S (T1)
能量转移 参与反应
S (T1) + A (S0) A (T1)
S (S0) + A (T1)
由于分子平动时偶极不发生变化,因而不吸收光,不产生吸
收光谱。
与分子吸收光谱有关的只有分子的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
子能级。
每个分子只能存在一定数目的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
和原子一样,分子也有其特征能级。在同一电子能级内,分
子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当分子处于同一 振动能级时还因其转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 (图 1.1) 。
共轭取代基愈多,共轭效应愈强烈,自由基的稳定性愈强。 诱导效应:推电子取代基的+I效应 吸电子取代基的-I效应。
⑵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对自由基稳定性的影响
① 推电子取代基的+I效应对自由基稳定性影响 自由基与推电子取代基连接时,自由基的稳定性降低。
R CH2 · CH3 · 稳定性 < ② 吸电子取代基的-I效应对自由基稳定性的影响
当自由基与吸电子取代基相连时, 自由基的稳定性增强。 · · CH3 稳定性 X CH2 >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总是同时起作用,当二

自由基

自由基

子,不是自由基,但其具有强烈的生物活
性,也被与自由基同等看待。例如H2O2不 是自由基,但在生化反应中极易生成羟自 由基(OH· ),故被称为活性氧。
(三)自由基的性质 1. 自由基在机体生化反应中不断生成, 机体对体内的自由基有一套完整的调控系 统。 2. 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泼性,极 易与相邻的物质发生电子的得、失交换,参 与生化反应,自由基是一把双刃剑。
2.自由基作为独立“分子”行使生理功能 (1)对蛋白质活性的调控:还原/氧化 型谷胱甘肽(GSH/GSSG)起重要作用。 (2)作为信号分子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自由基调控转录因子AP-1的激活,从而调 控基因转录。 (3)氮自由基(NO· )对血管松驰因子、 神经信使分子、免疫效应分子进行调控。
(五)自由基损伤 自由基的生成通常是 在机体的严格调控下进行的,当自由基的生 成超出了机体的抗氧化防卫能力时,则会造 成细胞的损伤。自由基损伤被认为是组织损 伤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1.自由基对核酸的损伤:造成DNA损伤 的主要自由基是OH· ,它对碱基、脱氧核糖、 磷酸二酯键骨架都能造成损伤,依据损伤程 度的不同,可引起突变、凋亡或坏死等。据 有关专家估计,DNA的氧化损伤频率可达: 1000次/每个基因组· 每个细胞· 每天。
3. 自由基参与许多生命活动中的生化 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光合作用等,在维 持生命正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当自由基生成的数量或时空定位出 现异常,超出机体的调控能力时,自由基将
造成组织的损伤,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大
分子物质最易受自由基破坏和攻击。
(四)自由基的生理意义 1. 参与重要化学反应:氨基酸的氧化 脱氨,胶原蛋白合成过程,前列腺合成过 程等,都有自由基反应。
1. 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清除酶系统 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硫酶(GST)、 同蓝蛋白等酶内物质,均显示出重要的抗氧 自由基特性。 2. 非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葫萝卜 素、维生素C等非酶性抗氧化剂,在基体的抗 氧化防御机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自由基

自由基

自由基台大郑剑廷助理教授演讲后心得分享壹、什么是自由基究竟什么是自由基呢?无论是活蹦乱跳的动物,还是静止不动的岩石;无论是奔流不息的河水,还是触摸不到的空气,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醣类、蛋白质、脂质...,一个稳定的分子,它所包含的电子应该都是成双成对的,即是电子的总数必定是偶数,但是有时由于某些原困,分子或电子内出现了一个落单的电子或分子,使总数变成单数,此种分子很不稳定它们十分活泼,与原物质相比,衍生而来的分子是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及高度的活动性,我们把它命名为﹝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以它特有的氧化作用进攻邻近的分子,以抢夺或者分享它们的电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这称之为自由基的活跃性。

而这种使自己电子配对,造成对方失去电子的过程,是种『氧化』作用,在『氧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加成物,使分子发生交联作用,因此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特别当它失去电子,就会积极的主动地寻找对象进行反应,这就形成了损伤组织的连锁反应,因此自由基形成的氧化反应对生物体可以导致严重地生理衰老和病理性变化。

自由基的活跃性有强弱的不同,通常越小,越简单的自由基活性越大,氢氧自由基(OH或羟)就是最具破坏力的。

自由基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免疫细胞释放自由基以杀死入侵的细菌,病毒或癌细胞,有些自由基则参与了细胞内的重要代谢功能,而一氧化氮(NO)却对人体在适当量时是有帮助的。

例如男人的阴茎勃起是靠一氧化氮(NO)来使阴茎充血的,威尔刚的作用是使一氧化氮(NO)作用时间延长而达到勃起。

它们多属于『好』自由基,而有害的自由基是指具有破坏性的自由基,它们攻击毁坏正常分子,包括DNA、蛋白质、脂质等等,如果细胞不断地受到有害自由基的攻击而导致了永久性的损伤,细胞正常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下来细胞的损坏积少成多,直至总体无法修复的程度,造成了老化现象,而且不可避免的疾病丛生,最后导致死亡。

什么是自由基

什么是自由基

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能独立存在,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

如含有不成对电子的氧则称为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 占机体内自由基的95%以上,它是人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一种活泼的有害物质。

它在体内肆意掠夺其它分子的电子,破坏了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使体内细胞组织、器脏的功能降低、并不能被再修复,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主要有:过氧基Peroxyl Radical (ROO.) 、氢氧基Hydroxyl. Radical (OH)、高氧基Superoxide Radical (O2)、氮氧基Nitric Oxide (NO.)等几种。

自由基对人体,亦敌亦友,是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

一方面自由基是机体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自由基则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如果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它通过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会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1956年,英国著名的哈曼博士提出了在医学界和抗衰老领域里享有盛誉的《自由基衰老理论》,理论中称自由基是“百病之源”,人类衰、老、亡的“元凶”。

在化学结构上,自由基是指未配对电子的基因、分子或原子,以小圆点(·)来表示未配对的电子。

人体内的自由基,主要有各种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如光、热、染发剂等)作用下分裂成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成为不稳定的自由基。

它有很大的能量从稳定的原子或分子上夺得一个电子以求达到平衡,这样就会使被夺走电子的原子或分子成为不稳定的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不断形成新的自由基。

自由基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按其化学结构自由基可为分为三种类型:①半醌类自由基,如黄素类半醌自由基;②氧中心自由基,简称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羟自由基(·OH)、烷氧自由基(RO·)、烷过氧自由基(ROO·)、氢过氧自由基(HOO·)。

自由基反应——精选推荐

自由基反应——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中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2009级应用化学班张琦为***********指导教师:曹洪玉一、自由基的定义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能独立存在,还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

如含有不成对电子的氧则称为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OFR);自由基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含有基数电子或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具有很强的反应性。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

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

自由基的定义包含了:㈠短寿命自由基(如·CH3烷基自由基,RO·烷氧自由基等),它们是化学反应中的活泼中间体,存在时间极短,一般只有几分之一秒,最简单的甲基自由基存在时间只有0.001s;㈡较稳定的如三苯甲基自由基,它们可以较长时间地存在与溶液中;㈢稳定的无机分子如(NO2,NO)和许多原子等。

二、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自由基的结构和自由基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通常,烷基自由基的中心碳原子是SP2杂化,周围只有7个电子,未达到八隅体,属于缺电子的中间体。

我们可以从R-H键的解离能(D值)来推断自由基R.,相对稳定性。

如:稳定性:D值:可见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取决于具有未成对电子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即烷基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叔>仲>伯。

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还可以从电子效应上得到解释:超共轭效应和p-π共轭使得自由基的稳定性得到增加。

p-π共轭效应进一步表现在共轭效应上,有共轭可能的自由基稳定性增强。

苯基或乙烯基数目的增加,稳定性越大(这种稳定性的增加还表现在空间位阻因素)。

如:稳定性:三苯甲基自由基>二苯甲基自由基>苄基自由基>甲基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相当稳定,在室温下可存在于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自由基

自由基

自由基与人体的关系一、什么是自由基正常情况下,参与代谢的氧大多数与氢结合生成水,然而有4-5%的氧将被酶所催化形成超氧阴离子,后者又可形成过氧化氢,它们都属于自由基。

自由基有多种,如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是指那些最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含未配对电子的基团,原子或分子。

人体内以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最为重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羟自由基(OH·)、烷氧基(RO·)、烷过氧基(ROO·)、氢过氧化物(ROOH)等,它们又统称为活性氧。

存在于体内的非氧化自由基主要有氧自由基(H·)和有机自由基(R·)。

自由基具有高度的氧化活性它们极不稳定,活性极高,它们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造成脂质过氧化增强。

脂质过氧化产物又可分解为更多的自由基,引起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这样,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引起肌肉、肝细胞、线粒体、DNA、RNA等广泛损伤从而引起机体的衰老,也是引起各种疾病,诸如炎症癌症、扩张性心肌病、老年性白内障、哮喘等疾患的原因。

故自由基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和制造者。

人体内的自由基是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

自由基是机体有效的防御系统,如不能维持有一定水平的自由基则会对机体生命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但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它通过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会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行过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而我们的身体,当然也会有自然产生的自由基清除者来能抑制自由基形成,此外,身体自然制造的酵素,也可中和自由基。

除了这些酵素,我们还可由饮食中摄取天然的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A、C、E及硒,以协助体内清除自由基。

如果人体系统在自由基的充斥下,而自然产生的自由基清除者无法“应付”时,健康就会亮起红灯。

因此,人们在平时就应通过饮食,摄取天然的抗氧化剂,或服用一些补充品,来协助身体破坏自由基。

高等有机化学 教案 自由基 radical

高等有机化学 教案 自由基 radical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自由基(radical)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由基的概念、特性以及其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自由基,掌握自由基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分析自由基反应机理。

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基的概念及其特性。

2. 识别不同类型的自由基。

3. 掌握自由基反应的基本原理。

4. 分析自由基反应机理。

5. 能够应用自由基理论解释实际有机化学反应。

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由基概述1.1 自由基的定义1.2 自由基的特性1.3 自由基的表示方法第二章:自由基的与检测2.1 自由基的途径2.2 自由基的检测方法2.3 自由基的实验观察第三章:自由基反应的基本原理3.1 自由基反应的类型3.2 自由基反应的机理3.3 自由基反应的条件第四章:不同类型的自由基反应4.1 氢自由基反应4.2 卤素自由基反应4.3 碳自由基反应第五章: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1 自由基聚合反应5.2 自由基加成反应5.3 自由基取代反应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自由基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反应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观察自由基的和反应。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由基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4. 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对自由基反应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由基反应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材料:用于自由基反应实验的化学品和仪器。

3. 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自由基反应的相关内容。

教学时间安排:1. 每章内容讲解时间:约45分钟。

2. 实验演示时间:约1小时。

3. 课堂讨论与提问时间:约15分钟。

4. 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时间:课后自行完成。

第六章:自由基反应机理的深入分析6.1 自由基反应的链式过程6.2 自由基反应的链终止反应6.3 自由基反应的调控因素第七章:自由基反应动力学7.1 自由基反应速率定律7.2 自由基浓度的影响7.3 温度对自由基反应的影响第八章:自由基反应的立体化学8.1 自由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8.2 自由基反应的立体动力学8.3 自由基反应的立体化学控制第九章:自由基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应用9.1 自由基反应与生物体内氧化应激9.2 自由基反应在生物体内的防御机制9.3 自由基反应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自由基反应的实际应用10.1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0.2 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0.3 自由基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教案编辑专员提示:在编写教案时,应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乙烯等上的重排大多是通过一个三元环的中间体:
11.9 自由基的重排和碎裂反应
11.9.1 重排反应:
相对于碳正离子的重排,自由基的重排是很少的。
碳正离子的重排是一个三中心二电子的过渡态:
自由基重排也是一个三中心二电子的过渡态,但须占据反键轨道, 能量高于碳正离子的重排:
重排趋势:
① 饱和烃基本不重排,苯基、乙烯基、酰基等可以重排; ② 2—位上有大体积基团时,有利于重排。
⑵偶合常数:
最常见的偶合是H偶合,每一种不同的H偶合产生的谱线数为
2NI+1:
I 为核自旋量子数:对于1H, I = 1; N 为等同质子数(原子数)。 总谱线数为:(2NI+1)(2N’I+1)(2N’’I+1)……
13C, 19F, 31P,
I = 1/2;对于14N,
例11-1:乙基自由基CH3CH2·
可见,只有未成对电子才能给出ESR谱。ESR记录
电子由较低能态激发到较高能态时所吸收的能量。未成对
电子的自旋产生的磁矩引起了共振吸收。电子的自旋量子
数是S=1/2, 在磁场中有两种取向ms = ±1/2, 其能量差较 小,可用微波来激发。 但是,ESR谱比NMR谱要复杂,其原因是由于自由基 周围的核自旋不为0的原子核虽不产生ESR信号,但能使自 由基的ESR信号裂分。 当一个自由基同时含有α—H和β— H时,ESR的谱线将很多,有时甚至达到上百条而无法解析。
⑴ g因子:
g因子是自由基的特性因子,相当于NMR中的化学位移δ。但g 因子很少用来鉴别未知的自由基,因为,含未成对电子的自 由基只给出一个g因子,所提供的结构信息不多,而在NMR中 不同的核有不同的化学位移δ。
hv = E =g· s· μ H μs 为常数(= 9.274 x 10-21 erg/G), H 为磁场强度。
③ 碘代和氟代反应:
碘代不易进行,反应不为链式、且高度吸热。 氟代过于激烈,往往造成C—C键断裂,合成意义不大
④其它卤代试剂:
⑴ NBS:
例11-6:
反应随底物不同可能有两种机理:
a, 溴代烯丙基、苄基时
b, 一般情况下:
反应特点:[Br· ]保持低水平,反应比较平稳,溴代发生在α—位上。
⑵ (CH3)3COCl 次氯酸叔丁酯
[A] = 10-5 M时就呈现颜色,将A加入反应体系中,与体系中的自 由基结合,颜色将发生变化,由此判断自由基的存在。
⑵加入抑制剂: 向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后,如为自由基反应,则其速度将减慢。 化学检测法虽灵敏度高于ESR, 但得到有关自由基结构方面的信息不如 ESR多。
11.2. 自由基的产生
其反应选择性介于Br2和Cl2之间
例11-7:
11.6.2 自氧化反应
以分子态氧对有机分子进行的自由基链式反应称为自氧化反应。 分子氧作为氧化剂:
由于分子氧的三线态特征,使反应速度很快,另外,反应中生 成的R—O—OH本身又是引发剂,能使体系中的自由基数目增加,因 此,反应的特点是越来越快。
例11-8:
11.5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我们知道,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可以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 进行研究,但在自由基反应中,由于经过的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一 般很少采用直接的动力学的测定,而多采用竞争反应的方法。
所谓竞争反应是指:在同一体系中,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两个平
行的反应,经由相同的反应机理(反应级数相同)进行反应,比较两
例11-4:
kp / ks 代表了伯氢和仲氢被氯取代的速度比
伯氢:仲氢 = 3:2,所以,
经过研究、比较一些通过自由基中间体的反应,得出如下结论: ⑴在同一烷烃分子中,从不同级别的碳上夺氢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叔>仲>伯。当碳上连有可以稳定自由基的基团时,如Ph, CH2=CH-等,则更易被夺氢。 这个顺序同C—H均裂能有关,C—H均裂能顺序为: 伯碳>仲碳>叔碳>苄基碳~烯丙基碳。
例11-10:
Cl
CCl 4
+
H2C=CH(CH2)5CH3 (PhCO)2
(PhCO)2
Cl3CCH2CH(CH2)5CH3
75%
+ CCl4
CCl3
+ 73% hv
Cl Br Cl
CCl3
4%
+ BrCCl3
CCl3
反应的立体化学以反式加成为主
11.3.3 其它碳自由基的加成
①醛的加成:
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生成酰基自由基RC=O·
② 应用稳态近似法,并根据增长速度和终止速度最终是相等的这 一点,就可以对上面的的反应机理写出速度律。假定链的长度有足够 的延伸,以致对反应中计量没有影响时,按下式进行化学计算:
反应的总速度是:
假设kt2是终止步骤主要的速度常数,并使引发步骤的速度等于终止 步骤的速度:
结论:链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引发剂的浓度,动力学特征为一级半。
11.3 自由基的结构和立体化学特征
① 烷基自由基 ⑴一般的烷基自由基被认为是平面的或很浅的锥型:
R2 R1 C R3 R1 R3 R2
R2 R3
R1
反应过程中一般不保持构型
⑵桥头上自由基构型是固定的
例 11-2:
桥头醛的脱羰基反应速度上比开链体系略慢,但比其SN1要快得 多。这说明达成非平面几何形状所需的能量远不如碳正离子中间体要 求的高。
⑶烯丙基自由基为平面形的,未成对电子可以离域
例11-3:
② SP2碳上的自由基
ESR谱证明SP2碳上的自由基在基态时是非线形的:
R1 R1 R3
R2
R3
R2
翻转能量较低,约为2kcal/mol, 也得不到构型保持的产物:
因此,总的来说,自由基反应的立体专一性和选择性都比较低。
11.4 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特点—链反应
HF, HI则在能量上不允许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
11.7.2 卤代甲烷的加成
多卤代甲烷的加成是典型的自由基加成,且可用于合成。
常用试剂:CBr4, CCl4, CHBr3, CHCl3 等,在自由基引发剂 存在下,可以形成自由基:
多卤代甲烷的活性次序为: CBr4>CBrCl3>CCl4>CH2Cl2>CH3Cl
① HBr加成:
加成方向为反马氏规则,立体化学以反式加成为主:
In Br
+ HBr + RCH=CH2
Br
+
In H
RCHCH2Br RCH2CH2Br + Br
RCHCH2Br + HBr
对于立体化学的解释,认为是通过溴桥自由基进行的:
例11-9:
② HCl的加成:
Cl· 活性比Br· 高,因此加成产物复杂些,其特点是容易形成聚合物。
第十一章 自由基化学
11.1. 概论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质体称为自由基。
大多数自由基是不带电荷的,但也有少数是带电荷的:
带正电荷—正离子基;带负电荷—负离子基。 自由基可以出现在反应物或产物里,但最常见的是出现 在反应中的中间体里。
11.1.1 稳定的自由基
大多素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存活期很短。如果没有使其稳定的因素 存在,则会迅速二聚或歧化。
乙基自由基有3个β—H, 2个α—H 因此,总谱线数为:(2x2x1/2+1)(2x3x1/2+1) = 12条
裂分的峰距即为偶合常数,在ESR中用α来表示; 对于乙基自由基αα—H = 22.38G, αβ—H = 26.87G。
② 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
Chemically induced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当服从波滋蔓(Boltzmann)分布的核自旋状态的正 常分配情况由于未成对电子的存在而受到干扰时,就能 观察到CIDNP。 一个电子带有的强磁矩引起了核自旋状态的极化
不同的卤素具有不同的活性,从而选择性也不同。
① 溴代反应:
Br· 活性较低,因此对不同烷烃上的氢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在前一节举了Br· 对烷烃中不同氢的选择性的例,当有苯基、烯基 或羰基等稳定自由基的基团存在时,选择性更高。
例11-5:
②氯代反应:
Cl· 的活性比Br· 高,而位置选择性则差得多。 当底物有吸电子基时,表现出极性效应:由于氯原子是一个亲电 性的质体,因此,与吸电子基直接相连的位置及α—位,由于电子密 度低而不发生氯代反应,氯代发生在其β位和γ位。
大多数自由基反应都是通过链反应来完成的,链的长短不一,但 在反应特点上有共同之处:
链传递的条件:
①自由基能保持一定的浓度; ②参加传递的自由基的相对活性应大致相同。
链反应的动力学:
① 在稳定状态时(动态稳定时),引发和终止处于平衡:
引发总的速度=终止反应的速度。如果不是这样, 就不会有增长步骤中间体的定态浓度,而应当观察到自 由基中间体的积累。
若[B—X]0=[B—Y]0, 而测得[B—X] t<[B—Y]t,则:[B—X] 0/[B—X]t >
[B—Y] 0/[B—Y]t, 即:kx/ky >1, 表明B—X的反应活性大于B—Y。
② 分子内竞争反应:
在同一分子中,有不同的活性反应点,用分子内竞争的方法,可 以比较这些反应活性点之间的相对活性。
作用,这个作用在自由基反应的抗磁性产物的NMR谱图 中显示为吸收的增加或发射的增加,或两者都增加。
③ 化学检测法:
ESR方法要求形成的自由基有一定的稳定性,并有一定的浓度以
供检测。当自由基活性太高、寿命太短时,就可能检测不出,化学 检测法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 ⑴捕捉法: 向体系中加入一个自由基捕捉剂,其作用类似于无机定性指示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