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流体输配管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1.1 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1.2 流体输配管网的分类1.3 流体输配管网的组成2. 流体输配管网的design principles2.1 设计原则概述2.2 管网布置原则2.3 管网材料选择原则3. 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methods3.1 管道直径计算3.2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3.3 管网水力计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流体输配管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流体输配管网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流体输配管网的教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流体输配管网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流体输配管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3. 讲解设计原则:阐述流体输配管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管道直径计算、压力损失计算和管网水力计算。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在工程中的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流体输配管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流体输配管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七、教学拓展1. 流体输配管网的优化设计2. 流体输配管网的智能化管理3. 新型管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流体输配管网大纲》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流体输配管网是建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装置、特征、水力计算、工况分析;掌握管网动力源: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以及选用方法;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进行管网的设计、计算,熟悉泵与风机的选用和安装。
构建学生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技术理论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认识工程的特点、需求;从而能决定应该做什么和懂得怎样做。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流体力学用于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流体输配管网问题。
1.1将数学、流体力学用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问题。
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课程目标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流体输配管网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特定需求的流体输配管网系统、设备或自动控制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1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何叶从大纲审核人:傅俊萍课程编号:08070032英文名称:Pipe-network for Fluid Supply学分:2.5总学时:40。
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训学时。
适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流体输配管网》是建筑环境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集中阐述通风空调、采暖供热、城市燃气、建筑给排水、消防工程、工厂动力等工程中各种流体管网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暖通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工厂动力工程等各类工程中的流体输配管网原理。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详见《建筑环境与设备测试实验》教学大纲)的配合,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正确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上述管网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其它大型、复杂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二、基本要求1、理解管网系统原理在本专业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2、了解各类工程中管网系统的作用以及管网系统与前述工程的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管网系统的基本构成、各构成的作用、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流段、节点和回路的概念;熟悉各种管流的水力特性;熟悉主要管件和管网装置性能。
5、熟悉不同类型管网系统的水力特征;熟练掌握其水力计算和水力工况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6、掌握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泵与风机的样本性能曲线和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性能曲线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泵与风机的选择方法和工作性能调整方法;掌握泵与风机联合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7、理解管网系统的特征方程组;初步掌握管网系统水力工况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和调技术。
8、通过本专业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验(详见《建筑环境与设备测试实验》教学大纲)等实践教学环节,掌握各类工程的管网系统设计和调试的理论基础及CAD 方法,形成设计与调试的初步能力。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2151402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学时/学分:32/2(讲授28学时、实践4学时)关联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暖通空调;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燃气输配;建筑消防工程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课程,选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气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液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等8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后作业、课程实验、设计作品、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后作业、课内实验、设计作品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关文吉.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第一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3)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05.(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2.期刊(1)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研究.张铁辉,赵伟.暖通空调,2014(05).(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研究.杜玉清.制冷与空调2015(10).(3)空调水系统中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研究.沈列丞.马伟骏.暖通空调,2011(12).(4)空调系统冷水泵并联变频优化运行.王亮.卢军.暖通空调,2011(12).(5)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特性曲线拟合与工况计算.岳少青.李德英.暖通空调,2005(06).(6)离心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张立奎.曾胜学.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3(03).(7)基于相似理论的风机性能快速计算模型.王路飞.谷波.流体机械2012(07).(8)自力式平衡阀在水力平衡调试中的应用.陈轲.吴春玲.供热制冷2015(09).(9)从热网水力平衡调试探索采暖空调水系统节能途径.高靖哲.建筑节能2010(11).(10)静态水力平衡阀工程应用分析.刘新民.暖通空调2012(10).(11)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水力平衡节能潜力及其调节方法.林杨.制冷与空调2016(15).(12)Establishment and solution of the model for loop pipeline network withmultiple heat sources.JIE P E,ZHU N. Energy,2014(05).(13)Designing and commissioning variable flow hydronic systems, Avery, Gil.ASHRAE .1993(07).3.网络资源(1) /serie_400050529.shtml超星学术视频,流体输配管网,龚光彩,湖南大学.(2) 精品课,供热工程,田玉卓. 石家庄铁道学院.(3) /kcms/kcfzdlsyg.htm长安大学,资源共享课,王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4)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5)暖通空调在线.(6)网易土木在线.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第一章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一节气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二节液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三节相变流或多相流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四节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与基本类型。
流体输配管网

2、运行费用分析-空调 、 空调2
空调风系统:双风机系统送回风约 空调风系统:双风机系统送回风约1000Pa, , 占供冷量的10~ % 占供冷量的 ~20% 冷却塔: 冷却塔:占5% % 以上三部分占总供冷量的30~ %, %,运行 以上三部分占总供冷量的 ~50%,运行 费用必须认真考虑
10
4
输配网络
– 闭式系统:控制体对外只有能量交换,无质 闭式系统:控制体对外只有能量交换, 量交换。如热网、 量交换。如热网、冷冻水系统 – 开式系统:控制体对外既有能量又有质量交 开式系统: 换。如冷却水系统、空调风系统 如冷却水系统、
冷却塔 冷热源 空调箱 热力站 建筑物
开式输配系统, 开式输配系统 闭式输配系统 开式输配系统,风 闭式输配系统, 闭式输配系统,水
23
第6章 管网水力工况分析 章
1 2 3 4 管网系统水力特征 管网系统压力分布 调节阀 管网水力工况分析与调整
第7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章
1 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运行曲线与工作 管网系统中泵、 状态 2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 3 泵与风机的选用 4 泵与风机的安装位置
25
第8章 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机分析 章
1 液体输配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2 开式液体输配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第4章 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章
1 液气两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2 汽液两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3 气-固两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22
第5章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章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1 2 3 4 5 6 7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 泵与风机的损失与效率 性能曲线及叶形对性能曲线的影响 相似律与对比数 其他常用泵与风机
流体输配管网第二版课程设计

流体输配管网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流体输配管网设计的第二版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第二部分介绍管路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管路计算和设计标准;第三部分讲解输配管网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方程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液体的运动规律、静力学平衡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以及流动壁面的应力和强制对流的概念。
2. 掌握输配管网设计基础知识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管路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管路计算和设计标准。
学生需要掌握管路流动的基本参数,并能够根据管路流量和压力等信息计算出管路的尺寸和材料参数。
3. 掌握输配管网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输配管网的设计和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的输配管网方案进行模拟和分析,让学生对输配管网的设计和分析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体静力学:包括静水压力、压力中心和安培定理等的介绍;•流体动力学: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的介绍;•流动壁面的应力:包括黏性流体和非黏性流体的流动壁面应力的区别和流体黏性损失的概念;•强制对流的概念:介绍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区别和影响;2. 管路设计基础知识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路流动的基本参数:包括管路流量、流速和压力等参数的介绍;•管路计算:包括管路流量和压力的计算方法;•设计标准:包括管路设计的相关标准和法规;3. 输配管网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输配管网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不同输配管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他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输配管网的故障分析:介绍输配管网可能遇到的故障类型,并详细讲解各种故障的分析方法;•输配管网的优化设计:介绍输配管网优化设计的方法,并对不同优化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部分Experiment of Pipenet for Fluid Supply课程代码:901120311学时数:8一、本实验课的目的、意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主要是认识性实验和测试性实验,属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必修实践型课程,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课的主要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流体输配的基本理论,独立操作实验,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采暖系统模拟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了解机械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了解机械循环采暖系统中锅炉,循环水泵,膨胀水箱,集气罐,排气管的作用及安装要点。
实验二室内燃气管道模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燃气管道的安装方式,包括立管的引入,盘管的设置方式,计量器具的安装方法等。
以及了解燃气压力表的读数和流量调节。
实验三热网水利工况实验通过对几种水力工况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接了解热网水压图的变化情况,掌握水力工况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水力工况分析方法、验证热水网路水压图和水力工况理论。
实验四管路串并联实验通过测定管路阻抗,验证串联、并联管路中水头损失和流体流量的分配规律。
学会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量。
四、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按考试管理制度考试,成绩10 分。
计入期末课程的平时成绩。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实验态度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资料[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一),高微,内部教材[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二),高微,内部教材439六、实验项目汇总表情况,实验中注意安全,认真操作,做好原始记录,课后一周内完成实验。
440。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流体输配管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流体输配管网的组成部分流体输配管网的分类2. 流体输配管网的组成输配设备输配管道附属设施3. 流体输配管网的作用输送流体分配流体控制流体4. 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方法5. 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方法管道的选择管道尺寸的确定管道布局的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方法,包括管道选择、尺寸确定和布局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作用和设计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流体输配管网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
3. 网络资源,如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软件、案例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流体输配管网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流体输配管网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分类,让学生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知识。
3. 分析组成和作用:详细讲解输配设备、输配管道和附属设施的组成,以及流体输配管网在输送、分配和控制流体方面的作用。
4. 设计原理讲解:阐述流体输配管网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设计方法打下基础。
5. 设计方法讲解:详细讲解管道的选择、尺寸的确定和布局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学生对流体输配管网设计方法的理解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流体输配管网设计方法的关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
英文名称:Fluid Transfer Net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实验学时:4
学分:2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流体输配管网是动力工程系暖通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装置、特征、水力计算、工况分析;掌握管网动力源: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以及选用方法;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进行管网的设计、计算,熟悉泵与风机的选用和安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
2.掌握流体(气体、液体、多相流)输配管网的特征、水力计算。
3.掌握管网系统的工况分析。
4.能正确选择泵与风机,并与管网匹配。
5.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熟悉气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熟悉液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泵。
2. 气体输配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熟悉气体管流的水力特征;掌握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气体输配管网的水力计算。
3.液体输配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液体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开式液体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4. 多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液气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汽液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熟悉气固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5.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熟悉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熟悉泵与风机的损失与效率;熟悉相似定律与比转数;了解其他常用的泵与风机。
6.管网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
掌握管网系统的水力特征;掌握管网系统的压力分布;掌握调节阀的应用及特点;掌握管网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与调整。
7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熟悉泵、风机运行曲线与工作点;熟悉泵、风机的工况调节;熟悉泵、风机的选用;熟悉泵与风机的安装位置。
8•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机分析
熟悉流体输配管网的网路图及其矩阵表示;熟悉管网系统的特性方程组;掌握流体输配管网水力工况的计算机分析;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调节概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实践环节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及离心泵联合工作试验2学时
实验二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试验 2 学时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5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
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组成。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流体输配管网》,付祥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严煦世,刘遂庆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周谟仁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年。
十、说明
可合班授课。
大纲制订人:王娟大纲审定人:周欣制订
日期:2008 年7 月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
英文名称:Fluid Transfer Net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学时:4 开设学期:第5 学期
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及离心泵联合工作试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离心泵性能的实验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理解,掌握离心泵串联和并联特点。
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
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地分析与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认真观测、正确读数,认真记录和计算,培养分析和处理实验资料和数据的能力,独立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试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的实验方法,掌握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性能上的差别,加深对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的理解。
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
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地分析与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认真观测、正确读数,认真记录和计算,培养分析和处理实验资料和数据的能力,独立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1、离心泵性能及离心泵联合工作试验
掌握泵的基本性能参数、性能参数之间关系、性能曲线、联合工作、工况调节等。
掌握泵的启停、调节方法、联合工作方式、测点的布置等。
2、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试验掌握离心、轴流风机的性能参数、性能参数之间关系、性能曲线、工况调节等。
掌握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的启停方式、调节方法、测点的布置等。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及离心泵联合工作试验
1、实验方法在一定的转速下,关小泵进出口阀门,测试泵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等性能参数。
改变阀门开度,测量泵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
重复至少五次,即至少有五个开度下性能参数组。
将实验点描在坐标图上,处理、绘制曲线。
将两台相同性能的泵在相同的转速下联合工作,关小泵进出口阀门,测试泵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等性能参数。
调节阀门开度,测量泵、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
重复至少五次,即至少有五个开度下性能参数组。
将实验点描在座标图上,处理、绘制曲线。
2、特点在测量时要保持读取参数的同时性。
调节幅度不能太大、太快。
3、基本要求正确使用功率表、流量计、转速表、压力计等仪器;掌握实验步骤、方法和原理;对实验结果会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二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性能试验
1、实验方法
关小离心风机进出口阀门,启动离心风机。
在一定的转速下,打开离心风机进出口阀门,测试风机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等性能参数。
改变调节元件开度直至全开,测量风机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
重复至少五次,即至少有五个开度下性能参数组。
将实验点描在坐标图上,处理、绘制曲线。
全开轴流风机进出口阀门,启动轴流风机。
在一定的转速下,测试风机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等性能参数。
改变调节元件开度,测量风机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功率。
重复至少五次,即至少有五个开度下性能参数组。
将实验点描在坐标图上,处理、绘制曲线。
2、特点在测量时要保持读取参数的同时性。
调节幅度不能太大、太快。
注意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启动上的差别。
3、基本要求
正确使用功率表、流量计、转速表、压力计等仪器;掌握实验步骤、方法和原理;对实验结果会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离心泵、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功率表、流量计、转速表、压力计、阀门等。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完毕一周内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组成,并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预习10%操作40%报告40%原始记录1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流体输配管网》,付祥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泵与风机》,郭立君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
九、其他说明
大纲制订人:王娟大纲审定人:周欣
制订日期: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