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课程设计说明书
单元楼课程设计楼梯

单元楼课程设计楼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楼梯的基本结构、种类及在设计中的功能作用;2. 使学生了解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包括踏步尺寸、扶手高度等;3. 引导学生了解楼梯在单元楼整体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楼梯空间设计的初步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比例、尺度等要素进行楼梯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图纸表达楼梯设计构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楼梯设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楼梯设计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培养审美观念;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元楼设计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楼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具备一定几何知识和设计基础的年级,对实际操作和创意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楼梯设计,并为后续的单元楼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 楼梯设计基本知识:包括楼梯的组成、种类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教材章节:《建筑设计基础》第三章第三节“楼梯的设计与构造”。
2. 楼梯设计要素:讲解踏步尺寸、扶手高度、梯段宽度等设计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教材章节:《建筑设计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楼梯设计的基本要素”。
3. 楼梯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楼梯设计的流程,包括初步构思、草图设计、详细设计和图纸表达等。
教材章节:《建筑设计基础》第三章第五节“楼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4. 楼梯设计实例分析:分析优秀楼梯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灵感。
教材章节:《建筑设计基础》第三章第六节“楼梯设计实例分析”。
5. 楼梯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组进行楼梯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楼梯设计设计说明书

十一 楼梯设计楼梯间开间为 3.9m ,进深为7.2。
采用板式楼梯,底层为等跑楼梯,共28级踏步,踏步宽0.3米,其踏步的水平投影长度为13×0.3=3.9m ,二层及其以上层楼梯均为等跑楼梯,共24级踏步,踏步宽0.3米,其踏步的水平投影长度为11×0.3=3.3m 。
楼梯的踢面和踏面均做水磨石层,底面为水泥砂浆粉刷。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板采用HPB235钢筋,梁纵筋采用HRB335钢筋。
(一) 底层楼梯设计 1.梯段板TB1设计板倾斜角tanα=150/300=0.5,cosα=0.894。
板斜长为3.9/0.894=4.36m ,板厚约为板斜长的1/30,h=140mm 。
取1m 宽板带计算。
1)荷载计算梯段板的荷载计算列于下表。
恒荷载分项系数γG =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γQ =1.4。
总荷载设计值p=1.2×7.75+1.4×2.5=12.8kN/m 。
梯段板荷载计算表2)截面设计板水平计算跨度l n =3.9m ,弯矩设计值m 19.47kN 9.38.121.0pl 101M 22n ⋅=⨯⨯==。
板的有效高度h 0=140-20=120mm 。
095.012010003.140.11019.47bh f M 2620c 1s =⨯⨯⨯⨯==αα 则951.0s =γ,20y s s 813mm h f MA ==γ 选配Φ12@120,实际A s =943mm 2 分布筋为Φ8@300。
2.平台板PTB1设计设平台板厚100mm ,取1m 宽带板计算。
1)荷载计算平台板的荷载计算见下表。
荷载设计值p=1.2×3.89+1.4×2.5=8.17kN/m平台板荷载计算表2)截面设计平台板的计算跨度l 0=1.80-0.65/2=1.475m弯矩设计值m 1.78kN 475.117.81.0pl 101M 220⋅=⨯⨯==板的有效高度h 0=100-20=80mm020.08010003.140.11078.1bh f M 2620c 1s =⨯⨯⨯⨯==αα 则990.0s =γ,20y s s 107mm h f MA ==γ 选配Φ8@200,实际A s =252mm 23.平台梁TL1设计设平台梁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 1)荷载计算平台梁的荷载计算见下表。
上楼下楼课程设计

上楼下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上楼与下楼时,重力对物体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楼梯的几何特征,如梯级高度、深度和宽度对上下楼动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描述上楼下楼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协同运动的方式及其生物力学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计算上楼与下楼时所需的平均力量和能量消耗。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安全有效的上下楼运动计划,提升空间定位和运动协调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上楼下楼过程中互相帮助,注重运动安全。
3.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认识科学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体育学科运动实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重力与运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上楼与下楼过程中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学基本概念2. 楼梯几何特征与运动生理:探讨楼梯设计参数对上下楼动作的影响,分析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的协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几何图形与空间概念;第五章 运动生理学基础3. 能量转换与运动实践:讲解上楼与下楼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引导学生设计合适的运动计划。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能量守恒与转换;第六章 体育锻炼方法4.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上楼下楼相关数据。
- 教材章节:第七章 科学探究方法5. 安全教育与团队协作:强调上楼下楼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九章 安全教育;第十章 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上楼下楼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实例,系统讲解上楼下楼涉及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楼梯教案设计说明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楼梯安全与礼仪教育》二、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三、教学目标:1. 了解楼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培养幼儿遵守楼梯礼仪,养成文明上下楼梯的良好习惯。
4.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楼梯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楼梯礼仪的养成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楼梯图片、动画、视频等。
2. 教学教具:楼梯模型、安全标志、小卡片等。
3. 活动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楼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楼梯?”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楼梯是连接楼层的重要设施,我们每天都要上下楼梯。
”(二)认识楼梯1. 教师讲解楼梯的基本结构,如:扶手、踏步、楼梯口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楼梯模型,加深对楼梯结构的认识。
(三)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1. 教师示范正确的上下楼梯方法,包括: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注意脚下等。
2. 幼儿模仿教师动作,练习正确的上下楼梯方法。
(四)楼梯安全注意事项1. 教师讲解楼梯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踩空踏步、不低头玩手机、不追逐打闹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安全上下楼梯。
(五)楼梯礼仪教育1. 教师讲解楼梯礼仪,如:上下楼梯时保持安静、不推搡他人、礼让他人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楼梯礼仪。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楼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提问、游戏等形式,检验幼儿对楼梯安全注意事项和礼仪的掌握情况。
3. 对幼儿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楼梯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楼梯课程设计简要说明

楼梯课程设计简要说明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3.XX学科的基本方法:介绍XX学科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
4.实际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上下楼梯项目课程设计

上下楼梯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上下楼梯项目涉及的数学概念,掌握加减乘除基本运算在楼梯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图形和图表描述楼梯问题,理解长度、高度、层数等基本参数。
3. 学生了解楼梯设计中的安全知识,掌握与楼梯相关的安全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上下楼梯项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提高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学生通过设计楼梯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了解楼梯设计中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图形认知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上下楼梯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大纲:1. 数学知识:- 理解楼梯层数、每层高度、总高度等概念。
- 掌握加法和减法在楼梯问题中的应用。
- 学习乘法和除法在楼梯设计中的使用。
2. 科学知识:- 了解楼梯结构及其力学原理。
- 学习楼梯设计中涉及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3. 美术与设计:- 学习楼梯设计的审美原则和基本要素。
- 探索创意楼梯设计方案,结合实用性与美观性。
4. 实践活动:- 实地测量学校楼梯,记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 设计楼梯方案,包括草图、详细尺寸和材料选择。
- 团队合作,展示和评价各自的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数学知识学习,楼梯层数和高度的计算。
楼梯构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作业:楼梯构造设计学习目标1. 掌握楼梯的组成和楼梯的主要尺度。
2. 熟悉楼梯踏步、栏杆(板)、扶手的细部构造和连接做法。
3. 熟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基本构造。
4. 熟悉无障碍坡道的构造要求和做法。
5. 熟悉双跑楼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6. 掌握楼梯建筑详图的识读,熟悉楼梯建筑详图的绘制。
学习重点1. 楼梯各部分的的主要尺度。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方案选择。
3. 双跑楼梯的基本设计步骤和楼梯平台高度的调整方法。
4. 楼梯建筑详图的组成、绘制和尺寸标注。
4.1 设计任务书4.1.1 设计题目及其条件依下列条件和要求,设计某住宅的钢筋混凝土平行双跑楼梯。
设计条件:该住宅为三层,层高为2.9m,楼梯间平面与剖面见示意图。
底层设有住宅出入口,楼梯间四壁均系承重结构并具防火能力。
室内外高差为450mm。
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条件,设计楼梯段宽度、长度、踏步数及其高、宽尺寸。
2、确定休息平台宽度。
3、经济合理地选择结构支撑方式。
4、设计栏杆形式与尺寸图4.1住宅楼梯间平面示意图4.1.2 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用一张2#图纸,以铅笔手绘,完成以下内容: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
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坡道(无障碍坡道)、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踏面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爬梯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实现爬梯不打滑的条件计算当两个轮子与楼梯台阶呈垂直时,设前后轮距为l ,人和车重心距后轮距离为xl,则 Ny=x·G ,N1=(1-x)G ,Nx=Ny tg30。
能爬上楼的条件是:μN1≥Nx ,即μ(1-x)G≥x·G tg30。
,其中μ=0.3,0.3(1-x) ≥0.58x 得 x≤0.34。
因驱动轮为车体的主要重量,加之爬楼时车体倾斜,人的重心自然靠后,因而重心设计在距图示位置距后轮0.34倍的轮距处是可以实现的。
驱动力的估算爬楼时重力大部分压于后轮,忽略前轮的阻力,对A点列力矩平衡方程:T=G·acosθ(重心后调后忽略前轮阻力)θ≤90°时,驱动转矩主要克服重力阻力矩。
a=0.16m,单边G=50X10=500N。
θ=0°时,T max=500X0.16=80N·m。
驱动手柄r=0.16m,仅用两级链传动减速系统,总传动比10:1,人单手所需最大驱动力为:F max=T/i/r=50N 相当于5公斤力。
考虑到驱动转矩比较大,若选用电机作为原动机,需要专门配备减速系统才能达到所需转矩,而且要配备较大容量的蓄电池。
这样会增加整车的重量。
通过分析比较可采用手柄手摇驱动,双边驱动,以便于差动转向。
图4-2行星齿轮轴结构设计图4-3 行星齿轮轴图4-4爬楼单轮着地时受力情况最差:N=G/2=500 NFt=T/R3=1.1/0.0175=63 NFr=Ft ·tana=63×0.364=23 N14Fr+28N1=52N ,得 N1=917N14N2+14N1=38N ,得 N2=440N经计算 ,A 处弯矩最大,mm 7.12601.012250][1.0d 60][,45,mm 12250N m 12.250N )1.10.6(120.6,)(1.412500024.0024.033b 1A b 12222=⨯=≥=•=•=⨯+==+=•==•=⨯==--σσααca ca A ca A A M A MpaM T M M mN T T mN N M 处的直径钢调质轴选用材料为则取考虑轴承内径并取整 d=15mm齿轮键连接设计轮毂长度 为12 选用圆头平键,L=12 b=h=6强度符合要求][3.256620410044p p MPa dhl T σσ<=⨯⨯⨯==轴承选择Fr1=N1=917 N , Fr2=N2=440N2.74KN 2740N 1010800156012841060nL P C 10800336010L 153360101284N91714.1XF f P 4.1f 3636'h h r p p ==⨯⨯⨯===⨯⨯==⨯⨯===‘荷轴承所需基本额定动载则预期寿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课程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任务给出的设计条件可知:拟设计楼梯为三层住宅的公用楼梯,层高 2.8m,室内外高差0.775m,楼梯间四壁均系承重结构,并具防压能力。
一、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确定踏步高,踏步宽;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7、10条规定:住宅共同楼梯踏步高最大值为175mm,踏步宽最小值是260mm,体检楼梯拟取踏步高170mm,踏步宽270mm。
二、确定踏步级数N,调整踏步高h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n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h=H/n),用公式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h=155mm,b=270,N=2800/155=18
三、确定梯段宽度,梯井宽度和楼梯间开间
梯段净宽: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的距离,当楼段两侧设扶手时净宽指两侧扶手中心线间的距离。
普通楼梯梯段宽度按每股人流0.55+(0-0.15)m确定,并不少于两股人流。
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
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度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梯井宽=100mm;梯段宽=1200mm。
平台净宽:楼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当加宽。
楼梯间开间=2700.
四、确定楼梯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由于不等跑,按长短跑计)
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技术n,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的L。
L=18/2x270=2430mm 五,确定平台宽度
休息平台宽度=梯段宽度+1/2踏步宽=1200+1/2x270=1335mm
六、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由于梯段水平投影长度小于 3.0m,故该梯间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较为经济,由于梯间四壁是承重结构,故平台板的支撑方式采用墙承重式支撑。
七、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满足2m的要求。
1)确定平台板厚,可取200mm
2)住宅入口处底层净高的验算:采用长跑式的底层楼梯的设计第一跑10级,第二跑8级。
八、各构造做法
1)确定扶手高度及样式,扶手的设置: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扶手高度:室内楼梯扶手高度字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顶层水平栏杆)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该设计楼梯h=1500mm。
2)确定栏杆或篮板:采用圆钢栏杆
3)顶层水平栏杆:样式同梯的栏杆,扶手高度h=1600mm
4)踏步:面层为马赛克防滑条
九、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楼梯建筑构造》99SJ403
3)《楼梯栏杆》112J401
4)《楼梯、栏杆、栏板》06J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