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楼梯

合集下载

10.4.19.4楼梯的设计

10.4.19.4楼梯的设计
进深尺寸和楼梯梯段、平台水平投影尺寸。 3、楼梯的平台深度确定
楼梯的平台深度(净宽)D≥ 梯段净宽a
中间平 台深度
a
楼层平 台深度
楼梯设计
二、楼梯平面设计(以常用的平行双跑楼梯为例)
楼梯平面设计主要解决楼梯间的开间、 进深尺寸和楼梯梯段、平台水平投影尺寸。
3、楼梯的平台深度确定
平台有效深度
封闭式楼梯间应设防火门,门开启时, 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3、楼梯的净空高度
当在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设置通道时, 为满足楼梯平台下净空大于等于2米的 要求,一般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2)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 标高,以满足净空要求。
楼梯设计
一、楼梯剖面设计(以常用的板式平行双跑楼梯为例)
3、楼梯的净空高度 当在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设置通道时,
为满足楼梯平台下净空大于等于2米的 要求,一般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楼梯与其他垂直交通设施
钢筋混凝土楼梯回顾
钢筋混凝土楼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大中型预制装配式楼梯
小型预制装配式楼梯 楼梯面层处理
楼梯栏杆扶手构造
PART 04
楼梯设计
楼梯设计
一、楼梯剖面设计(以常用的板式平行双跑楼梯为例)
首层 平面图
标准层 平面图
三维图
剖面图
顶层 平面图
楼梯设计
一、楼梯剖面设计(以常用的板式平行双跑楼梯为例)
3、楼梯的平台深度确定
有结构构件突出楼梯平台处,楼梯 平台应适当放宽。
平台深
构造柱
平台深
楼梯设计
三、楼梯的栏杆扶手设计(以常用的平行双跑楼梯为例)
首 层 楼 梯
平面图
剖面图
楼梯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楼梯设计课件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楼梯设计课件

梯段宽度
楼梯梯段宽度
每股人流宽度为550+(0~150)
类别
梯段宽
备注
单人通过 双人通过
>900 1100~1400满来自单人携物 通过三人通过
1650~2100
二、楼梯剖面
1.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2m 梯段净高≥2.2m
梯段净高: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 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 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教材214页图8-27
2.楼梯栏杆与扶手
沿楼梯梯段临空一侧设栏板或栏杆,梯段净宽达 三股人流应二侧设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900mm
三、楼梯井 ▪ 上下二个梯段之间留出的空隙称为楼梯井
公共建筑中楼梯井宽度(水平净距)≥150mm 住宅、中小学校等楼梯井的宽度≤200mm
楼梯构造设计步骤
一、确定楼梯的基本尺寸
梯段宽度 梯段长度 楼梯间进深
1.梯段宽度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条件,确定双跑楼梯,
一梯段的尺寸是给定条件的一半,结合 梯段宽度的表格和楼梯井的相关规定选 适当的尺寸
2.楼梯梯段长度
梯段长度=b×(n-1)
b---踏面宽
据教材217页表8-1
n---梯段的步数
据表8-1和建筑层高确定
注意:
出于安全考虑,平台边线应退离转角或门边一个踏面宽的距 离
设计前所需了解的知识点
一、楼梯的平面图 1.表示方法
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平面图表示方式有区别 箭头标明上行下行的方向(以正平台为基准标注) 文字注明上行或下行
2.楼梯踏步尺寸
踏面宽 b 踢面高 h 决定楼梯的坡度
经验公式 b+2h=600~630
楼梯 顶层 平面图

梁式和板式楼梯设计

梁式和板式楼梯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三楼梯设计土木工程专业10 级 3 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二零一三年一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一、主体介绍 (3)二、现浇板式楼梯设计 (3)1. 梯段板TB2设计 (3)1) 荷载计算 (3)2) 截面设计 (4)2. 平台板PTB2设计 (5)1)荷载计算 (5)2)截面设计 (5)3. 平台梁TL4设计 (6)1)荷载计算 (6)2)截面设计 (6)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4)配筋图 (7)4. 平台梁TL5设计 (7)1)荷载计算 (7)2)截面设计 (8)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9)4) 配筋图 (9)5.构造柱GZ设计 (9)三、现浇梁式楼梯设计 (10)1.踏步板设计 (10)1)荷载计算 (10)2)截面设计 (10)3) 配筋图 (11)2.斜梁TL2设计 (11)1)荷载计算 (11)2)截面设计 (12)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2)4)构造钢筋 (13)3.平台板PTB1设计 (13)1)荷载计算 (13)2)截面设计 (13)4.平台梁TL3设计 (14)1)荷载计算 (14)2)截面设计 (1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6)5.梯梁TL1设计 (16)1)荷载计算 (17)2)截面设计 (17)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8)四. 总结 (1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城市建设学院(院、系) 土木工程 专业103 班 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12/12/23 教师评定:实验三 楼梯设计一、主体介绍1. 广州市某商住楼楼梯结构设计,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或梁式楼梯。

混凝土采用C25级,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板及其他钢筋采用HPB300。

楼梯间活荷载标准值为2/5.2m KN q =。

2. 主体结构类型:框架结构3. 建筑资料:楼面做法(自上而下)10mm 厚耐磨地砖(3/22m KN =γ); 1:3水泥砂浆找平20mm 厚(3/20m KN =γ)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3/25m KN =γ); 板底混合砂浆抹灰20mm 厚(3/17m KN =γ);混凝土采用25C (c f =11.9N/mm 2,t f =1.27N/mm 2),板的保护层厚度20mm ,梁的保护层厚度为25mm ;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和弯起钢筋采用HRB335(y f =300N/mm 2),板及其他钢筋采用HPB300(y f =270N/mm 2)。

建筑识图与构造2课程设计——楼梯

建筑识图与构造2课程设计——楼梯

二、建筑楼梯构造设计楼梯是房屋各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

楼梯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布置恰当的位置,根据使用性质、人流通行情况及防火规范综合确定楼梯的宽度及数量,并根据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选择最合适的坡度。

这里只介绍在一只楼梯间的层高、开间、进深尺寸的前提下楼梯的设计问题。

1. 目的要求通过楼梯构造设计,掌握楼梯方案和楼梯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2.设计条件(1)某五层砖混结构内廊式办公楼的次要楼梯,层高3.30m,室内外高差0.45m。

(2)采用平行双跑楼梯,楼梯间开间为3.30m进深为5.70m,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底层局部平面如图14.9所示。

(3)楼梯间的门洞口尺寸为1500mm*2100mm,窗洞口尺寸为1500mm*1800mm,房间的门洞口为900mm*2100mm,窗洞喽尺寸为1800mm*1800mm。

(4)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形式、步数、踏步尺寸、栏杆(栏板)形式、踏步面装修做法及材料由学生按当地习惯自行确定。

(5)楼梯间的墙体为砖墙,窗可用木窗、铝合金窗及塑钢窗。

(6)楼层地面、平台地面做法及材料由学生自行确定。

3. 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1)设计内容按所给出的平面图,在各层平面中设计布置底层通道、各梯段、平台-栏杆和扶手等。

绘制一下内容。

(1)楼梯间底层、二层、顶层平面图3个平面图,比例1:50.(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3)楼梯节点详图(2~3个)。

2)绘制要求用2#绘制图一张(禁用描图纸)以铅笔或墨笔绘成。

图中线条、材料符号等一律按建筑绘图标准表示。

要求字体工整,线条粗细分明。

3)设计深度(1)在楼梯各平面图种绘出定位轴线,标出定位轴线至墙边的尺寸。

在底层平面图中绘出楼梯间墙、门窗,楼梯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折断线,以各层地面为基准标注楼梯的上、下指示箭头,并在上行指示线旁注明到上层的步数和踏步尺寸。

(2)在楼梯各层平面图中注明中间到上层的步数和踏步尺寸。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精)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精)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楼梯设计方法步骤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

初步确定踏步宽 b 和踏步高 h(注意:b≮bmin, h≯hmax, bmin 和 hmax 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 h 的取值可参考表 2. 1和表 2. 2。

表 2. 1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名称踏步高 /mm 踏步宽 /mm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住宅 175 150~175 260 260~300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办公楼 160 140~160 280 280~340幼儿园 150 120~140 260 260~280疗养院 150 300剧场、会堂 160 130~150 280 300~350(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 B 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 b ,用层高 H 除以踏步高 h ,得踏步级数n ≈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 b+h=450(mm,或b+2h =600~620(mm,确定踏步宽 b 。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

注意 (梯段宽。

(5由踏步宽 b 及每梯段的级数 , 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L 。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

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 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 2m 的要求。

若不满足, 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上楼下楼课程设计

上楼下楼课程设计

上楼下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上楼与下楼时,重力对物体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楼梯的几何特征,如梯级高度、深度和宽度对上下楼动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描述上楼下楼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协同运动的方式及其生物力学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计算上楼与下楼时所需的平均力量和能量消耗。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安全有效的上下楼运动计划,提升空间定位和运动协调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上楼下楼过程中互相帮助,注重运动安全。

3.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认识科学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体育学科运动实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重力与运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上楼与下楼过程中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学基本概念2. 楼梯几何特征与运动生理:探讨楼梯设计参数对上下楼动作的影响,分析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的协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几何图形与空间概念;第五章 运动生理学基础3. 能量转换与运动实践:讲解上楼与下楼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引导学生设计合适的运动计划。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能量守恒与转换;第六章 体育锻炼方法4.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上楼下楼相关数据。

- 教材章节:第七章 科学探究方法5. 安全教育与团队协作:强调上楼下楼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九章 安全教育;第十章 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上楼下楼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实例,系统讲解上楼下楼涉及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爬楼梯教案自创课程设计

爬楼梯教案自创课程设计

爬楼梯教案自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爬楼梯问题中的数学规律,运用递推、迭代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爬楼梯的复合问题,如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等。

3. 学生了解爬楼梯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算法、经济预测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编程软件)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具备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爬楼梯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课程目标,围绕爬楼梯问题展开,内容包括:1. 爬楼梯问题导入:介绍爬楼梯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数学规律的探究:通过分析爬楼梯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递推关系、迭代方法等。

3. 斐波那契数列的引入:将爬楼梯问题与斐波那契数列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在数学领域的地位及应用。

4. 解题方法与策略:教授如何运用递推、迭代等方法解决爬楼梯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爬楼梯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算法、经济预测等。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爬楼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数学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课程设计楼梯

课程设计楼梯

课程设计楼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XX实践操作,能够运用XX技术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知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框架。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XX学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XX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XX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XX技术的应用:介绍XX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二
设计题目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学生姓名
叶刘克
所在院系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
土木工程13-2
某建筑楼梯图如图2-1所示。

楼梯尺寸为A B ,层高3.6m 。

楼梯活荷载标准值见
表2-1,板底抹灰荷载标准值0.23/m kN ,面层地板砖0.72/m kN ,楼梯构件所以材料自选。

试设计该楼梯。

图2-1 楼梯平面图
设计资料: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活荷载标准值为32/m kN ,板底抹灰荷载标准值0.22/m kN ,面层地板砖0.72/m kN , 板底抹灰与面层地板砖均为20mm,混凝土为C25,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其余钢筋为HPB300,墙厚240mm.
77800A mm = 13000B mm =
C25混凝土:fc=11.9N/2mm ft=1.27N/2mm HRB335:fy=300N/2mm HPB300:fy=270N/2mm
1.1 荷载计算
取1m 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踏步尺寸为300mm ⨯150mm ; 楼梯斜板的计算跨度为:
m m b l l n 8.32.0123.00=+⨯=+=
楼梯斜板的倾斜角:
恒荷载设计值: 地板砖:
平台板为单跨板,按弹性理论计算。

因为板的
置不少于短边方向25%的受力钢筋。

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