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表
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及离退休(退职)人员补贴标准表

注: 本方案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离休人员 补贴标准 现标准
退休人员 补贴标准 原标准 现标准
退职人员 补贴标准 原标准 现标准
职务层次
正高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3501
2401
2723
1715
1945
50 2754 1890 2142 1350 1530 45 40 45 2538 1743 1974 1245 1410 45 45 2196 2061 4113 3501 3096 2754 2538 2340 2302 2253 2196 2061 2601 2403 2259 2133 1917 1505 1414 2821 2401 2121 1890 1743 1603 1575 1547 1505 1414 1785 1645 1547 1463 1316 1708 1603 3199 2723 2408 2142 1974 1820 2210 2162 1708 1603 2023 1869 1757 1659 1491 1075 1010 2015 1715 1515 1350 1245 1145 1125 1105 1075 1010 1275 1175 1105 1045 940 1220 1145 2285 1945 1720 1530 1410 1300 1268 1241 1220 1145 1445 1335 1255 1185 1065 35 35 35 65 45 35 35 30 25 25 25 35 35 40
专业 技术 人员
副高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中级
九级 十级
助理级 员级 正厅级 副厅级 正处级 副处级 管理 人员 正科级 副科级 正股 副股 科员 办事员 高级技师 技师 工人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普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表

3
4
考勤费 20元/月。 职务补贴 副教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教授 讲师 助教 员级 授 (高) (中) (初) (普) 45 41 40 34 30 24 20 17
正厅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补贴一 5 补贴二 49 41 130 216 34 115 189 29 105 169 24 20 50 45 40 35 30 25
科员 20 17
办事 员 20 15
见习
20 15
20 15
20 15
70
20 15
65
20 15
65
15
65/70
补贴三 145 合计 244
95 85 77 70 130 110 95 77 70 80 114 105 115 第二项职务补贴:工作年限满十年以上的,每满十年增加4元
13
取暖 正省级3800、副省级3200、厅局级2200、处级1700、科级1300、一般人员1100、高级1700、中级1300、初级1100。 补贴 补贴 特级教师80/月、市劳模60/月、省劳模80/月、全国劳模100/月 节日 全年5000:春节2000、国庆、“五、一”、元旦个1000 补贴
7
8
见习 110
120 230
9
1015 840
正厅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700 625
10
副教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讲师 助教 员级 授 (高) (中) (初) (普) 928 700 576 532 621 576 532 532
见习
427
10 11 12
统一 1265 1093 928 809 补贴 交通 50元(离退休人员无) 补贴 从1987.10起执行10% 住房 工资全额的25% 补贴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是指国家为了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而制定的一项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肃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首先,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不断波动,这直接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因此,制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地区差异。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制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时,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制定,以满足不同地区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再次,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人情况的差异。
不同的退休人员,其个人生活水平和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制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人情况的差异,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以满足不同退休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应当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配套。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不能脱离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框架,应当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配套,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之,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肃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地区差异和个人情况的影响,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配套,以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和调整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一览表

时间 标准
合计
工作性 生活性 津贴 补贴
离休
退休 (退职)
职务
727
291
436
620
594
副厅
648
259
389
555
532
正处
578
231
347
497
477
副处
517
207
310
447
429
正科
477
191
286
415
400
副科
445
178
267
389
375
科员
424
170
254
373
360
办事员
离退休(职)人员 生活补贴标准
离休
退休 (退职)
860
819
779
742
705
672
639
609
591
565
549
525
517
495
779
742
705
672
591
565
549
525
517
495
609 565 525 495 466 466
517
495
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标准一览表
执行 时间 标准
职务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科员 办事员 试用期 正高 副高 讲师 助理 技术员 见习期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普工 学徒工 无职务
2008年7月1日起执行标准
执行
在职人员津贴补贴 (绩效工资)标准
离退休(职)人员 生活补贴标准
411
哈尔滨市提高市直在哈事业单位离退休(职)人员生活补贴名册

年 月 日
20年提高市直在哈事业单位离退
休(职)人员生活补贴名册
填报单位(章):
姓 名
职 务
工作
年限
85年工改前工资额
(无职务人员)
原生活补
贴标准
原年终一次性
生活补贴标准
现生活补贴标准
增加额
20年提高市直在哈事业单位离退
休(职)人员生活补贴基金审批表
填报单位(章):
离退休(职)人数
兑现人数
月增加离退
休生活补贴
合 计
离 休
退 休
退 职
基
层
单
位
意
见
(章)
年 月 日
主
管
部
门
意
见
(章)
年 月 日
批
准
机
关
意
见
根据 号文件规定,批准离退休(职)
人,月增加离退休生活补贴 元,从2004 年 12 月起执行。
(章)
年 月 日
2004年提高市直在哈事业单位离退
休(职)人员生活补贴审批表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离退休时职务
年限
85年工改前工资额
(无职务人员)
原生活补
贴标准
现生活补
贴标准
增加额
2007年提高市直在哈事业单位离退休
(职)人员离退休生活补贴基金审批表
填报单位(章):
离退休(职)人数
兑现人数
月提高离
退休生活补贴
合 计
离 休
退 休
退 职
基
层
单
位
意
见
(章)
年 月 日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是国家对于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政策之一,其目的在于帮助退休人员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涉及到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就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以适应高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则可以适当降低,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因此,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
其次,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使其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再次,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作为一项社会保障政策,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不能超出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范围。
因此,在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财政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补贴标准。
最后,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中来。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工作中来,共同为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贡献力量,使其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生活补贴。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需求、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情况。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合理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表

科员 20 17
办事 员 20 15
见习
20 15
20 15
20 15
70
20 15
65
20 15
65
15
65/70
补贴三 145 合计 244
95 85 77 70 130 110 95 77 70 80 149 130 114 105 216 184 149 114 105 115 第二项职务补贴:工作年限满十年以上的,每满十年增加4元
14
15
文件号及执行时间 (78)鲁劳薪字137号 (79)鲁劳薪字230号 79.11
鲁工改(85)6、7、 16号 85.7 市委、市政府 92、93年7月 淄人薪字《93》495号 1993.9
省委、省政府 92.1 省委、省政府 92.12 省委、省政府 95.12
鲁人薪《97》16号 1998.1 淄人薪字《98》14号 1998.1 淄人字《2004》1号 2003.7 淄人发《2004》175号 2004.7退休人员按退 休比例发放 2005.1.1执行退休人 员低于80%的按80%执 行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简表
序 号 补贴 类别 标准
1
回族等 职工伙 4.5元/月(不能设食堂、专灶,不能回家吃饭的回族等禁猪的少数民族职工) 食补贴
2
教、护 满五年不满十年的3元/月,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5元/月,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7元/月,满二十年以上的10元/月。 龄津贴 燃料水 20元/月,5元/月。 电补贴
105
100
100
80/85
6
地方福 125元/月(含误餐费60元/月) 利补贴 补贴 40元/月 考勤奖 、目标 140元/月(100+40)(离退休人员为生活补贴、按国务院(78)104号文件退职的90元/月) 管理奖 办事 副教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教授 讲师 助教 员级 岗位 正厅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科员 员 授 (高) (中) (初) (普) 津贴 485 405 320 265 210 180 155 130 405 320 210 155 130 175 155 130 130 岗位 津贴 合计 职务 530 435 355 675 290 555 230 440 200 380 170 325 科员 576 145 275 办事 员 532 435 840 教授 1093 355 230 170 145 675 440 325 275 195 370 170 325 145 275 145 275
事业单位11级退休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11级退休工资标准表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一、基本工资:1.岗位工资:反映员工所受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共13个等级)、管理岗位(共10个等级)、地勤技能岗位(共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主要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65个工资表,工人有40个工资表,每个工资表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员工的业绩和贡献。
国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导向。
事业单位按照标准程序和要求,在核定的总额内自主分配绩效工资。
三、津贴补贴: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员给予适当补贴。
根据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变化,每五年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特岗津贴补贴改革在国家制定的特岗津贴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内进行。
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四、其它工资依据人社部此前透露的信息,此次调整并非简单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涨工资,而是着重体现对于工资结构的优化,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规范津贴补贴的发放。
而在这次改革中,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工资比重将是“一增一减”,即减少津贴补贴的额度转给基本工资,从而增加基本工资的占比。
2019年事业单位标准工资表(最新)事业单位工作40年退休工资多少?2006年7月1曰后离退休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费:(一)离休人员。
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等级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和等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二)退休人员。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照退休前本人职务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算。
工作满35年,按90%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按85%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按80%计发。
2.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按其退休前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