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业绩报告
高盛财务预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高盛(Goldman Sachs)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报告通过对高盛的财务报表、市场环境、行业趋势以及宏观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高盛在2022年的财务表现稳健,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增长。
2. 预计未来几年,高盛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3. 高盛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4. 针对潜在风险,高盛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风险水平。
二、高盛财务状况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根据高盛2022年的财务报表,其营业收入为1,267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2%。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投资银行业务:高盛在并购咨询、股票承销等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带动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
(2)资产管理业务:高盛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收入增长显著。
(3)证券交易与销售业务:受益于市场波动,高盛在证券交易与销售业务领域的收入有所增长。
2. 利润分析2022年,高盛净利润为345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5%。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收入增长:如前所述,高盛在多个业务领域的收入均实现增长。
(2)成本控制:高盛在2022年有效控制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
3. 资产负债分析截至2022年底,高盛的总资产为1.95万亿美元,较2021年底增长4%。
负债方面,高盛的负债总额为1.38万亿美元,较2021年底增长2%。
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财务风险可控。
三、市场环境分析1. 宏观经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高盛的财务表现带来一定挑战。
然而,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有望逐步复苏,为高盛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 行业趋势(1)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挑战,但同时也为高盛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2)绿色金融: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绿色金融领域有望成为高盛新的增长点。
高盛2008

高盛2008财年业绩报告普通股每股盈利4.47美元第四季度普通股每股损失4.97美元2008年12月16日纽约,2008年12月16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GS)今天公布截至2008年11月28日的年度净收入为222.2亿美元,净利润为23.2亿美元。
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4.47美元,低于2007财年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24.73美元。
2008财年平均有形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5.5%,年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4.9%。
高盛2008财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负15.8亿美元,亏损21.2亿美元。
相对于2007财年第四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7.01美元和2008财年第三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1.81美元,2008财年第四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损失4.97美元。
2008财年度业务亮点∙年初迄今,高盛在全球已公布和完成的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
∙股票部净收入达92.1亿美元。
该部分净收入以及今年创纪录佣金收入都反映了高盛牢固的客户服务网络。
∙资产管理部净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45.5亿美元,其中管理费和其它费用到达创纪录的43.2亿美元。
∙证券服务部净收入达到34.2亿美元,较2007财年的历史纪录增长26%,创历史新高。
∙2008年9月21日,高盛集团注册成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
∙截至本财年末,公司的一级资本率为15.6%。
由于发行了价值207.5亿美元的股票,今年第四季度公司一级资本率由11.6%增长至15.6%。
“第四季度的业绩反映了非常艰难的运营环境,包括各级资产估值的大幅下跌。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说:“公司第四季度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在这个投资银行业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中,高盛仍然保持了盈利。
牢固和广泛的全球客户网络、优秀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劲的财务状况都已为我们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净收入投资银行业务全年投资银行部全年净收入为51.9亿美元,较2007财年减少31%。
高盛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概述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86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高盛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证券交易等。
本报告将对高盛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营业收入高盛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和证券交易等。
以下是对其营业收入的分析:投资银行业务:高盛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并购、股票和债券发行、债务融资等。
近年来,该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
资产管理业务: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固定收益等。
近年来,该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财富管理业务:高盛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面向高净值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财富规划、投资管理等服务。
该业务收入相对稳定,但增长速度较慢。
证券交易业务:高盛的证券交易业务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等交易。
该业务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收入波动较大。
2. 利润高盛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和成本控制。
以下是对其利润的分析:营业收入增长:近年来,高盛的营业收入整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成本控制:高盛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良好,近年来成本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有助于提升利润率。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高盛的利润,需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
3. 资产负债表高盛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以下是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资产:高盛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投资、贷款、应收账款等。
近年来,高盛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
负债:高盛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近年来,高盛的负债规模增长相对较慢,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股东权益:高盛的股东权益主要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
近年来,高盛的股东权益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净利润的增长。
高盛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盛集团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秉承“客户至上、专业卓越、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增长。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发展1. 资产管理业务:本年度,高盛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资产管理规模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股票投资收益率为XX%,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为XX%,实现投资收益XXX亿元。
2. 投行业务:本年度,高盛投行业务保持领先地位,成功承销了XX个项目,融资总额达到XXX亿元。
其中,为企业提供IPO服务的项目共XX家,融资总额为XXX亿元。
3. 私募股权业务:本年度,高盛私募股权业务实现新突破,成功投资了XX家企业,投资总额为XXX亿元。
在投资领域方面,重点关注了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等行业。
4. 咨询业务:本年度,高盛咨询业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XX%,成功为XX家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其中,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的项目共XX个,为企业提供并购重组咨询服务的项目共XX个。
二、市场拓展1. 国内市场:本年度,高盛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新拓展了XX个重点客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XX%。
2. 国际市场:本年度,高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功进入XX个国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XX%。
三、风险管理1. 资产管理业务:本年度,高盛资产管理业务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投资组合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2. 投行业务:本年度,高盛投行业务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咨询业务:本年度,高盛咨询业务注重项目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 人才培养:本年度,高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了XX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
2. 团队建设:本年度,高盛加强团队建设,举办了一系列团队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
五、总结与展望过去的一年,高盛在业务发展、市场拓展、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盛集团简介

高盛集团简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
而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1]2008年09月2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计划对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资50亿美元。
[2]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
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编辑]高盛集团发展历程及战略[编辑]高盛公司的创立高盛公司成立于1869年,在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银行业务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分。
高盛公司在此阶段最初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创业时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
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马可斯的收入。
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公司从迅速膨胀到濒临倒闭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
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
在1929年,高盛公司还是一个很保守的家族企业,当时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单一的票据业务发展成一个全面的投资银行。
外资银行排名2篇

外资银行排名第一篇:外资银行排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模、业务范围和服务质量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
以下是根据市值、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排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1.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法国巴黎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在中国设有多家分支机构。
该银行凭借其广泛的产品线和多样化的服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
2. 德国商业银行(Deutsche Bank)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机构之一,德国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拥有坚实的业务基础。
该银行的服务范围广泛,覆盖了投资银行、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
3. 美国花旗银行(Citigroup)花旗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其在中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
该银行以其全球网络和丰富的产品组合,为中国客户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
4. 英国汇丰银行(HSBC)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在中国市场具有广泛的业务覆盖和实力。
该银行在中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5. 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在中国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该银行凭借其专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准确的市场判断,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
6. 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作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银行在中国市场也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该银行在中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并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7.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美国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在中国市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该银行通过其全球网络和专业团队,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8. 瑞银集团(UBS)瑞银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其在中国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该银行在中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主要从事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业务。
9. 英国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渣打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悠久,建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高盛中航油对赌案例分析--金融理论案例分析

二、亏损真相
(四)越陷越深
2004年一季度:油价上涨导致公司亏损580万美元,公 司决定延期交割。
2004年二季度:油价持续升高,公司再次延迟交割到 2005年和2006年,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在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 5200万桶油,亏损达8000万美元。
2004年10月10日:面对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陈久霖 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公司仍然没有平仓,亏损 达1.8亿美元。
陈久霖简介——工作经历
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 翻译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中德合资) 外国专家助理 曾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参加了建设香港新机场供油公司的谈判与组建工作 曾担任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天津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中外合资项目的项目经理和 中方首席谈判代表 筹建中国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航油母公司委派陈久霖到新加坡接管在当地的子公司——中国航油( 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他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兼总裁 2003年,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新领袖”(即现在的“全球青年领袖”)。同年, 陈久霖还荣膺“北京大学杰出校友”。 2005年6月9日,陈久霖等五名中国航油公司的高官被正式提起控告,陈久霖面临包括未如实发布消息 、涉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 2006年3月21日,新加坡初等法院对陈久霖做出判决,陈久霖必须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遭罚款 33.5万新加坡元。 2009年1月20日刑满出狱,在新加坡服刑1035天 现更名为陈九霖担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二、亏损真相
三:高盛的”策略”
展期期权(Extendible Option) 是 “致命武器” 巴菲特:衍生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展期的执行与否由高盛决定. 中航油没有对期权的定价能力!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
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润率增长。
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高盛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高盛(GS)$集团(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 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在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 个办事处。
高盛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美国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业务结构随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不断调整。
例如八十年代后期,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逐渐放松管制之际,高盛开始发展新的业务。
为了避免与客户竞争,此前1976 年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被出售;而1986 年,高盛创立资产管理部,管理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1986 年,高盛成立了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高盛资本合伙部,开始直投。
1986-2021 年间,共进行了170 亿美元投资。
同时进行的还有过桥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杠杆收购等高风险业务。
这一期间,高盛的交易风格逐渐趋向激进,短期利润重要性上升。
1993 年在利率交易中获得6 亿美元收入,固定收益证券获得10 亿美元收入。
1991 年起高盛在债市获利丰厚,在全球开始设立更多代表处。
到1994 年员工数量增长48%,公共费用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浪潮、并购浪潮等进一步推动高盛的发展及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 85 Broad Street ⏐ New York, New York 10004
媒体关系部: Peter Rose 212-902-5400 ⏐ 投资者关系部: John Andrews 212-357-2674
高盛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普通股每股盈利4.93美元
纽约,2007年6月14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GS )今天公布截至2007年5月25日的2007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01.8亿美元,净利润为23.3亿美元。
摊簿后普通股每股盈利4.93美元,而2006年第二季度为4.78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为6.67美元。
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度化平均有形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31.2%,而2007上半年为37.8%。
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度化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26.7%,而2007年第一季度为32.3%。
业务亮点
• 高盛上半年的摊薄后普通股每股盈利创历史新高,达到11.61美元,较之前的记录高18% • 投资银行部的净收入创季度历史新高,达到17.2亿美元。
并且季度末的业务储备量也达
到了历史新高。
• 集团继续保持在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领先优势,今年截至目前,集团在全球已公布的并购
和普通股公开发行业务中排名第一。
• 股票部净收入达到25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季度收入,归功于所有主要业务的优秀业
绩。
• 资产管理部的管理及其它费用收入实现了创记录的10.4亿美元。
托管资产规模比去年同
期增长了28%,达到75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本季度的净资产流入达到180亿美元。
• 证券服务部的净收入达到创记录的7.57亿美元,比上个记录高15%。
______________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强劲。
有利的市场环境与投资者信心继续推动业务增长,发挥我们作为领先顾问、融资人和投资者的优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如是说,“我们对第二季度的业绩感到满意。
”
净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部净收入为17.2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13%,较2007年第一季度稍有增长,原因是并购业务和融资活动依然活跃。
财务顾问业务的净收入为7.09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17%,归功于客户活动的增加。
公司的承销业务净收入为10.1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加10%,原因是由于杠杆融资活动增加,债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显著增长,但是股票承销净收入的下降抵消了部分收入。
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储备量在本季度末创下历史新高。
交易及直接投资业务
交易与直接投资业务净收入为66.5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下降6%,较2007年第一季度下降29%。
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实现净收入33.7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下降24%,主要原因是商品业务净收入下降和按揭业务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次级按揭市场的持续走弱。
商品业务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为2006年第二季度由于出售东海岸能源公司(East Coast Power, L.L.C.)而获利7亿美元。
利率产品的净收入依然强劲,但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信用产品和外汇产品的净收入也同样强劲,较2006年第二季度均有上升。
本季度中,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的经营环境主要表现为客户驱动业务活跃,总体波动性较小,以及整体信用市场的强劲。
股票部的净收入为25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上涨6%,归功于自营策略业务的净收入增长和股票业务(主要是在欧洲)的净收入增长。
这些增长的部分被衍生产品业务净收入下降所抵消,尽管发展良好,但衍生产品交易的净收入较2006年第二季度还是有所下降。
在季度初出现严峻的市场条件后,股票部运营的市场环境总体良好,体现为股价总体上涨和客户驱动的业务表现强劲。
直接投资部净收入达到创记录的7.84亿美元,主要归功于公司直接投资产生的收益和佣金。
其中包括投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的1.25亿美元损失,以及投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可转换优先股的6400万美元损失。
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
资产管理部和证券服务部的净收入共18.1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和2007年第一季度均增长13%。
资产管理部的净收入为10.6亿美元,比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11%,反映出管理及其它收费收入22%的增长,但激励费的下降对其有部分抵消。
在本季度中,托管资产净增390亿美元至7580亿美元,其中非货币市场净资产流入为140亿美元,主要是股票和固定收益资产,货币市场净资产流入达到40亿美元,市场价值升值为2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股票资产。
证券服务部的净收入达到7.57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15%,原因是公司的大宗经纪业务继续产生大量收入,反映出证券借贷和保证金借贷业务客户账户余额的显著增加,以及在欧洲出现的季节性业务增长。
支出
运营支出为67.5亿美元,与2006年第二季度基本持平,比2007年第一季度下降14%。
薪酬福利支出
薪酬福利支出48.9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下降了4%,主要原因是薪酬福利与净收入比率有所下降。
2007年上半年的薪酬福利与净收入比率是48.0%,而2006年上半年为50.4%。
员工数量在本季度增加了4%。
非薪酬支出
非薪酬支出18.6亿美元,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16%,比2007年第一季度增长6%。
较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业务活动的增加和持续的区域扩张。
增长中大部分为股票部交易量增加而带来的经纪、清算、兑换和分销费用。
税项
2007年上半年的有效所得税率为33.3%,较2007年第一季度的34.2%和2006财年的34.5%有所下降。
有效税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收入结构的变化,也有部分原因是抵税金额的增长。
资本
截至2007年5月25日,资本总额为1799.4亿美元,其中包含384.6亿美元的总股东权益(普通股353.6亿美元,优先股31亿美元)和1414.8亿美元的无担保长期借款。
每股普通股的账面价值为81.30美元,每股普通股的有形账面价值为69.99美元,与2007年第一季度末相比分别增长了5%和6%。
普通股的每股账面价值和有形账面价值都基于已发行普通股股数计算,包
括授予员工的无未来服务要求的受限制股份单位,该部分股份在本报告期末为4.349亿股。
2007年5月15日,两只由高盛集团创立的信托基金发行了22.5亿美元的增强型自动优先资本证券(APEX)。
该信托基金所持有用于支持APEX的资产最初包括由高盛集团发行的可再次出售的初级次级票据(junior subordinated notes)和优先股购买合同,最终将包括17.5亿美元的非累积性永久E系列优先股和5亿美元的非累积性永久F系列优先股。
高盛集团将分别不晚于2013年6月1日和2013年9月1日向信托基金发行这些优先股。
本季度公司以每股208.41美元的平均价格共回购540万股普通股,总价共计11.3亿美元。
根据公司现有普通股回购计划,余下计划回购的股数为3420万股普通股。
股息
高盛集团董事会宣布将于2007年8月30日向2007年7月31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35美元的股息。
同时,董事会还宣布将于2007年8月10日向2007年7月26日登记在册的A系列优先股、B系列优先股、C系列优先股和D系列优先股股东分别派发每股390.16美元、387.50美元、390.16美元和385.05美元的股息(存托股份每股权益为优先股的1/1000)。
______________
高盛为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向重要、多样化的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客户包括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值个人。
公司成立于1869年,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其他主要世界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
关于前瞻性声明的注意事项
这一新闻稿包含部分“前瞻性声明”,这些声明不属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而仅仅代表本公司对于未来事件的预测,其中许多声明,就其本质来说,属于无法确定的因素而且超出了本公司的控制范围。
公司的实际结果和财务状况可能与在这些声明中指出的预期结果和财务状况不同,亦可能出现重大差异。
要了解一些可能影响本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和重要因素,请参见采用表格10-K形式填写的、截至2006年11月24日的公司年报中的第一部分,第1A条“风险因素”部分以及采用表格10-K的形式填写的、截至2006年11月24日的公司年报中的第二部分、第七条“财务状况和运营业绩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关于本公司投资银行储备业务声明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前瞻性声明。
由于可能对这些交易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可能根本没有完成,因而这些声明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本公司期望从这些交易中获得的净收入可能实际上与当前的期望值不同,或出现重大差异。
可能导致对某个交易的条款进行修订或者造成交易没有实现的重要因素包括:在承销交易中,总体市况的恶化、冲突的爆发、证券市场总的波动性或者对证券发行人不利的进展,以及在财务顾问交易中,证券市场的下跌、对交易一方当事人不利的进展或者无法获得某项必要的管理审批。
有关可能影响本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和重要因素,请参见采用表格10-K的形式填写的、截至2006年11月24日的公司年报中的“风险因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