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效用论

合集下载

第3章 效用论

第3章 效用论

第3章效用论3.1 复习笔记一、效用论概述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2.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

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差异:①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

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基数效用论表达式为MU i/P 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 XY=MU X /MU Y=P Y/P Y。

相同点: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④他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二、边际效用分析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公式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注意:
该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P1/P2
X2
I/P2
I/P1
X1
预算线的变动
A、收入的变动:
X2
收入增加右移, 收入减少左移。
X1
B、价格的变动
a)价格同比例下降,右移; b)价格同比例上升,左移;
c)P2不变,P1下降:
QX2
与QX1轴的交点右移;
P2不变,P1上升:
X2
ΔX2
ΔX1
X1
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
以MRS 代表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 则商品1对商品2 X 2 MRS12 的边际替代率的 X 1 公式为:
MRS12 X 2 X 1
X 2 dX 2 MRS12 lim X10 X1 dX1
所以,某点的边际替代率也是无差异曲线上 该点的斜率。 可以证明: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效用水平 越小,离远点越远,代表的效用水平越大。
3.4.3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 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 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 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在消费者收入水 平和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 费者如何决策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程 度。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价格之比
P 1 MRS P2
12
消费者均衡的几何表示
X2 A C
P
E I3
I1 B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三章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在同一的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 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 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不会相交,否则,将违背有关消 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第三节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九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
把某个市场上所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 线水平相加,便可得到该市场的需求曲 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市场需求曲 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且,市场需 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 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 市场需求量。
P·C·C·曲线是价格—消源自费曲线,它是在其它 条件不变时,与商品 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 系的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轨迹。将 价格—消费曲线所体 现的商品价格和需求 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 关系,图示在坐标上 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的 需求曲线。
第七节 :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完 备 性 性 性 递 调 传 单
(一)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 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仅仅只能 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 好大于对B的偏 好,对A的偏好小于对 B的偏好,对A的偏好等于对B的偏好。
返回
(二)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 C,若消费者己作出判断:对A的偏好 大于 (或小于、或等于)对B的偏好, 对B的偏好大于 (或小于、或等于) 对C的偏好,则该消费者必然作出对 A的偏好大 于 (或小于、或等于)对C 的偏好。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 量的各种组合。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02
通过实验模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验证其是否符合效用最
大化原则。
数学证明法
0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证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正确
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应用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购 买量。
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也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 量。
用。
价格变化法
通过观察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 反应,来间接测量序数效用。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 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
度和排序。
序数效用论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序数效用论可以用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帮助企业更 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
市场细分
序数效用论可以用于市场细分,将消费者按照偏好程度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 用论
contents
目录
• 效用论概述 • 基数效用论 • 序数效用论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效用最大化原则
01
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定义
效用
效用与偏好相关
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 得到的满足程度,是衡量消费者从消 费行为中获得的主观上的利得或利益。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物品或服 务的效用评价,偏好不同导致效用评 价的差异。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 合理的价格策略,以最大化销售量和利润 。
产品开发
营销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 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量和品 牌知名度。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 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三章 效用论
10
钻石和木碗
有个穷人四处流浪,他只有一只旧木碗。 一天,穷人在渔船上帮工时遇到了特大风浪,被海水冲
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 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 穷人送回了家。 富翁听说木碗换回这么多宝贝,也想去碰碰运气。富翁 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运到小岛。 酋长高兴地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声称要送给他最珍 贵的东西。
均衡。 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二是购买的商品组合必 须在给定的预算线上。
三章 效用论
35
消费者均衡
X2
消费者收入既定,两种商
品价格既定,可以画出一
a
条预算线。
15
E点既在预算线上,又 在可能的最高的无差异曲
线上,是最优商品组合。 0
F
E
U3 b U1 U2
P1
P2
1
三章 效用论
13
Q
12 34 5 6 7 8
MU1 11 10 9 8 7 6 5 4 MU2 19 17 15 13 12 10 8 6
假设买4个商品1和4个商品2,MU1/P1<MU2/P2, 总效用为102,小于107,没有实现最大效用。
消费者必然增加商品2的购买,减少商品1的购买,使 总效用增加, 一直到MU1/P1=MU2/P2,。
x2 在维持效用水平 20 - A
不变的前提下,消 16 费者增加一单位某 种商品的消费时所 12 -
需要放弃的另一种 8 -
商品的消费数量, 4 -
B C D E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

三、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概念 总用量效的用指总消和费.函者数在形一式定为时: 间内从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
TU=f(Q) 边得到际的效效用用指量消的费增者量在。一函定数时形间式内为每: 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
MU TU (Q) 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不 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 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比如吃包子的例子。
消费量Q 0 1 2 3 4 5 6 7
边际效用MU 0 10 8 6 4 2 0 -2
MU MU P’ Q
4、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2)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下,商品1的边际效用随着购买的增加而减少,商 品2的际效用随着购买的减少而增加。
3)当购买组合调整到
时,消费者便得到了由增加商品1的购买
和减少商品2的购买所带来的总效用增加的全部好处,即消费者实现了效用的最
大化。
MU1 MU n
P1
Pn
1 元
MU n
的 边
Pn



MU i Pi
1 1
P1 P2
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实质是相同的。
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 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单位 商品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是相等的,因此
MU1 X1 MU2 X 2

MRS12
X 2 X 1
MU 1 MU 2

可得
MRS12
P1 P2
或者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第三章效用论(一)效用论1.效用(1)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

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使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里评价。

对于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他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含义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TU=f(Q)。

边际效用定义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ΔTU/ΔQ。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

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4)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论
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盛行时间
基数 19世纪和 效用论 20世纪初
类似 概念
长度、 重量
内容
分析方法
效用的大小可以 具体衡量,可加 边际效用 总求和,有效用 分析法
单位。
序数 20世纪30 香、臭 效用的大小只能 无差异曲 效用论 年代以后 美、丑 比较顺序、等级 线分析法
• 长工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地主为了生存下去愿意用一 块金子交换一块饼。
• 洪水过后,长工和地主都活着,并且长工发了大财。
说明效用因时间、地点而异。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 用这一概念。
核心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的,是可以加总求 和的。
或者说,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 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 商品的所有组合。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商品 组合
A B C D E F
表a
表b表cΒιβλιοθήκη X1 X2 X1 X2 X1 X2 20 130 30 120 50 120
30 60 40 80 55 90
40 45 50 63 60 83
50 35 60 50 70 70
P1 P2 1 I 8
(Q1,Q2 ) ?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举例
商品数量 (Q) 1 2 3 4 5 6 7 8
商品 1 的 边际效用 11⑥ 10⑦/⑧ 9 8 7 6 5 4 (MU1) 商品 2 的 边际效用 19① 17② 15③ 13④ 12⑤ 10⑦/⑧ 8 6 (MU2)
注意:对于某一给定的收入,目标是总效用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移动:1、价格不变、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平移,但斜率不变。2、收入不变、价格同比率变化也会引起预算线的平移,而斜率不变。3、一种商品价格变化、而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时,预算线会分别以横轴或纵轴截距为圆心旋转,即斜率发生变化。
四、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在坐标图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点,且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MUX/ MUY= PX/PY,移项得均衡条件:
PX*X+PY*Y= I (预算方程) MUX/PX=MUY/PY=λ(均衡条件)
如MRSXY=—⊿Y/⊿X=2/1>1/1=PX/PY(左上区间),应增加X购买,因1元X的效用相当于2个Y。如MRSXY=—⊿Y/⊿X=1/2<1/1=PX/PY(右下区间),应增加Y购买,因1元Y的效用相当于2个X。
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当正常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在图象上表现为均衡位置发生移动,这即为正常物品的总效应。2、消费者购买量增加的总效应出自两种动因;一是该商品降价,其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即其它商品价格会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愿购买便宜商品替代昂贵商品,此为替代效应;二是商品降价,消费者实际收入(效用水平)上升,消费者愿增加购买量,此为收入效应。3、为将两种效应区分开,可作一条与原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与新预算线平行的补偿预算线。由此在原无差异曲线上点的移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无差异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则为收入效应,它会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4、由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故其总效应与价格也成反向变动,由此导致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补偿预算线:与新预算线平行、而与原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即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
3、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一、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四、税收和消费者选择(黄亚均P54)
1、无论那种税收形式,都会使有关商品的消费量下降但在比例税下,商品消费量下降得更多2、无论那种税收形式,都会使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从而降低了消费者能够达到的最高消费水平;但如果比例税和定额税给政府带来相同收入的话,前者给 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更大。3、从经济学角度看,采取定额税要优于比例税。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所得税形式的定额税,因为它与消费者的选择无关;而不欢迎生产税或消费税这样的比例税,因为它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归根结底,比例税造成了相对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消费者接受错误的价格引导,带来经济低效率。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含义:(1)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2) 替代效应表现为一个点在无差异曲线上的移动,从而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则表现为无差异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会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图示表另列)
购买量
1
5
3
支付价格
3元*1=3元
3元*5=15元
3元*3=9元
付出(货币)效用
3元*2=6元
15元*2=30元
9元*2=18元
收回(实物)效用
TU=10元
TU=30元
TU=24元
净效用
10元-6元=4元
30元-30元=0
24元-18元=6
比较说明
(MU/P=10/3)>2(λ)
商品MU大于货币边际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X)而需要减少另一种商品(Y)的数量与增加商品数量的比值,也即任一点切线的斜率。MRSXY=—⊿Y/⊿X=-dY/dX
组合
X
Y
MRSXY
A
1
15
B
2
11
4
C
3
8
3
D
4
6
2
E
5
5
1
因为:MUX﹡⊿X=—⊿Y﹡MUY,则MUX/ MUY=—⊿Y/⊿X= MRSXY(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消费者选择: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假定
马斯洛需求欲望的五个层次:1、基本生理需要(吃、穿、行、医疗、性满足等)2、安全的需要(免于失业、伤害等)3、社会性需要(友谊、爱情、归属感)4、尊重感的需要(声誉)5、自我实现的需要(抱负、理想)
第二节基数效用论
四、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对任一商品的理想购买量应是使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MU)和付出这一单位货币本身的边际效用(λ)相等,即MU/P=λ 或MU=P.λ,设:
Q
TU
MU
P
λ
1
10
10
5
2
2
18
8
4
2
3
24
6
3
2
4
28
4
2
2
5
30
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6
30
0
0
2
在价格P=3元时,可设想不同购买量情况:
效用,应继续购买
(MU/P=2/3)<2(λ)
商品MU小于货币边际
效用,应减少购买
(MU/P=6/3)=2(λ)商商品MU等于货币边际效
用,此购买量最佳
结论:(1)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当商品数量少,其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支付的价格高;当商品数量多,其边际效用小,消费者愿支付的价格低。(2)在货币边际效用λ不变条件下,为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MU/P=λ ,必须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成正相关(3)遵循着需求曲线点的轨迹进行购买,消费者可实现效用最优化,偏离需求曲线则达不到效用最大
五、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劳务付出的(主观)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即MU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属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而不是实际收入。其形成原因为市场竞争。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一、消费者行为公理
1、偏好的顺序性(完备性公理)
2、偏好的转移性(传递性公理)
3、无饱和状态(选择性公理)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2、形成原因 生理、心理的刺激厌倦,用途最大的商品总是放在最前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特点:(1) MU的大小和欲望的强弱成正比,(2)MU的大小和消费量的多少成反比,(3)MU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4)在实际消费中,MU永远是正值
三、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设消费者收入I=16元,PX=PY=2元,面对X、Y两种物品,其对应消费量的边际效用如表,消费者应分别购买多少X、Y,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Q
1
2
3
4
5
6
7
8
WUX
11
10
9
8
7
6
5
4
MUY
19
17
15
13
12
10
8
6
可分几种情况讨论:(1)如全部购X,TU=60 (2)如全部购Y,TU=100 (3)如购4个X、4个Y,TU=102 (4)如购2个X、6个Y,TU=107(效用最大),因为这一购买组合正好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X*X+PY*Y= I (预算方程) MUX/PX=MUY/PY=λ(均衡条件)
三、预算线和预算空间
在消费者收入和价格水平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购买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它确定了消费者的预算范围。
设消费者收入I=150元 ,PX=3元,PY=5元,则其购买组合:
X 0 10 20 30 50
Y 30 24 18 12 0
故预算方程:PX﹡X +PY﹡Y=I
预算线斜率=OA/OB=(I/ PY)/(I/ PX)= PX/PY
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1、在同一座标平面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的切点位置上所对应的商品X、Y即为消费者购买的最适组合(消费者均衡),此时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比例。 2、偏离这一均衡点,或者是商品量太多、预算收入达不到;或者是商品量太少、会形成预算闲置,或者是商品购买组合不合理。 3、在均衡点之外,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两商品X、Y购买量的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无论用来购买那一种商品所获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满足均衡条件:PX*X+PY*Y= I (预算方程)MUX/PX=MUY/PY=λ(均衡条件)
一、效用、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效用——人们在占有、使用或消费某种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满足程度,反映了人们对消费对象主观评价的大小。
1、一种物品有无效用或其效用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满足人们需求欲望的大小。
2、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规定。
3、效用是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同一物品的效用可以因人、因地、因时间不同而不同。(时髦即随时间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