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B 571[1]金属涂层附着力测定 中文 - 副本

合集下载

镀层附着力测试规范

镀层附着力测试规范

鍍層附着力测试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曰
修订记录
修订部门修订日期版本/版次页码修订早节内谷生效日期
品保课2013.5.10 A0 A1 2 增加修定记录2013.5.10 品保课2017.1.22 A1 A2 2 修改公司名称2017.1.22
1.目的:
为了更好地管控產品鍍層的附着力,規範測試方法,故增一附着力测试。

2.检验范围:
凡经化学镍制程之产品皆适用
3.权责:
所有品保人員
4.定义:
电镀後鍍層附着力测试
5.测试方法:5.1.将电镀产品定位面放置在手摇冲床模具下模(B),手摇轮(C)处向下至治具上模(A)贴合下模(B)然后手摇轮(C)处向上取出产品,以上,看折弯处
镀。

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表类文书)

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表类文书)

标题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文件类别规范文件文件号目标[质]字05第10版本号 1修改标记无修改次数无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执行主体监督主体1.目的:指导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工作,规范和统一涂层表面附着力检验标准;2.范围:应用涂层厚度大于50μm;3.定义:符合BS 3900-E6、ISO2409、DIN53 151和ASTM D3359-B测试方法;4.流程:无5.内容:5.1设备要求:划线器刀口由碳钨合金材料制成,齿数x齿间距 6齿x2mm;胶带用3M 600号2cm宽胶带;5.2操作步骤-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基材;-用毛刷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再拉开;-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划格结果附着力按照以下的标准等级ISO等级:0ASTM等级:5B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ISO等级:1ASTM等级:4B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不超过5%ISO等级:2ASTM等级:3B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但不到15%版本号 1 实施日期页次:共 2 页第 1 页ISO等级:3ASTM等级:2B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及/或者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

被剥落的面积超过15%,但不到35%ISO等级:4ASTM等级:1B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但不超过65%ISO等级:5ASTM等级:0B超过上一等级5.3测试结果判定:如果没有客人特殊要求,目标的产品要求达到ISO等级:1、ASTM等级:4B以上级别可以接受。

签发人签名部门,现将《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抄发你部门(组织),请严格执行。

签发人/日期:执行人签名现收到签发的《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本人明白制度的详细内容,并保证本部门(人)严格贯彻执行。

执行人/日期:版本号 1 实施日期页次:共 2 页第 2 页。

P·P检测标准

P·P检测标准

教材之五:P.P客户的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一、定义:1、有机涂层(Organic Coating):含碳化合物的表层即有机涂层,它不包括氰化物和碳酸盐(CN-1,CO3-2),包含有机和无机混合型的表层。

如:红古铜、ORB、青古铜;特点:喷漆、电泳、喷粉2、无机涂层:不含碳物质的表层,包括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表层(CP、SN件)3、PVD层:运用电化学或电物理学的原理,在真空的环境下在工件的表面上镀上一层粘着的、致密的、薄的表层,有很强的保护性(S.SPVD、BNPVD、SB)4、重要表面:产品在安装后,所有暴露或可见的表面。

5、底材:产品的原材质,即是最底层的材质(铜、铁、锌合金、塑胶)。

6、基材:相对于表面而言,次层材质即基材。

7、腐蚀点:腐蚀至基材或底材的点。

8、腐蚀斑:除了腐蚀点以外任何颜色的变化,都称为腐蚀斑。

特点:经过水的浸泡仍然可以残留下来。

●铜/铜合金腐蚀:绿色、褐色或针孔状的腐蚀。

●钢/不锈钢腐蚀:红色的锈点。

●铝/锌合金腐蚀:白色的锈点。

二、测试标准及判定方法:1、厚度测试:有机涂层的测试(ASTMB567)与金属镀层测试(ASTM504),位置:电镀低区与高区(取最低值)2、盐雾试验:2.1、种类:名称PH 温度恶性条件指数中性盐雾(NSS) 6.5~7.2 35℃ A酸性盐雾(ASS) 3.1~3.3 35℃AA铜加速盐雾(CASS) 3.1~3.3 49℃AAA2.2、程序:中性——ASTMB117酸性——ASTMG85 Annex铜加速——ASTMB368观测:A、PH的观测。

B、喷雾量(1.0~2.0ml/小时)C、工件表面腐蚀情况(第8小时观察一次)2.3、判定方法:2.3.1、腐蚀点不能大于1.6mm,而且每平方英寸上(645mm2)不能超过一点。

2.3.2、腐蚀点直径不能大于6.4mm,不能超过主要表面的5%。

2.3.3、不能有脱皮、起泡、裂纹、光洁度下降等现象(P.P要求)3、结合力测试3.1、金属镀层粘着力测试(ASTMB571):3.1.1、目的:为测定工件镀层与金属底材之间的结合力。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 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最新国标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 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最新国标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1范围本文件评述了检查电沉积和化学沉积覆盖层附着强度的几种试验方法。

本文所述附着强度试验方法仅限于定性试验。

本文件未述及各时期制订的金属覆盖层与基体金属附着强度的一些定量试验方法。

因为,这样的试验在实践中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相当熟练的技术,这使之不适用于作产品零件的质量控制试验。

然而,某些定量试验方法对研究开发工作可能有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试验方法4.1摩擦抛光实验如果镀件局部进行擦光,则其沉积层倾向于加工硬化并吸收摩擦热。

如果覆盖层较薄,则在这些试验条件下,其附着强度差的区域的覆盖层与基体金属间将呈起皮分离。

在镀件的形状和尺寸许可时,可利用光滑的工具在已镀覆的面积不大于6 cm2的表面上摩擦大约15 s。

直径为6 mm、末端为光滑半球形的钢棒是一种适宜的摩擦工具。

摩擦时用的压力应足以使得在每次行程中能擦去覆盖层,而又要不能大到削割覆盖层,随着摩擦的继续,鼓泡不断增大,便说明该覆盖层的附着强度较差。

如果覆盖层的机械性能较差,则鼓泡可能破裂,且从基体上剥离。

此试验应限于较薄的沉积层。

钢球摩擦抛光试验4.2钢球磨光往往用于抛光。

但是也可以用于测试附着强度。

采用直径约为3 mm 的钢球、用皂液作润滑剂在滚筒或振动磨光器中进行。

当覆盖层的附着强度很差时,可能产生鼓泡。

此方法适用于较薄的沉积层。

4.3喷丸试验利用重力或压缩空气,把铁球或钢球喷于受试验的表面上,钢球的撞击导致沉积层发生变形。

如果覆盖层的附着强度差,则会发生鼓泡。

一般来讲,引起非附着覆盖层起皮的喷丸强度随着覆盖层的厚度变化而改变,薄覆盖层比厚覆盖层需要的喷丸强度小。

用长度150 mm,内径为19 mm 的管子将喷嘴与发射铁或钢丸(直径约0.75 mm)的容器相连进行此试验,把压力为0.07 MPa~0.21 MPa1)的压缩空气送入上述装置中,喷嘴和试样之间的距离为3 mm~12 mm。

ASTM名称:B571-97

ASTM名称:B571-97

ASTM名称:B571-97ε金属镀层粘附力定性测试标准实验此标准以固定名称B571发行,名称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或最后修订的年号,括号里的数字表示最后重新核准的年号,上标(ε)表示最后修订或重新核准后的编辑改版。

ε1注释——2000年2月对表1编辑校正并增加了第16节1.范围1.1 此实验描述了各种基底表面金属镀层粘附力的评估方法1.2 此标准不声明所有涉及其应用的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使用前构建合适的安全与健康惯例并确定规则限度的适用性,乃此标准使用者的责任。

2.意义和用途2.1 此试验方法应用于生产控制和产品认可试验。

2.2 对用定性方法获得的金属镀层粘附力结果的解释常常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若进行的试验不只一个,那么任何一个试验的失败将认为不如意之结果,在许多实例中,镀层物品的最终应用或其制作方法要求提出最佳功能需求表现方案,例如,随后形成的物件提出图面或弯曲试验要求,焊接件或其他热暴露接触处的物件将提出淬火试验要求,如果一个部件电镀后需要烧焙或热处理,那么必须在这些处理之后完成粘附力试验。

2.3几种试验仅局限于具体镀层类型、厚度范围、延展性或者基底的组合,这些限制特性通常在试验的描述中加以注解并针对确定的金属镀层概括于表1中。

2.4 如果镀层与基底之间的粘合力大于二者其一的粘合力,那么就存在所谓“完美粘附力”的情况,如果遵循好的电镀惯例,则可获得此类粘附力。

2.5为达到各种目的,粘附力试验探明任何低于“完美状况”粘附力的目标,对这样一种试验,可使用任何有效可用的方法以试图从基底上分离出镀层,这些方法或可为撬打、锤击、弯曲、打击、加热、锯割、磨光、拉力、划痕、凿击或者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如果镀层脱落、剥落或从基层处翘起,那么,粘附力则低于“完美状况”。

2.6如果需要评估粘附力,则可用一种或多种如下方法,这些试验具有不同的程度等级,在具体应用时以满意与不满意的粘附力作为区别标志,必须作出相应于多种情形下的选择。

钢结构油漆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钢结构油漆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钢结构油漆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钢结构油漆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测定附着力的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扭开法及美国ASTM中的划X法等数种,国家标准标准GB1720-89(79)规定了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的方法,而GB9286-88规定了采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GB5210-85规定了采用拉开法测定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其中应用最简便的是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现场最为常用的是划格法。

(1)、划圈法测定附着力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钢结构油漆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

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

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

(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

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

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

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

(2)、划格法测定附着力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

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

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

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

镀锡产品的镀层附着力测试标准

镀锡产品的镀层附着力测试标准

镀锡产品的镀层附着力测试标准
镀锡产品的镀层附着力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标准:
1. ASTM B571-97(2015):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涂层的附着力测试,包括镀锡层。

测试方法包括划格试验、剥离试验、折弯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2. ISO 2409:2013:该国际标准适用于评估涂层在划伤试验中
的附着力。

在镀锡产品上进行切割测试,通过比较切割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来评估镀锡层的附着力。

3. ISO 4624:2016:该标准适用于测量涂层附着力的试验方法,包括镀锡层。

该标准使用划格试验并通过评估划痕的形状和规模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4. GB/T 9286-1998:该标准适用于镀层附着力测试,包括镀锡层。

根据试验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如剥离试验、划痕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这些标准的具体测试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镀锡层的附着力测试。

线材附着力测试标准

线材附着力测试标准

线材附着力测试标准线材附着力测试是评估线材表面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的重要测试项目。

线材的涂层附着力直接影响着线材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因此对线材的附着力进行准确可靠的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线材附着力测试的标准和方法,以供相关行业参考。

一、测试标准。

1. ASTM B571-97《线材表面涂层附着力测试标准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涂层的附着力测试,包括电镀、喷涂、热浸镀等各种涂层。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划格法、压痕法和拉伸法,以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2. GB/T 9286-1998《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附着力试验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金属和非有机覆盖层的附着力测试,包括电镀、热浸镀、喷涂等涂层。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划格法、压痕法和拉伸法,以评估覆盖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3. ISO 2409-2013《涂层附着力-划格试验》。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涂层,包括涂漆、涂胶、电镀等。

通过在涂层上进行划格测试,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二、测试方法。

1. 划格法。

划格法是一种常用的涂层附着力测试方法,通过使用划格工具在涂层表面划出一系列交叉的划痕,然后观察划痕处涂层的剥离情况,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划格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涂层。

2. 压痕法。

压痕法是通过在涂层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涂层产生压痕,然后观察压痕处涂层的剥离情况,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压痕法适用于硬质涂层和薄膜涂层的附着力测试。

3. 拉伸法。

拉伸法是通过施加拉力,使涂层与基材产生剥离,然后测量拉伸力和剥离面积,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拉伸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涂层,可以定量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三、测试注意事项。

1. 在进行附着力测试时,应根据涂层的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进行划格法和压痕法测试时,应控制好测试工具的尺寸和力度,避免对涂层造成额外的损伤。

3. 在进行拉伸法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试验机和夹具,确保测试过程的稳定和可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TM B 571-97 金属覆盖层附着力的定性标准试验方法1. 范围1.1 本标准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定性方法来评价各种基材上金属覆盖层的附着力。

1.2 安全2. 应用2.1 这些测试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

2.2 对金属覆盖层附着力的定性检测试验方法的解释往往是有争议的。

如果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但一种方法也不能通过,这样的结果是令人不满的。

在很多情况下,涂覆件的最终使用情况或其装配方式决定了能最好的代表其功能上要求的试验方法。

例如,对于要随后装配的涂覆件,弯曲测试或拖曳试验是适合的;对于要焊接或曝露于高温下的试样则适合进行淬火试验。

如果一个部件在喷涂后需要烘烤或热处理,则需要进行附着力的测试。

2.3 有几种方法仅适用于某几类覆盖层,或局限于某一厚度范围、某一柔韧性或某一组成的基材。

这些局限性在相应的试验方法中都有描述,表1中给出了某些金属覆盖层适用的检测方法。

2.4 如果覆盖层和基材之间的结合力大于二者自身的黏着强度,则会存在一种“完美的”附着力。

这种附着力往往可以通过随后良好的电镀得到。

2.5 很多情况下,附着力试验被用于检测任何达不到“完美”水平的金属覆盖件的附着力。

这一试验尝试用所有能得到的方法来分离覆盖层和基材。

采用的方法可能是探察、锤击、弯曲、敲打、加热、锯、研磨、拉伸、划痕、凿或以上几种方法的复合。

如果覆盖层剥落或从基材分离,则附着力就达不到完美的程度。

2.6 如果要求进行附着力评价,则可选用下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这些试验有着不同等级的严酷度,其中某种方法就可用于确定某一具体产品是否令人满意。

在试验前,必须首先确定就每种情况要选用的方法。

2.7 如果这一方针用于供货检验,则必须指定所要采用的试验方法。

因为要解释边缘附着力的测试结果,所以要首先明确哪个附着力等级是可以接收的。

2.8 对于某些尺寸和形状特殊的样品,如果所给出的方法均不适用的话,可用等同的试验样板代替。

如果允许的话,试验样板的材料和表面覆盖层等应该与要检测的样品相同,加工的工艺如预处理、电镀、后处理等都应该相同。

3. 弯曲试验3.1 将试样中心放在一个轴上,覆盖层面朝外,两边向下用力弯曲试样,直到两边平行。

轴的直径应该是试样厚度的4倍。

用低倍放大镜(如4倍)检查弯曲部位是否有覆盖层剥落,这是附着力差的表现。

如果覆盖层破裂或起泡,则用锋利的刀片尝试看能否将覆盖层从基材上分离。

对于坚硬和易脆的覆盖层,弯曲部位通常会出现裂纹。

这些裂纹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延伸到基材。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裂纹并不表示试样的附着力差,除非用锋利的工具能够将覆盖层剥离。

3.2 以180度的角度,反复弯曲试样,直到金属断裂。

在低倍放大镜(如10倍)下观察此区域覆盖层的翘起和剥落。

用锋利的刀片看能否从基材上分离覆盖层,如果能够分离,则说明此覆盖层的附着力较差。

4. 打磨试验4.1 用一端光滑的工具在覆盖层上5cm的长度上打磨约15s。

适当的工具是一端为半球状,直径为6mm的钢杆。

打磨时的力度应保持为每次都能够打磨试样,但又不至于使样品表面产生凹痕。

不应出现起泡、分离和剥落。

一般来讲,覆盖层较厚时得到的结果会不那么令人满意。

5. 凿-刀试验5.1 用一把锋利的冷凿子刺穿要进行试验的样品表面的覆盖层。

凿子可以从覆盖层后部刺入,也可以先用锯子锯开,再从露出来的覆盖层和基材的结合面刺入。

可用刀子代替凿子。

用刀子时,可以用锤来锤或其它工具轻敲,也可以不用。

如果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去除覆盖层,那么其附着力是比较差的。

覆盖层比较软或薄时,此法不适用。

表1 各种覆盖层适用的附着力试验方法覆盖层材料试验方法镉铬铜铅和铅/锡合金镍镍和铬钯铑银锡和锡/铅合金锌金弯曲+ - + + + + + + + + + + 打磨- + + - + + - - + - + - 凿/刀+ + + + + - + - + + - + 拖曳- - + - + + - - - - + - 锉- + + + + + - + + + - + 锯+ + - - + + + - - + + - 热/淬火- + + + + + - - + + - + 冲击+ - + - + + - - - - + - 玻璃- + + - + - - - + + - + 推压- - - - + + - - - - + - 画格- - + - + - - - - - - - 6. 拖曳试验6.1 在普通冲床上,选用可调整的冲模,将直径约为60mm的样品拉伸成为一个直径为38mm,深18mm的带突缘的帽状物。

持续穿透内螺模,直到帽状物断裂。

可以直接观察覆盖层的附着力情况,也可以通过第5部分给出的从基材上分离的技术进一步进行评价。

如果出现覆盖层的剥落或与基材分离,则覆盖层的附着力是比较差的。

6.2 这一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在解释时应当谨慎,因为这不仅涉及到覆盖层的柔韧性,同样也涉及基材的柔韧性。

7. 锉刀试验7.1 锯下一片试验样品,检查覆盖层和基材是否分离。

在锯口用粗糙的锉从基材方向向覆盖层方向锉,锉的角度与覆盖层表面呈45度角。

如果覆盖层剥落或从基材分离,则视为附着力不合格。

7.2 此方法不适用于柔软的或薄的覆盖层。

8. 锯试验8.1 用金刚砂轮从基材向覆盖层方向快速切割试样。

也可以用弓锯来代替金刚砂轮,但同样要从基材向覆盖层方向锯。

如果出现覆盖层剥落或分离,就可视为附着力不合格。

8.2 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坚硬或比较脆的覆盖层,但不适用于柔软和薄的试样。

9. 淬火试验9.1 在炉子里加热试样一段时间,使其达到表2中的温度。

保持炉温在选定温度的±10℃范围内。

如果覆盖层或基材易氧化,则应在惰性气体或适当的液体中进行加热。

然后在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水中或其它适当的液体中进行淬火。

9.2 如果出现剥落或分离,则试样的附着力不合格。

覆盖层微孔里和基材的微坑里会裹存一些电镀溶液,这些电镀溶液会在加热和淬火过程中形成泡。

如果泡周围的覆盖层不会从基材分离,则这些泡的存在不被视为是附着力不好的证据。

9.3 金属粒子的扩散将会使电镀层的结合强度提高。

在某些情况下,相关的材料会生成一层脆的膜,在断裂时是这些膜剥落了,而不是由于附着力不好造成了覆盖层的剥落。

这将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

9.4 如果试样的附着力足够好,这一试验是非破坏性的。

10. 冲击试验10.1 将试样放在一个适当的支撑物上,用锤子或其它冲击仪锤击试样使其变形。

用适当改进过的冲击仪可以使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经过适当改进的冲击仪的力是可以重现的,冲击头是一个直径5mm的球,冲击时加有负载。

试验的严酷度可以通过改变负载或更换不同直径的球来调整。

凹印或周边覆盖层如果出现脱落或起泡,则试样的附着力不合格。

10.2 这一试验的结果有时难以解释。

柔软的和易延展覆盖层不适宜采用这一方法。

11. 剥离试验11.1 将一条宽20mm,厚约1.5mm的钢条或黄铜条焊接或用适当的胶粘剂粘结在待测试样表面某一平整的部位。

也可适用单面胶带代替。

可以对胶粘剂进行加热。

注意9.3中提到的情况。

剥离时应与试样表面呈90度角。

为了得到重现性好的结果,剥离时的速率,所贴的金属条(胶带)的厚度和宽度和覆盖层的厚度必须标准化。

如果覆盖层和基材的界面出现任何异常,均可认为附着力不合格。

11.2 胶粘剂和焊接的拉伸和剪切强度限制了所能评价的附着力强度的范围。

已经有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的出版物。

表2 温度选用表覆盖层材料基材铬、镍、镍+铬,铜温度℃锡温度℃铅、锡/铅温度℃锌温度℃金和银温度℃钯温度℃铑温度℃钢250 150 150 150 250 350 185 锌合金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铜和铜合金250 150 150 150 250 350 185 铝和铝合金220 150 150 150 220 220 18512. 推压试验12.1 从基材向覆盖层方向,钻一个直径为0.75cm的不通的孔,直到钻头钻过覆盖层和基材界面大概1.5mm后停止。

将试样放在一个直径为2.5mm的圆环上,用一个直径为0.6cm的打孔器,以稳定的压力在孔不通的一端向下压,直到推压出一个按钮状的东西。

如果按钮状的东西上的覆盖层或孔周围的覆盖层出现脱落或分离,则可视为试样的附着力不合格。

12.2 柔软的、延展性好的和覆盖层较薄的试样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13. 画格试验13.1 用钢刀在试样表面划出3条或更多的平行线或者画出一个棋盘格。

画格的刀应该是锋利的,刀尖为30度,所画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覆盖层厚度的10倍,最小不小于0.4mm。

在画线时,要保证每条线都划至基材。

如果棋盘格上的某一块从基材上脱落,则认为该试样的附着力不合格。

13.2 如果试样在上述步骤中附着力表现为合格,则用手指将压敏胶带(胶带的粘结强度至少为45g/mm)按压在干净的棋盘格上。

在贴胶布前,应确保棋盘格上所有划格造成的颗粒和碎屑均被去除干净。

胶布贴好后,抓住胶带的自由端,快速(不是猛拉)拉开胶带。

拉开时自由端应尽量与试样表面呈180度角。

如果胶带上粘有从棋盘格内脱落的覆盖层,则覆盖层的附着力不合格。

不考虑与棋盘格相连的覆盖层。

13.2.1 胶带的供应商应该注明其产品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胶带应足够宽,能够覆盖3行以上平行线。

12.3 一般来说,覆盖层较厚的试样不适宜用此种方法来评价,除非用凿子或其它锋利的工具来探察裸露的覆盖层-基材界面,与第5部分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