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简介 西方文化禁忌

合集下载

中西禁忌文化对比研究_文化差异

中西禁忌文化对比研究_文化差异

中西禁忌文化对比研究_文化差异禁忌(taboo)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Togan〔汤加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指通过禁止人们实施某种行为或者回避某些话语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到达消灾避祸目的的标准。

由于文化不同,各国间的禁忌习俗也不尽相同。

禁忌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禁忌几乎无处不在,按照禁忌的范畴来分,可分为宗教禁忌和生活禁忌,其中生活禁忌包含其中生活禁忌包含饮食禁忌、服饰禁忌、婚姻禁忌、丧葬禁忌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宗教和生活禁忌两个方面探讨各国文化的异同。

一、宗教禁忌世界各国人民都有不同的信仰,英语国家的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另外还有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

中国的宗教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宗教不同,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1.基督教禁忌2.天主教禁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除基督教的某些禁忌外,天主教还有自身独特的禁忌。

如:天主教的主教、修女和神父是不能结婚的,因此他们的相关隐私如子女问题是不能问及的。

参加丧礼忌穿色泽艳丽的衣服,忌说笑;丧礼后两三星期死者亲属忌见客人,一年内忌参加大型宴会或舞会等。

3.佛教禁忌佛教禁忌包含身体行为方面的禁忌如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语言方面的禁忌如不妄语,不恶口;意识方面的禁忌如不贪欲等。

因此,信奉佛教的人忌吃荤食、不结婚、不蓄财。

僧侣和教徒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部经过,忌随便抚摸小孩子的头部。

忌当着僧侣的面杀生,喝酒,吃肉。

女士面对僧侣忌穿着暴露;对于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得进入寺院朝拜,以免亵渎神像。

4.伊斯兰教禁忌二、生活禁忌生活中禁忌很多,比方在英国,防止问他人私事,不能插队,忌购物时讨价还价等。

下面着重谈一下饮食和饮酒方面的禁忌。

1.饮食禁忌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饮食禁忌包含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两个方面。

中国人的饮食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规矩而不是饮食内容上。

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包括动物的头脚和内脏。

英语国家的人忌吃肥肉、粘骨,忌食动物的头脚或内脏制成的食品。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1.关于个人隐私:英美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当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How much do you make? (你赚多少钱?)/Are you married? (你结婚了吗?)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时,都被认为有失礼貌。

因此,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应避免问及有关隐私的问题。

2.被邀做客带什么?在英美等国家,如果被邀请去别人家里做客,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节日或婚礼、生日等特殊的场合,通常只需带上一点小礼物或一束鲜花即可。

如果是好朋友相邀,则送不送礼物都可以,如果一定要送点什么,也不需要买过于贵重的东西,礼物可以是一瓶酒,一块巧克力,一张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等。

在接过礼物后,接受礼物的人则会马上打开礼物,并说一些赞赏的话,而赠送礼物的人衷心地说一声“Thank you very much.”也是必不可少的。

3.在欧美国家,当你乘坐出租车或在饭店、旅店消费,进行理发或美容时,除车费、饭钱、住宿费等应付的账单外,常常还需支付一定的小费。

小费的比例一般为账单的10%-15%。

人们通常给出租车司机、理发师、美容师、旅馆行李员小费。

但在饮食店和旅馆,如果小费已经算在账单里了,通常就不必再给小费了。

给小费是尊重对方劳动的礼貌行为。

4.当你接到美国人请你到家做客的邀请时,你或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在美国人家里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你在做客时表现得自然,你没必要过于拘谨。

一般来说,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到访都带有随意的态度。

他们希望你能感到轻松、舒适,就像你在自己家里一样。

当然,在别人家里有些事你是不能做的,比如说,不经允许就开冰箱拿可乐喝或乱翻动桌子上的资料等是不礼貌的。

英美国家,介绍互不相识的双方认识有习惯的顺序:先把家人介绍给主人,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

国外的文化习俗

国外的文化习俗

欧洲国家有着西方人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

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缘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杜鹃花、菊花、石竹花以及黄色的花献给客人以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丹麦人,喜欢桑拿浴和饮酒,且酒较昂贵。

商务活动中倘若招待一场桑拿浴或多带几瓶苏格兰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谈资和作为最佳馈赠;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等礼物送女主人,出外交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德国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

德国谈判者的个人关系是很严肃的,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下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礼的表现)。

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希腊人,爱午睡,为亚热带气候所致。

说“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后分别才道“晚安”。

希腊人做生意方法比较传统,讨价还价到处可见;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

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原公开承认失误。

如果你认为他们在协议中无意受到了损失而帮助他们,那么便永久地赢得了他们的友谊和信任。

法国人,给人印象是最爱国的。

即使英语讲得再好也会要求用法语进行谈判,且毫不让步。

对穿戴极为讲究,在会谈是尽可能穿最好的服装;爱尔兰人,忌用红、白、蓝色组(英国国旗色),系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所致。

另外爱尔兰的法律禁止爱尔兰人离婚;意大利人,比德国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国人多一些热情。

但在处理商务时通常不动感情。

作出决策较慢,并不是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愿仓促表态;卢森堡人,日尔曼人的后裔。

由于国家小,多数人中午架车回家吃饭,午间不办公;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荷兰前就事先约定。

文化禁忌

文化禁忌

在跨文化交往中.禁忌是最敏感的话题。

所谓禁忌(taboo)就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做的事情或说的话;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

文化禁忌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重要内容。

禁忌几平是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我们这里只涉及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方面。

一、社交礼俗禁忌在西方,拜访某人需要事先预约,切忌突然造访。

因为突然造访打乱了被访者的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而中国人近年来虽然也在商界、政界甚至日常生活中开始预约,但没有那么严格.突然造访的事情不被看作是那么严重的侵犯。

还有人用突然造访给人惊喜.完全不觉得这是对对方的极大的不尊重。

另外,在到访时间上中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约定为十点,中国人认为十点是最终期限,最晚十点到达,最好提前几分钟,因为不能让主人等.而西方人认为十点是可以到达的最早时间,最好推迟几分钟.因为要给主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谈话的内容方面,西方国家严禁涉及个人隐私不能问年龄、收入、婚姻、恋爱,财产、胖瘦等等。

个人隐私被放置在极高的位置。

询问个人时间的安排都可能会被看作是侵犯隐私.由此看见西方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是多么的严重。

在中国.谈论年龄、婚姻、身材等是非常正常的事,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另外.在公共场所进行交谈时.西方绝对禁止大声喧哗.人们安静的交谈避免自己的交谈影响他人。

中国的很多公共场所人声嘈杂.如果不大声嚷嚷.就互相听不见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嗓门大的习惯。

二、饮食习惯禁忌西方人忌吃肥肉、鸡鸭的皮,动物的内脏.忌吃大蒜等味道过于浓烈的调味品。

进餐时喝汤忌出声,尤其禁忌用刀叉弄响水杯,因为那会招来厄运。

吃自助餐时,禁忌自己盘中剩下食物。

中国人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打空碗(因为那是乞讨者的行为)或把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晚中(因为那是给过世的人的祭品),忌把空碗反扣在桌上(因为那是诅咒她人生病)。

忌座位没有尊卑长幼,不分主次.在海边居住的人们,吃鱼时忌把鱼翻过来.因为这样表示翻船,会给渔民带来厄运。

西方习俗礼仪和禁忌

西方习俗礼仪和禁忌

土工布一美国习俗礼仪美国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上帝不那么相信。

他们一旦认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他们经常更换工作以求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美国,孩子长大后多数离开父母去寻求自己的生活道路,总统的儿子也不例外。

美国是个强者的社会,崇拜强者,不同情弱者。

不过,美国有些人是悲观主义者,总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不测。

他们讲话没有自谦之词,从来不谈自己不行,显得自满和傲慢。

美国人喜欢探新求奇,往往不满足于现状,一生中搬家四五次是非常普遍的事,每年有10%的人迁徙。

年轻人读大学喜欢选择离家远的学校,以便将自己带人一个陌生的世界。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闻名于世。

第一次同别人见面,常直呼对方的名字,还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一声“嗨”或“哈哕”。

在美国人看来,这种不拘礼节的打招呼,跟其他地区的正经握手为礼意义相同。

在美国,不论男女见面时一般都相互握手。

彼此很熟悉的女性之间、男女之间也亲吻面颊。

与美国妇女握手最好让对方采取主动。

对妇女要像对男子一样随便,但是不能询问她的婚姻状况,绝对不可说具有挑逗性的语言,否则必遭冷遇。

男性最好不要给妇女送香水、衣物和化妆品之类的礼物。

美国人通常在家里宴请客人。

一种方式是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旁,食品盛在盘中,在每个人手中依次传递或由主人为客人盛食品。

另一种是“自助”式,边交谈边品尝。

接受邀请的客人一般在规定时间后的5—10分钟内到达,可以送女主人一些花或其他小礼品。

美国人进餐时十分讲究,汤匙必须放在汤盘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

喝汤时不要弄出大的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的剩汤喝光。

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

如果客人没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得好,并再要点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

喝咖啡要端着杯子喝,在餐桌上不要抽烟。

吃完饭,客人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

餐后,客人要呆上一两个小时再道别。

第二天发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送一些小礼物,如一盒巧克力或鲜花等。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Definition●文化禁忌是指在某个民族或宗教传统文化里禁忌的一些事物,行动或言语。

来源:灵物崇拜。

十八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来到南太平洋的汤加群岛,发现那里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人物(神、僧侣、国王、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沾边;或只允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准用于一般的目的;或不许某一社会集团(例如妇女)的人使用等等。

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taboo 直译为“塔布”塔布。

后来“塔布”这个词进入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称而被广泛运用。

“塔布”现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因此,所谓“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语言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即语言拜物教),二是在某些场合对一些特定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即委婉语词或鄙视语词的运用)。

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

语言本来是劳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

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

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

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

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

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汉语中的禁忌●谐音式禁忌●用反义语来替换不吉的词语,谓“讨口彩”●用比喻来代替不吉的词语英语语言中的禁忌一般认为包括下列两大类:●疾病(disease)●死亡(death)死亡禁忌●“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尽量用委婉语代之。

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 go to the heaven, go to sleep, go to see the God, depart, be in heaven with God”等等。

文化禁忌

文化禁忌
在东方:颜色方面,禁止用红色的笔写信或写自己的名字, 丧礼上禁用红色。在古代中国,黄色是帝王的象征,他人 用了黄色会被处以极刑。在现代中国,黄色在某些时候用 于贬义,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则指淫秽的书刊、电影。 数字方面,中国人认为“4”是个不吉利的数字,生 活中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
其他细节禁忌
在西方:颜色方面,送礼不能送白色的花。在他们看来中 国婚礼经常用白百合不可思议,因为白色的花总让人想起 医院葬礼等,是送给病人和去世者的花种。
数字方面,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常 说“黑色星期五”。数字13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因 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尽量避免13,吃饭时避免13个人坐 在一起,门牌房间号等避免13号。
在东方:拜访某人时,虽有预约,但没有那么严格,突然 造访不被看做侵犯隐私。 到访时间上,一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几分钟到达。
谈话内容上,谈论个人年龄、婚姻、身材等是非常 正常的事。
公共场所进行交谈时,习惯大声嚷嚷。
饮食习惯禁忌
在西方: 忌吃肥肉、鸡鸭的皮、动物的内脏。 进餐时,喝汤忌出声,尤其禁用刀叉弄响水杯, 因为那会招来厄运。 吃自助餐时,禁忌自己盘中剩下食物,因为那会 给人食物不可口的错觉。 在东方: 一般不忌讳吃各种动物肉。 中国人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打盘碗,忌把筷子 插在盛满米饭的碗中,忌把空碗反扣在桌上。忌座位没有 尊卑不分主次。 在海边居住的人们,吃鱼时忌把鱼翻过来。因 为这样表示翻船,会给渔民带来厄运。
节日庆祝禁忌
在西方:圣诞节这天人们会做布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搅动布丁并 许下一个心愿。忌讳的是,千万不可以逆时针搅动布丁,并且自己的 心愿不能告诉任何人。 元旦这天西方人认为第一个来访的人会决定新的一年的运气。 因此不希望一个长着红头发、面目不端正的女子拜访。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用有关或相近的事物名称来代替
浙江一带,小孩肥胖,忌说“壮”,因本 地猪肥叫壮,要以“个头好”,“补胚好” 代胖的意思。人有病,最忌说“生病”, 要说“不新鲜”、“懒意’、“着力过了” 等。人死了,其家人忌说“死”,要说 “老了”、“好了”、“过辈了”等。小 孩夭亡,也忌说“死”,要说“逃出去 了”、“转去了”。
中西文化禁忌
语言禁忌 节日禁忌 社交禁忌 饮食禁忌 生活禁忌
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语言本来是劳 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 际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 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 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这样,语 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 超人的力量。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 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 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 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
汉语中的禁忌
谐音式禁忌 用反义语来替换不吉的词语,
谓“讨口彩” 用比喻来代替不吉的词语。
谐音式禁忌
旧时代的戏班子里有很多机会的字,尤其 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 的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 用别的字代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 与“散”同音,得叫“雨盖”、“雨挡”、 “雨遮”、“雨拦”。又如船上人讳言 “翻身、搁住”等字眼,于是把“帆”叫 做“蓬”,把“箸”叫作“筷”。
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上述西方人的隐私是极为平常的事, 而且在社交中常常作为关注的话题加以讨论, 而绝没有西 方人的那种感觉。中国人也有忌谈的东西, 那主要是涉及 个人尊严的“ 短处”、“ 痛处” 、“ 缺点” 、“ 毛病” 等方面的事情。中国有句俗话“打人别打脸, 说话别揭 短”,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篇:
在英国:不可以送百合花 百合花:厄运的预兆或死亡的象征 不可送双数的花,他们认为会招 来厄运。
在法国: 不可以送黄色的花 不可以摆菊花、牡丹花、纸花等。
动物篇:
仙鹤:代表愚蠢的人(法国) 大象: 代表愚蠢的人(英国) 孔雀: 不详的鸟(法国,英国) 黑猫: 不详之物 兔: 在澳大利亚不受欢迎
犹太的背叛
关于星期五
因为耶稣就是在这一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的 ,所以人们也忌讳星期五 在离复活节最近的那个星 期五,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 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 系的事情。如理发﹑给马钉 马蹄铁,以及一切要钉钉子 的木工活
颜色篇: 黑色:代表葬礼 红色 :代表愤怒 深色:表示很嫉妒 黄色:代表怯懦、胆小
中国龙VS西方龙
代表吉祥、高贵
代表邪恶
林晓晴制西方文化禁忌 数字篇西方人忌讳 13 & 星期五
有相当一部分人每逢13号 且当天又是星期五的时候 , 他们在这一天从不乘飞机、办 聚会、应聘、结婚、甚至是启 动一个新项目,有的人甚至连 班都不去上 。
关于13:
油画:《最后的晚餐》
在这副画中,沿着餐桌坐着 12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 在餐桌的中央,总共是13个人 共进这最后的晚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