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禁忌1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必需的能力。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需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些禁忌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以避免伤害他人或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注意。
一、语言禁忌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工具,使用得当可以促进交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冲突。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敏感词和禁忌词汇。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敏感词和禁忌词汇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四川话中的一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可能是禁忌词,因此需要注意避免使用。
在西方国家,一些种族和性别相关的词汇也是禁忌的,使用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尊称。
在不同文化中,对待长辈和上级的称呼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规定,需要根据当地的习俗来使用,以示尊重和礼貌。
二、宗教禁忌宗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而宗教礼仪和信仰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触犯对方的宗教信仰和禁忌。
需要避免在对方宗教场所进行不当行为。
在伊斯兰教国家,对清真寺和穆斯林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游客需要避免在清真寺内穿着暴露或者做出不当的行为;在印度,对牛的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避免伤害牛或者在牛神庙内进行不当的行为。
需要避免讨论对方的宗教信仰和观念。
宗教是人们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很容易引起争议和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避免议论对方的宗教信仰和观念,保持中立和尊重。
三、饮食禁忌饮食文化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而饮食禁忌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需要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和忌讳。
在印度教国家,牛被视为神物,而在伊斯兰教国家,猪肉是被禁止食用的,因此在这些国家需要避免带入或者食用这些食物。
需要尊重对方的餐桌礼仪和用餐方式。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用餐礼仪和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对方的用餐规矩,以避免造成尴尬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8跨文化交际禁忌

二、词汇禁忌
(一)凶祸词语禁忌 对生病、死亡,英汉文化都作为忌讳的 话题,多采用委婉说法。
(二)猥亵性词语禁忌 英汉语中重要的一类禁忌语:涉及人体 某些部位、性行为以及分泌、排泄等不 体面的词语。 Four-letter words
(三)亵渎性词语禁忌 西方国家信奉基督,随便提及上帝是一 种亵渎。 The all-knowing, the Evil, the gentleman black 中国是多神崇拜国家,禁忌内容和形式 更复杂。 (四)日常生活中的委婉语
五、公共场合禁忌
在英语国家,公共场合活动严格按照先 来后到的顺序,并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 公共场合交谈绝对禁止大声喧哗,一般 音量也比中国人音量低,也是不想打扰 别人的一种体现。 打喷嚏等生理现象禁止冲着他人,事后 说Excuse me,周围的人会说God bless you.
六、饮食禁忌
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进食时忌刀叉出声; 请客菜肴一般比较简单,席间劝客仅说 Help yourself to ---, please 由客人自便。 对于主人的offer, 直接说Yes, please 或 No, thanks,不需客气。 中国人比较讲究客气和礼让,比较含蓄。
七、送礼禁忌
八、节日禁忌
圣诞节的禁忌和圣诞布丁联系在一起— —搅动布丁只能按照顺时针方向,并且 许的愿不能告诉任何人。 元旦的第一个访客应该是一个黑发的男 性最为吉利,红发或女性则被认为是厄 运,第一个拜访者要携带一些有象征意 义的礼物,不必昂贵。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教学
跨文化交际禁忌
跨文化交际禁忌(taboo)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禁忌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禁忌摘摘要:在言语交际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顺利、愉快地进行交际, 人们往往有意回避一些词语和话题,这就是语言禁忌现象。
本文主要从语言禁忌的出现、分类、特征、原因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语言现象,并帮助我们成功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禁忌分类特征原因一、引言所有的语言和文化都蕴含着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与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需要和生活方式,是人们与环境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历史、特性和各种行为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如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英语就是taboo.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往双方如果不注意而触犯了某种禁忌的话,轻者导致语用失误,重者则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语言禁忌的类型在语言禁忌中我们把它分为四类:(1)称谓禁忌(2)字词发音禁忌(3)词汇禁忌(4)话题禁忌。
2.1称谓禁忌称谓是交际的开始。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对称谓有不同的喜忌。
一般来说在欧美国家里,尤其是在美国不论男女老幼,在大多数非正式场合都可以用名字或昵称称呼对方。
一个小孩可以直呼其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大名,这在中国绝对不允许。
在中国长辈的名字是不能直呼的。
中国人相遇,要根据长幼、尊卑、亲疏来决定称呼,否则就会犯忌。
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会被认为是欺祖行为。
2.2字词发音的禁忌某些字词或数字的发音会使人联想到不快或不祥的念头。
许多中国人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四”。
因为“四”的发音与“死”的发音相似。
比如我们买手机号或车牌号时都会避免有“四”的,尤其是以“四”结尾的,哪怕多花一些钱也要避开。
在台湾,有很多建筑物有1、2、3、5楼而没有4楼,在这方面与美国的一些建筑物不用13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的例子是中国人给别人送礼物绝不能送钟表,因为这与“送终”是同音,很不吉祥。
文化禁忌

在跨文化交往中.禁忌是最敏感的话题。
所谓禁忌(taboo)就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做的事情或说的话;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
文化禁忌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重要内容。
禁忌几平是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我们这里只涉及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方面。
一、社交礼俗禁忌在西方,拜访某人需要事先预约,切忌突然造访。
因为突然造访打乱了被访者的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而中国人近年来虽然也在商界、政界甚至日常生活中开始预约,但没有那么严格.突然造访的事情不被看作是那么严重的侵犯。
还有人用突然造访给人惊喜.完全不觉得这是对对方的极大的不尊重。
另外,在到访时间上中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约定为十点,中国人认为十点是最终期限,最晚十点到达,最好提前几分钟,因为不能让主人等.而西方人认为十点是可以到达的最早时间,最好推迟几分钟.因为要给主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谈话的内容方面,西方国家严禁涉及个人隐私不能问年龄、收入、婚姻、恋爱,财产、胖瘦等等。
个人隐私被放置在极高的位置。
询问个人时间的安排都可能会被看作是侵犯隐私.由此看见西方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是多么的严重。
在中国.谈论年龄、婚姻、身材等是非常正常的事,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另外.在公共场所进行交谈时.西方绝对禁止大声喧哗.人们安静的交谈避免自己的交谈影响他人。
中国的很多公共场所人声嘈杂.如果不大声嚷嚷.就互相听不见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嗓门大的习惯。
二、饮食习惯禁忌西方人忌吃肥肉、鸡鸭的皮,动物的内脏.忌吃大蒜等味道过于浓烈的调味品。
进餐时喝汤忌出声,尤其禁忌用刀叉弄响水杯,因为那会招来厄运。
吃自助餐时,禁忌自己盘中剩下食物。
中国人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打空碗(因为那是乞讨者的行为)或把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晚中(因为那是给过世的人的祭品),忌把空碗反扣在桌上(因为那是诅咒她人生病)。
忌座位没有尊卑长幼,不分主次.在海边居住的人们,吃鱼时忌把鱼翻过来.因为这样表示翻船,会给渔民带来厄运。
《跨文化交际》-4-禁忌-1

Culture and Taboos
Taboos as a pervasive
/omnipresent social phenomenon, have their obv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for their emergence, existence and continuance.
For
some local wedding dinner, the fish head, tail and fish bones are not allowed to be eaten, because people hope that the new couple will remain a devoted couple to the end of their lives (白头偕老),a complete couple(有头有尾).
Culture and Taboos
D)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Westerners avoid talking about privacy which includes age, income, wealth, marriage, love affairs.
Culture and Taboos
Culture and Taboos
B
)Peopl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re expected to avoid talking shop (谈本行,三句不离本 行 C)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Christians regard suicide as sin, so suicide is not an appropriate topic.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摘要】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禁忌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别。
随着人们使用英汉语进行双向交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语言禁忌已成为我们研究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际。
本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进行研究,分析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英文;禁忌语;相同点;不同点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特征不同,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遇到语言禁忌的问题,某种语言在某个国家很正常,但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成了人们需要注意的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底蕴。
中英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禁忌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国际友人有效的进行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下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1.疾病和死亡的禁忌语。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疾病和死亡,但是人们都非常忌讳有关疾病和死亡方面的词语,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死亡。
由于人们在生病的时候身体会觉得非常痛苦,因此东西方人都非常忌讳疾病,觉得疾病是不幸的象征。
在英语里通常用"long illness"或是"the big C"等词,避而不用“癌(cancer)”一词。
在中文里,当人们谈论到生病的话题时,通常使用“身体不舒服”、“身体不适”等词,尽量避免说“病”一词。
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字眼,在中英文中表达死亡的词都比较隐晦。
如在英文中通常用“be gone,be no more,,ent off,,ent the,ay of all f lesh”等词。
汉语中仅在《汉语委婉语词典》中表示死亡的别称就有481条之多,有升天、归天、谢世、辞世、与世长辞,寿终正寝、仙逝等。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

(二)词汇禁忌语
• 1 怀孕与生育 • 中西方都对怀孕、生育有一定的避讳。汉民族十分重 视后代繁衍,中国民间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 法,因此,生子添丁是大喜之事,但是由于怀孕与性行为 有关,加上旧时一些封建迷信思想,认为产妇不吉利,因 此无论孕妇本人还是他人对怀孕一事总是不便直说, 而是采用委婉语代指,诸如“有喜”、“有身”、“ 快要做妈妈了”之类。 • 英语国家的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公开地谈论女性的身 孕,甚至怀孕的女性本人也向异性直言其事。
What is Taboo?
Definition of Taboo
• 禁忌语的定义: • 原意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极其 注意的”东西。 •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 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 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因不能、不敢或 不愿说出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
• 4 “性” • 中西方文化都有禁忌,但方式和程度不同。汉民 族是比较保守的民族,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 日常生活中,关于性的词汇都是在禁忌之列。 • 在英美国家,性教育早已实施,性观念比较开放, 有部分词汇受到禁忌,如“同性恋”一词很少用 homosexual ,而多用gay或者queer 。
• 3 “疾病” • 生病是被看作是一种不幸(misfortune) ,它给人们 带来不适和痛苦。中西方文化中对疾病都比较忌 讳,病人本人不愿意提起,也不愿他人提起。 • 在美国,病人有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权利,如果病人 要求,医生则会直言相告。 • 在汉文化里,病情确实很重时,为减轻病人的负担, 医生和病人家属则倾向于向病人隐瞒病情。
• 5 数字 • 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禁忌很不相同, 中西数字 禁忌差异及民族文化心理总体而言,汉民 族讲究对称,注重成双,喜联想吉祥,小 心或刻意躲避因语言同似或构字相关造成 的不祥意义的联想。而西方民族崇拜单数 ,追求独立,将由于宗教和神话传说影响 而不受欢迎的数字,如“13”“星期五”视若 蛇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有可能会激怒对方。因“鸡”与“妓”谐音,所以“鸡”被赋予了另一种
意义,用来指代从事不良职业的女性。此外,与和尚说话,不能说出“驴”字,
因为“秃驴”是和尚最忌讳的字眼。
西方shit, hell, damn, cunt, fuck(four-words)
字没有贬义有些时候它还含有褒义。在中国“敬老尊贤、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流传千百年,汉语中有很多称赞老年人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等。在中国,“老了”并不等于没有能力了,相反“老”是智慧、权威、学
识的象征,老人们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为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
前”“老马识途”“姜还是老的辣”等俗语都是用来形容老年人丰富的经验。“老张”
法:“My home is my castle. The wind can come in,but the Kings and
Queens and human beings can never come in without permission.”完全
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不要询问一个外国人有关年龄辈分、个人经
也是凶日,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都是星期五,因此
这一天被认为是罪恶之日,结婚、旅行、乔迁等都不适宜在这一天进行。
十三,星期五(凶日)
关于生理缺陷的语言禁忌汉语英语中都有。
具有生理缺陷是人的一种不幸,
没有人希望自己有无法改变的缺陷。如果直接跟他们谈论缺陷,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现在,在英语中black people可以用来称呼黑人,此外还可以称他们为AfricanAmerican,这种称呼最为得体。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有一些涉及民族
歧视的禁忌语。有些人把回民说成“回子”,用“高丽棒子”指代朝鲜族。这些种
族歧视语毫无疑问也应该杜绝。
西方make love, in a state of nature my friend, little sister,number three
分泌以及排泄
中方分泌及排泄涉及到人的隐私部位又与性器官联系紧密,所以也被视为禁忌直
说的词语,而且这些行为本身有些污浊,实在不算是一件雅事,与人交谈中随便
提及此类词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在中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改称为解手、方便一下、去卫生间、去洗手间,这反映了人们鄙弃粗俗,崇尚文雅的心理除此之外,这类禁忌还包含妇女的月经。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用好朋友,特殊期,来事,见习等委婉方式表
姓名称谓
中方有亲属工作上有区分
中国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依然代代流传,如果子女直呼父母的姓名会被认为是忤逆不敬缺乏教养的表现。汉语中有很多称呼长辈的亲属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姥姥等,同时还有张爷爷,李奶奶,孙阿姨等由姓氏加辈分称谓构成的称呼语。在工作中,单位一般有上下级的分别,下级称呼上级一般以职务相称,如总经理,董事长,厂长等,有时会在职务前加姓,如王总等。
隐私
中方家丑不可外扬,团结,友好
西方
在中国人们最常见的一种寒喧方式是问“你吃了么?”为了表示
关心,人们喜欢问一些诸如“你多大了?”、“你结婚了没?”、
“有小孩没?”、“你一个月挣多少钱?”等等,但在英美人看来却
是很无礼的。因为英美人强调独立的个性,他们认为这属于他们的
Privacy(隐私),是绝对不能让别人干涉的。在英语中有这样一种说
济、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方面的话题。
私人财产,年龄,收入,婚姻,工作,住址,经历,信仰,健康
Mind your own business.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贫穷
西方poor needy, unserpriviliged,disadvantaged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词语毫无疑问应当被禁止
老
生老病死
生
在某一时期,汉语中表达怀孕,生育的词语是不能直说的。受落后的封建迷
信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怀孕及生育与性行为有关,所以生育之事也沾染了“可
耻”的性质,往往不直说。在旧时中国社会,人们十分看重子嗣,生子添丁是家
庭中一件大喜事,所以人们常常将妇女怀孕婉称为“有喜了”。在现代社会,人们
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涉及到生育的问题一般不再避讳,怀孕、孕妇、分娩等
使用。
如nigger, niggruh, negro, boy.毫无疑
问,用“黑鬼、黑奴”这样的称呼语是对别人尊严的践踏,是一种很无礼的行为。如“black”与“邪恶”、“罪孽”、“肮脏”等有关,“blackguard”(恶棍)、“black mark”(污点)等等。因此在美国英语中,白人曾一度回避使用“black”这个词,并用“Negro”来代替,
“老孙”是汉语中特有的称呼方式,
西方禁忌说”old”.”Old”inducates someone is not useful,sick and ugly
“Old”can be said”senior, the long-lived,elderlymen, 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示。
西方如果要上厕所,最普通的说法是to urinate名词是urination,如果是去看病,护士为了化验小便,就会给你一个杯子。“Will you urinate in this cup?”医生也许会问:“Do you have trouble urinating?” Or “Do you have difficulty voiding?”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to piss,to void or to empty.不过,小孩多半用to pee.同样,在说解大便时一般用to make a bowel movement or to take a shit.如果看病医生常问“Do you have regular bowel movement?”而小孩多半用to make a poo poo
go to the bathroom/restroom, powder her room
诅咒语(日常生活中禁忌使用,除非在骂人的时候使用)
中方
现代社会,人们在交流
时都提倡“文明,礼貌”,辱骂性词语在交际中是要完全禁止使用的,“笨蛋、懒蛋、混蛋、滚蛋、扯蛋、王八蛋、完蛋、捣蛋”这些都是咒骂人的话,在汉语中有些动物如鸡、
忌送剑兰、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即日后难相见谐音,“梅”与“霉”
谐音,被视为倒霉,这些花卉被视为“不吉利”特别不适合送给病人
西方如西方人用B.0.代
替狐臭Body Odor;用C.C代替癌症cancer; V.D代替性病
venereal disease; a slow learner代替愚笨的学生( a stupid
在中国,丧葬和死亡密切相连是有诸多禁忌的,寿衣,
寿材是带有委婉意义的词汇,用来代替人们不愿说出的词语,人们特意加“寿”字以破不祥。有些人忌讳说“棺材”而改称为“寿材”、“寿器”或“长生板”
西方pass away, go to another world, go to sleep forever, return to dust, be with God,expire, decease, perish, cut off
都是会话中常见词汇。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直接谈论生育的问题不用加以避
讳,英语中也有一些委婉语表示怀孕,如eat for two/in a delicate condition /expecting
a child/well—along(心满意足).
老
中方人会变老是自然规律,中国人对待衰老没有什么特别的顾忌。在汉语中“老”
西方英语国家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很少考虑地位、辈分、年龄等差距,常常直接以姓名相称,这在他们看来是在表示平等与亲切。everyone borns equal
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妄称者必有罪
人们对god, heaven, christ, Jesus等有关宗教的词语怀有很深的敬意,认为只有在严肃庄严的语言中才可以使用这些词语
西方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耶稣正是由于犹大的出卖才被钉在十字架上,而
犹大正是最后的晚餐上的第十三位客人,所以十三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在西方,受最后的晚餐的影响,对十三个人同桌进餐有很大禁忌,常常有招之即
来的十四号宾客。所以座
位、房间、街道、车牌、楼层,房间等一般都不会出现13这个号码,重大活动都
不适宜在13日举行。如果“十三”号又逢星期五,那就更加不祥了,因为星期五
出于礼貌和尊重,有很多委婉的表达方式。人们当着跛腿的人不
说“瘸”,而说“腿脚不灵便”,“腿脚不好”。当着失聪的人不说聋,可以说“耳
朵背”,“耳朵不好使”。同理,身体的很多部位的缺陷人们都用“……不好”来委
婉表达。“残废”在汉语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词,“废”是一个很让人伤心的字眼,
人们对“废”字有很大的忌讳,现在用“残疾人”不化中,人们向往长生长寿,避忌说死。受伤,生病使人痛苦,很可能让
人死亡,是人们最不想经历的事情。死亡是人们的意识中最恐怖的事,所以在汉
语中,表达这些事物的词语都是语言中的禁忌,这一观念在今天的现代汉语方言
中还可以找到影子。在北方某些地区,受伤常常被称作“挂彩”,在南方,则称为
“带花”。在某些地区,人们忌讳说“吃药”而称“吃好茶”。在香港探望病人时,
student) ; a special student代替有残疾的学生( a disable
student) ; a 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指盲学生( a blind
student) ; the handicapped代替跛子( the crippled)等等。
He doesn’t feel well(He is 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