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

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禁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为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在跨

文化交际中,禁忌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对人们有着强有力的现实约束力。跨

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模式和文化圈之间的接触,最容易引起误解和引发冲撞的

就是禁忌。在跨文化交流中, 了解和遵守对方的禁忌语习惯, 通常能使交流谈判

得以顺利进行。

禁忌语的表现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最众所周知的就是数字禁忌,英汉中的

数字禁忌主要源自于宗教。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的人们忌讳“13”和“星期五”,这源于《圣经》中“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据记载,耶稣基督最后的晚餐是和12个门徒共进的。第13个人就是弟子犹大,他为了银币出卖了耶稣,导致耶

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在西方人眼里,“13”是凶数,星期五是凶日。中国人却与西方人相反,崇偶忌单。中国有一些地方忌讳数字“7”,按佛教说法,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因此,“7”便跟死联系在一起,变成了不吉利的数字。中国人也不喜欢“4”,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相似。

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共同的禁忌,比如对生老病死的禁忌。不管是中国还是

西方国家,都避讳提到“死亡”,如果一定要提,就用委婉说法来代替,汉语

如“走了”、“仙逝”等,英语如“go to heaven”、“be with god”等。

所不同的是,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和基督教有密切的联系,而汉语中表示

死亡的委婉语则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不光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禁忌,非语言禁忌也有很多种,比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穿着打扮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美国人在召唤别人的时候,往往

手心向上,食指来回勾动,然而在中国却是召唤动物的手势,对人是一种侮辱

性的动作。又如,在中国同性之间手拉手、肩挽肩是友好的表示,而在美国,

这被看作是同性恋者公开示爱的动作。欧美的父母不喜欢他人不时触摸自己的

小孩,而在中国这被认为是一种亲近的表示。

由于思维定势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冒犯禁忌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交际双方,只有相互尊重和包容,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的进行。在不

影响双方交际的情况下可以审时度势地加以纠正,从而使跨文化交际愉快融洽

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