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角色心理

合集下载

教师的角色及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角色及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角色及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职业劳动,一般说来,具有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艰苦性等特点。

劳动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劳动的过程有着师生相互作用这一特殊形式,劳动内容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劳动性质属于脑力劳动。

总之,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工作目标的培养性,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工作过程的集体性,工作绩效的长期性等特点。

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多种角色。

笔者认为,教师应扮演好以下六种角色。

传道者角色。

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学校教师的价值观、道德观总是代表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促使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启发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消除困惑。

管理者角色。

教师还应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估等。

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经很好地揭示了这种角色的特点,他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与朋友角色。

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成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佛山蓓蕾艺术学校先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将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为此,我国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普遍的关注。

今天,我们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师的心理。

从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展开讨论,以求问题的解决。

意义、定义、特殊性1、研究教师角色的意义(1)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与行为在实践中证明,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自己完成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教师才知道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

从而主动适应自己的角色。

反之则会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适宜行为,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研究与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应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非常的复杂多样,因而教师往往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兼有多种不的角色。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

而在这些角色冲突中,教师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矛盾的情绪,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教师从理论上弄清角色冲突的成因,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在实践中碰到的角色冲突,用积极的方法去消除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心理紧张与矛盾情绪,实现良性循环。

(3)帮助教师有效的实现角色期望[1]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的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他人对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期望,而每一个角色个体同时也对自我有一定的期望。

教师想要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以及实现自我的“角色期望”,都应从理论上认识与了解角色期望形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创造条件,去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和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2、角色的含义“角色”一词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后来由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扮及行为,而逐渐形成关于解释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现代角色理论。

教师心理角色的认识

教师心理角色的认识

教师心理角色的理解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学校生活的不同侧面,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是教师的基本角色。

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们常常把教师看作活的教科书,教师俨然是知识的化身。

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缺乏造诣的教师,则不能很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同样,满足于已有知识,缺乏求知创新精神的教师,也难以胜任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出类拔萃就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擅长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为教师的热情所感染,从而自觉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美好形象屡有玷污,都是因为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蛀虫而导致的,绝绝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很敬业爱岗的,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项良心工作在做。

(二)、教师是班级的有权威的领导者,一个班级形成之后,即使教师常常把部分职责委托给少数班干部或积极分子,但是教师具有的领导功能仍然是无法替代的。

此外,学生中还存有很多文艺的、体育的和各学科的非正式小团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则会自觉地充当这些团体的领导和顾问。

即使是班内有一些落后的非正式小团体,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

假如教师过于放手,没有耐心去引导学生,就会导致班级管理涣散,团队没有凝聚力,学生的学习水平自然也不会好。

(三)、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模范公民,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

教师的道德和学识在学生乃至公民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

这种威望使教师会自觉地扮演一个模范公民的角色。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无疑是他们崇拜与模仿的对象。

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极易被学生看作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准则的人。

假如他的行为能够与自己的说教相吻合,学生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假如不相吻合或者发生对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
约翰·杜威(John Dewey) Joseph Schwable(1969,1971) Donald Schon(1983,1987)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oc
3.人本主义角色心理理论
人本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尊严, 在教学关系上强调重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
教育应该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综合 发展,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2)行政管理的角色
教师不仅担负着教学的角色, 还要从事大量的班级事务工作 和学生管理的工作,为学生的 成长创设良好氛围。
班集体的领导者
班级集体是学校里最主要的正 式群体。为构建和谐班集体, 教师要民主地从集体中选拔学 生干部,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 和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
学校纪律的管理者 教学要顺利进行,离
规定的责任或行为规范去行动时, 他就充当着这个角色。
(一)角色的概念 角色起源于戏剧表演,指演员在舞台
上依据剧本要求扮演某一特定任务。 1935年米德(George.H.Mead)将角
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即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
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 角色心理理论 1.建构主义的角色心理理论
建构主义重视知识的 合理建构。学生和教师都 应该是学习者,都应该努 力建构自己的知识。
皮亚杰 的认知建构主义 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什么是建构主义.doc
2.实用主义的角色心理理论 实用主义者强调工作的实际效 用。他们认为教学活动是复杂的 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 反思,将教师视为“反思型实践 者”。
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 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 来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观的演进
1.国外教师角色定位
国外的传统观念把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师是“专家”,是 “学生行为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授者”,是“教育环境 的设计者和规定者”。

教师的角色心理心得体会

教师的角色心理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心灵。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心理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个心态平和、乐观向上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和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我们要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再次,教师要有爱心。

爱心是教师角色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动力。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以便更好地关爱学生。

此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教育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沟通中,我们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与家长、同事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最后,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要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自身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教师角色心理是教育工作的基石。

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爱心、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角色心理,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角色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包括情感关怀、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心理辅导等方面。

一、情感关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关怀是教师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教师应以宽厚的心态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

其次,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如伤心、愤怒、焦虑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在教师的角色中,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教育他们认识并应对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同时,教师还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最后,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向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并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合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转介。

三、心理辅导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并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

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冲突和沟通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起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情感关怀,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并在心理辅导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取得成功。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师心理
责任心强
教师对学生和教育事业有强烈责任 心,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和义务。
耐心细致
教师需耐心倾听学生需求,细致观 察学生表现,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 助。
创新精神
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探 索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
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职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入职前需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 掌握基本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师心 理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教师角色与心理特征 • 师生互动与沟通技巧 •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
目录
•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教师角色与心理特征
教师角色定位
知识传授者
教师首要角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与心理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技能的提高以及心理素 质的提升。教师的心理成长则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 健康、成熟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教 师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提升
团队合作在教师工作中重要性
03
促进教师个人和团队成长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彼 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和团队整体素质。
不同背景、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通 过团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培养良好的教师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教师角色转变

培养良好的教师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教师角色转变

培养良好的教师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作为全社会重要的角色,其职责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知识技能,更是承担着培育未来人才的使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教师角色也在不断转变。

如何保持良好的教师心态,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阐述培养良好的教师心态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教师心态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心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具有的全面、稳定且积极的态度、观念和信念,它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教师心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培养良好的教师心态,可以促进以下方面的发展:1、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教师心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发展需求放在首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心态会对教学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态有益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心态与教学质量紧密相连。

若心态不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相反,优秀的心态会带来激励与积极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心理学解析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教师在此过程中都需经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终身学习的引导者的变化。

这一转变过程不单纯地横跨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领域,还涉及到一定的心理学变化。

1、角色意识的转变。

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以知识传递为核心,而现代社会的教师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发展,以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

2、心理导向的转变。

教师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良好的心态通常来自良好的心理导向。

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而现代教师则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格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角色心理佛山蓓蕾艺术学校先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将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为此,我国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普遍的关注。

今天,我们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师的心理。

从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展开讨论,以求问题的解决。

意义、定义、特殊性1、研究教师角色的意义(1)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与行为在实践中证明,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自己完成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教师才知道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

从而主动适应自己的角色。

反之则会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适宜行为,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研究与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应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非常的复杂多样,因而教师往往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兼有多种不的角色。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

而在这些角色冲突中,教师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矛盾的情绪,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教师从理论上弄清角色冲突的成因,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在实践中碰到的角色冲突,用积极的方法去消除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心理紧张与矛盾情绪,实现良性循环。

(3)帮助教师有效的实现角色期望[1]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的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他人对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期望,而每一个角色个体同时也对自我有一定的期望。

教师想要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以及实现自我的“角色期望”,都应从理论上认识与了解角色期望形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创造条件,去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和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2、角色的含义“角色”一词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后来由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扮及行为,而逐渐形成关于解释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现代角色理论。

角色一词在这里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角色是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能力相统一的产物,作为“与某一位置有关的期待行为”,[2]角色无论对社会或对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我们可以将角色的诸多功能概括为互动,规范和自我表现三大方面:(1)角色的互动功能,这是角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方面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而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角色的扮演和形成也无一不是在互动中进行的。

正如特纳所说:“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他们用符号交流,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互动;这种角色扮演涉及识别他人使用的符号,互动产生的心灵和自我使人类成为独特的物种。

反过来,人类这类能力的产生又使互动成为社会的基础。

”[3](2)角色的社会规范功能,角色是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对于每个不同的角色,社会都赋予其特定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个体只有更好的体现这种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表现相应的行为模式,才真正是在扮演自己相应的角色。

(3)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这不但是角色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也是不同在共同的社会期望之下,扮演同一角色却能够表现出各自特点的原因所在。

以上三个功能尽管体现的是角色的不同功能和侧面,但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角色是通过互动来表现自己,而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为了使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有演和自己行为的真实含义,就必须遵循角色的基本规范,并按照此规范的要求进行表现自己。

角色功能的这种整体性是角色运作的前提,也是一种社会角色顺利进入社会的保证。

3、角色的特殊性(1)教师角色的社会互动性角色与互动联系密切。

人们一方面通过互动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在这个意义上互动又是角色互动,另一方面角色的形成与扮演又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因此互动性是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存在的,但教师的角色互动性又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的角色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主要是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错综复杂,既可表现为教师与某一个学生的互动,也可以表现为教师与更多的学生的互动。

教师正是通过与学生的角色互动,从而使教师努力去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

(2)教师角色的社会规定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社会必然对教师的角色予以严格的规定。

具体地说就是对教师的角色的权力与责任以及履行这些权利、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道德水平、工作作风、行为方式、教育的技能、能力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而教师也只有认真按社会所规定的角色内容要求自己,武装自己,才能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角色任务,尽到自己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做好自己的工作。

(3)教师角色的社会示范性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即要求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加热爱学习与生活,更加尊重他人与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1、家长代理人在教育活动实践中,教师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就家长而言,他们送孩子上学也就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给了教师,家长希望老师能理解父母,像父母一样对待他们,关心与爱护他们。

而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从疼他爱他的父母的怀抱里来到老师的怀抱里,出于本能则会在潜意识里把老师看成自己的父母。

在这样双重角色期望中,教师的身上无形之中就扮演了代理家长的角色,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教色才能满足学生与家长无形之中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因而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学生有时对老师所表现的撒娇行为,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在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作为代理家长主要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本准则,因此教师应摒弃在一些父母身上所表现的对孩子的娇宠、溺爱等负面行为,正确的帮助学生进行区分,使他们知道那些是被允许的那些是禁止的。

2、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细节都看的很认真。

而教师的作用之一是传授学生知识。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但教师如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浅尝辄止或不坚持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那么就无法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还应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技能,教师应自觉的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去指导教学实践,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

只有这两方面相结合,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3、心理医生现代儿童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使人们对教师产生了儿童心理医生的新的角色期望。

这既是年轻一代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一种角色。

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该懂得学生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有关规律,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与咨询等有关技术,只有这教师才能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和卑下的心理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健康成长。

4、道德典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也是教师所担任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教师这一重要角色。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4]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教员”。

[5]这些著名的论断,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侧面强调教师的这一职能。

教师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其基本要求是:提高自我素质,做新一代的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讲道:“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惩罚制度都代替不了。

”[6]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7]由此可见教师的自我素质和自我形象是构成教师塑造新一代灵魂的基本条件。

其次教师也必须掌握新一代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具备对新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技能。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扮演好这一角色。

5、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学生的这种渴望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是要尊重满足他们这种“优势需要”。

因而老师不能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受者也不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他必须放下身分走进学生中去,担当起学生的知心朋友的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对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作用。

而教师只有对学生满怀热情,充满同情,才能赢得信任,分担困难。

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有时表现为一种相互平等的个人友谊,而在其他时候,教师只是一个宽容和谅解的人,他能让学生把他的困难和问题无顾虑的说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发泄和紧张的解除。

6、领导者不论教师如何平易近人,如何的慈爱,但他总是在负责执行领导的功能,比如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纪律评分、定等,评判行为的正确性,调停打架与争论,施用奖赏与惩罚等。

因而教师必须慎重的使用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力,对待任何事情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作一个公正的领导者。

7、代罪羔羊教师有时不可避免的成为学生仇视的对象,有些学生来到班级之前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比如:家庭、社会或以前班级的排斥和惩罚,使他们养成了反抗权威自我保护的观念。

他们将所有有权力的人看成有威胁的人物,看成是使他们受挫折和痛苦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儿童养成了好斗性,矛头有时直接指向教师,将教师看成一个方便的代罪羔羊。

这些儿童甚至不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正常的友爱和善意的帮助,在他们看来,允许教师对他们友好,接受友爱与善意就等于“投敌”,“叛变”,就会在同伴中丧失他们的“政治生命”。

某些“改过自新者”会受到他们的小团体的无情开除。

因些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对自己这种难堪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忍受力,找到突破口去分化这一情绪。

以上是教师所担任的各种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作用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是不一致的,不一致的角色作用就构成了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角色冲突主要是指教师由于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角色任务或不能够实现一定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

教师常见的角色冲突类型有如下几种:1、角色内在冲突。

它是指教师面对不能协调并存的角色期望,或者对其角色期望有所竞争时产生的角色冲突。

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角色冲突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常有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