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寻隐者不遇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全解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全解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句,表现了诗人寻找隐士的过程中,始终未能找到的遗憾和失落。
全诗原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全诗意思解析: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指的是诗人贾岛问一个年轻人,他知不知道隐士的去向。
这里的“松下”是指隐居在松树下面的隐士。
诗人可能已经在寻找隐士的路上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找到,所以这里问询。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说明寻找的隐士是一位隐居山林中的道士,他离开了这个地方去采药,让诗人在这里等待他的归来。
这里的“师”指的是道士,而“药”则是指虽不是药物,但能带来清新的气息和能量的自然环境。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说明隐士是存在的,只是诗人没有找到
他而已。
山林中也常流传有道士修行故事或者是道家修行经验。
诗人可能已经在山中漫步很久,但是却始终未能找到隐士的踪迹和所在位置。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说明虽然隐士在山中,但到底在哪里却是未知的。
云深则是隐士藏身之处,以隐藏身影和突出自己的修行成就。
诗人可能已经走很远很远了,但是还是未能找到隐士,挫折沮丧之感由此而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的是缘分的难易和稀缺性,表现了人类能力有限的恐惧和迷茫,同时也体现了寻求养心之道的不懈努力。
古诗赏析:贾岛《寻隐者不遇》

古诗赏析:贾岛《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贾岛《寻隐者不遇》如匪浣衣RfHy发布时间:04-2216:45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注释1、隐者,也说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者:……的人。
2、童子:孩子、小孩儿,未成年的人。
诗中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3、言:动词,说,告诉。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或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
唐宪宗元和年间至长安洛阳等地,见到大诗人张籍、韩愈等,以诗深得赏识,然而屡举进士不第。
后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世称“贾长江”。
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词句刻苦锤炼,以五律见长。
贾岛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诗文集名为《长江集》,共10卷。
作品赏析这首小诗,通过短短二十字的问答体情景描写,讲述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情景故事。
诗中有环境描写,有人物描写,有语言描写,有故事情节,还有意在言外的情感抒发,内容极为丰富。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运用问答体,一问三答,高度概括。
第一句是“我”到隐者所居之处“松下”去拜访他,遇到童子,发问者自然是“我”,所以主语省略;因为“问”的内容读者皆知,所以省略不说。
下面三句都是童子回答,当然不能是童子一下子说这么多,而应该是正常的有问有答,因我所问不出读者所想,所以一概省略,只用童子回答的内容就可以了解。
首先问的必然是老师在不在家,回答不在家,采药去了。
不在家这样的回答不免令人失望,这是一问一答;后面应该接着问“那么去哪里采药了”,回答是“只在此山中”,所去之处不远,或有见面的可能,此言让人略感欣慰。
这是二问二答;再问“何处能寻到”,答曰“虽然在此山中,然而云雾迷蒙,无有定处,想必是找不到”,这最后一句的距离不远而又无缘得见的结果让人顿感失落而又无可奈何。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唐】贾岛
诗人档案
•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 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 (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 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古诗赏读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字词注释
• 寻:寻访。 •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不遇:没有遇到。 • 言:回答,说。 •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 处:行踪,所在。
诗意解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 经去山中采药了。
诗意解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 不知道他的行踪。
诗情解析
• 这首诗描述了贾岛寻访隐者未成的事,表 现了诗人对隐者高洁情操的赞美,也有寻 访不成的怅惘。
课后练习
• 发挥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寻隐者不遇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④,言⑤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⑥不知处⑦。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⑦处:去处,地方。
【大意】我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他的师傅已上山采药去了。
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中,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赏析】诗人去拜访一位隐士,却没有遇上,于是他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诗人的问话,但可以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出当时的问话:你师傅在家吗?师傅去哪里啦?师傅在哪里采药?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的起伏变化。
松下问童子点明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时诗人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介绍师傅外出的目的,诗人专程拜访却没有遇上,不禁有些失望。
只在此山中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诗人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迷漫,不知他在何处,委婉地请来访者不要白费工夫去寻找。
【链接】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屡次应试不第,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他出身于没有什么名望的布衣之家。
他很有才华,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
贾岛的作品,现行于世的有《长江集》十卷,收诗三百七十余首。
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
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相传贾岛构思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由于思考这个问题太入迷,撞上了韩愈的车队。
韩愈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帮助他确定用了敲字,推敲一词就来源于此。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全诗语言精练,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谋篇构思方面的锤炼和推敲。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寻隐者不遇》古诗由唐代诗人贾岛所著,以下是《寻隐者不遇》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作者介绍及赏析。
【原文】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解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7.处:行踪,所在。
【作者介绍】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赏析】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赏析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注释]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
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译诗、诗意]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
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
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
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赏析]赏析一:这是一首名作,评者甚众。
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寻隐者不遇 古诗解释

《寻隐者不遇/ 孙革访羊尊师诗》是唐朝贾岛的诗作。
全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 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在松树下,我 问一个小孩,知不 知道我要找的隐居 的那个人在哪里?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 去了。只知道他就 在这座山里,然而 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小朋友,你师傅去哪儿了? 诗人: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yǐn zhě yù 寻隐者不遇 寻 隐 者不 遇
(唐)贾岛
唐·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sōng yán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cǎi yào zhōng
只在此山中,
yún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sōng yán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zhōng
只在/此山中,
yún
云深? 诗人: 童子:师傅就在这座山中。 但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 在哪里。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是__唐_代诗人__贾岛_写 的。诗的后两句是:_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yán
松 言
松鼠 松果 松手 松树 肉松 bǎi 松柏 发言 语言 自言自语
sōng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yán
yún
zhōng
云 中
云朵 云层 白云 乌云 一朵云 中间 中学 中医 中国 心中 中指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yún
zhōng
寻隐者不遇
贾岛
• • • •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朗诵体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