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41、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两点论,就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瞧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瞧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瞧到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③坚持重点论,就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均稳衡论”。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就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就就是瞧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视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都就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42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与过程。
割裂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
43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法否定观的意义: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就是:第一,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而不就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否定就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
第三,否定就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成果。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地继承,既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外国文化应立足于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44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41.两点论和重点论同一的道理及其实际意义:①重要抵触和次要抵触.抵触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道理,请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保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同一.②保持两点论,就是在熟悉庞杂事物的成长进程时,既要看到重要抵触,又不疏忽次要抵触;在熟悉某一抵触时,既要看到抵触的重要方面,又不疏忽抵触的次要方面.假如只看到重要抵触和抵触的重要方面,疏忽了次要抵触和抵触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③保持重点论,就是在熟悉庞杂事物的成长进程时,要侧重抓住重要抵触;在研讨某一抵触时,要侧重掌控抵触的重要方面.假如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应用力气,就会导致“均稳衡论”.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涵同一的.保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同一,就是看问题.处工作既要周全,又要擅长抓重点.我国保持以经济扶植为中间和保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熟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扶植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果断信念,又不疏忽支流,卖力解决消失的问题,都是保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同一的具体表示.42质量互变纪律:质量互变纪律揭示了事物成长的状况和进程.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同一会导致俗气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43辩证法否认不雅的内容及保持辩证法否认不雅的意义:①辩证否认不雅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即经由过程事物内部抵触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认,而不是单纯外力感化的成果.第二,否认是事物成长的环节和接洽的环节.第三,否认是抛弃,是既战胜又保存,新事物既战胜旧事物中消极的器械,又保存旧事物中积极成果.②保持辩证的否认不雅,就要对一切事物采纳剖析的立场,否决不加剖析地确定一切或否认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评地继续,既否决全盘确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否决全盘否认传统文化的汗青虚无主义.对于外国文化应容身于中国化成长的内涵请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败的.没落的器械.4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同一.45哲学是世界不雅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体系化.理论化的世界不雅,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天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广泛的本质和成长的最一般纪律.46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不雅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答复的重大问题.47思维和消失或意识和物资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可以说是思维和消失的关系问题.48社会消失与社会心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汗青不雅的根本问题.社会消失和社会心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汗青唯物主义和汗青唯心主义的尺度.社会消失决议社会心识,是汗青唯物主义,社会心识决议社会消失的,是汗青唯心主义.49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说明,指出世界的本质或起源基础是物资,世界是客不雅消失的物资世界. 50列宁的物资界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它指出物资是不依附于意识的客不雅其实,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②它指出物资是可以被人们熟悉的,同不成知论划清了界线③它指出客不雅其实性是一切物资的共性.51活动是标记物资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更和进程的哲学领域52活动是物资的固有属性,物资和活动不成分.53物资世界是客不雅消失的:①世界是同一的物资世界②物资是依附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应的客不雅其实③活动是物资的根本属性④时光和空间是物资活动的消失方法54实践的不雅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差别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不雅性.对象性和社会汗青性.56.实践具有三个根本特色:①客不雅性②自发能动性③社会汗青性57.实践是社会性的.汗青性的活动.58实践有三种根本情势:①物资临盆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③科学试验.除了以上三种根本实践情势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情势,如教导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59人生涯于个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接洽的物资世界:①人的实践活动与天然界的二重化②社会汗青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③实践是人的消失方法.60人经由过程本身的实践活动使天然界二重化,即分化安闲天然某人化天然.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6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峙和奋斗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抵触是事物成长的动力63.抵触两边的对峙和同一这两重关系决议了抵触具有两种根本属性,即同一性和奋斗性64.抵触两边互相贯通的重要表示:①抵触两边的互相渗入渗出或互相包含②抵触两边在必定前提下互相转化的趋向,即抵触两边在必定前提下向本身的对峙面转化的趋向.。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或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要记得这三种情形)〖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分析

A.抓矛盾主要方面的道理
C.抓量的积累的道理
B.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重中之重”说明在复杂事物中( D A.只有一个矛盾
B.只有一个矛盾的方面
C.只有一个矛盾,并且只有一个矛盾的重要方面 D.可能有诸多矛盾,但是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3.下列各项中,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哲学道 理是( A )
探究活动四:
•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支流也能阻碍 主流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 可以影响和改变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 (2)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 视支流。(坚持两点论)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次要矛盾 次 主面 面 次 主面 面 主 要 次 主面 方 面 面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 要 方 面
次要矛盾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05年4月13日,《人民日报》登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就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好势头。据此回答1-2题。 1.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 B )
2、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 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 不行。”高中阶段如此关键,我们必 须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 这就是说要:(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11个原理

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相互转化原理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4、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6、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7、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原理: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沦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在实践中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沦统一的具体表现。
(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质。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各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质。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本身。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质改变了,原有事物就不存在了,而变成其他事物。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量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的变化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会改变事物的质。
矛盾的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该原理经常应用于】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 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3)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我的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 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 意义 键抓中心,
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点、 判断的主要字眼如主流、方向、 实践方 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点、 判断的主要字眼如主流、方向、 中心、关键、 大局、性质、主体、 面 中心、关键、突破口 大局、性质、主体、优势 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二种情形; 联 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二种情形; 都是重点论重的重点; 系 都是重点论重的重点; 主要矛盾重存在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重存在主要方面; 都依据一定条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都依据一定条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内涵 别 作用 运用 侧重 点 标志 性词 语
性质
侧重于改造世界(怎么做) 侧重于认识世界(怎么看) 侧重于改造世界(怎么做) 侧重于认识世界(怎么看) 国家建设, 评价, 国家建设,学习 评价, “中心”、“重心”、“重 “主流”、“方向”、“大 中心” 主流” 方向” 中心 重心” 主流 关键” 要害” 性质” 主体” 点”、“关键”、“要害”、局”、“性质”、“主体”、 突破口” 等等。 优势” 等等。 “突破口”、等等。 “优势”、等等。
主要矛盾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 般只有一个
矛盾主要方面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 同一矛盾”而言, 同一矛盾 都只有一方。 都只有一方。
区 别 作用
次方面指“矛盾侧面”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 次矛盾指“矛盾体” 方面” 可称为“一个” 一种” 只能叫“一方” 可称为“一个”或“一种”, 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决定事物的性质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但又不忽视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均稳衡论”。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视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42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
43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法否定观的意义: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成果。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地继承,既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外国文化应立足于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4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45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46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47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可以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9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50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
性。
5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5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53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①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②物质是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5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55.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56.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57.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58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③科学实验。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
59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①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0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自在自然或人化自然。
6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64.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主要表现: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