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疫苗研发需要经过临床前研 究、临床试验和生产许可等 多个阶段,以确保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的种类包括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每种疫苗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和应用范围。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 病。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 临床免疫学概述 • 临床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临床免疫学应用 •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技术 •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挑战与前景01临床免源自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学科, 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机制以及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应用。
常见的免疫诊断方法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细胞免疫检测等,可用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的诊断。
免疫诊断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 重复性好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某些 疾病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对疾病进 行干预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激活或 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以达到控制和消 除疾病的目的。
02 03
疾病治疗与预防
临床免疫学不仅为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还 为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和传播。
个体化医疗
随着免疫疗法和免疫调节剂的不断发展,临床免疫学在个体化医疗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免疫学的发展历程
抗体
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效 应。
补体
通过级联反应溶解靶细胞或增强吞噬作用。
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参与炎 症和组织损伤修复。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01-第一章 概论

第三节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免疫检验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经典免疫学技术
• 免疫凝集试验 • 免疫沉淀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现代免疫学技术
• 标记免疫学技 术(特异性及 敏感性提高)
自动化免疫学技术
• 自动化免疫分 析仪(反应进 行加快)
(一)经典免疫学技术
1. 免疫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试验: 1)肥达试验 2)外斐试验 3)交叉配血凝集试验 (2)间接凝集试验: 1)间接血凝试验 2)胶乳凝集试验 3)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总结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免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
疫
系 统
免疫细胞
免疫辅助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四、免疫与免疫应答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 种生理功能。
重点提示
1、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2、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的发展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简介
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 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 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 学学科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1960
学者
贡献
J.Bordet
补体与溶菌活性
H.Durham,M.von Gruber
特异凝集反应
G.Widal,A.Sicad
肥达试验
R.Kraus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问答部分名词解释1.Antigen and antibody reaction(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
2.Zone of equivalence(等价带):抗原抗体反应曲线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成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在此范围内,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
3.McAb:monoclonal antibody:单克隆抗体:是指仅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同源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生物活性单一、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等特点。
4.PcAb:polyclonal antibody:多克隆抗体: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时,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可被活化,产生的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5.Genetic engineeling antibody:基因工程抗体:是指应用DNA重组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主要包括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双价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等类型。
6.Adjuvant:佐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7.滴度(效价):血清标本进行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明显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滴度。
8.凝集反应:是指细菌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结合形成的凝集现象。
现也指颗粒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反应。
9.Precipitation: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的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以沉淀的形式出现。
10.Fluorescence dyked:荧光淬灭:指荧光分子在某些理化作用下,荧光分子的辐射能力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减弱的现象。
11.Stokes位移:相同电子跃迁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如荧光光谱)中最强波长间的差。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透过检验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来诊断和治疗人体免疫疾病的医学检验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检测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例如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其检测结果成为了判断疾病是否存在、发展过程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一、临床免疫检查所涉及的项目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白细胞计数对疾病监测有重要意义,其异常值可能暗示某些疾病的存在,如感染、免疫疾病、白血病等。
2、单个抗体检测:单个抗体检测用于检测某个特定的抗体,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等。
3、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的免疫反应。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内物质,可以识别不同的细胞类型,例如白细胞分化、肿瘤细胞的识别等。
5、免疫固定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鉴定血清蛋白质成分的变化,例如蛋白质异常增加、某些种类蛋白质缺失等,以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二、临床免疫检验的意义临床免疫学检验在筛选、诊断、治疗疾病、预测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疾病筛查:许多免疫学检查项目可以用于常见和罕见疾病的筛查。
例如,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可以预先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抗心肌抗体和心肌肌原纤维蛋白抗体可以诊断心肌病,肝疾病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肝炎病毒等。
2、疾病诊断:免疫学检查也可以用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治疗效果观察:对于特定的疾病或治疗方式,需要通过免疫学检查来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的血清HBV DNA状态、各类肿瘤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免疫调制药物治疗后CD4/CD8等细胞水平的变化等。
4、预后预测:免疫学检查还可以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指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和抗精氨酸胞浆蛋白抗体储量高则易发生肾脏损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可通过检查免疫球蛋白储量进行评估。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名解带现象(前带、后带):在等价带的前后,由于抗体和抗原过量,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
当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
Coombs试验:又称抗球蛋白试验,是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
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因其分子量较小,体积小,不能起到桥联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
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起桥联作用,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使红细胞凝集。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
高剂量钩状效应:抗原过量可引起高剂量钩状效应,即抗原过量致形成的IC分子小,发生再解离,浊度下降,光散射减少。
海德堡曲线理论: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至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处达最高峰,沉淀反应最明显,称等价带,高峰区域左侧,抗体浓度过高,沉淀反应不明显,称前带;高峰区域右侧,抗原浓度过高,沉淀反应也不明显,称后带,这就是海德堡曲线理论。
包被:将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称为包被。
封闭:由于包被过程中固相载体表面不能被抗体或抗原蛋白质完全覆盖,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血清标本以及酶结合物中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地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最终产生非特异性显色导致测定本底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需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再包被一次,消除此干扰,此过程称为封闭。
临床免疫学检验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查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趋化功能测定【参考值】趋化指数:新生儿2.0~2.5;成人3.0~3.5(琼脂糖凝胶板法)【临床意义】粒细胞趋化功能试验有助于探讨多种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或用于以易感染倾向为主要表现的病人。
趋化功能缺陷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症、迟钝白细胞综合症、肌动蛋白(actin)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症、先天性鱼鳞癣、糖尿病、烧伤、新生儿、反复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菌功能测定【参考值】吞噬率(n=50):(90.04±5.77)%杀菌率(n=50):(32.72±7.83)%(白色念珠菌法)杀菌率:大肠杆菌>90%;金黄色葡萄球菌>85%(溶菌法)吞噬指数:20~30吞噬速率:(5.1±1.5)个/分钟(葡萄球菌法)【临床意义】吞噬与杀菌功能缺陷常见于慢性肉芽肿、肌动蛋白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G6PD高度缺陷症、Chediak-Higashi综合症等,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与杀菌缺陷,也见于较严重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与恶性肿瘤患者。
溶菌酶(lysozyme)测定【参考值】血清:5~30mg/L(琼脂平板法);9.6~14mg/L(比浊法)尿:0 µg/ml(琼脂平板法);1~3µg/ml(比浊测量法)脑脊液:0 µg/ml(琼脂平板法)唾液:30~70µg/ml(比浊法)【临床意义】血清溶菌酶测定对鉴别各型急性白血病有一定意义。
急粒及急单时升高;急淋和急性红白血病时降低或正常;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水平恢复正常。
亦可作为判断局限性肠炎活动性的指标,并有助于对临床过程的严重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价。
活动性局限性肠炎患者血清溶菌酶含量升高,且升高的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非活动性局限性肠炎则不见升高。
临床免疫学检验.

但免疫球蛋白不都是抗体。
临床检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1 IgG2 IgG3 IgG4 IgM IgA1 IgA2 IgD IgE 重链 1 2 3 4 1 2 主要存在形式 单体 单体 单体 单体 五聚体 单体、双体 单体 单体 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 + +++ +++ 穿过胎盘 +++ + ++ 结合吞噬细胞 +++ +++ + + + 结合肥大细胞和嗜 +++ 碱粒细胞 与 SPA 结合 + + + NK 细 胞 介 导 的 ++ ++ ADCC 免疫作用 抗感染、自身抗体 早期防 粘膜局部 B 细 I 型 胞成 御作用 免疫 超敏 熟标 反应 志
新生儿、婴幼儿由于体液免疫功能尚不成 熟,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成人低,需按年 龄组进行分析与判断。 关于血清IgE和IgD的测定: 血清总IgE为0.13~0.92mg/L; 血清总IgD为0.6~2.0mg/L; IgE值升高多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骨髓瘤 IgD值升高多见于骨髓瘤等。
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 (clinical immunological test)
范畴(category):
1、感染性疾病(infection disease) 2、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 3、超敏反应性疾病 (hypersensitivity ~ ) 4、免疫缺陷/增殖性疾病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

治疗建议
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药物 治疗、免疫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 施。同时,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05 移植免疫相关检测指标解 读
移植免疫基本概念及原理
移植免疫是指宿主对外来移植 物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包括供者 与受者之间的遗传差异、免疫 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以及移植物 抗原的释放和呈递。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51Cr释放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靶细胞, 通过测定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 的杀伤作用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 计算杀伤率。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细 胞与靶细胞结合后释放的荧光物 质或酶,以评估其杀伤活性。
MTT比色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作为显色剂, 通过测定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 的杀伤作用导致的颜色变化,计 算杀伤率。
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
检测结果阴性
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考虑。
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
可用于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感染、环境 污染等诱发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
VS
测定B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如白 介素-4、白介素-6等,以评估B细胞功能。
巨噬细胞功能评价方法
1 2
吞噬功能试验
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颗粒物质的能力,评价其 吞噬功能。
杀菌功能试验
检测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伤能力,反映其抗感染 功能。
3
细胞因子检测
测定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如肿瘤坏死 因子、白介素-1等,以评估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ELISA双抗体夹心法最常用于检测:EA.大分子抗体B.小分子抗体C.半抗原D.HLA抗原E.二价或二价以上抗原2.ELISA间接法中使用的酶标记物是:DA.酶标半抗原B.酶标抗原C.酶标抗体D.酶标抗抗体E.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3.ELISA竞争法中,待测管的颜色与标本中抗原、抗体关系是:B A.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B.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反比C.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无平行关系D.与抗原则成正比,与抗体成反比E.与抗原成反比,与抗体成正比4.ELISA最常用的固相载体:CA.聚氯乙烯B.聚乙烯C.聚苯乙烯D.葡聚糖E.聚丙烯酰胺5.检查ELISA孔板性能常用:AA.含人IgG的缓冲液B.含抗人IgG的缓冲液C.含人IgA的缓冲液D.含兔IgG的缓冲液E.含抗人IgA的缓冲液6.ELISA实验中,包被最常用的缓冲液为:EA.PH6.8的PAS缓冲液B.PH7.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C.PH7.2的Tris缓冲液D.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E.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7.ELISA实验中,包被条件最好为:AA.4℃包被24小时或以上B.37℃包被24小时C.室温包被6小时D.0℃包被24小时E.4℃包被6小时8.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原因是:BA.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过高B.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偏低C.包被液中的蛋白质不够纯D.调节包被后PH值E.增加板孔吸附力9.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作用是:D A.调节吸附蛋白浓度B.调节PH值C.增加吸附力D.消除非特异吸附的干扰E.消除杂质的干扰10.ELISA实验中,封闭液常用:BA.1~5%牛血清B.1~5%牛血清白蛋白C.1~5%马血清D.1~5%兔血清E.1~5%兔血清白蛋白11.HRP辅基在何处有吸收峰:CA.275nmB.300nmC.403nmD.520nmE.660nm12.ELISA法中HRP应用最多的底物:AA.OPDB.TMBC.ABTSD.4-硝基酚磷酸盐E.硝基酚半乳糖苷13.HRP催化OPD(在H2O2存在下)使之呈:B A.蓝色B.橙红色C.黄色D.深褐色E.棕色14.ELISA实验中,用AP为标志酶,其底物为:C A.OPDB.TMBC.P-NPPD.H2O2E.ABTS15.ELISA实验HRP为标记酶时,其终止剂为:D A.H2O2B.NaOHC.NaHCO3D.H2SO4E.尿素16.ELISA实验中如用AP为标志酶,其终止剂为:BA.H2O2B.NaOHC.H2SO4D.OPDE.HCl17.ELISA实验中,加入吐温的作用是:DA.作为免疫吸附剂B.作为酶作用的底物C.增强抗原、抗体结合力D.用于洗涤非特异性吸附物E.用于纯化抗体18.ELISA中,洗涤液中最常加入的助溶剂是:AA.Tween-20B.TrisC.曲通(Tron)D.EDTAE.EPPS19.ABC-ELISA的缺点是在使用质量不好的试剂时:BA.降低检测的精确度B.增高ELISA的空白值C.使实验易出现假阳性D.降低检测灵敏度E.降低反应的特异性20.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即Wesfern blot)中HRP的底物常用:B A.邻苯二胺B.3,3-二氨基联苯胺C.H2O2D.对硝基苯磷酸脂E.亲和素21.ELISA实验中,血清反复冻融常:BA.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出现假阳性C.出现假阴性D.出现前带现象E.出现后带现象22.反复冻融血清用ELISA检测常出现假阳性,最可能原因是:A A.有聚合的免疫球蛋白B.血清蛋白变性C.血清补体失活D.血清免疫复合物减少E.血清粘滞性增加23.目前检测HBsAg最常用的方法:DA.免疫扩散法B.对流电泳法C.血凝法D.ELISA法E.放射免疫法24.ELISA实验中,用HRP为标志酶,TMB为底物,则酶标仪波长应选择:B A.405nmB.450nmC.490nmD.520nmE.660nm25.ELISA实验中,标本用NaN3防腐可使:DA.空白值升高B.灵敏度下降C.抗原抗体复合物易被洗脱D.出现假阳性E.出现假阴性26.ELISA检测中,标本用NaN3防腐使结果呈阴性原因是:CA.使血清蛋白变性B.使补体激活而破坏抗原、抗体活性C.使酶结合物受破坏D.破坏底物E.使H2O2失去原子氧27.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全国室间质控是:CA.每天一次B.每周一次C.每季一次D.每月一次E.每半年一次28.RIA中结合相与游离相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AA.第二抗体沉淀法B.活性炭吸附法C.PEG沉淀法D.微孔滤膜法E.可磁化法29.RIA中直接氯胺T法标记抗原的缺点是:DA.繁杂、缓慢B.标记效率低C.不能有效地控制终止反应D.仅可用于含酪氨酸残基的蛋白质E.过剩游离的碘不可以过滤除去30.RIA中,PEG沉淀法分离结合相与游离相的缺点是:EA.沉淀过程繁杂B.沉淀不完全C.分离不彻底D.降低标记物活性E.非特异性沉淀游离标记物较多31.目前常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分离液有:CA.明胶B.右旋糖酐C.Percoll与Ficoll-HypaqueD.EDTAE.10%淀粉葡胺32.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分层液比重应为:BA.1.075~1.092B.1.077±0.001C.大于1.092D.小于1.075E.1.092±0.00133.Percoll原液与磷酸缓冲液混合后,需离心的目的是:EA.去除分离液中杂质成份B.使分离液浓度从管底到液面逐渐递增C.使分离液浓度从管底到液面逐渐递减D.使分离液比重从管底到液面逐渐递增E.使分离液比重从管底到液面逐渐递减34.Ficoll-Hypaque分离人外周血后,细胞分布由上到下为:AA.血浆、单个核细胞、分离液、粒细胞、红细胞B.血浆、粒细胞、分离液、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分离液、单个核细胞、血浆、粒细胞、红细胞D.分离液、粒细胞、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E.分离液、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35.用Percoll分离肝素抗凝全血,结果(由上到下)为:A.死细胞组分、单核细胞组分、富含小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B.死细胞组分、单核细胞组分、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C.死细胞组分、淋巴细胞组分、单核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D.死细胞组分、淋巴细胞组分、单核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E.单核细胞组分、淋巴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36.从单个核细胞悬液制备纯淋巴细胞原理是:AA.利用单核细胞的吞噬和粘附能力B.利用不同比重分层C.利用两者分子量大小不同D.利用形成花环E.利用尼龙纤维分离法的原理37.下列纯化淋巴细胞方法中,哪种易引起B细胞丢失?BA.吸附柱过滤法B.粘附贴壁法C.花环沉降分离法D.磁铁吸引法E.Ficoll分层液法38.分离T、B淋巴细胞最/pharm/常用的方法:A A.花环沉降分离法B.尼龙纤维分离法C.吸附柱过滤法D.亲和板结合法E.磁铁吸引法39.如果要求除去淋巴细胞悬液中的TH细胞,最好选用哪种方法?E A.花环沉降分离法B.尼龙纤维分离法C.吸附柱过滤法D.磁铁吸引法E.亲和板结合法40.CD抗原群中,CD4代表何种细胞专有抗原:CA.NKB.BC.THD.TsE.K41.爱滋病患者T4/T8比值大多为:AA.<0.5B.0.5~1.0C.1.0~1.5D.1.5~2.0E.>2.042.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血细胞计数板法的最重要环节是:DA.充分洗净计数板B.计数准确C.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D.在大容器的生理盐水中反复漂洗E.设立对照组43.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阳性,说明:DA.白细胞功能正常B.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C.淋巴细胞再次与特异性抗原接触,分泌LIFD.淋巴细胞再次与特异性抗原接触,分泌LAIFE.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封闭因子44.关于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哪一种说法错误?EA.与移动抑制试验有极好的相关性/sanji/B.可测定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封闭因子C.常作为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D.对肿瘤检测的敏感性很高E.不易出现假阳性45.与迟发型变态反应皮内试验的结果有极好相关性的是:B A.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B.移动抑制试验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E.血凝素生成抑制试验46.移动抑制试验阳性,说明:AA.T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而分泌MIFB.B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而分泌MIFC.巨噬细胞再次接触异物而分泌MIFD.淋巴细胞功能异常E.巨噬细胞功能异常47.ADCC是:DA.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B.LAK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C.补体参与的细胞毒作用D.抗体依赖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E.NK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48.NBT试验中,NBT阳性细胞特征为:EA.粒细胞体积缩小B.粒细胞核增大C.细胞核见病理核分裂D.细胞核内有蓝紫色颗粒E.细胞浆内有蓝紫色颗粒49.下列哪种病变NBT还原能力明显降低或消失:CA.细菌性脑膜炎B.器官移植伴发感染C.儿童慢性肉芽肿D.败血症E.肺结核50.E花环增高的疾病是:AA.甲状腺机能亢进者B.SLEC.麻风病患者D.病毒感染E.慢性肾炎患者51.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机体免疫调节变化:EA.CD3B.CD4C.CD8D.CD3/CD4E.CD4/CD852.ADCC试验检测NK细胞活性时,最常用的靶细胞:CA.小鼠T细胞肿瘤细胞株B.羊红细胞C.K-562细胞系D.鸡红细胞E.原发性肝癌细胞53.溶血空斑试验直接法所能测到的细胞为:BA.IgG生成细胞B.IgM生成细胞C.IgA生成细胞D.IgE生成细胞E.IgD生成细胞54.检测IL-2活性时,常需哪种细胞作为靶细胞:CA.小鼠T细胞肿瘤细胞株B.K-562细胞系C.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胸腺细胞E.支气管平滑肌细胞5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H-TdR渗入法中,何时加入3H-TdR:B A.G1期B.S期C.G2期D.M期E.任何时期均可56.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可见于:CA.Sjögen综合症B.淋巴瘤C.Down综合征D.肝硬变E.重症肌无力57.关于淋巴因子,最恰当的描述是:EA.是一种淋巴细胞B.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可溶性物质C.是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释放的可溶性物质D.是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释放的有生物活性的物质E.是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释放的可溶性物质58.MIF和LIF是由:DA.巨噬细胞分泌B.白细胞分泌C.淋巴细胞分泌D.致敏淋巴细胞分泌E.红细胞溶解时释放多选题1.关于ELISA测定,下列哪些是正确的:①②③④⑦⑧①必须具备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必须具备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必须具有酶反应的底物④既可用于测抗原,又可用于测定抗体⑤ELISA间接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⑥ELISA夹心法主要用于抗体检测⑦洗涤步骤是为了洗去未结合物质⑧包被液的蛋白浓度过低时,空白值增高2.ELISA测定中,必需的试剂是:②③⑤①聚苯乙烯孔板②固相抗原或抗体③酶标抗原或抗体④酶⑤酶反应的底物⑥洗涤液⑦37℃恒温箱⑧酶标仪3.目前ELISA测定中,常用的酶是:①③①碱性磷酸酶②β-半乳糖苷酶③辣根过氧化物酶④葡萄糖氧化值⑤脲酶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⑦山梨醇脱氢酶4.ELISA实验中,出现整个反应各孔均不显色(俗称一片白)的原因是:①③④⑤⑥⑦①载体吸附性能太差②包被液蛋白浓度过高③稀释液替代包被液④酶结合物失活⑤底物中未加H2O2⑥酶结合孵育时孔内Na3N3含量过高⑦包被时间过短⑧洗涤而使复合物洗脱⑨温育时间不够5.ELISA实验中,整个反应孔全部显色(俗称一片黄)的可能原因是:③④⑥⑦①载体吸附性能差②试剂加量不准③酶结合物浓度太高④底物不够新鲜或加时已发黄⑤加样时各孔污染⑥洗涤不干净⑦加底物时有酶污染6.ELISA法测乙肝两对半,全国室间质控,下列哪些正确:①②⑤①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进行②每季发放一批质控血清③每批发放10支质控血清④质控需选用好的试剂专门进行检测⑤质控需由负责常规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检测⑥各实验室可在回报期限内任一天进行检测7.关于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室内质控,下列哪些正确?①②③⑥⑦①包括实验室管理的内容②仪器、试剂、操作的规范化是质控的重要条件③包括技术人员的检测④用一般阳性标本进行室内质控⑤要求用中值质控血清作室内质控⑥要求用临界血清作室内质控⑦每批常规标本检测均需插入质控血清8.关于RIA和IRMA,正确的是:②④⑥⑦①RIA标记抗体,IRMA标记抗原②RIA标记抗原,IRMA标记抗体③RIA中,抗原浓度与上清液CPm成正比④IRMA中,抗原浓度与沉淀CPm成正比⑤RIA、IRMA同为竞争性结合的原理⑥RIA中抗体是定量的⑦RIA、IRMA均可用于测定抗原9.关于Percoll分层液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正确的是:②③④⑥⑧①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②主要用于分离纯化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③Percoll液经高速离心后可形成一个连续密度梯度④应将已制备的单个核细胞悬液轻轻铺于Percoll液面上⑤应将Percoll液轻轻铺于待分离的细胞悬液上⑥经离心后,一般可得四个细胞层⑦经离心后,表层为淋巴细胞⑧经离心后,底层为粒细胞和红细胞10.关于EA花环试验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①②⑥①EA的Fc段能与B细胞的Fc受体结合成花环②凡显示EA花环的细胞即为Fc受体阳性细胞③EA花环作为B细胞计数时计数值往往偏低④每个淋巴细胞结合三个以上SRBC者为EA花环形成细胞⑤EA花环试验主要用于T细胞计数⑥B细胞、K细胞、NK细胞均可形成EA花环11.NBT还原试验假阳性结果易出现于:①②④⑥①新生儿②注射伤寒疫苗后③使用激素后④口服避孕药⑤丙种球蛋白缺乏者⑥变应性血管炎和皮肌炎患者⑦恶性营养不良者⑧类风湿性关节炎者12.NBT试验的临床意义:①③④⑥①正常值在10%左右②病毒感染者升高③儿童慢性肉芽肿明显下降④全身细菌感染者升高⑤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时升高⑥无感染低热患者下降13.下列关于人类干扰素(HuIFN)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③⑤⑥⑧①可分为α、β、γ三种②HuIFN-α由T细胞产生③HuIFN-α由单核细胞产生④HuIFN-β由T细胞产生⑤HuIFN能抑制EMC病毒在A549细胞中的生长⑥HuIFN-γ由T细胞产生⑦血凝素生成抑制试验只检测HuIFN-α活性⑧血凝素生成抑制试验是以人“O”型红细胞为指示物14.关于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试验,正确的是:①③④⑤⑥⑦①需T效应细胞参与②需补体和特异性抗体参与③CTL再次接触靶抗原时,可使靶细胞破坏、溶解④本试验是体外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常用方法⑤特异性溶解大于50%为阳性⑥测定的CPm值反映靶细胞被破坏的程度⑦可用以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⑧K细胞能促进细胞毒性作用1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的形态特点是:①③④①胞核增大②染色质密集③核仁清晰、较多④胞浆增多⑤胞浆天青色⑥没有伪足⑦没有空泡16.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哪些细胞作为转化细胞:①③④①有丝分裂相细胞②成熟小淋巴细胞③过渡型母细胞④淋巴母细胞⑤退化母细胞⑥核仁明显的细胞17.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可见于:③④⑤①哮喘②Down综合征③Sjögen综合症④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何杰金氏病⑥肺结核⑦肝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