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专著

合集下载

高密度电法——精选推荐

高密度电法——精选推荐

⾼密度电法⾼密度电法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密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实验⽬的以及要求在实际地质勘察的⼯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便、快捷、成本⼩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

⾼密度电阻率法⼜是其中使⽤⾮常⼴泛的⼀种物探⽅法,是⼯程地质⼈员在今后的⼯作中经常使⽤的⼀种技术⼿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插⾼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法和数据解释。

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点:1.学会⾼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法以及测线的连接⽅式;2.掌插⾼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3.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4.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法;5.需要掌插的软件有:a、BTRC2004数据接收不格式转换软件;b、RES2DINV⾼密度电法处理软件。

⼆、基本原理⾼密度电阻率法是⼀种新兴阵列勘探⽅法,将多个电极,可达上百根,置于测线上,通过电极转换开关和⼯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动采集并能够进⾏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

它是结合电剖⾯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仌然以岩⼟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

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具有观测精度⾼、数据采集量⼤、地质信息丰富、⽣产效率⾼等优点。

⼀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深度沿⽔平⽅向岩⼟体的电性变化,同时⼜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的情况,具备电剖⾯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

⾼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增⼤,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亦逐步增加。

由于岩⼟剖⾯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

通常把⾼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的测量结果就表⽰成为⼀种倒三⾓梯形的电性分布及⼯作剖⾯。

高密度电法勘探概要

高密度电法勘探概要

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
勘察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是学习高密度方法原理、野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 电阻率法勘探都是要将所测的电流或电压值换算成电阻率 值,但是只有当地面为无限的水平面,并且地下充满均匀 各向同性的导电介质的条件下才可以得到大地的真电阻率 值,在实际工作中,地形往往起伏不定,地下介质也不均 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和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 体充填其中。这时候经过测量所得的电阻率不是目标电阻 率,我们称为视电阻率
1. 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1. 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 (1)垂向直流电测深原理
• 直流电测深法是研究指定地点岩层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 一种物探方法。该方法是在地面上以测点为中心,从近到 远逐渐增加观测装置距离进行测量,根据视电阻率随极距 的变化可划分不同的电性层,了解其垂向分布,计算其埋 深及厚度。
U MN s K I
1. 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 视电阻率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 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故可利用其变化规律发现 和勘查地下目标,达到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目的。高密度 电阻率法实际上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 演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它仍然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 为基础的一类电法勘察,只不过电极布设一次完成,能有 效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如温纳装置,施伦贝射 装置,偶极-偶极装置等,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地电结 构信息,数据的采集基本实现自动化。
1、Auto 2、Step 3、On—Line Select(1-3) 5 、 WORK2
1. 3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过程
• (二)按住模式键,同时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 按数字键2,选中高密度电法DUK-2A,如果您要选择四 极法,请选择模式一,按模式键,再“回车”,再按数字 键1,再“回车”,再按数字键1,再“回车”,便进入设 置工作参数环境,屏幕显示如下:

第五章高密度电法

第五章高密度电法

5.3 高密度电阻率的装臵及工作原理:
温纳四极(等间距的对称四极) 温纳偶极 温纳微分
I
0 1 2 3 4 5 6 7 8 9
温纳四极装置
(三电位电极装置)



U I
0 1 2 3 4 5 6 7 8 9
I
0 1 2 3 4
U
5 6 7 8 9
U
一次组合,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三种排列测得的视电阻率关系如下:
6.3 7.7 4.6 9.4 19.0
35.75
2
42
2
38.5
7
35
2
38.5

33
2 6.4
②地表浸水区域
①输水隧洞
测线1剖面图 ①点位151~155米,深度32~34.1米处有一2~40ohm-m的明显 低阻异常体(蓝色),电阻率值圈闭且变化大,推断为水库的 输水隧洞,因其充水较多而成为良导体。②坝顶的低阻分布 (蓝色),是下雨形成的潜水区。
④地表浸水区
③浸润区 ①浸润区 ②浸润区
测线2剖面图 ①点位132~136米,深度45.5米处有一150ohm-m左右的低阻异常体 (蓝色),是浸润区。②点位78~85米,深度52.5米处有一150ohmm左右低阻异常(蓝色),是浸润区。③点位160~164.5米,深度 21.1~28.1米处有一低阻异常(蓝色),是浸润区。④点位110米处 有一低阻异常(蓝色),是下雨形成的潜水区。
测线4(剖面7)位于坝体后坡上,与测线3平行,距测线3斜距为 15.5米。起点位于测线3的6米处下方,总长177米。 测线5(剖面8)位于坝体后坡上,与测线4平行,距测线4斜距为 29.4米。起点位于测线4起点前21.5米处下方,总长177米

第五章高密度电法教材

第五章高密度电法教材


s
s

s

比值参数
T


s
/

s
相邻两点的视电阻率值的比值
(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地电断面的特征)
高密度电阻率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联合三极装置
温纳三极装置(W-A) 温纳三极装置(W-B)
B→∞
0123456789
∞← A
U
0123456789
U
两种排列与对称四极装置测得的视电阻率关系如下:
温纳四极装置 (三电位电极装置)
0
0 0
温纳四极(等间距的对称四极)
温纳偶极
温纳微分
I

123456789
U
I
123456789

U
I

123456789
U
一次组合,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三种排列测得的视电阻率关系如下:


s

1 3
s

2 3


s
可形成各种视参数的的等值线断面图
• 单独的
(i)
(i, i
1)


B s
(i)

A s
(i
1)

B s
(i

1)
G(i)

sA (i) sA(i 1)

sB (i)

B s
(i
1)

2
资料解释的基本原则
1、首先根据所测地电阻率的结果评价地电阻率的分布特征; 2、利用比值参数Gs和λ的平面图和拟断面图,研究观测剖面
横向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此确定断层和裂隙发育带 的位置、含水性及倾斜方向; 3、比值参数TS的分布变化特征既包含了垂向电阻率变化的信 息,又反映了横向电阻率的变化。因此利用TS的平面剖面 图和拟断面图研究地电断面的异常性质,要综合Gs和λ的 异常信息。 4、如果以单对数坐标系绘制的α法和β法视电阻率平面剖面 图上,两组剖面曲线之间存在固定间距,即比值参数TS是 一个常数,那么介质电阻率只存在垂向变化。若TS小于1则 说明介质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而增大;否则减小;

高密度电法-专著

高密度电法-专著

2 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仍然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 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因此, 它的理论基础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方法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 几十至上百根) 置于观测剖面的各测点上, 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 当将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 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显然,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上述特点, 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 它具有以下特点: (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

(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

(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

(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一)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

如图4.1所示。

进行现场测量时,用多芯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

电极转换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

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电信号由电极转换箱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

图4.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集中式)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仪日趋成熟。

表现在: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笔记本硬盘存储数据,可以满足野外长时间施工的工作需求;系统采用视窗化、嵌入式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便于野外操作;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计算机与电测仪一体化,携带方便。

高密度电法-新

高密度电法-新

(c)图模拟了一种岩溶区地下 石林的情况,其他参数仅略 有反映,只有 Ts 比值参数断 面才清楚地反映了地下石林 的存在与分布。
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采用了程控式电极转换开关和微 机电测仪,因此,在一条剖面上便可以采集不同装置及不 同极距的大量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便可获得 各种参数的等级断面图和分级剖面图。由于等级断面图更 重视异常的相对变化,所以当将每一测点的视参数值按其 等级的高低采用不同的符号或灰阶表示时,使得到剖面下 方一定深度范围内电性的相对变化。该图在反映地电断面 的结构特征方面将具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特点。 统计处理方法原则上适用于 电极系中各种电极 排列的测显结果,只是在考虑视电阻率参数时,由于后两 种电极排列形式的异常和地电体之间具有较复杂的对应关 系,因此,一般只对前者或经过滤波处理后的后两种排列 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处理包含以下步骤:
2)比值参数G
它是以变化率为基础的比值参数,又称为梯度转换法。 其计算公式为:
通常将计算结果示于第i点。
以上两种参数( 和G)虽计算方式不同,
但二者都是从两条三极曲线视电阻率异常值
的某种组合而获得的,故其结果均反映了由 两条三极曲线所构成的联合剖面曲线岐离带 的变化率。因此,二者具有大体相同的分辨 地电体赋存状况的能力。
二、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法资料整理与图示
(一)视电阻率参数及其计算 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包括五种装置,故视电阻率参数 的计算包括
(二)比值参数及其计算
这里介绍两类比值参数:一类是直接利用三电位
电极系的观测数据进行组合;另一类则是用联合三极 的观测数据组合而成的。两种比值参数不仅具有以某
种更为醒目的方式再现原有异常特征,而且某些比值
(1)利用滑动平均计算视电阻率的有效值。 (2)计算整个测区或某一断面的统计参数。 ①视参数的平均值A。 ②标准差。 (3)计算装置调整系数。 (4)计算相对电阻率。 以各点的有效电阻率乘以相应极距的装置调整系数即为不 同极距的相对电阻率,即:

《超高密度电法》PPT课件

《超高密度电法》PPT课件
• 全方位井-井、井-地电法勘探弥补了地表电法勘探对深部地质异常体勘察精度低的 不足,使电极更加接近目标体,得到更有效的信息(借助于我们的反演软件)。这在 工程物探中是非常需要的。
• 我们自主研发的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流行的2.5维反演软件将野外采集的数据直接反演为 真电阻率图。
精选PPT
3
3
• 2、 FlashRES64 直流电法勘探系统技术创新特点 • 1)、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5维电法反演软件(而不是简单的二维),这使得数据输
压数据,通过反演获得两井间电阻率分布断
面图,分析不同岩土介质与电阻率之间的对
应关系,进行地质信息解译,进而达到工程
勘探目的。参与采集的电极数和电极距由勘
探精度和目标体发育规模设定,电极通过多
芯电缆连接至地面仪器,并连续编码,两孔
电极形成孔间电极阵
• 数据采集时把电极阵分成偶数组和奇数组, 供电电极奇-偶配对全组合,测量电极任意组
-6
粉砂岩
-6
-8
泥岩
-8
-10
-10
电阻率异常带
泥岩与粉砂岩分界线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表面 积水
影响
精选PPT
细颗粒流失成松 散状或软弱层
13 13
某地滑坡勘测
0
-50
-100
-1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某地河槽坝基固结灌浆质量检测
精选PPT
12 12
某地地基塌陷工程物探探测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高密度电法勘探共23页文档

高密度电法勘探共23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密度电法勘探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温纳α装置;(b)温纳β装置;(c)温纳γ装置;(d)偶极-偶极装置 (e)三极装置;(f)温纳-斯伦贝谢装置
2.装置特点及视参数的计算 (1)温纳装置 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 由于温纳装置与异常对应关系好, 是常用的装置之一。 最早的高密度电阻率法一般使用三电位电极系。 所谓三电位电极系就是将温纳装 置、偶极装置和微分装置按一定方式组合后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这是由于电极 转换需要时间,因此当连接好等距的 AMNB 四个电极后,可以作三次组合,依次 构成温纳装置、偶极装置和微分装置,或称为温纳 α 装置、 温纳 β 装置和温 纳 γ 装置。这样在某一测点就可以获得三个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温纳装置对电阻率的垂向变化比较敏感,一般用来探测水平目标体。温纳装 置的装置系数是 2a ,相比于其它装置而言是最小的。因而同样情况下,可观测 到较强的信号,可以在地质噪声较大的地方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装置系数 小,因此在同样电极布置情况下,它的探测深度也小。另外,温纳装置的边界损 失较大。 温纳 α 装置、温纳 β 装置和温纳 γ 装置三种排列形式(见图???), 视电阻率参数及计算公式为:
其中 s ( L) 为电极距为 L 时全部视电阻率观测数据平均值。 (4)计算相对电阻率
y (i ) K ( L) x (i ) x x (i ) / s ( L)
通过计算相对电阻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地点断面由上到下水平地层的 对变化。因此,相对电阻率断面图照顾要反映地电体沿剖面的横向变化。 (5)对视参数分级 为了对视参数进行分级,首先必须按平均值和标准差关系视参数的分级间 隔。间隔太小,等级过密,间隔太大,等级过稀,都不利于反映地电体的分布。 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五级制为宜,即根据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划分四个界限:
N (30 3n)
n 1 9
(2)偶极-偶极装置
偶极-偶极装置高灵敏度区域出现在发射偶极和接收偶极下方,这意味着本 装置对每对偶极下方电阻率变化的分辨能力是比较好的。同时,灵敏度等值线几 乎垂直的,因此偶极-偶极装置水平分辨率比较好,一般用来探测向下有一定延 伸的目标体。相对于温纳装置,偶极-偶极装置观测的信号要小一些。
图???温纳α装置测点分布示意图
x :最小电极距;n:间隔系数
由图可见, 剖面上的测点数随剖面号增加而减小, 断面上测点呈倒梯形分布, 任意剖面上测点数可由下式确定: Dn =Psum-(Pa-1)·n 式中:n—间隔系数;Dn—剖面上测点数;Psum—实接电极数;Pa—装置电极数, 对三电位电极系而言,Pa =4;对三极装置,Pa =3。 如对温纳装置而言,设有 30 路电极,则 D n 30 3n 。当 n=1 时,第一条剖 面上的测点数 D1 57 。令 Dn 1 ,可求出最大间隔系数为 nm ax 9 。总测点数剖 面数而言,总测点数 N 为:
根据位场理论可知,在有源域内及其边界任意一点 M(x,y,z) 处的电位 U (x,y,z)满足: 控制微分方程 自然边界条件 本质边界条件
2U ( x, y, z ) F
D1 x A ; D2 x A / 3 ; D3 x A / 3 ; D4 x A
利用上述视参数的分级间隔,可将断面上各点的 s (i ) 或 y (i ) 划分成不同的 等级用不同的符号或灰阶(灰度)表示时,便得到视参数异常灰度图,如:
U MN I , k 2n(n 1)a
s k
(4)温纳-斯伦贝谢装置 温纳-施伦贝谢是一个变种(Pazdirek and Blaha,1996),其高灵敏度值 出现在测量电极之间的正下方,有适当的水平和纵向分辨率,但探测深度小,在 三维电法难以单一使用。
U MN I , k n(n 1)a
T (i ) s (i ) s (i )
由于温纳β和温纳γ这两种装置在同一地电体上锁获得的视参数总是具有 相反的变化规律,因此用该参数绘制的比值断面图,在反映地电结构的分布形态 方面,远比相应装置的视电阻率断面图清晰和明确的多。 图??是对所谓地下石林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模型的电性分布已如图所 示,其中温纳 α 装置的 s 拟断面图几乎没有反映,而 T 比值断面图则清楚地反 映了上述模型的电性分布。 另一类比值参数是利用联合三极装置的测量结果为基础组合而成的,其表 达式为:
s k
可以联合使用这些装置,有的程序可联合反演。 (二)资料处理与反演解释 1.统计处理 统计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滑动平均计算视电阻率的有效值,例如三点平均:
x (i) (s (i 1) s (i) s (i 1) 3
式中, i =1,2,3,……, Dn , x (i ) 为 i 点的视电阻率有效值。 (2)计算整个测区或某一断面的统计参数 平均值: x
2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仍然是以岩、 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 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 流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因此, 它的理论基础与常 规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方法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 电极( 几十至上百根) 置于观测剖面的各测点上, 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装置 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 当将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 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显然, 高密度电 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由 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上述特点, 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 它具有以下特点: (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 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 (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 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 (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 印各种成果图件。 (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一)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 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如图 4.1 所示。 进行现场测量时,用多芯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电极转换 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 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 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电信号由电极转换箱 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
(i, i 1)
sA (i) sB (i) sA (i 1) sB (i 1)
式中 s (i ) 和 s (i 1) 分别表示剖面上相邻两点视电阻率值,计算结果示于 i 和 比值参数 反映了联合三极装置歧离带曲线沿剖面水二乘向的变化 i 1 点之间。 率。图?????表征比值参数 在反映地电结构能力方面所作的模拟实验,视 电阻率 s 断面图只反映了基底的起伏变化,而 比值断面图却同时反映了基底 起伏中的低阻构造。 2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地形边界元数值解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常规电法的一个变种,就其原理而言,与常规电法完全相 同。它仍然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 电流分布规律,解决水文、环境与工程地质问题。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正演问题就 是传导类电法的正演问题,也就是求解稳恒点电源电流场的边值问题。 对二维地形,设起伏地面下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电阻率为 1 ,具有电流强 度为 I 的稳恒点电流源位于地面任一点 A(x,0,z)。 域Ω的边界由 1 和 2 组成 (见 图 1) 。
图 4.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分布式)
系统可以做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又可以同时做高密度极化率测量,应用范围宽。
图 1.常用装置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 高密 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可采用二极方式,即当依次对某一电极供电时,同 时利用其余全部电极依次进行电位测量, 然后将测量结果按需要转换成相应的电 极方式。但对于目前单通道电测仪来讲,这样测量所费时间较长。其次,当测量
电极逐渐远离供电电极时,电位测量幅值变化较大,需要不断改变电源,不利于 自动测量方式的实现。高密度电阻率法常用的装置见图????,包括温纳装置 (Wennerα、Wennerβ、Wennerγ)、偶极-偶极装置(Dipole- Dipole)、三极装置 (Pole-Dipole、Dipole- Pole)、温纳-斯伦贝谢装置(Wenner-Schlumberger)等。
1 N x (i ) , N 为某一测区或某一断面上的测点数 N i 1
N 2 / n , 标准差: A s2 (i) n x A i 1
(3)计算电极调整系数
[ s (i) x ]2 / n 相等马?
i 1
N
K ( L) x (i ) / s ( L)
s (i ) D1 ,低阻
s (i) D1 ~ D2 ,较低阻
ρ s (i) D 2 ~ D3 ,中等
s (i) D3 ~ D4 ,较高阻
ρs (i ) D4 ,高阻
视参数的等级断面图在一定条件下能比较直观和形象反映地点面的分布特 征。 统计处理原则上适应于三电位电极系中各种电极排列的测量结果, 只是在考 虑视电阻率参数图示时, 由于偶极和微分两种排列的异常和地电体之间具有复杂 得对应关系,因此一般只对温纳 装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当然,随着现 代高密度电法仪装置的增加, 温纳-斯伦贝谢装置的测量结果也可进行统计处理。 2. 比值参数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野外观测结果出了可以绘制相应装置的视参数断面图外, 根据需要还可绘制两种比值参数图。 考虑到三电位电极系中三种视参数异常的分 布规律, 选择了温纳β装置和温纳γ装置两种装置的测量结果为基础的一类比值 参数。该比值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