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020版)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536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职教二十条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岗位群:

表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岗位群

(三)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

引导学生CAD职业资格证、PLC程序员、维修电工中级工证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相关证书中选择考取。

五、职业能力及要求

表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

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

(3)能够对常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与维护。

工业机器人装调 机器人安装、电气调试、装配(本体装配) 机器人本体的电

气安装、机械装

配以及机器人的

机电联调。

(1) 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2)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

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

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能测绘机械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

(5) 能维护、保养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德育 语文 数学 物理 英语 信息 艺术

机械识图与 CAD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机械基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钳工综合实训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基础装调与维修

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必修+选修)

表3 :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1.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2.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就业指导的知识原理、就业政策与法规、面试应聘的技巧,着力强调就业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创新思维的养成、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经济与政治常识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军训

新生入学后应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队列操练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学校半军事化管理打好基础。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实验室建设、建校等方面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

5.语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具备很好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会生活和工作必需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有良好的自觉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备一定的科技应用文阅读理解水平,能够搜集、整理与运用信息;会撰写行政公文、法规与规章文书、日常事务文书、调查问卷与报告。

6.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物理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

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英语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化学

化学是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认识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化学反应,探索纷繁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生命过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化学与生活及基本技能,是学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10.公共艺术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11.历史

历史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12.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

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心理健康主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13.信息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会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获取、整理、加工信息,会进行网上交互。

14.书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汉字书写结构,笔势,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毅力,练就一手规范的钢笔字和粉笔字,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文化修养。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核心技能课程描述

表4 :专业核心技能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1.《机械基础》

(1)职业能力要求 :

(a)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b)能熟练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类型、牌号、用途,并能分析材料的加工性能

(c)能根据工作要求,合理选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d)能分析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

(e)熟悉主轴传动装置的各种零部件,能识读各种零部件的国家标准

(f)能分析进给传动装置的组成,熟悉进给传动装置的零部件

(g)能分析简单的液压与气压回路,了解常见的液压与气压装置

(2) 学习目标:

(a)会识别常用金属材料,知道其加工性能,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材

(b)能对典型零件进行热处理分析

(c)能区分各种机械传动

(d)能识别数控车床的零部件

(e)能看懂各种零部件的国家标准

(f)能读懂液压、气压元件图

(3) 学习内容:

(a)常用金属材料(b)常见热处理(c)机械传动及零部件

2.《机械识图与CAD》

(1) 职业能力要求 :

(a)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能了解和查阅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b)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c)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

(d)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e)能测绘简单零件。

(f)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g)具备电脑绘图的能力。

(2) 学习目标:

(a)了解机械识图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作用。

(b)了解学习机械识图的目的和要求。

(c)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能正确抄画平面图形。

(d)能正确绘制和识读基本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会识读和标注基本体的尺寸。(e)能正确识读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能识读和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f)能识读简单零件图,能熟练识读四类典型零件的零件图。

(g)会对简单零件进行测绘。

(h)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i)能使用 CAD 绘图软件

(3) 学习内容:

(a)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b)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

(c)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d)机械图样的识读。

(e)典型零件图的识读。

(f)零件的测绘。

(g)装配图的识读。

(h)CAD 绘图基本操作技能。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 职业能力要求 :

(a)树立安全用电与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

(b)会识读电路图

(c)会使用万用表测电阻、测电压

(d)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基本直流电路

(e)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f)能根据三相负载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联结方式

(g)掌握变压器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h)会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好坏

(i)熟悉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j)能进行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k)知道与门、或门、非门三种基本逻辑门的作用并能识读其符号

(2) 学习目标:

(a)掌握实训室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的规定及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b)掌握分析计算电路中指定元件的基本物理量的大小的方法(c)掌握欧姆定律计算及运用方法

(d)掌握单相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e)掌握三相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f)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控制原理

(g)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检测方法及应用

(h)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典型数字器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内容:

(a)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b)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c)单相正弦交流电源分析与使用

(d)单相正弦交流电源分析与使用

(e)变压器分析

(f)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

(g)数字电路分析及典型数字器件的使用

4.《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与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实际电机控制设备为载体,从基础到专项序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电机设备控制基本知识。通过现场制作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同时具有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控制与检修能力。5.《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理论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6.《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1) 职业能力要求 :

(a)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b)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

(c)能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

(d)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

(e)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2) 学习目标:

(a)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

(b)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c)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3).学习内容:

(a)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b)液压元件。

(c)气动控制元件。

(d)液压基本回路。

(e)气动基本回路。

(f)典型液压系统。

7.《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1) 职业能力要求 :

(a)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制度知识和国家计量标准。

(b)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通用量具测量尺寸误差。

(c)能使用百分表、磁性表座、平板、角尺、偏摆仪、V 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

(d)能使用万能角尺、正弦尺等测量角度、锥度误差。

(e)能用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加工误差的综合测量。

(2).学习目标:

(a)掌握模具零件和典型零件几何量测量技能及公差相关理论知识。

(b)能完成本专业质量检测和零件测量。

(c)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3).学习内容:

(a)通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b)配合的标注、配合制、公差带图、配合的选用。

(c)量块、杠杆百分表使用方法。

(d)形位误差检测。

(e)表面粗糙度测量。

(f)角度、锥度测量。

(g)齿轮误差测量。

8.《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1) 职业能力要求 :

(a)具有严格执行电气专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用电”的职业道德;

(b)能进行 PLC 的编程,并学会如何排除故障;

(c) 能识读电气产品的电气原理图和装配图;

(d)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e)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f)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g)能排除一些简单的线路故障,并做好检修工作。

(2).学习目标:

(a)了解 PLC,学会安装和使用编程软件;

(b)掌握使用三菱 FX 系列 PLC 的基本顺控指令;

(c)掌握卷扬机控制电路的工程设计与安装;

(d)能够用正确的专业语言进行沟通;

(e)掌握辅助继电器的应用;

(f)能总结出电路的特点,学会用定律、定理及现象分析电路;

(g)能独立获取和利用信息,通过网络等辅助工具分析利用技术资料;

(h)学会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i)学会 SFC 编程方法。

(3).学习内容:

(a)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停控制

(b)卷扬机控制

(c)大型打孔机控制

(d)数控车床主轴电机控制

(e)机械手控制

(f)交通灯控制

(g)蔬菜大棚温度控制

(h)两台 PLC 通信控制

(i)皮带生产线的手动控制

(j)皮带生产线的自动调整控制

(k)自动门控制

(l)四层电梯系统控制

9.《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1) 职业能力要求 :

(a)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测控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法。

(b)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c)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d)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e)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2).学习目标:

(a)掌握工业机器人手部、腕部和臂部的基本构造、基本运动和设计方法

(b)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测控方法。

(c)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3).学习内容:

(a)机器人运动学。

(b)机器人动力学。

(c)机器人轨迹规划。

(d)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

(e)机器人控制系统。

(f)机器人编程语言与离线编程。

10.《工业机器人技术典型应用》

(1) 职业能力要求 :

(a)能正确识别机器人自动化单元中常用机械结构和电气、气动、检测等元器件

(b)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

(c)能按照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机械、电气、气路系统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用、连接与调试

(d)能拆装各种自动机机构与元器件

(e)能正确操作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各个模块单元

(f)能对机器人自动化单元进行硬件配置、程序设计、并实施控制

(g)能够管理、维护、保养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系统

(h)能进行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

(2)学习目标:

(a)熟悉机器人自动化单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b)掌握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

(c)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d)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原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

(e)电气元件装配工艺,调整、检测元件安装精度方法

(f)掌握步进电机定位控制和变频器参数设置方法

(g)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管理的基本知识

(h)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常用电路、电气、传感、控制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选用方法

(i)能够读懂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机械、电气、气路系统原理图

(j)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操作、拆装、调试、控制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学习内容:

(a)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组成与功能

(b)液压与气动控制的相关知识

(c)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d)传感器在机器人自动化单元上的应用

(e)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结构与原理

(f)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维护与检修

11.《工业机器人基础装调与维修》

(1) 职业能力要求 :

(a)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b)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c)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d)能测绘简单单机机械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

(e)能维护、保养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2).学习目标:

(a)具有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b)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测控方法。

(c)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力,能培训和指导本专业初级、中级技术工人进行生产活动。

(3).学习内容:

(a)机器人机械结构。

(b)机器人臂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

(c)机器人的平稳性和臂杆平衡方法。

(d)传动及行走机构。

(e)机器人腕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

(f)机器人手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七、实习实践教学安排

表5:顶岗实习及其他学时分配

(一)校内外综合实训

三学年安排各项综合实训。实训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校内外公益劳动

安排每周一一节公益劳动时间,学生实行顶岗劳动,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实验室建设、建校等方面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

(三)顶岗实习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生产相结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认识

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安排一学年(6个月)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到与专业相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结合工作内容撰写论文、工作总结或提交工作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八、教学时间分配

表6: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学时分配

九、教学进程表

表7: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教学进程安排

十、本专业教师情况

根据省编标准按专业学生规模备齐教师,主干专业课程均有本校专职教师任教,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60%以上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校外兼职教师 2 名(企业 1 名,高校 1 名)。校内实训实习指导教学每班配备一位指导教师,操作实训按 6-8 台设备配备一位指导老师。

十一、开设本专业拟选用教材情况

表9: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教材情况一览表

十二、专业设置基础设施情况

我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教学设施完善,实训设备先进。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000多万元,实训开出率100%,专业图书藏书200万余册。同时学校拥有本专业藏书20万余册和相关的专业杂志报刊,以及电子阅览室,可以满足学生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的要求。

(一)本专业建有市级一流实训设备。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子基础实训室、电气控制与拖动实训室、机电一体实训室、PLC实训室、CAD制图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数控车间、机器人实训车间等,能够满足400人实训教学的要求。这些实训室、车间、基地的投入使用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实习提供了硬件保证。

(二)对接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建有校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先后与昌奇电子、中健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实习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顶岗实践和教研科研的要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按照顶岗实践和工学结合的要求以企业为主开拓了 4 个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使数控技术应用综合实训教学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十三、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本专业教学遵循学校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专业结构设置清晰具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理论教学由专业老师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课程由专业老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共同完成,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校内指导老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的顶岗实践组织教学。三者密切联系,层层递进,不断提高我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教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