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品的分类目录一、危险化学品概述 (2)1.1 危险化学品定义 (3)1.2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4)1.3 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标志 (5)二、危险品的分类 (6)2.1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7)2.1.1 易燃气体 (9)2.1.2 易燃液体 (10)2.1.3 易燃固体 (10)2.1.4 自反应物质 (11)2.1.5 氧化性物质 (12)2.1.6 有机过氧化物 (13)2.2 按照物理性质分类 (15)2.2.1 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 (16)2.2.2 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 (17)2.2.3 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 (18)2.3 按照危险性分类 (19)2.3.1 爆炸品 (20)2.3.2 易燃液体 (21)2.3.3 易燃固体 (22)2.3.4 自反应物质和有毒品 (23)2.3.5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24)三、危险品管理 (24)3.1 危险品的生产与储存 (25)3.2 危险品的运输与经营 (26)3.3 危险品的使用与处置 (28)3.4 危险品的应急处理 (29)一、危险化学品概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爆炸物: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爆炸反应的物质,如炸药、雷管、火药等。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常压下,蒸汽压力大于kPa的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等。
易燃固体:指在常温常压下,经摩擦或撞击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固体,如火柴、硫磺、火药等。
自燃物品:指在常温常压下,自然发生的易燃烧物质,如黄磷、硝化纤维等。
遇湿易燃物品:指在潮湿环境中能够迅速自燃或产生强烈氧化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镁粉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指能够供给呼吸,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尤其在高温或受潮时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合金、硝酸铵等。
有毒品:指吸入后能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对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畸等危害的物质,如苯、汞、铅等。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主要特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When you can't fight daddy, you can only do it har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主要特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1)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例如,红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二硝基苯、硝化棉、闪光粉(镁粉与氧酸钾的混合物)、铝粉、镁粉、硫碘等。
易燃固体主要特性如下:①易燃性:易燃固体在常温下是固态,当受热后可熔融、蒸发、气化、再分解氧化直至出现火焰燃烧,因此,易燃固体随温度的升高危险性增大。
大部分易燃固体的燃点、熔点、自燃点都较低。
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较易燃烧,而且燃烧速度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有闪燃现象,如聚甲醛、樟脑等。
燃点越低的固体越易着火,因为它们在较小的热源或撞击摩擦作用下会很快受热到燃点而起火。
多数易燃固体的自燃点都较低,易燃的危险性较大,其原因是分子间密度大,散热性差,易于积聚热量,当温度达到自燃点,没有火源也会引起燃烧。
②可分散性与氧化性:固体具有可分解性。
一般来讲,物质的颗料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分散性就越强。
当固体粒度小于0.01mm时,可悬浮于空气中,这样能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
固体的可分散性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但主要还是受物质的比表面影响,比表面积越大和空气中氧的接触机会越多,氧化作用越容易,燃烧也就越快,则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如粉尘爆炸。
③热分解性;某些易燃固体受热后不熔融,而发生分解现象。
有的受热后边熔融边分解,如硝酸铵(NH4NO3)在分解过程中,往往放出NH3或NO2、NO等有毒气体。
一般来说,热分解的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危险性的大小,受热分解温度越低的物质,其火灾爆炸性危险就越大。
(2)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
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
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
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 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

液化气体是通过加压压缩后,常压下是气体的东西变 成了液体状态,比如液化石油气,在钢瓶中是液态的,打 开阀门放出来就变成气体了。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以下三项
• 第1项:易燃气体 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 • 第2项:不燃气体(本项系指无毒、不燃气体,包括
氯苯、苯甲醚等
• 中闪点 (闪点等于-18℃~23℃)如:苯、甲
醛等
• 低闪点 (闪点低于-18℃) 如:乙醛、丙酮
等
丙酮
低闪点 液体
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 闪点: -18℃
适用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用水稀释过之丙酮溶 液,亦有可能燃烧。 特殊灭火程序: 1.用水灭火是无效的,但可使用喷水以冷却容器。 2.若未泄漏物质尚未着火,使用喷水以分散蒸气。 3.喷水可冲洗外泄区并将外泄物稀释成非可燃性混 合物。 4.蒸气可能传播至远处,若与引火源接触会延烧回 来。
面粉油脂蜡的漂白剂化妆品助剂橡胶硫化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第2项感染性物品指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等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严重损害甚至毁坏气体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品
• 第1项易燃固体 指燃点低,对热
、撞击、摩擦敏感,易被 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 、能散发出有毒烟雾 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硫磺
红磷
•
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 • 臭味。闪点为207℃,熔点为
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 末,有光泽。密度2.34克/厘
八类危险化学品

一.易燃易爆品1.定义:一般指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比如:火药、炸药、烟花爆竹等,都属于爆炸品。
2。
代表性化学品:高氯酸、硝酸铵高氯酸:无机化合物,氯的含氧酸。
是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高氯酸在无机酸中酸性最强。
可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工业上用于高氯酸盐的制备,人造金刚石提纯,电影胶片制造,医药工业,电抛光工业,用于生产砂轮,除去碳粒杂质,还可用作氧化剂等。
用途:用于电镀工业、电影胶片、人造金刚石工业、电抛光工业和医药工业。
也用于生产砂轮除去碳粒杂质。
用作强氧化剂。
还用于生产烟花和炸药。
50%高氯酸用作丙烯腈聚合物的溶剂.是制造金属高氯酸盐的原料.可作化学分析试剂。
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处理方法:(1)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2)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硝酸铵: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化学物品用途: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
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处理方法:(1)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2)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品的概念及其分类和分项标准

危险品的概念及其分类和分项标准一、危险品的概念及其分类(一)危险品的概念危险品是危险物品的简称,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二)危险品的分类由于危险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小不一,而且一种危险品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一种危险性,常常具有多重危险性。
如二硝基苯酚,既有爆炸性、易燃性,又有毒害性,一氧化碳既有易燃性又有毒害性,氯气既有氧化性又有毒害性,三乙基铝既有自燃性又有遇湿易燃性,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既有很强的腐蚀性又有毒害性、易燃性,还有遇水易燃性等。
如果不掌握危险品的这种多重危险性,就很容易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顾此失彼而造成事故。
但是,每一种危险品,在其存在的多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是主要危险性,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
所以,应当根据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项,以便于科学而严密的管理和采取必要的安全对策。
《危险货物国际海运规则》(2006年版)和我国的《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 6944—2005)标准按照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将危险品分为以下9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包装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性物品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品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二、危险品的类、项标准为使危险品的管理更加严密、科学,对各类危险品还根据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危险程度以及化学结构和使用情况分为若干项,以便对不同危险级别和程度的危险品进行更加严密的管理。
(一)爆炸品1.定义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 1低闪点液体闪点<-18℃; 2中闪点液体 -17℃≤闪点<23℃; 3高闪点液体 23℃≤闪点≤61℃;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本类物品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按其燃烧特性分为以下三项: 1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磨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者有毒气体的固体; 2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3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以下二项: 1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 2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险及生命的物品; 具体指标经口:LD50≤500mg/kg固体LD50≤2000mg/kg 液体经皮24h接触:LD50≤1000mg/kg固体吸入LC50≤10mg/L粉尘、烟雾该类分为毒害品、感染性物品2项;其中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和二级毒害品;7、放射性物品的分项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物理形态分项1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等;2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3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P32等;4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等;5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等;2.按放出的射线类型分项1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镭226;2放出α、β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3放出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4放出中子流同时也放出α、β或γ射线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放射性物品:如镭-铍中子流,钋-铍中子流等;3.按放射性大小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三级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现均匀年腐蚀率超过a的固体或液体;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1酸性腐蚀品; 2碱性腐蚀品; 3其它腐蚀品; 按其腐蚀性的强弱又细分为一级腐蚀品和二级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分类及标志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分类及标志第一节概念和分类原则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
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分类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1986)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1990),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二十七种(主标志十六种,副标志十一种)。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以上三个国家标准除感染性物品和杂类以外,其他分类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更好地搞好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特性和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下面分八类简单介绍。
第二节爆炸品一、爆炸品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曾于1986年、1990年先后将化危品进行编号、分类,具体分为以下九个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杂类。
表面看,上列九类中的毒害品和腐蚀品似与防火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这两类化学物品大多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是易燃可燃的。
有的虽然本身不燃,但因同时具有氧化作用,能促使可燃、易燃物燃烧甚至爆炸,或因遇酸分解放出易燃、剧毒气体,或因遇水、酸类产生剧毒亦能自燃的气体,都直接或间接与防火有关联。
化学危险物品的火灾特点
大多数化学危险物品是易燃、易爆的。
由于性质不同,其燃烧特性也不尽相同。
但起火后一般皆具有以下特点:
一、燃烧速度快,火势猛,容易扩大蔓延。
由于化学危险物品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性质,起火后,燃烧速度很快。
如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不仅燃烧速度非常快,而且具有流动扩散性,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
某些易燃、易爆的固体物质,其分解、氧化和燃烧速度都是很快的,有时也以爆炸形式瞬间即可燃尽。
二、爆炸破坏力强,毒性大。
多数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特性,有些是先爆炸后燃烧,有的则先起火后爆炸,甚至发生多次爆炸。
爆炸不仅易引起火势扩大,而且爆炸冲击波会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人员伤亡。
不少化学危险物品起火后,常会释放出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事故。
三、火场情况较为复杂。
化学危险品火灾,因为爆炸、腐蚀、有毒、放射性和燃烧迅速等特点,火场情况一般较为复杂,应当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和适当的灭火剂,掌握一定的灭火技术,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特种装备,才能有效、迅速、彻底地将火灾扑灭。
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和运输
一、爆炸品。
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温或其他外界因素的激发,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伴有声、光、烟雾等效应的物品,均为爆炸物品。
爆炸品仓库必须选择在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带,且为单层建筑,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内部照明采用防爆型灯具。
爆炸品不得超量储存,并严格分类,严禁与氧化剂、自燃物品、酸、碱、盐类等混储混运。
装卸时,严禁摔、拖、撞击等行为。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有的气体较易加压成液态,有的仍为气态,但都必须经过高压和冷却后压入坚固耐压的钢瓶中。
其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
库内照明采用防爆灯具,库房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内容物性质相互抵触的气瓶应分库储存,装卸时严禁滚动、碰撞等。
三、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
我国规定,凡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态物质都属于易燃液体。
它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专仓专储,周围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氧化性酸类。
大量储存一般可用储罐存放。
装卸和搬运中,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操作方式,一般不应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天热时最好是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是燃点较低,在遇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迅速、强烈燃烧,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
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物质,这主要是指一些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不包括爆炸品。
自燃物品是不需外界明火作用,仅由于自身化学变化或受外界温、湿度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其燃点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物质。
遇湿易燃物品是能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该气体的自燃点或遇到明火、火花而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品。
三者都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库房专设,且必须远离火种、热源。
装卸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不得翻滚、摩擦、撞击,保持包装完好。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按氧化性的强度和化学组成可分为一级氧化剂(如过氧化钠、硝酸钾等)、二级氧化剂(如过硫酸钠、亚硝酸钠等)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乙酸等)三种。
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的过氧基极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且其本身就是可燃物,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
储存时应严禁受热,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仓温不宜超过30℃,照明设备应是防爆型。
仓库不得漏水,并应防止酸雾侵入,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混储。
装卸和搬运应轻拿轻放,不得滚动、摔掷,防止引起爆炸。
六、毒害品、放射性物品以及腐蚀品储存时,都应注意干燥、通风,运输装卸时作好个人防护,轻装轻卸,严禁肩扛、背负、翻滚、碰撞等行为。
惊心动魄的大爆炸
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1626年5月30日9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一次大爆炸事件。
灾害惨重,现象奇特,“乃古今未有之变也”,被列入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这次爆炸,使方圆7.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尽为齑粉”,死亡1万人以上。
关于这次灾难众说纷纭,有说地震引发爆炸,也有说爆炸引发地震的。
1947年4月,从法国装运2500吨硝酸铵钠的货轮“大本营”号,停泊在美国得克萨斯市港口,船上不慎起火,在灭火时,怕用水会溶解硝酸铵造成损失,改用蒸汽灭火。
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强烈爆炸,停泊在附近的装有更多硝酸铵的“高空飞轮”号货轮被引爆,发生了更强烈的第二次爆炸。
港口码头和岸上的“化工城”遭严重破坏,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死亡600人,大部分街区和工厂毁灭,损失达3亿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