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ICU危重症患者各种管道护理

3、留 置 并 发 症
• (1)操作熟练程度。 • (2)护理不当。 • (3)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一般留置时间为
15- 30 d,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 (4)抗病能力。
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
第十五页,共117页。
4、护 理
果汁、奶液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研碎溶解
每天口腔护理两次。
定期更换胃管。
第十六页,共117页。
气管插管的护理
第十七页,共117页。
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适用于全身麻醉、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等 。
第十八页,共117页。
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 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 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第二十六页,共117页。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
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 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
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地塞米松5mg
一、脑部引流管的护理 二、鼻饲管的护理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四、气管切开的护理
第一页,共117页。
五、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六五、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七、T管的护理 八、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第二页,共117页。
1、发展史
中国率先设想尝试运用导管深入人体内部 主要有扁鹊、唐代孙思邈(用葱首创导尿) 国外最早于17世纪出现血管穿刺术
第六十五页,共117页。
3、留 置 并 发 症
• 中心静脉CR—BSIs是指导管的全身或局部感 染的统称,占医院感染60%以上。
• 对需长期治疗的患者,反复血管内置管部位 受限制,从而影响整个医疗方案;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e r f a c t o r s i n f e c t i o n 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Af t e r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n i c a 1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
计 分析 , 探 讨其相关因素 。结果 : 共有 3 9 例患者并发下 呼吸道 感染 , 感染 发生率 为 8 . 4 。除性 别 因素外 , 其 他 因素
下感染 发生情况均有显著差异 ( 均P <0 . 0 5 ) 。结论 : 经过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 临床情况进 行分析 , 并发下 呼吸道 感 染 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 自身身体状况 、 治疗过程 中操 作情 况 和患者其 他 因素 , 临床 对此 类患者进 行有针 对性 的护理 治疗可有效 避免感染 的发生和控制感染病情 。 关键词 神 经外 科 危重症 下呼吸道感染 相关 因素 对策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医疗 建筑 的使用 功能复 杂 ,医疗 建筑 的空调是 特殊形式 的空调 ,不 同于普通 民用空调 ,所用 的空 气 末端装 置也应是 具有不 同功能 的专用设 备 ; 良好
的空调系 统及室 内建筑环 境 ,有 利于患者 的治疗 与 康 复 ,在特定 情况下 ,还是保 证治疗 过程顺 利进行
持续 血 氧饱 和度监 测 ,给予相应 浓度 的氧气 ,保持
加 脑部静脉 回流 、降低颅 内压 ,减 少误吸 。头部抬 高最佳角度是 1 — 0 5 3 ℃。 ()促进排痰 :定 时翻身扣背 ,翻身 间隔根 据 2 病情而定 ,一 般 2小 时一 次 ,如皮 肤 发红 或 破损 , 应及时处 理 ,并 增 加 翻身 次数 ,以促进 痰 痂脱 落 ,
h s i 1 Y r , h t ea ayi a d s //a op t . h e n l s n l/ l ̄, Ip t o w r O/ o t a ob r v d i ef tr . a o ,h s li l u r ad S /eo i  ̄h s t e i o e t u e f l n mp nh u Ke ywo d :e d—e up n ; R n ig C s ; c mfr a i t rs n q ime t u nn ot o ot bl i y
我 国医疗事业 的发展 !
T eA pi t na dSau u f n -q i n eh si l h p l ai n ttsQ oo d-eup c o e me tnt opt i h a
L ig W A G n —h , Z NG P n I n, J N Yo g e HA e g
管尾部 回风 口附 近 ,而未 直接将新 风送人 房间 ,造 成新风通过 风机 盘 管表 冷 器 时 的二次 污 染 。此 外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论文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以后的呼吸道管理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共6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护理后,37例(59.7%)出院,20例(32.3%)好转,3例(4.8%)植物生存,2例(3.2%)自动出院。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实施精心的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病房管理以及口腔护理等,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0-02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早期存在颅内压增高以及中枢性的呼吸功能不全可引发低氧血症。
此外,患者还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其无法自主咳嗽、排痰等,致使气管中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而阻塞支气管,不利于气体交换以及排出气管分泌物等,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及时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症状,并及时排出气管分泌物,从而降低呼吸衰竭以及肺部感染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缺氧症状以及肺部通气,并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对62例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62例,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在6-82岁之间,平均为(55.1±17.4)岁。
其中,33例颅脑外伤,29例脑出血,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之间,其中40例在3-5分之间,22例在6-8分之间。
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痰多、气促以及浓痰等症状,均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带管时间在1-150d之间,平均为(24.6±28.9)d。
神经外科的危重症护理要点

神经外科的危重症护理要点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入院时一般涉及多种病症,如大量颅内出血、重度的颅脑损伤、颅内的巨大占位性病变及颅内高压等,且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重,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长,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危险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能够平稳的度过危险期,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同步进行。
为提高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学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症;护理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多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且完善的护理,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生命安全[1]。
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涉及内容较多,需要护士全面且综合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
为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本研究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1.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特点神经外科患者的主要病情特点为: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住院时间长,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出血、呼吸困难、窒息、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2]。
如不能及时的发现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未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则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1.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要点1.意识障碍的观察意识障碍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一句,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行及瞳孔等进行具体的判断和划分。
目前意识障碍分为清醒、嗜睡、恍惚、半昏迷及昏迷[3]。
在意识障碍的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对语言的刺激反应程度,是否有自主运动,以区别患者是否进入了昏迷状态。
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专人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检查患者的神经反射,观察其神志、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及眶上压痛反射。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 是引起医院感
散能力,且对常规消毒有较强抵抗力,使其不能被杀灭,只能抑
呼吸道中。 又因该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及菌群间的耐药性播
收稿日期:2020-02-19
有助于改善临床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增进患护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卢晓英,陈汝明,沈玉枝,等.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
时间 47.2 d,超过 2 个月 11 人。 18 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65 株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有 18 株,占 27.69%。
科细菌检验室,经过检验科检验患者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样本;②
诊断标 准 符 合 《 中 国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感 染 诊 治 与 防 控 专 家 共
识》 [6] ;③患者 X 线、胸部 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大片
阴影( 均匀致密) ,见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征象;④采集患者的
一般信息( 性别、年龄、床位) 、住院科室、住院时间、主要诊断、
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药敏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病原菌
的感染、是否使用了抗生素等资料,并根据上述资料查找可能的
感染原因,分析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
中,包括:12 例脑梗死,占 66.67%,3 例颅内感染,占 16.67%,1
进行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患者意识状态不佳时,结合
现耐药性。 ③环境因素。 神经内科 ICU 患者相对密集,造成空
气中细菌的密度增大。 陈桂兰等 [7] 的研究表明,患者因呼吸道
神经外科临床急危重症典型案例护理解析

神经外科临床急危重症典型案例护理解析案例一脑疝患者,男性,50岁。
诊断为左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入院。
入科时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体温37℃;脉搏:7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0/89mmHg。
次日晨,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加重,继而出现喷射状呕吐,意识由清醒转为朦胧,测瞳孔直径左侧增大为5.0mm,对光反应消失,视神经乳头明显水肿,右侧瞳孔正常,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测血压130/80mmHg,脉搏58次/分,呼吸次/分。
【问题】一、该患者出现什么病情变化?依据是什么?二、护士应如何实施救治?三、如何早期发现病情?【解答】一、该患者出现什么病情变化?依据是什么?1.根据以上情况,该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继发小脑幕切迹疝。
2.判断依据:(1)患者出现“两慢一高”(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头痛加剧,喷射状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左侧瞳孔增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是,切迹疝的表现。
小脑幕脑疝示意图【解析】成人正常颅内压为5~13 mmHg,超过15 mmHg为颅内高压症。
颅内压轻度升高,压力为15~20 mmHg;中度升高压力为21~40 mmHg;重度升高,压力大于40 mmH90颅内高压时,可影响脑血流量,致使脑缺血、缺氧,产生脑水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会导致脑组织移位,将脑组织挤入或疝入与之相邻的镰下孔、小脑幕孔、枕骨大孔而形成脑疝(见右图)。
急性脑疝常是颅内压增高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区别见下表:项目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发生部天幕裂孔枕骨大孔位受压组中脑动眼神经延髓织意识改发生较早发生较晚变二、护士应如何实施救治?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置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2.快速药物降压: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 ml,20 min内输完,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课件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降低呼吸机 支持力度,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 复训练,最终实现呼吸机的撤离。
呼吸机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功能状况,合 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 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04
CATALOGUE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并发症与处理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 技术在呼吸道管理中将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2
CATALOGUE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基本知识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由鼻腔、喉、气管和支气 管组成,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
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过滤吸入的 空气,并调节温度和湿度。喉是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合理
使用抗生素。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传统呼吸道管理
以吸痰、气管插管等基本 措施为主,对患者的生理 干扰较大。
现代呼吸道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呼 吸机、无创通气等设备的 应用逐渐普及,呼吸道管 理更加人性化、精准化。
重要性
呼吸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可以预防和解决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 堵塞,确保气道通畅。
维持有效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