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课堂教学实录
4 《窦娥冤(节选)》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生存还是毁灭:《窦娥冤》文本的悲剧审美价值——部级精品课《窦娥冤(节选)》品赏【课堂实录】一、课前准备1.预习作业:在第一课时分析戏剧情节、人物形象的基础之上,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该折戏中存在哪些矛盾冲突。
2.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
将学生对于《窦娥冤(节选)》中“矛盾冲突”的原生态分析及认知整理、分类成表格,为后续的课堂作铺垫。
如下表所示: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元杂剧的表现形式,梳理了第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了窦娥的悲剧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窦娥冤》,这节课我们重点剖析戏剧冲突的意义及悲剧的审美价值。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什么是悲剧?鲁迅说得很简洁,他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窦娥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是她身上的传统美德,更是她为追求自己的伦理道德而勇敢抗争的精神。
美好、善良的窦娥在与黑暗社会、腐败官场的抗争中被毁灭了,她的美德与她的悲惨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震撼了读者心灵,从此窦娥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
那么,我们可否假想一下,窦娥的悲剧可以避免吗?课前,大家都就“这折戏中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下面,我们将从矛盾冲突的角度对“窦娥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探究戏剧冲突,激发心中悲悯1.分享见解,梳理基本的“矛盾冲突”。
生:我认为无法避免。
因为她面对的是张驴儿这样的恶人。
从窦娥和张驴儿的冲突来看,窦娥温顺善良,遭逢早年的不幸变故后依然安分守己地按照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生活下去,她孝敬婆婆,丈夫早死也不改嫁,恪守孝道与妇道,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但没料到,自己却遭遇无赖张驴儿逼婚。
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她要么同意张驴儿的逼婚,要么坚守自己认同的节孝礼俗道统。
窦娥最终选择了后者。
而这种选择,必然会让她面对疯狂的报复。
《窦娥冤》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2023
PART 05
窦娥冤简介
REPORTING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被誉为“曲圣”。
创作背景
元代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压迫深重,戏曲作为一种大众艺术 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心声。《窦娥冤》是 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元代社 会的黑暗和司法制度的腐败。
学生参与度
总结词
学生参与度非常高
详细描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对《窦娥冤》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时代背 景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们的回答和讨论都非常有见地和思考深度,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参 与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参与度
总结词
学生参与度较低
详细描述
在课堂中,只有少数学生主动参与了讨论和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 度,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通
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 资料,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
识。
2023
PART 04
学生反馈
REPORTING
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学生对《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 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对作 品中的语言技巧和人物塑造也有一定的认识。
人物分析
窦娥
美丽、善良、忠贞的贫家女子,面对不公和冤屈,她勇敢地反抗 和抗争,是元代社会底层妇女的代表。
蔡婆婆
自私、狠毒的婆母,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诬陷窦娥,是元代社会道 德沦丧的典型。
窦天章
窦娥冤教案3篇_1

窦娥冤教案3篇窦娥冤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课堂逐字稿一、导入师:好,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两张图大家是否熟悉,是我们初中历史书上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可能我们这边不用这个版本,但是在苏州我们这个初中的历史教材上面,它有关于关汉卿和元杂剧《窦娥冤》的一些简介,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那么下面的这张图有关于窦娥冤的一些简介,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窦娥冤》写了一二……(生齐读)师:好,当我们了解了这些,那我们就说《窦娥冤》我们已经学完了。
那今天我们可以再挖掘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课的角度走进文本,去感受一下《窦娥冤》的魅力。
那我们知道《窦娥冤》好像不是关汉卿的原创吧?你来说说看。
用话筒。
生:他是在那个民间,由北方那边的一位孝妇叫……师:叫什么?大家一起说。
东海孝妇周青这样一个传说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对吧?好,请坐。
那我们来看一下《窦娥冤》的前世今生。
我们看到在汉代,其实《汉书》当中就有关于“东海孝妇”的记载,《后汉书》《太平御览》《淮南子》当中都有记录。
那么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当中也有关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到了元代,王实甫和梁进之就对此进行了改编,改编成元杂剧《于公高门》,主要是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案的清官于公的。
那么到了关汉卿朝前迈了一大步,在民间传说和当时戏曲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背景,塑造了窦娥这一个形象。
那自从《窦娥冤》问世以后,后代也有很多的改编版,明代有传奇《金锁记》,清代有两个版本的《东海记》。
到了民国时期,我们著名的京剧大师程砚秋和罗瘿公也有关于京剧的《窦娥冤》。
那么再往后我们看到广大地区的许多剧种也对《窦娥冤》进行了改编。
那么今天我们就对比几个改编的版本,来体会一下关汉卿版本《窦娥冤》的写作特色。
二、运用拟写小标题的方式梳理《窦娥冤》(第三折)的关目师:好,那么课前布置大家用小标题的方式去梳理了一下第三折的情节。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朱明同学的概括。
人教版高中必修4《窦娥冤》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必修4《窦娥冤》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中必修4《窦娥冤》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师:同学们,大家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预习和自读,那么,这节课我们从戏剧标题入手,来解读一下文本,请问大家,这出戏的全名叫什么?生:《感天动地窦娥冤》师:何为“感天动地”?(意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生:窦娥太冤了,张驴儿父子买通贪官桃杌,导致冤案发生,临行前窦娥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
师:你用了“太冤了”这三个字,也就是说窦娥无缘无故蒙受这不白之冤,那么你们能在文中第三折找到相应的唱词吗?生: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师:能再精炼些吗?生:没来由,不提防。
师:什么叫“没来由,不提防”啊?生:无缘无故,无端,飞来横祸等。
师:很好,特别是同学们提到“无端”这个词,让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无端”,只不过那是写情思,而这里是在写冤屈。
我们再看现在的标题《窦娥冤》,“冤”在这里是个名词,我们刚才根据这个字为线索已经梳理了戏剧情节,那么,赵老师在这里加一个动词“蒙”,来,我们一起读一下新标题——《窦娥蒙冤》。
那么现在咱们就这个新改的标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生:谁让窦娥蒙的冤?师:刚才在理情节的时候,***说到是张驴儿父子和贪官桃杌,你们觉得总结完全了吗?生:还有婆婆。
师:为什么还有婆婆呢?婆婆逼迫她了吗?生:没有,是窦娥善良孝顺。
师:仅仅是因为窦娥善良孝顺吗?那为什么婆婆不主动替窦娥承担,反正她也一把岁数了(笑),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嘛!生:婆婆是个立场不坚定的人。
师:你怎么知道?生:让羊肚儿汤那个细节。
师:很好,大家找到《贺新郎》读一读,除此之外,再有吗?请大家再找找。
生:定场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由此可见,婆婆是一个及时享乐的人,她受不住严刑拷打。
师:你怎么知道是“严刑拷打”?生:《感皇恩》那一段。
师:好,这一段中哪些地方是写酷刑的?生: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
《窦娥冤》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窦娥冤》悲哉窦娥,美哉觉醒——从《窦娥冤》中探寻元杂剧中的现实意义教学实录学习【预习任务】欣赏京剧《窦娥冤》视频(脸谱、语言、舞台布局),思考:元杂剧相比唐诗宋词,有何独特之处?欣赏京剧《窦娥冤》视频情境:身份设定:元代观众男性观众(知识分子)女性观众(民众)为什么广大的百姓会喜欢这部剧呢?生:我们喜欢看这样的一个百姓的案子。
(一)扣住一个“冤”字,解读冤情1.文中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2.表达“冤”的戏剧可以分为直接陈述和间接陈述,分组进行品评戏剧语言。
2.(2)通过表格梳理以窦娥为中心的矛盾冲突——外部冲突冲突方冲突过程冲突结果张驴儿嫁与不嫁对簿公堂官府招与不招死不肯认婆婆救与不救只能屈招探完悲剧的第一重意蕴,即“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给人看”从而引发人对善的同情、悲悯,对恶的憎恶、厌弃。
3.师生合作——解读冤情通过一个“冤”字,充分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当时吏治的黑暗,代表了社会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代表了善与恶,喊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最强音。
为什么男性观众要选择塑造女性的这样一个形象呢?(二)抓住一个“娥”字,分析人物“娥”字,字义解析2.(1)通过演读,品读【端正好】【滚绣球】【油葫芦】【天下乐】,探究窦娥与“天地”的矛盾冲突,解读窦娥的内心世界。
(信、顺)天→(怨、问、责、斥……)天3.师生合作——人物形象概括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容貌美丽,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惨的结句。
(三)借用一个“窦”字,可见觉醒2.(1)明代人叶祖贤将《窦娥冤》进行了改编,写成了《金锁记》,其中把第三折《金锁记》——窦娥屈打成招,临斩时,突降大雪,提刑官认为“炎天降雪,必有奇冤”,便将窦娥带回收监。
将窦娥的“三桩誓愿”改为了“天象异常”,请对此加以分析。
2.(2)追问:关汉卿创作的意图是什么?他代表了什么力量?3.师生合作——社会意义(四)回归一个“剧”字,编辑宣传海报。
4.《窦娥冤(节选)》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全国青教赛《窦娥冤》无生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说文解字“冤”“娥”“窦”;品味戏剧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冤》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矛盾冲突体会窦娥身上的悲剧意蕴;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元杂剧的独特之处;设计“水牌”形式的宣传海报。
教学思路预习任务:找到一个“独”字,设定身份任务一:扣住一个“冤”字,解读冤情任务二:抓住一个“娥”字,分析人物任务三:借用一个“窦”字,可见觉醒课后任务:回归一个“剧”字,设计水牌悲哉窦娥,美哉觉醒——从《窦娥冤》中探寻元杂剧中的现实意义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二号选手,我抽到的是七号题,下面开始我的教学展示。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有一个预习任务,想让大家思考: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比,它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好,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身边的这位同学,你先说。
你说的是,唐诗宋词是通过文字来传播的,而元杂曲是按照舞台形式来呈现的。
不错,那老师想听到提炼的一句话,是什么?传播方式不同。
很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受众不同,这个点儿很好。
唐诗宋词的受众,更多的是以男性为主的知识分子,而元杂曲的受众,不受教育的限制,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更多的是女性观众的介入。
很好,我想问问大家,唐诗宋词为什么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到了元代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新的形式呢?我们的历史课代表举手了,你说一说。
你记得初中历史中说过,元代疆域的变化,使得各民族之间出现了交流。
很好。
还说到了一个点儿,原来的受众,是知识分子。
但是因为元朝怎么了?没有科举制,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组成“书会”,这个点也不错。
还有人要补充吗?好,你来补充。
他说,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可能对汉语的掌握能力稍微弱一点,他们更希望用一种表演的形式,而且那个时候的经济繁荣。
不错,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窦娥冤》,大家请欣赏戏剧。
最新-《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

《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窦娥冤》教案1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具体步骤: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节选部分情节结构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
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
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
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
即: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
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
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课堂教学实录
师: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十三世纪的中国版图,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疆土是如此辽阔。
蒙古人已经凭依着他们的强悍和凶猛将铁骑的足迹印在了通往多瑙河的大路上。
然而,历史老人的讲述永远充满了功利色彩,他们只是把历史看成是一部英雄传奇来加以评说,乃至于忽略了那个晦暗年代的许多生
活细节。
幸好,我们有关汉卿,他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剧《窦娥冤》,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时空听到窦娥那微弱但却坚定有力的呼声。
今天,我们就想通过梳理
课本中的相关情节,透析造成窦娥悲剧的内核和原因,品读这个文学画廊中千年不朽的形象。
(板书)窦娥冤关汉卿
师:请大家先回顾一下课文内容,然后用一句最简练的主谓句概括出文章各
部分的内容。
我们先来分一下组,组员之间可以讨论、研究,看哪组概括得最好。
第一组概述“楔子”部分,二三、四组分别概述一折、二折、三折内容。
好,
先讨论二分钟。
(学生讨论)
(板书)楔子
一折
二折
三折
(讨论结束)
师:好,我们先请第一组的代表来谈谈你们的概括。
生:讨论并回答。
(略)
师:老师也拟了几个小题目,你们看看。
(板书)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
二折贪官判冤案
三折窦娥赴法场
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大家想一想,这些情节都是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的呢?
生:(齐答)冤!
师:对,就是“冤”字!
板书)
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冤
二折贪官判冤案
三折窦娥赴法场
师:确实,在生活中,有时我们受了委屈,往往就说“我比窦娥还冤啊!可见,窦娥确实很冤。
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情节加以分析、讨论。
(给二分钟)
生:社会黑暗。
师:是的,我们可以借用小说构成要素里的一个概念来说,那就是“社会环境”。
板书)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冤社会环境
二折贪官判冤案
三折窦娥赴法场
师:我们看一看,生活在窦娥身边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生1 婆婆。
(胆小,糊涂,性格软弱)
生2 赛卢医(凶狠,自私自利)
生3 张驴儿父子(无赖,狠毒)
生4 桃杌(贪财,凶暴)
师:这就是与窦娥打交道的一批人。
他们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与窦娥有着矛盾,都是把窦娥推向死亡深渊的刽子手。
除此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了窦娥的冤死呢?
生:性格。
师:很好。
板书)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冤社会环境
二折贪官判冤案人物性格
三折窦娥赴法场
师:西方悲剧基本有两大类:一是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是这种主张的代表;一类是性格悲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为代表。
中国的古典悲剧往往是社会悲剧,它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软弱和无力。
比如《氓》中的弃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祝福》中的祥林嫂。
她们的命运悲剧是因为个体人格在社会环境的强大压力下的扭曲和变形,乃至于生命的毁灭。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印象中的窦娥到底有什么性格?每人只说一条。
生:善良,刚强,反抗精神。
(板书)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社会环境
二折贪官判冤案人物性格善良
三折窦娥赴法场刚强
反抗精神
师:我今天就要重点谈谈反抗性。
(读《滚绣球》)大家想一想,《滚绣球》中表现出窦娥反对的到底是什么?
生:天地鬼神,也就是人I可的社会秩序。
师:在一个鬼神崇拜的时代里,窦娥为什么会产生反对鬼神的念想呢?
生:这源于她对社会现实的高度绝望;源于她对礼法制度的信心崩溃。
师:窦娥反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讨论)
生:有三条。
(板书)楔子天章托孤女
一折婆婆遭横祸社会环境善良
二折贪官判冤案人物性格刚强血溅白练
三折窦娥赴法场反抗精神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师:这里我有一个疑问。
窦娥的仇敌到底是谁?她的三桩誓愿是直接针对造
成她
悲剧命运的敌人吗?
生:是张驴儿父子,是桃机。
师:那作者这样设计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突出窦娥的冤屈(标题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惩治丑恶。
师:那又何必亢旱三年?这不是善恶不分吗?
生: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出其反抗精神;这样符合阅读者的审美需要。
师:这样确实更能抒发情感。
实用审美是理性的,抒情审美是感性的。
这里使用的是后者。
总结:
窦娥的不幸命运是与她生活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的。
作业布置:
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与写作者活泼的语言风格分割不开的。
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元代的口语语言。
回去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