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江村》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1.清江指浣花溪。

2.幽:幽静,安静,闲适。

3.故人供禄米:此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

4.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

翻译: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

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江村》_杜甫的诗词

《江村》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江村》_杜甫的诗词江村[唐]杜甫田园诗注:"多病所须唯药物",另外一个版本是"但有故人供禄米"。

[注释]清江:清澈的江水。

抱:围绕。

长夏:长长的夏夜。

幽:幽静。

棋局:棋盘。

微躯:微*的身体。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

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

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

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

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

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

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

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韩小默)------------------------【鹤注】此当是上元元年夏作。

谢朓诗:“暖暖江村见。

”⑧?“吾都。

游。

”且禄米分给,包得妻子在内。

杜甫诗词《江村》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村》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村》的诗意赏析《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作者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

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江村》【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江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江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作品原文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作品注释1、江村:江畔村庄。

2、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3、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4、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5、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6、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7、稚子:年幼的儿子。

8、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9、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作品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作品鉴赏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江村》杜甫唐诗意思

《江村》杜甫唐诗意思

《江村》杜甫唐诗意思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释】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白话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赏析】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古诗原文及赏析

《江村》古诗原文及赏析

《江村》古诗原文及赏析《江村》古诗原文及赏析《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翻译】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赏析】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江村》古诗原文及赏析】。

江村杜甫原文及翻译

江村杜甫原文及翻译

江村杜甫原文及翻译
江村杜甫原文及翻译
江村
杜甫〔唐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1.清江指浣花溪。

2.幽:幽静,安静,闲适。

3.故人供禄米:此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

4.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

翻译: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

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诗词《江村》译文及赏析《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赏析: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
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

“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
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

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

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

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

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

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扩展阅读:文学特点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
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

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扩展阅读:杜甫的后世影响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

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

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

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

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
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
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

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

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