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合集下载

第三讲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第三讲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例子





对象:玲玲(女孩、4岁5个月);情境:玲玲家,室外; 同伴:强子(玲玲的表弟,18个月);时间:2010年5 月8日 ,下午3:30 记录:玲玲恳求她的妈妈,让她到邻居家去玩,但是玲 玲妈妈不同意,并让她回屋里去玩。当玲玲和妈妈争论 时,强子正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强子拿起一只小塑料水桶,这只塑料水桶原本是玲玲妈 妈从玲玲手里拿下来的。在水桶里有一些小玩具,所以 在强子摇动水桶时发出了“咔嗒、咔嗒”的声音。 玲玲走过去开始捶打强子的腿和背,当玲玲走向强子时, 强子似乎已经知道了玲玲要干什么。他蜷缩起身子,对 玲玲而言,似乎打强子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玲玲不停地打强子。她每打一下,他就小声地哭,最后, 开始大哭。 看到强子真的大哭了起来,玲玲就离开他,还一边说: “我就打你,我就打你。”
互动 行为
注意 力
23
优缺点


优点 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不需要预先逐步 工具和材料。也可以借助一些设备。 使用起来最简单,无需特别技巧和训练。 可以对单个儿童,也可以是团体记录。 缺点 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而且对观察记录者的观察 能力和文字表达有较高要求;另外,很多教师 不知如何处理收集的资料。
缺点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性地记录行为,以 记录者的好恶进行偏向性选择。 简单的文字描述,容易导致记录者和阅读 者在理解文字内容时产生差异。 记录的文字材料比较简练,有时难以真正 有效利用。
运用时要注意




要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要权衡“值得记 录”的事情,关注普通儿童的特殊状况,特殊 儿童的行为等。 使用时,应该在适当事件——“轶事”发生时, 尽可能快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随时准备好记 录的工具。 所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清楚地描 述事情的发生次序和过程。 尽可能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字进行记录,以便保 有原本对话的情境和含义。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平行
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游戏,既不影响他 人,也不受他人的影响,互不干扰。
联合
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 随,但没有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儿童在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
合作 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儿童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
并且相互帮助。
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 教师指定阅读: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 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 自由的阅读。
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
时间 儿童代
活动类型

有目的阅读 无目的阅读 教师指定阅读
8:30- A
8:45
B
8:55- A
9:10
B
9:15- A
9:30
B
(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 ➢ 时距: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
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 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
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 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 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 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 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 幼儿五种行为记录表
记录
幼儿 年龄
姓名
害怕 分享 哭
行为
笑 观望
闲谈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平均次数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 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
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最著名的例子:道对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三章描述的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三章描述的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三章描述的观察方法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与分析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有助于教师、家长和专家们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描述的观察方法。

一、焦点观察法焦点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它要求观察者选取一个具体的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的焦点,并对该行为或事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具体了解儿童一些方面行为的情况,例如观察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情况、社交技能、抗挫折能力等。

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揭示出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为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在进行焦点观察时,观察者需要准确地定义和描述所观察的焦点行为或事件,例如“观察儿童与同伴互动的方式”或“观察儿童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同时,观察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工具,例如行为记录表、观察表、观察日志等,用于记录儿童的行为。

二、事件记录法事件记录法是一种详细记录儿童与环境交互事件和情境的观察方法。

观察者需要将儿童与环境交互的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并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描述儿童的行为习惯、情绪反应以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

在进行事件记录时,观察者需要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参与者、情境和具体行为等,并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事件记录法可以通过记录儿童的行为事件,帮助观察者了解儿童的行为规律和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干预。

三、时间采样法时间采样法是一种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通过选取一段时间间隔,例如每隔10分钟,观察者需要记录儿童的行为和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活动范围、行为变化等。

在进行时间采样观察时,观察者需要设定观察的时间段和频率,以确保观察结果的代表性。

观察者可以记录儿童的主要行为、环境和情绪等,从而了解儿童的日常行为和活动特点。

同时,观察者还可以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儿童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1.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具有即时性,能捕捉正在发生的现象
1.受时间的限制
2.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事物结构
3.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社交图形法
用来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况,能反映出一个群体中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
1.使用方便
2.适合观察较大幼儿群体
1,不能随时使用,需要预先制定观察方案
1.详实性
2.广度性
3.永久性
4.个别性
1.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与幼儿接触,大部分的日记法只能由孩子的亲人加以记录。
2.观察的结论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
图表法
(指运用图表记录学前儿童行为发生的具体过程和发生频率)
追踪观察法
以个别儿童或儿童群体为对象,记录其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确定为观察对象的学前儿童走到哪里,观察就追随到哪里。
1.消耗精力和时间。
2.对观察者要求高。
轶事记录法
指观察者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按照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连续、详细的记录,以供日后分析幼儿的行为所用。
1.是最方便灵活的观察方法。
2.能提供幼儿行为的详细资料。
3.能探讨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2.适用于那些并不是频繁出现的行为
3.可以研究行为和情境的关系
4.能综合运用文字记录法和符号记录法
1.缺乏测量的稳定性
2.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缺乏行为发生的背景资料
3.不适于研究不经常发生的行为
评价法
等级评定量表
由观察者对学前儿童的一些行为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评定。(对行为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评定;判断行为质量高低)【数字评定量表:以定义好的序列数字加到行为类别上,常采用三点、五点或七点计分的方式;描述评定量表:即用文字来表述各类行为的价值程度。】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哎呀,这小娃娃咋这么调皮呢!”妈妈看着正在客厅里跑来跑去的弟弟,无奈地说道。

我在一旁也跟着发愁,弟弟这么小,他的行为可真让人捉摸不透。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有办法能好好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那该多好!嘿,你知道吗?其实观察学前儿童是有方法的哟!首先呢,咱来说说观察的步骤。

第一步,得找个合适的地方。

就像警察叔叔找个好位置抓坏人一样,我们也要找个能清楚看到学前儿童活动的地方。

比如说,在幼儿园的游戏区,或者在家里的客厅。

可不能找个黑漆漆的角落,那啥也看不清呀!第二步,要安静地观察。

不能像只大喇叭一样,吵吵闹闹的,不然小朋友们都被吓跑啦。

就像小猫咪悄悄观察老鼠洞一样,我们也要安安静静的。

第三步,把看到的记下来。

可以用小本本,也可以用手机,把小朋友们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

这就像画家把美丽的风景画下来一样,我们要把小朋友的行为画在我们的小本本上。

那观察的时候有啥注意事项呢?哇塞,这可重要啦!不能打扰小朋友们,这就好比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不希望有人大声说话打扰你吧?还有哦,不能有偏见,不能因为小朋友长得可爱就觉得他啥都好,也不能因为小朋友调皮就觉得他不好。

这就像不能因为苹果长得红就觉得它甜,也不能因为苹果长得青就觉得它酸一样。

那这些观察方法有啥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用这些方法了解小朋友们的兴趣爱好,更好地教他们。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用这些方法知道小朋友们为啥哭为啥笑,更好地照顾他们。

这多棒呀!优势也不少呢,能让我们更了解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走进了他们的小天地。

我就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次,我去表弟家玩。

表弟正在玩积木,一开始他堆得可认真啦,可是后来突然就把积木推倒了。

我就用我学到的观察方法,安静地看着他。

我发现他推倒积木后,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狗玩具。

我就想,难道他是想给小狗狗搭个房子?于是我拿过积木,给他搭了个小房子,表弟可高兴啦!这就是观察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呀,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学前儿童是人类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对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行为观察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行为观察是指对学前儿童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以便于教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估和指导。

通过行为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情感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在行为观察中,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行为:观察学前儿童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情感反应,如喜怒哀乐、爱好嗜好等。

2.社交行为:观察学前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的表现,如合作、分享、互助等。

3.认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表现,如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

4.生理行为:观察学前儿童的生理表现,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

5.动作行为:观察学前儿童的动作表现,如精细动作、大肌肉运动、平衡能力等。

行为观察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客观、科学,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前儿童的隐私权,不要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在行为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行行为指导,以引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

行为指导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目标明确:教师应该明确指导的目标和培养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行为指导。

2.方式灵活:教师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指导的效果。

3.示范引导: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前儿童进行示范引导,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4.激励引导:教师应该在指导过程中给予学前儿童积极的激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5.纠正指导:当学前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行为指导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与教师一起共同为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努力。

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需要通过行为观察和指导,引导学前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第三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与他人互动、环境场所等。
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以此进 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例子
小新拿出一只瓶子,并盛满了水,自己坐下来,慢慢地喝。 然后他用右手拿着瓶子,慢慢地向左边的床爬去。站起来放 掉瓶子,朝3米多远的母亲走去。然后他抓起一只装有事物 的瓶子,向左转,往回走,向另一个约3米多远的瓶子走过 去,并试图用一个塞子塞着瓶子,而塞子放在钢琴上的一个 盒子里。他就拿这这个瓶子打钢琴,接着驯服地接受惩罚。 然后,小新平躺着吃东西,站起来走了2米,试图敲一只盛 满油的瓶子,向左转,有朝钢琴走去,又走了2米后,就在 钢琴的罩子下慢慢地爬行,又从罩子下钻了出来,拿到他的 玩具娃娃,把娃娃仍在地上,又去拿软木塞子和瓶子,并设 法将塞子塞在瓶子上,咯咯地咬着牙齿,站起来,又坐下来。
与实况详录法的区别
与实况描述法不同,样本描述法需要比较 精确的细节部分的记录,教师必须在短时 间内,不受干扰地观察并详细记录。
儿童:小丽。日期:07.3.15 情境:全班集体阅 读活动 经过:小丽被要求朗读两次,她都拒 绝了,而且在第二次开始吸大拇指,把头靠在 桌上。(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小丽吸手指,需 要评价她的阅读)。
3.实况详录法
又称持续记录法。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 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 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吃完饭,仙蒂轻轻的拉开椅子,离开了餐桌(儿童如何 离开餐桌);然后去图书角拿起一本书,靠在椅背上认 真的看起书来,看的是她最喜欢的“白雪公主”(下一 步他做了什么)。
21
实况详录法的特点
实况详录法,观察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 没有经过推断、解释或评估,并且详细而 客观的行为记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三章 描述的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三章 描述的观察方法
(1)记录不要太琐碎,将真正 对了解孩子有用的行为记录下来。
(2)可结合使用相机、摄像机、 录音机等设备辅助记录。
日记法的现代运用——妈妈博客
• /rongrongjiang
作业:
• 1、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日记法? • 2、为什么我们说日记法并不适合多数的观察者?
(89)他能独自坐了。
……
第48个星期
(104)要匍匐了:到了生后10月底他就不做上下跳跃的动作,他喜
欢爬了。
……
某个领域:动作发展—
学习走路的过程
案例
1985年10月 佳佳一岁了!生日那天爸爸为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蛋糕上还插着 一个小蜡烛。小佳佳呼呼地吹了半天,可惜力气太小了,没吹灭,最后 妈妈代他吹灭了。…… 刚过一岁,佳佳自己能走几步了,虽然步履蹒跚,但毕竟自己会走 了。他会随便从地上捡起一样东西,像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给爸爸妈 妈送过去。 1986年11月 两岁过后,除了口齿不太清楚以外,佳佳没有不会说的话了,还能 复述简单的故事。佳佳说话时,非常看重语气,并且表情、手势也恰到 好处,有时一戴上帽子,就说:“你看,我像解放军叔叔了吧?”……
• (二)运用日记法对幼儿进行观察需要一定的学历和阅历 作为基础。
日记法的缺点二:观察的结论易带偏向性,且缺乏 普遍性和代表性
• (一)在家长和亲友主持的观察中,难免有偏移或高估儿 童行为的情况。
• (二)日记法所选择的儿童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其观察结 论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
• (三)日记法的观察样本太少,其结论缺乏普遍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描述的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日记法 第二节 轶事记录法 第三节 实况详录法 第四节 样本描述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方法
作者:zhangqing时间:2010-02-09
描述方法的种类: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
什么是描述的方法?是对自然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复制,观察者记录所观察的资料,然后对事实作分类和分析。

1、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者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

2、日记式记录法:对学前儿童做一段长时间的研究,以日记的方式记载学前儿童成长与发展中某特定范围的情形。

3、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4、样本描述法: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性的行为描述及当时情境的描述。

第五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取样方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1、时间取样:在事先设定的时间内,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

某段时间=全部时间
2、事件取样:是指选择某一特定的事件作为记录的对象,只要事件一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

第六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评量和检核的方法
1、评量和检核:观察者不仅要作观察,而且还要对行为做出评价或判断。

评量法也被称作为等级评定。

是用来量化从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方法。

2、行为检核法: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标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观察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之一并做出记号。

第七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记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客观的记录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和保证。

记录的要求:具体、详尽、准确、真实。

记录法的类别:连续记录法、频数记录法、评定记录法、符号记录法
1、连续记录法: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2、频数记录法:以符号形式对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

(记录行为有没有发生、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
3、评定记录法:根据一定的等级标准或评定量表,对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4、符号记录法:用预先规定好的符号系统进行记录。

(制定符号系统、熟记符号、反复练习、准备说明表)
第八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一、行为分析的涵义:是解释之前的工作。

是了解客观事实的必要手段。

二、文字记录的分析
1、发展出编码类目:①依据情境归类(独处的情境、安静的情境、偶发事件的介入、嘈杂的情境)②依据事件归类③依据关系归类④依据活动归类
2、行为记录的摘要目录:由观察者的观察动机所产生的主题
3、行为词汇:观察记录所要摘要出来的登录。

4、标签——行为意义十分明确。

5、问题——行为意义不是十分符合。

三、表格符号记录的分析
1、表格记录:理论观点→客观指标→观察记录
2、文字记录:客观事实→理性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