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标题:生物选修一: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腐乳的发酵原理和营养成分;2.掌握腐乳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室设备:电磁炉、电子秤、玻璃烧杯、玻璃棒、培养皿等;2.食材:黄豆、糯米、大米、水、盐、稻草菌种;3.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操作步骤PPT。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5分钟)通过展示腐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腐乳的发酵原理:黄豆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成氨基酸,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腐乳;2.说明腐乳的营养成分: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3.解释腐乳产生香气的原因:由于氨基酸的分解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物质。
Step 3:实验操作(40分钟)1.示范制作腐乳的步骤:a.将黄豆和糯米、大米混合研磨成粉;b.加入适量盐和稻草菌种,拌匀;c.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d.将糊状物倒入玻璃烧杯或培养皿内,用玻璃棒平均抹平;e.在实验室设备上加热保温,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f.待发酵期结束后,将成品腐乳取出。
2.学生实践操作:a.学生根据示范操作制作腐乳;b.让学生观察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c.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制作日期、发酵日期、发酵温度等。
Step 4: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展开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腐乳的制作过程中,黄豆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加入盐和稻草菌种?3.腐乳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保持腐乳的适宜发酵温度和湿度?Step 5:总结(10分钟)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发酵原理和腐乳的营养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和探索,发挥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腐乳制作实验,比较不同因素对腐乳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写出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课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
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学生活动3: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课题2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前言腐乳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好菌的作用可以提高腐乳的制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好菌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1.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2.知道腐乳的主要成分和营养价值;3.了解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4.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重点1.腐乳的制作过程;2.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合理控制好菌的数量和发酵条件;2.腐乳的发挥。
教学准备1.黄豆或黑豆、盐、黄曲霉孢子等材料;2.备好发酵盘/罐等容器;3.至少两个不同品牌的腐乳作为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步准备材料1.将干豆放在冷水中泡24小时;2.用清水洗净泡好的豆,再加入水磨成豆浆;3.将豆浆煮沸10分钟,煮的同时加入盐和黄曲霉孢子进行消毒;4.将煮熟的豆浆放凉至30度左右,即可投入好菌 starter culture。
第二步发酵制作1.投入好菌后将豆浆倒入发酵罐中,稍微搅拌均匀;2.将发酵罐放入保温箱或温室内,保持温度在30-40度之间,保持湿度适当;3.每天快速搅拌一下豆浆,以防细菌过度堆积;4.大约3-4天后,可以开罐尝试一下。
成分比例和可食用状态视实际情况和个人口味而定,可以将部分腐乳置于冰箱保鲜。
也可以尝试用腐乳做不同的配料或者调味料,比如烧烤酱、沙拉酱等。
第三步辅助实验1.尝试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制作腐乳,观察好菌的生长和乳酸发酵产物的变化,尝试总结影响腐乳质量的因素;2.尝试在咸度不同的情况下制作腐乳,探索不同比例的盐会对腐乳质量的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还能了解到菌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带有实践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于发酵技术和小菌类的认识。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主题:腐乳的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产生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
3.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
4.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讨论过程,评价学生对腐乳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拓展链接:可以让学生继续研究发酵过程,在家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豆腐、酸奶等。
教学素材:腐乳原料、发酵工具、制作方法PPT。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腐乳这一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教案一:腐乳的制作方法目标学生群体: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步骤;2. 学会制作传统的白腐乳和红腐乳;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材料:优质大豆、石膏粉、玻璃瓶或塑料瓶、清水、盐、香料(可选);2. 工具:砧板、刀、锅、勺、厨房纸巾。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腐乳是一种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特殊的口感;2. 引出制作腐乳的目的:了解食品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步骤一:准备材料和工具1. 将大豆浸泡在温水中,约4-6个小时,使其变软;2. 准备玻璃瓶或塑料瓶,清洗干净并晾干;3. 准备石膏粉、盐和香料(可选)。
步骤二:磨碎大豆1. 将浸泡好的大豆倒入砧板上;2. 用刀将大豆剁碎,直到变成豆渣和豆浆的混合物。
步骤三:制作腐乳1. 将刚刚剁碎的豆渣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2. 煮沸后,用小火煮15-20分钟,搅拌均匀;3. 关火,将锅中的豆渣过滤出来,保留豆浆。
步骤四:加入石膏粉1. 将豆浆倒入干净的锅中,加入石膏粉和盐,搅拌均匀;2. 继续加热,直至豆浆变稠,成为糊状物。
步骤五:装瓶和发酵1. 将糊状物倒入准备好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2. 盖好瓶盖,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发酵,一般需要3-5天。
步骤六:制作红腐乳(可选)1. 将部分腐乳糊状物取出,加入适量的红曲粉(香料);2. 搅拌均匀后,放回瓶中进行二次发酵,时间比白腐乳稍短。
总结:1. 向学生介绍制作腐乳的全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发酵的原理和腐乳的特点;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配方和口味,培养创新思维。
扩展活动:1. 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品尝腐乳,评价口感和味道;2. 学生可以在家中反复尝试制作腐乳,发展自己的独特风味。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掌握腐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腐乳样品和制作腐乳的原料。
2. 实验材料:腐乳样品、白开水、酒精灯、显微镜等。
3. 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腐乳是什么?它是一种发酵制品,由豆制品经过盐曲霉菌发酵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国菜肴中。
二、实验观察(15分钟)
1. 学生一组组进行实验,先用显微镜观察腐乳的微观结构。
2. 然后尝试制作腐乳,观察腐乳的发酵过程。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腐乳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三、学习应用(15分钟)
1. 老师向学生介绍腐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腐乳豆腐、腐乳炒肉等。
2. 学生讨论腐乳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好处。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腐乳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尝试在家里制作自己的腐乳,并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腐乳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思考,促进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健康。
(完整版)腐乳的制作(教案)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细菌、放线菌 D、大肠杆菌、青霉菌
答案:C
4.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②需氧异养型③厌氧自氧型④厌氧异养型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B、②①②④C、②①④②D、①②④⑥
答案:B
5.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
答案:C
(五)巩固练习
1.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酵母C.毛霉D.醋酸菌
答案:C
2.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D、发酵时间延长
答案:B
3.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 B、病毒、酵母菌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思考9〗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及流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美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腐乳的制作原理2. 腐乳的制作流程3. 腐乳的食用方法及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腐乳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腐乳的发酵过程及其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玻璃瓶、豆腐、菌种、盐、酒等。
2. 教学材料:腐乳制作指南、腐乳食谱、相关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腐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流程,强调注意事项。
3. 演示:演示腐乳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酵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动手制作腐乳,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总结腐乳的制作要点,引导学生思考腐乳的食用方法和搭配。
6. 拓展:介绍腐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腐乳制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制作腐乳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腐乳制作教案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腐乳生产企业,了解腐乳的生产过程和产业现状。
2. 开展腐乳品鉴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种类的腐乳。
九、教学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腐乳制作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
2. 提供腐乳制作的相关视频教程,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十、课程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腐乳制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制作和品尝腐乳,传承传统文化。
3. 提出下一节课的教学预告,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补充和说明: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需要亲手制作腐乳,这是他们理解和掌握腐乳制作技术的关键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杨永亮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情感。
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四、教学难点:
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
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我国不同地方的腐
乳有哪些,风味有什
么不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
1、腐乳制作的原理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3、发酵的参与者---毛霉菌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
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
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
物的发酵作用。
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
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
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
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
色。
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
1、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腐乳制作的原
理。
2、学生回忆关于酶
一节的内容,加深对
蛋白酶、脂肪酶的理
解,并讨论。
3、学生结合必修1
第1章走进细胞的
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基
本掌握腐乳制作的
原理,并对腐乳制作
的大致流程有所了
解,为学习新的知识
进行实验操作做一
个理论的铺垫。
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
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
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
1、腐乳制作实验流程
2、实验过程的一些图片
3、实验过程步骤及操作提示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相关图片
3、教师详细讲解腐乳制作的过程步骤,并向学生提
示实验过程注意事项,a、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包括控
制好盐的用量和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
b、防止杂菌感染。
4、,结合课本侧边栏问题和实验过程,组织学生讨
1、学生阅读所给的
三个资料,结合腐乳
制作的流程,讨论设
计实验流程。
2、观看制作腐乳过
程的一些多媒体体
片,加深感性理解。
3、学生回答下列问
题:
a、我们平常吃的豆
腐,哪种适合用来做
腐乳?
b、在长满毛霉的豆
腐块上加盐的目的
讲解过程中注意层
层设问,激发学生的
思维,并且通过师生
互动,学生互助等形
式得出答案。
论思考,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答案见课件)是什么?
c、瓶口处多加盐的
原因是什么?
d、腐乳外部有一层
致密的“皮”是怎
样形成的?
e、防止杂菌感染的
措施有?
结果分析与评价1、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来制备腐乳。
经过一段
时间的发酵后,你所制备的腐乳是否已经成功?
2、在制备腐乳的过程中,你是否通过探究掌握了食
盐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的时间对腐乳品质的影
响?学生交流自己制作
的腐乳的一些经验
心得,并找出自己成
功之处和改进地方
通过自评的小组评
价,培养学生事务学
科素养,和合作学习
的能力。
相关链接教师讲解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风土人情不同,生
活习惯不同,腐乳的制作方法也不一样。
并布置学生
课后查阅相关知识。
学生课后通过各种
途径进行调查当地
腐乳制作的方法,并
结合自己制作的腐
乳进行对照,提出优
点和不足。
培养学生将课本知
识联系生活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1、腐乳制作的原理
2、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与实验评价
七、课后练习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2、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3、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
A、30%
B、20%
C、15%
D、12%
4、卤汤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镁溶液、氯化钠、香辛料
B、酒及香辛料
C、氯化镁溶液、香辛料
D、酒及氯化镁溶液
5、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
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
D、发酵时间延长
6、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答案:BCD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