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8:蜡烛的变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蜡烛的变化实验

蜡烛的变化实验

蜡烛的变化实验第一篇:蜡烛的变化实验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实验准备:蜡烛火柴铁片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现象。

2:蜡烛燃烧,把铁片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蜡油融化。

把铁片罩在火焰上方,铁片被熏黑,产生了新物质—烟。

实验结论;物体的变化,一是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在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产生了新物质。

第二篇:实验报告单——蜡烛燃烧的变化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姓名组序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实验步骤 1 2 4 5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刀。

、检查实验物品是否齐全。

、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观察现象(一)。

、用小刀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上,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再观察现象(二)。

、得出实验结论。

、整理实验器材。

变成液态,蜡烛越烧越短,玻璃变黑。

变成了蜡油,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停止加热,过一会冷却后,蜡烛油又变成固态的,形状和原来不同了。

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产(一)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油固态(二)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蜡烛融化了,生了新的物质。

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

第三篇: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能让学生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大烧杯,瓷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自选材料:醋,鸡蛋、烧杯、火柴、生鸡蛋、澄清石灰水、白糖等。

苏教版科学六上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上 蜡烛的变化

1 小瓷勺接触火焰后
2
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后(1号杯)
3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 扣在火焰上方(2号杯)
4 其他发现
特别提醒:只要观察到现象就停止实验,马上记录。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火柴燃烧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盐溶解于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课后拓展
请在自己家或家附近观察5分钟 以上,记录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分析它们属于哪一类变化。
点燃蜡烛
探究蜡烛点燃前后的变化
1、将小瓷勺放在火焰 上方烧几秒钟,观察它 的底部有什么。
2、将干燥的1号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几秒钟, 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3、将内壁涂有澄清石 灰水的2号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 的变化。
点燃蜡烛
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后的每一点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1.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六年级上
蜡烛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制作蜡烛



制作蜡烛
1、切碎蜡块,放入铁勺。 2、点燃酒精灯,加热蜡屑。 3、把蜡油倒入模具,插入烛芯。 4、盖灭酒精灯,等待蜡油凝固。
制作蜡烛
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制作蜡烛时的每一点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切碎蜡块时 加热蜡屑时 蜡油倒入模具后
烟花绽放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铁水变成铁锭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
物质的变化
盐溶解于水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一):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小刀、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镊子、白醋、生鸡蛋、大碱、易拉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齐说当天的天气)天气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呢?(它是不断地在变化的)。

同学们再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自身都有什么变化呢?(3——4名学生进行发言,说出自己的变化)我们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变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例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利用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并进行分类1、展示蜡烛(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蜡烛),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要想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哪些方法?(讨论后,进行汇报)2、那么,同学们假设一下,用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3、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学生们要经过讨论,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汇报。

4、根据学生制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之前,教师制作温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小组每一名学生都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每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报告单,其他同学填写好书后73页的活动记录)5、实验过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一:观察点燃前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二:蜡块加热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烛的变化
实验三:蜡烛燃烧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验四:观察点燃后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五: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教具准备: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

(出示课题)二、探究蜡烛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记录实验情况④汇报交流:实验报告表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蜡烛的变化》是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蜡烛的燃烧现象: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蜡烛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熔点、沸点等性质,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蜡烛的制备方法: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化、灌注、冷却等步骤。
4.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蜡烛、显微镜、实验仪器等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和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
4.蜡烛的用途: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熏香、装饰等。
5.蜡烛的环保问题: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排放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个课题《蜡烛的变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但对蜡烛的变化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教材从生活中的蜡烛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但是,对于蜡烛的变化,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的原理。

此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于蜡烛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理解蜡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

2.难点:蜡烛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蜡烛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蜡烛变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它的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蜡烛的熔化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在受热时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形状、颜色、温度等方面的变化。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

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燃烧和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我们发现
干燥的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物质产生(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教师批改
教师签名: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位置
第30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蜡烛的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有什么新物质产生。
实验器材
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实验步骤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