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镜检的实验室操作精编版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用于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规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二、样品收集1. 样品选择:根据产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
2. 样品采集:采用无菌技术收集样品,避免外部污染。
3. 样品存储:将样品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真菌生长和样品变质。
三、实验室分析1. 样品准备:将样品进行处理,如研磨、稀释等,以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2. 真菌培养:将样品接种于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促使真菌生长。
3. 真菌分离:从培养物中分离出单个真菌菌株,避免混杂现象。
4. 真菌鉴定: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属属。
5. 真菌计数:使用显微镜和计数室,对样品中的真菌进行计数,得出真菌数量。
四、结果解读1. 标准值设定: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真菌数量的合理范围。
2. 结果比较: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3. 结果报告: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品信息、实验方法、结果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4. 异常处理:如果样品超过标准值,需要进行异常处理,如重新采集样品、改进生产工艺等。
五、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使用标准菌株进行日常验证、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培训人员等。
2.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相关质量控制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仪器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校准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六、结论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参与外部质量评估,不断提高真菌检测水平。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等环节。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
例如,如果是室内环境真菌检测,可以选择空气、尘埃或建筑材料等样品。
2.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
例如,对于空气样品,可以使用活性气溶胶采样器进行采样;对于表面样品,可以使用刷子或粘贴式采样器进行采样。
3. 采样数量:根据标准要求,确定采样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统计学可靠性。
4. 采样记录:在采样过程中,详细记录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操作1. 样品接收和登记: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及时进行接收和登记,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粉碎等。
3.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真菌,如液体培养、过滤、离心等。
4. PCR扩增: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提取的样品进行扩增,以增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5.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真菌的存在和数量。
6. 阳性对照:同时进行阳性对照实验,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和观察,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整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包括真菌种类、数量等信息。
2. 质控样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加入质控样品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验证:对数据进行验证,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质控样品和实验室标准符合。
4. 数据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样品中真菌的种类、数量等进行解读,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五、报告编写1. 报告结构:按照标准的报告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 报告内容: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引言概述:真菌检测在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
为了确保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报告。
一、样本采集1.1 选择适当的采样点:根据检测目的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选择生产线上的关键点进行采样。
1.2 采集样本: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本,并确保样本收集过程无菌。
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刷拭法、切割法或吸尘法。
1.3 样本保存和运输:将采集的样本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标明采样时间、地点和编号等信息。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样本的低温和无菌状态,以防止真菌生长和污染。
二、实验室准备2.1 实验室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真菌检测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方面。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清洁。
2.2 试剂和设备准备:根据检测方法和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确保试剂的有效期限和储存条件,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2.3 人员培训和质量手册: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真菌检测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编制和更新质量手册,明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
三、实验操作3.1 样本制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样本进行制备处理,如样品分离、培养基制备等。
确保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3.2 真菌检测方法:选择适当的真菌检测方法,如培养法、PCR法或荧光显微镜法等。
根据方法要求进行操作,包括菌种接种、培养条件控制和实验参数设定等。
3.3 质量控制样品: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样品应包括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记录和整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样本信息、实验参数和结果等。
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数据分析和解释: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背景介绍真菌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过程,用于确定食品、环境和药品中是否存在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确保真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物质类型,选择合适的样品,如食品、环境表面或者空气中的微生物样品。
2. 样品采集: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品,并确保采样过程符合卫生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三、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
2.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根据检测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四、样品处理1. 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类型,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步骤,如样品的分离、稀释或者浸泡等。
2. 样品制备:将样品制备成适合检测的形式,如制作培养基平板或者提取样品中的真菌DNA。
五、质控样品1. 正负对照样品:准备正样品和负样品作为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 外部质控样品:参预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定期接受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检测方法1. 培养法: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培养样品中的真菌,并进行观察和鉴定。
2. 份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者实时荧光定量PCR等,通过检测特定的真菌DNA或者RNA序列来确定真菌的存在。
七、结果评估与记录1. 结果解读:根据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判定。
2. 结果记录:将检测结果准确记录在实验记录中,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八、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使用正负对照样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每批次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外部质量控制:参预外部质量控制计划,接受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人员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熟悉并正确执行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流程。
真菌直接镜检法

真菌直接镜检法
取病变处的皮屑、毛发、甲屑放玻片上,加10%-20%的KOH,覆盖片,放火焰上微加温,直接镜检。
在弱光下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可找到菌丝或孢子。
常见真菌形态分布如下:1.皮屑可见细长的分枝分节菌丝或分隔菌丝及成串的孢子。
2.甲屑标本可见有成串小孢子或由孢子排列成的链状菌丝。
3.毛发内或发外周围可见有小孢子成链状排列,孢子可呈卵圆形或圆形镶嵌状包绕毛干可密集成群。
有的发内可见较粗的菌丝,与毛发长轴一致,发内常有大小不一的气泡。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2. 掌握观察真菌的方法;3. 认识常见的真菌种类。
二、实验原理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的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真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曲霉、青霉、毛霉等;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无菌水、无菌棉签、酒精灯、酒精杯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观察(1)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等。
2. 曲霉观察(1)取一小块曲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曲霉的形态、大小、孢子囊等。
3. 青霉观察(1)取一小块青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1%美蓝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的形态、大小、分生孢子梗等。
4. 毛霉观察(1)取一小块毛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毛霉的形态、大小、菌丝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小液泡。
2. 曲霉:曲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放射状排列,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有分生孢子。
3. 青霉:青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螺旋状排列,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有分生孢子。
4. 毛霉:毛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网状排列,菌丝顶端生有孢子囊。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酵母菌、曲霉、青霉、毛霉等真菌的形态结构,了解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繁殖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观察真菌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真菌奠定了基础。
真菌检测步骤(1)

真菌检查步骤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一)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浮载液:A.10%~20%的KOH。
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五篇范文)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五篇范文)第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一、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真菌检测。
三、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程序(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1.皮屑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涂片。
2.甲屑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作KOH涂片。
3.毛发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
4.脓液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寻找。
可作革兰染色,常规的KOH涂片。
5.CSF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
置冰箱不宜超过1h。
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
6.血液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
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7.体液、痰液、尿液、粪便①体液标本量10ml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
②晨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
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
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
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
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8.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的小块,KOH 涂片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酸白试验
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
涂抹处白色均匀 白色部位界限清楚 临近正常皮肤对比
阴性结果:
排除患者中途部位变化 不能排除HPV感染
北大真菌室开展项目
真菌培养 真菌鉴定
梅毒TPHA 梅毒RPR
真菌药敏 真菌-D-葡聚糖检测(G试验)
支、衣原体、淋球菌检测 醋酸白试验
真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HPV分子学诊断
1、疥疮
手缝、手掌、手腕屈侧(对应脚部)
2、水泡丘疹性皮损
皮损内侧(水疱型)、分泌物(毛囊炎)
3、毛囊虫
面部(鼻翼)背部(脊柱旁)
标本处理
10%-15%KOHθ溶解角质细胞 加盖玻片,压薄涂片
压片厚 角质未溶
如果有必要可酒精灯上微热促溶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真菌镜检的报告为临床定性实验 镜下只有糠秕孢子无菌丝的标本应慎重 痰类标本应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 口腔标本应排除长杆菌及放线菌的干扰
采集刀 采集部位 特殊部位
二次消毒(采集前、后)
1、防止采集部位感染 2、预防交叉感染 3、确保真菌培养环境
生理盐水(黏膜部位、创伤较大处)
第二步:采集
皮损界限清楚 皮损界限模糊 (腹股沟、手掌、脚掌、指/趾甲)
头皮及毛发
1、断发 2、结痂 3、鳞屑 4、脓液
发内、外孢子、菌丝、糠秕孢子
创伤性采集
真菌镜检的实验室操作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郭兵申
2015年12月16日
真菌镜检的实验流程
采集标本 标本处理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标本的采集原则
躯干
一 般
皮
四肢
损 的
选
头皮及毛发
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伤性采集
大小 新旧 位置
小 新 相对内侧
柔软细腻 避免摩擦
标本的采集方法
第一步:消毒
醋酸白试验
方法:
用5%冰醋酸水溶液涂抹待检部位,3-5分钟观察,尖锐湿 疣病变处可观察到均匀的白色,以此作为一种筛查试验来鉴别 不典型病变及亚临床的皮疹。
要点:
1、醋酸白试验并非HPV感染的特异性试验,有假阳、阴性。
(非特异性龟头包皮炎、上皮增厚、外伤擦伤、尿道口炎)
2、醋酸白试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