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诊断学考研笔记
北京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医诊断与治疗常见病症概述

北京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医诊断与治疗常见病症概述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北京市考研的复习中,中医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概述中医诊断与治疗常见病症的知识点,帮助考生了解中医学的特点和基本运用。
一、中医诊断常见病症的方法中医诊断常见病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来进行诊断;闻诊是通过闻病人的气味来进行诊断;问诊是医生与病人的交流,在了解病情后进行诊断;切诊是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进行诊断。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症,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常见病症的分类中医学将常见病症按照病理类型进行了分类。
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风、寒、湿、热、火、毒等。
每一种病理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举例来说,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症,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祛风散寒、解表散寒等。
三、中医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中医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插入针灸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按摩推拿是利用手法按摩肌肉和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消除疼痛等。
四、中医治疗常见病症的经验总结中医治疗常见病症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方剂应用。
辨证论治是根据病症的表现来判断病理类型,并相应选择治疗方法。
方剂应用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根据临床经验和病例总结,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中医学复习方法建议在复习中医学的过程中,建议同学们首先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然后重点学习各种常见病症的病因、症状、辨证治疗法和方剂应用等内容。
诊断学重要笔记

1、稽留热:体温连续于39-40 以上, 24 小时颠簸范围< 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 以上, 24 小时温差> 2 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突然升至39 以上,后又突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高升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溢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会相貌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拥塞;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 2 肋间及其周边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若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楚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常有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常有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态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态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相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相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芥蒂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有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相貌,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波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今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 S1 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 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 S1 减弱,心尖部有 3/6 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缩短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全套重点笔记【分章节】

诊断学全套笔记(2021版)目录01、基本检查法 (1)02、一般检查 (3)03、头颈部检查 (9)04、胸部检查 (10)05、心血管检查 (16)06、腹部检查 (28)07、脊柱与四肢 (33)08、神经系统检查 (38)09、心电图检查 (43)10、临床血液学检测 (48)11、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55)12、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64)13、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65)14、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70)01、基本检查法第一节视诊一、基本概念视诊是以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1、视诊可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的患者表现眼窝下陷、颊部消瘦、皮肤松弛、消瘦,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肿瘤、结核、甲亢等疾病。
2、体型对诊断某些疾病有参考意义,如无力型者常见于结核病、胃十二指溃疡患者。
超力型患者有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趋向。
3、特殊体位反应某些疾病的表现,如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常端坐呼吸并躯干向前倾斜以减轻心脏受压的症状;肾或胆绞痛患者在床上辗转不安或翻滚;全腹膜炎患者取屈膝仰卧,使腹肌松弛以达到降低腹内压减轻疼痛。
4、观察步态、姿势,有无跛行等对脊柱、四肢、肌肉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提供一些可靠的线索。
5、有时仅靠视诊可发现某些疾病的重要征象,如重度哮喘的喘息状态,充血性心衰的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感染的急性发热病容,严重循环衰竭的肢端发绀、发凉和出汗等。
第二节触诊一、浅部触诊法有序的检查整个腹部,正常时腹肌柔软,如果腹肌强直,是由于腹膜炎症,腹膜受激惹腹肌痉挛所致,当腹肌高度紧张时可呈板状腹,见于全腹膜炎;局限性腹肌紧张可见于阑尾炎或胆囊炎等。
二、深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触诊方法嘱患者平卧、屈膝、张口平静呼吸,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1、深部滑行触诊法该法常用于腹腔深部的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物理诊断学_基础重点_复习_北医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 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原因,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9,咳嗽或咳痰伴咯血,忤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声音沙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处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诊断为肺癌. 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炎支气管扩张时,可见:咳嗽或于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咳嗽伴咯血;痰液放置分层. 咳痰颜色呈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6、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北医诊断学考研笔记

体重指数=体重 Kg/(身高 cm)2
body mass index BMI
正常是 18.5~23Kg/cm2,超重是大于 23 Kg/cm2,肥胖是大于 25 Kg/cm2,
腰/臀围比测定:判断脂肪分布,腰围相对于臀围的比值越高提示腹部脂肪增多,发生冠心病、糖尿病的危
险性增加。
异常腰/臀围比:男>0.9
常者
童及神志不清者禁
肛测法 体温计 1/2 置入 5 分钟 肛门
36.5—37.7 度 儿童及神志不 体温计需涂润滑剂 清者
腋测法 腋窝深处、方法 10 分钟
36-37 度
各种人群
腋窝有汗应擦干净
简单 体温的生理变异
1、时间的变异:范围小于 1 度,晨起低午后高 2、运动和进食后体温高
3、老人低
4、育龄妇女排卵期高 5、妊娠妇女略高 避免体温测定结果不准确
甲状腺功能低下
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智能障碍
胰岛细胞瘤 精神、神经功能状态的一般检查
正常体态,脂肪分布正常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
体位
语调和语态
姿势 面容和表情
步态
正常意识的表现:思维清晰、回答问题正确、反应敏锐、情绪稳定、对刺激反应适当、表达准确维混乱、答非所问、反应迟钝、兴奋不安、对刺激反应异常、语无伦次、定向力障碍
剪刀式步态(scissors gait)
脑性瘫痪及截瘫者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伸肌和内收 肌张力高
皮肤检查的内容
颜色变化:注意弥漫抑或局限(部位)
湿度与出汗
弹性
气味
皮肤损伤
皮疹、紫癜、脱屑、瘢痕、痣(蜘蛛痣 spider angioma),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
形似蜘蛛,分布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
诊断学考研复习笔记

诊断学考研复习笔记---适用于后期总结性复习
发布时间:2007-05-31 浏览次数: 139906
part 1:第一部分
part 2:诊断学复习笔记(二)
试述现病史问诊的内容?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
过。
现病史问诊内容包括: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
主要症状的特点;3。
病因与诱因;4。
病情的演变与发展;
5.伴随症状;6。
诊治经过;7。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二.试述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咯血呕血
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
肺癌、心脏病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咯出呕出
血色鲜红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碱性酸性
黑便除非咽下,否则没有有,可胃柏油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出血后痰性状常有血痰数日无痰
三.试述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和特点?
类型特点病因
呼吸停止呼吸消失心脏停搏
Biot’s
呼吸(比奥氏,间停呼吸)规则呼吸后出现周期呼吸,停止又开
始呼吸。
颅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
害,(延髓水平)
Cheyne-Stokes呼吸(陈-施氏,潮式不规则呼吸呈周期性,呼吸频率和深
度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少以至呼吸暂
药物导致呼吸抑制,充血性心衰,大脑损
伤(脑皮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温高于实际情况者 测量前体温计未置于 36 度 体温计附近有热源
测量前热水漱口或擦拭腋窝
2、体温低于实际情况者 体温计未夹紧,见于消瘦或意识障碍者
体温计附近有冰袋 体温异常分类和常见疾病
分类
体温范围
常见疾病
低热
37.3—38 度
结核感染、高代谢状况
中度发热 38.1—39 度
各种感染、肿瘤
高度发热 39.1—40 度
急性病容:急性高热,如大叶性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慢性病容: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恶性肿瘤、肝硬化。
贫血面容:见于各种贫血
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les 二尖瓣狭窄引起组织长期缺氧,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粘液水肿面容: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肢端肥大面容(acromegaly facies):见于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症
表现光滑、无粘连、后期可较硬 可遗留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多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质硬、 晚期破溃、形成瘘管、愈合后形成
粘连、活动差、可有波动感。
瘢痕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质硬或韧、表面光滑、粘连、无压 提示肿瘤晚期、预后差
痛
慢性淋巴结炎、传单、淋巴瘤、急 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压痛
淋巴瘤、白血病预后差
慢性白血病、SLE、链霉素过敏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免费考研网 制作pdf版本
北医诊断学笔记
一般检查
讲课时间:2002-12 上旬
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生长发育和营养
精神和神经功能状态 体温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名 方法与特点
测量时间 正常值
适应人群
注意事项
称
口测法 舌下、紧闭口唇 5 分钟
36.3—37.2 度 成人、神态正 体温表需消毒,儿
(disorientation) 定向力的内容:时间(对日期及昼夜的判断)、地点(对目前所处环境的认知)、人物(对既往熟悉的人物
的识别)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表现
意识障碍分级
表现
对刺激的反应
意识混乱(confusion)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注意力和记忆 正常 力减退
嗜睡(lethargy)
很快入睡,能被唤醒
其他发育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意义:头长、胸围、指间距、坐高 身高异常
身高过高的疾病:巨人症(重体瘤);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下丘脑性性功能减退症;垂体促
性腺激素缺乏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身高过低的疾病:垂体性侏儒;Laton 综合征;佝偻病、克汀病;Turner 综合征 病态生长发育
1、青春发育期前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
颈深
上群鼻咽部、下群咽喉、气管、甲状腺
锁骨上
左侧食管、胃、右侧气管、胸膜
腋窝部
躯干上部、乳腺、胸壁
滑车上
前臂、手
腹股沟
下肢会阴部
北医诊断—6
免费考研网 制作pdf版本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特点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特点
预后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所属部位炎 淋巴结肿大、初期柔软、有压痛、 常可完全恢复,如局部反复感染,
强迫停立位 forced standing position:见于心绞痛、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间歇性跛行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辗转体位 alternative position: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肠绞痛等 角弓反张位 opisthotonos postion: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特征步态及临床意义
体重指数=体重 Kg/(身高 cm)2
body mass index BMI
正常是 18.5~23Kg/cm2,超重是大于 23 Kg/cm2,肥胖是大于 25 Kg/cm2,
腰/臀围比测定:判断脂肪分布,腰围相对于臀围的比值越高提示腹部脂肪增多,发生冠心病、糖尿病的危
险性增加。
异常腰/臀围比:男>0.9
严重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前期
超高热
>40 度
严重感染、早亢危象
体温过低 小于正常范围 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
生长发育
良、甲状腺机能低下
1、性别:判断依据视年龄不同
北医诊断—2
免费考研网 制作pdf版本
青春发育期前儿童主要根据性器官形态判断; 青春发育期后根据第二性征和性器官判断。 2、年龄 年龄的判断:皮肤弹性与光泽、肌肉状态、毛发颜色和分布应注意。应注意生活环境、营养 状况、衰老、速度 年龄与疾病的关系:幼儿和儿童—佝法 体温计 1/2 置入 5 分钟 肛门
36.5—37.7 度 儿童及神志不 体温计需涂润滑剂 清者
腋测法 腋窝深处、方法 10 分钟
36-37 度
各种人群
腋窝有汗应擦干净
简单 体温的生理变异
1、时间的变异:范围小于 1 度,晨起低午后高 2、运动和进食后体温高
3、老人低
4、育龄妇女排卵期高 5、妊娠妇女略高 避免体温测定结果不准确
过低:垂体性侏儒
2、性早熟:性腺发育提前,表现骨骺提前愈合,体格粗壮,低身长
3、性腺发育延迟或性腺功能低下:
骨骺延迟愈合,长骨过长,指间距大于身高,坐高小于下肢长
第二性征异常 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
体重及体重指数
理想体重:男性=身高(cm)-100;女性=身高(cm)-105
消瘦:体重比理想体重低 10%;肥胖:体重比理想体重高 20%
内分泌总论:概念、反馈机制、诊断治疗原则
下丘脑疾病:尿崩症
垂体病:垂体瘤
甲状腺疾病:甲亢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增生
嗜铬细胞瘤
糖尿病 内分泌概念:
由身体的特定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到达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调节体内的
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活动。
无管腔结构、不是直接分泌到体外是内分泌和外分泌腺体的区别 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
步态
相关疾病
蹒跚步态(wadding gait)
佝偻病、大骨节病、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
醉酒步态(drinken man gait)
小脑疾患、酒精中毒、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ataxic gait)
脊髓疾病
慌张步态(festinating gait)
震颤麻痹
跨阈步态(steppage gait)
腓总神经麻痹
少年和青年—结核、风湿热 老年—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
生长发育与体型
发育:(development):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成年前每年都可见体格
生长,青春期的生长速度更加迅速,称急激生长期(adolescent spurt)
身高的测量:
青春发育判断:重要标志是性器官的生长发育,阴毛生长、男性外生殖器发育、女性乳房发育
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肥胖: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
内分泌疾病
临床特征
肥胖生殖无能症(frohlich 综合症)
女性:生殖器发育障碍、闭经;男性:女性体型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Cushing 症)
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荨麻疹(urticaria):见于各种异性蛋白食物、药物或寒冷刺激。 水肿
水肿程度
水肿范围
指压后状态
轻度
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
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中度
全身疏松组织
较深下陷、平复缓慢
重度 皮下结节
除上述组织外浆膜腔积液、外阴水肿
较上更为严重
部位
形态特征
名称
相关疾病
关节附近长骨骺端
圆形、质硬
风湿小结
附属物 常见排汗异常及相应的疾病
排汗异常
常见疾病
特点
多汗(hyperhydrosis)
风湿病、结核病、脑炎后遗症、甲 常伴皮肤潮红
状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
盗汗(night sweats)
结核病
夜间睡后出汗
冷汗(cold sweat)
休克、虚脱
大汗淋漓、肢端发凉
无汗(abscent sweating)
维生素 A 缺乏、粘液性水肿、硬 皮肤异常干燥、常伴脱屑
活动风湿热
散在分布于皮下肌肉表 豆状、质硬、可推动、无 猪绦虫囊幼结节
猪绦虫病
层
压痛
沿末梢动脉分布
结节性多动脉炎
耳廓皮下
不规则型、质硬
痛风石
痛风
指趾尖、大小鱼际 表浅淋巴结引流区域
蓝色、粉红色、太痛
Osler 小结
感染性心肌炎
淋巴结群
引流区域
耳前后及乳突
头皮范围内
颌下
口底、颊粘膜、牙龈
颏下
颏下三角区、唇和舌部
甲状腺功能低下
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智能障碍
胰岛细胞瘤 精神、神经功能状态的一般检查
正常体态,脂肪分布正常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
体位
语调和语态
姿势 面容和表情
步态
正常意识的表现:思维清晰、回答问题正确、反应敏锐、情绪稳定、对刺激反应适当、表达准确、定向力
完整。
意识障碍的表现:思维混乱、答非所问、反应迟钝、兴奋不安、对刺激反应异常、语无伦次、定向力障碍
剪刀式步态(scissors gait)
脑性瘫痪及截瘫者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伸肌和内收 肌张力高
皮肤检查的内容
颜色变化:注意弥漫抑或局限(部位)
湿度与出汗
弹性
气味
皮肤损伤
皮疹、紫癜、脱屑、瘢痕、痣(蜘蛛痣 spider angioma),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