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药敏药敏试验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率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化学治疗包 括手术前 、中和后的化疗 ,尤以术后的辅助化疗最为常用 ,由 于不同个体的乳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即 : 恶性肿瘤存在“异质性 ( heterogeneity) ”[1 ] ,因此 ,对乳腺癌患 者实行化疗方案个体化受到肿瘤学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 化疗的有效率 ,利用相对可靠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方法 来选择药物 ,实现个体化治疗 。我们用 M TT法测定了 10种常 用化疗药物对 46例乳腺癌的抑制率 ,旨在为临床化疗提供客 观依据 。
化疗药物 顺铂 卡铂 甲氨喋呤 52氟脲嘧啶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米托蒽醌 足叶乙甙 长春新碱 丝裂霉素
抑制率 ( % ) 56. 35 ±16. 7 63. 52 ±17. 34 23. 21 ±12. 95 42. 54 ±17. 45 42. 34 ±15. 75 45. 67 ±17. 73 35. 64 ±14. 35 26. 81 ±19. 48 14. 65 ±16. 75 54. 78 ±14. 54
【关键词 】 痔疮 ;痔手术冰敷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657. 1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25324304 (2008) 1221905202
疼痛是肛肠疾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1 ] ,也是病人最畏 忌的并发症 ,许多病人因此而放弃治疗 。为有效地预防术后 疼痛 ,减轻病人的痛苦 ,增加手术的顺应性 ,笔者据冷疗的原 理和目的 [2] ,设计了早期肛门模型冰块加压包扎预防痔疮术 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证实了此法对预防术后疼痛及促进伤 口愈合有良好的效果 。
3 讨 论
乳腺癌对化疗中度敏感 ,对乳腺癌有效的药物很多 ,单药 有效的有 :紫杉醇 、泰索帝 、阿霉素 、表阿霉素 、去甲长春花碱 、 顺铂 、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氟脲嘧啶 、氨甲喋呤 、丝裂霉素 、 米托蒽醌 、吡柔比星等 [2 ] ,但是由于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都 是一种“潜伏化 ”药物 ,需要在进入体内经肝脏活化后才有作 用 ,所以不能作体外药敏实验 [3 ] 。所以本实验无法检测这两 种药物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的抑制率 。 通过观察 10种抗肿瘤药对 46例乳腺癌的原代乳癌细胞 的抑制率 ,我们发现 :顺铂 、卡铂 、52氟脲嘧啶 、阿霉素 、表阿霉 素 、米托蒽醌 、丝裂霉素对乳腺癌抑制率较高 ,这一结果与临 床常用化疗药物基本一致 ;而不同的个体对药物敏感率差异 较大 ,进一步说明预测个体化化疗敏感率对治疗的重要性 。 1987年 Sledge等 [4 ]用单药 DDP治疗乳腺癌 19 例 , PR 9 例 , 有效率 47% ,其认为 DDP为治疗乳癌的有效药物 ,可作为一 线联合化疗药物 。采用 M TT药敏分析法体外药敏实验指导术 后化疗用药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化疗用药的盲目性 ,提高患 者的 3年复发转移率 [5 ] 。 硫酸长春新碱能影响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抑制有丝分裂 , 干扰核酸的合成 ,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 ,但是本次实验发 现其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的抑制率较低 ,对 46例乳腺癌的抑制 率仅为 (14. 65 ±16. 75) % ,可能与硫酸长春新碱的水溶液的 稳定性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与体内药效的符合率 。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果报道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4 试 验 药 物 评 价 标 准 肿 瘤 细 胞 抑 制 率 > 7 为 敏 感 ; . O 抑
F 较 理 想 的药 物 。 D 4 参 考 文 献
[1] Do gls A , Dr s ma R. Th f c i n l g s r i t s i a u a os n e un to a a t 0 n e tn l
[ 3 许 伟 华 . 加 色 罗 与 功 能 性 胃 肠 病 [ . 界 临 床 药 物 .0 4 2 3 替 妇 世 20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0( : 3 7 1 9 . 3 5) 1 7 — 3 0
( ] 石 刚 , 硕 东 . 胃 肠 动 力 药 的 作 用 机 制 及 临 床应 用研 究 进 展 [] 2 吴 促 J. 世 界华 人 消化 杂志 ,0 6 1 ( ) 1 916 2 0 ,4 2 :8 — . 9
恶 心 、 吐 均 有 效 果 , 而 使 总 体 症 状 改 善 率 提 高 ( 9 1 ) 呕 从 6 . 9 同
秦 海 明 , 福 林 , 丽 宋 匡
[ 要 ] 目的 : 讨 目前 临床 应 用 的化 疗 药物 对乳 腺 癌 的敏 感性 。方 法 : MTT 法 对 4 摘 探 用 o例 乳 腺 癌 进 行 表 柔 比 星 、 柔 比 星 、 杉 吡 紫
醇、 多烯 紫 杉醇 、 磷 酰 胺 、 氟尿 嘧 啶 、 环 5 长春 瑞 宾 、 铂 8种 化 疗 药 物 的 敏 感 试 验 。 果 : 者 个体 对化 疗 药物 的敏 感 性 均 不 同 , 药 的 总 顺 结 患 单 体 敏 感 率 也 不 同。结 论 : T 法 简便 易行 , 乳 腺 癌 的临 床 治疗 药 物 选 择 具 有 重 要 参 考 价 值 。 M T 对
药敏试验简介

药敏试验方法学
• 纸片扩散法 • 稀释法(MIC法)
– 肉汤稀释法
• 常量稀释法 • 微量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
• E-test法
药敏试验方法学指南
– 使用CLSI 方法记录 – 采用其他方法时使用CLSI做参照方
法进行比对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质控
M7 表格 MIC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质控
附录
CLSI M100-S22 更新信息
– 普通细菌放CO2时由于 碳酸的影响,药物活性
– 抗生素拮抗剂含量(用29212
受到影响,形成假敏感
监控)
或假耐药
– 钙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
– 苛养菌放普通环境生长
(用27853氨基糖苷类和亚胺
不良,导致假敏感
配能结果监控)
• 菌悬液
• 培养时间
– 粘液性铜绿需48小时
– 浓度高抑菌环缩小
• 测量方法
• 按CLSI规定,由FDA根据抗生素在临床实 践中表现出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医学 经济学原则将抗生素分为A,B,C三组。报告 时按照A→B→C的次序进行报告。
关于抗生素分组
▪ A组药物是首选药物,属于最经济有效,最安 全的抗生素类别
▪ B组是在A组药物无效时,或者感染不单纯需 要扩展微生物覆盖范围时选用的药物,耐药性 一般较A组CFU/ml):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 2 ] 孙 忠 实 .辛 伐 他 汀 的评 价 [ J ] .中 国药 学杂 志 , 2 0 0 3 , 3 8 ( 9 ) : 7 1 1—
7 l 2
[ 3 ] 胡 大 一 .美 国 心脏 协 会 学 术 年 会 2 0 0 5年 热 点 报 道 [ J ] .中 华 心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目前 临床 应 用 的 化 疗 药 物 对 乳 腺 癌 的 敏 感性 。 方 法 用 MT T法 对 多柔 比 星 、 紫杉 醇 、 氟尿 嘧啶、 长春 瑞 滨 、 顺铂 、 甲氨 蝶 呤 、 丝裂霉素 、 吉 西 他 滨 8种 用 于 乳 腺 癌 的化 疗 药物 的敏 感 性 进 行 测 试 。 蛄 果 紫 杉 醇 与 氟 尿 嘧 啶 之 间无 差 别 , 而 与 其他 药 物 比 较 均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5 ) ; 氟尿 嘧 啶 、 多柔比星、 长春 瑞 滨 、 环 磷 酰
・
9 8 6‘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Ma r . 2 2 ( 9 ) [ 5— 6 ] , H P L C—MS法 较 H P L C—u V具有 更加 灵敏 、 高 效 的 特点 , 可 以满 足 测 定 血 浆 中较 低 辛 伐 他 汀 浓 度 的要 求 , 故 建 立 了辛伐他汀血浆中药物浓度 的 H P L C—M S测 定 方 法 , 可 对 其 进 行 药 代 动 力 学 参 数 计 算 以 及 等 效 性评 估 。使 用 同 系 物 洛 伐 他 汀作 为 内标 , 因为二者相似的理化属性 , 即 可有 效 减 少 系 统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设置对照组
在药敏试验中,应设置对照组以排除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药敏试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试验条件限制
对于一些低浓度药物或间歇性发作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灵敏度不高
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敏感,无法预测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应用范围
操作步骤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需要对细菌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操作,然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定义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序列的变化,判断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范围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耐药菌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微生物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如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细胞重组等。
要点三
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是指其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范围,而抗菌活性则是指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抗生素泵出机制、药物靶点改变机制、药物修饰机制等。
药敏试验的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03
常规药敏试验
定义
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上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物稀释、细菌培养和结果观察等步骤。
应用范围
常规药敏试验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是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药敏试验主要根据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判定,以下是药敏试验判定标准的一般指导:
1. 敏感(S):菌株对药物的MIC低,表示菌株对该药物敏感。
2. 中度敏感(I):菌株对药物的MIC中等,表示菌株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低。
3. 高度耐药(R):菌株对药物的MIC高,表示菌株对该药物耐药。
4. 缺乏临床数据(NC):该菌株与此药物之间的敏感性还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
5. 不适用(NA):该药物对该菌株没有药敏试验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的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并不绝对
决定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体
的临床意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
告
研究背景:
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的化疗和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药敏技术已经成为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新的手段,其可以在体外对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现代化的高通量筛选,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能够更加精确地治疗患者。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们医院就诊并接受ATP法体外药敏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患者的基本病史、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研究结果: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降低不必要的化疗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结论:
ATP法体外药敏技术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细胞药敏试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谭 毅
刘京虹 ]
乳 腺 癌 细胞 药 敏试 验 临 床应 用 价 值 探讨
罗业春 , 陈 永福
作者单位 :57 0 广西 , 30 0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 科 作者简介 :罗业春 (9 5 , , 16 一) 男 大学本科 , 副主任 医师 , 研究方向 : 胸部肿瘤诊治。E m i y y1 3 eh nt — a : l 8 @y . e l le a
中国 临床 新 医 学
21 0 O年
4月
第 3卷
第 4期
・
3 7・ 6
管为蒂 , 隐血管走行于 膝及小腿 上 段 内侧 , 主要应 用于修 其 复膝前创面 , 能修 复膝 内外侧 缺损 , 不 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 J 。 腓肠 内侧头岛状皮瓣肌皮瓣能切取小腿 一半 的皮肤 , 并带有
腓肠肌 , 具有切取范 围大 、 血管丰富 、 术后抗感染 能力强 的特 点 。因组织瓣厚 , 富有弹 性 , 不会影 响膝 关节 功能 。腓肠 肌
之皮瓣要较创面大 2 % , 0 以避 免缝合皮瓣与创缘时张力过大 和影响皮瓣血运。为增加肌皮瓣旋转 弧 , 可通过部分切 断腓
肠肌 内侧头股骨起点或 屈膝 3 。~ 0 。术 后常规 石膏托 固 O 4。 定患膝 2~ 3周 , 使血管 蒂免受 过分牵拉 。
参 考 文 献
1 侯春林 , 顾玉东. 瓣外 科学 [ . 皮 M]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对乳腺癌 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O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 为 5氟尿 嘧啶 ( -u 3 . %、 1 - 5F ) 3 3 顺铂 ( D )7 5 环磷酰胺 ( T 2 . % 、 叶已甙 ( P1 ) 67 、 D P 3 . %、 C X)9 2 足 V .6 1. % 丝裂霉 素 ( MMC 2 . % 、 阿霉 素( P ) )2O 表 E I 4 . %、 17 诺维本( V )5 8 阿霉 素( D 4 . % 、 N B 4 . %、 A M) 17 泰素 ( T 5 . %、 甲喋呤 ( X) 5O P X)4 2 氨 MT 2 . %。五组联合 化疗方案的敏感 性分别为 C F 环鳞酰胺 ( T A: C X)+阿霉 素 ( D A M)+ - 5氟尿 嘧啶 ( 一U) 32 ; MF 环鳞酰 5F 3 . % C : 胺 (T C X)+氨甲喋呤 ( T M X)+ - 5氟尿嘧 啶( -U 2 . % ;A: 5F ) 66 T 泰素( r z x)+阿霉素( D 3 . % ; P诺 维本 A M) 12 N ( V )+ N B 顺铂 ( D )5 2 ;P 泰素 ( T +顺铂 ( D )0 1 D P 4.% T : P X) D P 4 . %。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化疗的局限性
肿瘤的化学治疗在半个世纪 以来,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临 床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并 不高,阻碍化学治疗取得更好疗 效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
1. 现行化疗的盲目性
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即使是相同 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对同一抗肿瘤药物 的反应也并不尽一致,对不同脏器或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采用相同的用 药方案,效果更是千差万别。目前大 多数化疗是采用的对某种脏器既定的 联合方案,仍有一定的盲目性。
3HTdR掺入法
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将 此浓度的细胞接种于微量培养板,每孔 100μl,每3孔为一组,加入100μl含有化 疗药的培养基,培养 52 小时,加入 20 μl 3HTdR, 实验结束后,吸弃上清,加入 0.3 % 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用多头细胞收集器收 集细胞。最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每分 钟脉冲数(CPM)值。
MTT法操作方法
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 1 × 10 5 /ml 后接 种于微量培养板,每孔 100 ,每组设三个平 行孔,加入100μl 含有化疗药的培养基,置 培养箱内培养 68 小时,加入 20 μl MTT 后再 培养4小时,吸弃上清,每孔加二甲亚砜 200μl,用微量震荡器震荡,使结晶产物充分 溶解,在自动酶标仪上比色,测出波长 570nm 处的吸光度,最后计算细胞杀伤活性。
放射同位素法
3H的β射线能量低,分辨率高,半衰期长达
12年,3H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为最常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的核苷酸容易掺入 DNA和RNA分子中 放射性同位素发灵 敏度高,重复性好。 时间短,可较快地 得到结果。
仪器设备要求高。 由于具有放射性,故 操作时需要一定的防 护措施。 废料需特别处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肿瘤化疗个体化 : 研究发现,根据药敏
检测结果指导选药,有效率可在原来固定 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于是提 出了肿瘤化疗个体化的概念 ( 即预见性化 疗)。根据个体肿瘤敏感性检测的结果,选 用敏感的药物的联合方案,无疑将会大大 提高肿瘤的治疗水平。
肿瘤药敏的可行性
七十年代细胞培养技术的突破,新型培 养材料、培养基的问世。 1983年Mosmann建立了MTT法,方法简便, 设备要求不高,检测时间短,便于在临 床上广泛开展。 新的抗癌药不断问世,同一种肿瘤有多 种联合化疗方案可供选择。
集落形成法方法学
双层琼酯法:底层 加入0.5% 的琼脂培 养液, 上层加含肿 瘤细胞悬液的0.3 % 琼脂培养液。上层 培养液供肿瘤细胞 生长,下层防止细 胞贴壁及成纤维细 胞的过度生长。
玻璃毛细管法: 培养 基0.6ml,瘤细胞悬液 0.1ml,抗癌药0.1 ml, 1%琼脂糖0.2ml加在 一起混匀后向玻璃毛 细管内加入50μl,冷 却凝固后置37℃二氧 化碳培养箱内培养。
集落形成法的优点
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殖,不受肿瘤细胞 以外的细胞的影响。 下层滋养层可加入各种辅助分子,更利 于肿瘤的生长。 直接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中最活跃的成 分肿瘤干细胞的影响。
集落形成法的缺点
高纯度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困难。 所形成的细胞集落并非都是肿瘤
细胞集落。 成功率低,有一定的难度。 培养周期长,需10天左右。
肿瘤药物敏感实验
化疗的重要性
自1946年Gillman和Phillip报道氮芥类 药物治疗造血系统肿瘤以来,化学治疗巳取 得很大的进步。目前化学治疗已使绒癌、恶 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多种恶性肿瘤获得治愈的机会,大多数恶性 肿瘤能得到缓解,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染料排斥实验
原理是细胞死亡后膜通透性增加,染
料通过细胞膜而使细胞着色,故通过 计数未着色细胞可计算出药物的杀伤 率。但由于某些受杀伤尚未死亡的细 胞也不易着色,故假阴性率较高。另 外在计数时主观的因素会出现较大的 误差,目前较少应用。
集落形成法
集落法(Human Tumor Cell Cloning Assay, HTCA)肿瘤组织由增殖和非增殖细胞组 成,其中仅有 1%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 是肿瘤浸润扩散和复发的根源。 这种细 胞具有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故又称为肿 瘤干细胞。 测定肿瘤干细胞对药物的敏 感性符合临床药物治疗的需要。
肿瘤药敏的方法学
肿 瘤 细 胞 药 敏
体内法
裸鼠皮下移植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 裸鼠原位移植 染料排斥法 集落形成法 同位素法 四唑蓝比色法
体外法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实验是肿瘤细
胞药敏体内实验最常用的方法, 但由于裸鼠需要在无菌条件下饲 养,而且肾包膜下移植实验操作 复杂,实验周期长,不易在临床 广泛开展。
MTT法注意事项
血供丰富的肿瘤组织在制取肿瘤单细胞悬 液时,大量的红细胞影响测定,可用红细 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 有色的抗癌药物对吸光度有影响,可用同 浓度的药物作为本底,去除药物的影响。 吸弃上清时要注意不要吸掉结晶物,一般 要先离心,板底留约30μl的培养基
谢 谢!
四唑蓝比色法(MTT法)
原理:活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能将四甲基偶氮唑 盐转化为蓝紫色结晶物(formazan),用二甲亚砜 (DMSO)溶解后,可在酶标仪上记录吸光度。 优点:1.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不高,时间短。 2.实验精确,重复性好,而且无主观人为 因素影响,临床符合率85%。 3.成功率高,约为80-90%
2.化学治疗的抗药性
有些肿瘤对某些药物存在先 天耐药,还有些肿瘤经化疗缓解, 肿瘤敏感株杀灭,耐药株成为 复发的根源,而且对以后的化 疗抵抗。
3. 抗癌药物的毒性
所有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 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的组织细胞,尤 其是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细胞和胃肠 道细胞。期望通过增大剂量、增加用 药品种、缩短间隔时间的方法来提高 抗癌效果,则将进一步加重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