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糖皮质激素之间的区别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前言
【皮质激素化学结构】
21
CH2OH C O
17
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
20 18
Steroids),即是由三个六元环与
一个五元环组成,四个环分别称 A,B,C,D环,共21个C原子,C3
R
11 1 2 3 10 9
12 13
C 14
8
D
16 15
上的酮基、C4-5的双键及C20的
碳基是保持生理活性的必需基因。 C17上有羟基,C11上有氧或羟
HD
1.0-2.0mg/kg.d 强的松/甲泼尼龙 疾病活动期
甲泼尼龙 病情危重
IVMP 7.5-30mg/kg.d
IVMP适用于:神经-精神狼疮、难治和危重的风湿性疾病、 肺出血、严重血液病、 心肌病变、血管炎、急性肾功能损害等
【用法与用量】
每日分次服 晨顿服; 隔日服;
正确使用可发挥疗效,滥用带来危害
•
严重感染或炎症(合用足量抗生素)
– 严重急性感染,伴毒血症; – 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
– – – – – – 风湿、类风湿性疾病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清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疾病
• 抗休克治疗:
感染中毒性休克(合用足量抗生素) ,及早、短时、 大剂量突击治疗; 过敏性休克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心源性休克,须结合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补电解质等效果不佳时,合用 超大剂量皮质激素 •
Contents
1 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肾上腺糖类药物使用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表2 呼吸科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天剂量(μ g) 药物 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丙酸氟替卡松 环索奈德 低剂量 200~500 200~400 100~250 80~160 中剂量 500~1000 400~800 250~500 160~320 高剂量 >1000~2000 >800~1600 >500~1000 >320~1280
生,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后遗症。
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17
2019 -
抗炎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和炎症介质形成: 糖皮质激素与靶细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2019
使参与炎症的一些基本转录增加或减少,包括
(1)抑制细胞因子;
-
(2)抑制炎症介质;
(3)抑制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虑早期应用glucocorticoid,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后遗
症的发生。
35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肾病综合症,以及异
体器官移植等是主要药物,抑制免疫反应有助于缓解症状 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等可作辅助治疗
31
2019 -
表3 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作用强度 弱效 药物名称 醋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甲泼尼龙 醋酸泼尼松龙 醋酸地塞米松 常用浓度(%) 1.0 0.25 0.5 0.05
2019
丁酸氯倍他松
中效 曲安奈德 丁酸氢化可的松 醋酸氟氢可的松
0.05
0.025~0.1 1.0 0.025
(2)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基础

六、退热作用
抑制体温中枢 对致热源的反应
体温下降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 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
七、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增多 大剂量升高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时间缩短 糖皮质 激素 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多,但抑制其游走、消化、吞噬等功能 减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药物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免疫抑制作用强度 1 0
抗炎作用强度 1 0.8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0
0.6 11.0 2.2
3.5
4.0 5.0 25
一、抗炎作用
作用强大,能抑制感染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非感染性(过敏性、机械性、化学性)炎症。 炎症后期 炎症早期 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 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 生。 润及吞噬反应。 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黏连及 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疤痕形成。
短 效
氢化可的 松 可的松
1.00
0.01
1.0
0.8
1.0
0.8
1.0
0.8
20.0
25.0
90
30
8~12
8~12
泼尼松
0.05
2.20 11.90 1.90 7.10 5.40
0.8
0.8 0.5 0 0 0
3.5
4.0 5.0 5.0 20.0~30.0 20.0~30.0
3.5
4.0 5.0 5.0 30.0 25.0~35.0
黔西南州人医院 代艳
肾上腺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ARDS是否应常规应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ARDS是否应常规应用尽管近年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和管理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至今仍然没有验证有效的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ARDS。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抗休克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在ARDS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其能否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至今仍存争议。
一、ARDS的病理生理从病理生理角度出发,ARDS发病第1周往往是疾病的渗出期,其本质是弥漫性炎症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因素损伤远端肺泡结构和相关微血管系统;固有肺泡巨噬细胞激活,大量促炎介质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促进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聚积。
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毒性介质进一步造成损伤,导致屏障功能的丧失,间质和肺泡内的水肿、血管内凝血致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
随着病情进展,进入增殖期(第2周),表现为持续的炎症伴胶原沉积、纤维增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的短暂扩张和临时基质形成,气道祖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Ⅰ)。
病变持续进展,进入纤维化期,该期与需要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广泛的基底膜损伤和再上皮化不足或延迟导致间质和肺泡内纤维化的发展。
通常我们将渗出期称为早期,增殖期和纤维化期称为中晚期。
针对ARDS 的不同病理生理分期, 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在早期, 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 皮质类固醇、他汀类药物和神经肌肉阻断剂通过减少促炎反应,在ARDS的这一阶段发挥作用。
如果患者伴有心肺损伤, 吸入性肺血管扩张剂也能够减少血管收缩和改善右心功能。
在中晚期,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延缓肉芽组织生成, 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
二、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是由自身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需要在肾脏转化为可的松才能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免疫抑制作用
•
•
•
五、临床应用原则
•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 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 重感染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 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量、疗程、剂型及 用法等明显相关,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感染 、代谢紊乱(水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增加、出血 倾向、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小儿应监测 生长和发育情况。
20.0
30.0 20.0 30.0
~
30.0
100 ~
300 100 ~ 300
长效
倍他米松 5.40 0
~ 25.0 35.0
0.60
36~54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 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
五、临床应用原则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 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 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 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 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甲强龙(糖皮质激素之间的区别)

激素治疗的原则-禁忌症
绝对 既往病史中或已知有
对激素治疗严重过敏 反应 全身性霉菌感染
相对 糖尿病 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结核 银屑病 精神病史
激素长期治疗副作用
Cushing's: 形态学疾患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骨质疏松症
水/钠潴留 男性化 严重CNS疾患
肌无力 伤口愈合能力减弱 皮肤变薄 血管变脆 骨质疏松
遏抑治疗的基本原则
GCS:当其他治疗无反应时使用 GCS:应选用生物半衰期短的制剂 GCS:应使用钠潴留作用最小的制剂 GCS:应使用HPA轴抑制作用最小的制剂 GCS: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的可能治疗
时间
甲泼尼龙遏抑治疗基本原则
<20
血脑屏障穿透时间(小时)
0.5-6
对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抑制作 弱
用 (即感染的发生机会 )
出血副作用
少
冲击治疗
可以
盐的形式
琥珀酸钠盐
包装
双室瓶
地塞米松 C9 位引进-F C16位引进 –CH3 200 36~72 60~480
25 710 0 2.75 180 24-72 强
多 不行 磷酸盐
60
50
40
30
20
10
0
0.1
1
10
100
1000 10,000
浓度(ng/mL)
哮喘患者有丝分裂原诱导的PBMCs母细胞化对甲泼 尼龙和强的松龙的剂量反应关系
强的松龙n=40,甲泼尼龙n=39
Immunopharmacology 40(1998): 57-66
甲泼尼龙对比去炎松
MARTINDALE 厌食,体重减轻,脸红,抑郁和肌弱的报道与去炎松的 特别结构有关
不同糖皮质激素之间的区别

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如泼尼松 、甲泼尼龙等,具有与天然糖皮质激 素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可能存在较大 的副作用。
短效、中效与长效糖皮质激素
短效糖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作用时间较短, 通常在几小时内失效,适用于急 性疾病的短期治疗。
中效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作用时 间适中,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失 效,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用于哮喘和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治疗。
不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01
02
03
04
氢化可的松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上腺功能 抑制、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
等。
强的松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
疡等。
地塞米松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
长效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等,作用时间较长, 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失效,适用 于长期治疗和控制疾病。
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局部用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于局部皮肤、关节等部位,如乳膏、喷雾剂等,能够减少炎症和过敏反应,缓解局部症状。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进入体内,作用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能够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肾病综合征等。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 理功能,如抗炎、抗毒、抗休克等。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维持血糖稳定
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从而维持血糖 的稳定。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对于感染、 过敏等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甲泼尼龙与氢化泼尼松优势比较

甲泼尼龙与氢化泼尼松区别甲泼尼龙1、独特的化学结构,快速高效1)在氢化泼尼松的分子结构基础上C6位上引入CH3(甲基),迅速起效,活性增加C9位未氟化C11位羟基化,安全性高。
2)增加药物亲脂性3)体内快速吸收4)有效治疗药物浓度高5)与受体亲和力强2、唯一适用于冲击治疗的激素类药物。
权威国际指南指定用药1)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哮喘防治指南》推荐用药2)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织防治创议(GOLD)指定用药。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组《慢阻肺诊治指南》指定用激素;4)欧洲神经肿瘤协会(EANO)指出甲泼尼龙支血管性中枢系统水肿的第一选择。
3、激素类药物,临床必用,使用普遍,甲泼尼龙是临床认可度最高的糖皮质激素。
4、原研辉瑞甲强龙学术带动,尤米乐即为国产的甲强龙。
5、天津金耀集团为全国激素类产品生产的老大,占到80%以上的份额,百强的前十强,质量可靠。
6、安全性与疗效不亚于进口甲强龙,可适合冲击疗法使用,副作用小。
1) 激素受体结合速率高于其他激素类5~10倍2)起效时间快于各类激素药物约1.5~2倍3)水溶性强,达到血浆高浓度,以快速控制症状4)HPA抑制作用弱5)生物半衰期短,无药物蓄积6) 盐皮质激素作用弱,安全性好氢化泼尼松1、本品应用于临床用药时不溶于水。
需要制成稀乙醇溶液(50%)后,可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相当于和50度的酒精配合在一起应用,用药后常见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全身潮红或发热现象。
半衰期(t1/2)为2-3小时。
2、和甲泼尼龙相比较两者均属于中效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注射剂的分类
• 溶液型注射剂
– 无色澄清液体,可静脉或肌内注射 – 起效迅速
• 混悬型注射剂
– 适于水难溶性药物及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如醋酸 可的松。 – 乳白色微细颗粒混悬液,一般仅供肌内注射,严禁静脉注 射。 – 注射后吸收缓慢,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 注射用无菌粉末
– 白色疏松块状物,溶解后用法及疗效特点同溶液型注射剂。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2-4
2-3 3-6 3-6
18 - 36
18 - 36 36 - 54 36 - 54
1.25 - 1.50
1.25 - 1.50 2.75 3.25
长效
糖皮质激素蛋白结合作用
皮质激素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倍他米松 激素结合蛋白 白蛋白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作用
抗炎作用 生物半衰期
水钠潴留
化 学 结 构 变 化
泼尼松龙 泼尼松
C1,2位不饱和双键 环A几何形态改变
抗炎作用强弱和 作用时间长短的 药物化学基础
蛋白结合降低 游离增加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代谢降低 血浆半衰期延长
抗炎作用增强
作用时间延长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vs泼尼松(强的松)
组织穿透性 生物半衰期 加强 延长
作用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糖盐代谢作用
药物名称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抗炎强度 0.8 1 4 水钠潴留强度 0.8 1 0.8 等效剂量(mg) 25 20 5 短效糖皮质激素( t1/2 < 12h )
中效糖皮质激素( t1/2=12-36h )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 作用完全相同,可等剂量交换使用
药理学作用改变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 亲和作用 盐皮质激素作用 更大幅度继续下降
抗炎作用 组织分布 生物半衰期 水钠潴留
化 学 结 构 变 化
甲泼尼龙
(甲强龙)
C6位-甲基取代
C1,2位不饱和双键
脂溶性增加
代谢降低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增加 抗炎作用增强 作用时间延长
分布体积更大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组织穿透性 生物半衰期 更好 延长
可的松 可的松
CH2OH
内源性 糖皮质激素
O
O= CH3
CH3 C
O OH
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C11位羟化
CH2OH OH CH3 CH3 C O OH
糖皮质激素活性
O
氢化可的松 vs 可的松
关联与差异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具有等效作用的
药物)有哪些? •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是?
• 抗炎治疗指数高,用药剂量小 • 适合短期使用 • 可用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无效的场合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制剂及特点
药品名称 醋酸可的松 醋酸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琥珀酸钠 醋酸酯 醋酸酯
剂型 片剂 片剂 片剂
剂型 注射液 注射液 注射液 注射用
性状 乳白色微细颗粒混悬液 乳白色微细颗粒混悬液 无色澄清液体, 白色疏松块状物 灭菌混悬液 灭菌混悬液 灭菌稀乙醇溶液 无菌冻干品
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有效性
>>>氢化可的松 x 20-30倍 >>泼尼松龙 x 5-6倍 >>甲泼尼龙 x 4-5倍
安全性
长效激素,生物半衰期最长 大于36小时
对HPA轴抑制作用显著增加,最 强 水钠潴留作用明显降低 几乎为 0 肝功能不全
抗炎治疗指数高 等效剂量小 0.6mg ,0.75mg
不能长期使用
注射剂相关其它问题:体外配伍
注射剂相关其它问题:混悬剂
• 混悬剂稳定性较差,不应与其他药物或溶液 混合输注 • 多剂量或反复抽取的装置应注意无菌消毒和 操作 • 用前摇匀
注射剂相关其它问题:体外配伍
• 氢化可的松 – 头孢孟多 – 头孢唑林 – 头孢西丁 – 甲基多巴 – 拉氧头孢 – 新生霉素 – 异丙嗪 • 氢化可的松磷酸钠 – 沙格司亭 – 多沙普仑 – 米托蒽醌 •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 5%葡萄糖+乳酸林 格注射液 – 5%葡萄糖+林格注 射液
关联与差异 • • • •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是?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的是? 泼尼松(强的松)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是?
肝脏
• 药代动力学: – 代谢差异:肝功能障碍患者适于直接使用活 性成分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泼尼松不能 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 • 药效学:
安全性
具有较短的生物半衰期 对HPA轴抑制作用小 没有盐皮质激素作用 肝功能不全是否适用
起效快 药效平稳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vs.和泼尼松(强的松)
有效性
>>氢化可的松 x 4倍
可用于抗炎治疗 用量小于氢化可的松 5mg﹕20mg
安全性
中效激素,生物半衰期较短
对HPA轴抑制作用较弱
可长期使用 泼尼松龙 ∨ 泼尼松 ×
90(激素结合蛋白饱和后,与白蛋白结合) 90(激素结合蛋白饱和后,与白蛋白结合) 70 70-90(与激素结合蛋白结合力强,可与内源性激素 竞争结合,饱和后与白蛋白结合) <1 <1 74 64
地塞米松
<1
77
生理作用
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具有等效糖盐代谢作用
疾病特点
原发性、继发性(垂体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酶系缺乏所致 的肾上腺增生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慢性患者发生严重应激状况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肝功能不全
药理学作用改变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 亲和作用 盐皮质激素作用明显下降
抗炎作用 组织分布 生物半衰期
水钠潴留
化 学 结 构 变 化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地塞米松
C9位-氟代基团 C16位-甲基取代
C1,2位双键
脂溶性 增加
抗炎活性 增加 受体亲和力 增加
代谢降低 分布体积变大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增加 抗炎作用增强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
• 内源性 • 外源性 – 可的松 Cortisone – 泼尼松 Prednisone – 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 –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 甲泼尼龙 Methylprednisolone – 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 –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CH2OH O C O OH
外 源 性 糖 皮 质 激 素
CH2OH OH CH3 CH3 C O OH
=
O
C1=C2双键结构 糖皮质激素活性4 盐皮质激素活性 0.8
O
甲泼尼龙(甲强龙) 甲泼尼龙(甲强龙)
双键 C1 = C2 C 11羟基 CH2OH OH CH3 CH3 C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 or or 倍他米松 倍他米松
可安全使用
总
结
• 中效激素 –用于抗炎治疗,HPA轴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 甲泼尼龙:糖/盐作用比较好,长期服用疗效稳定,适用 于肝功能不全患者。注射剂可用于静脉,做冲击治疗。 • 泼尼松(龙):糖/盐作用比次之,可长期服用,泼尼松龙 适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泼尼松。
• 长效激素 –生物半衰期长,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
氢化可的松
•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的是? •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是?
可的松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肝脏
氢化可的松 vs 可的松
• 药代动力学 – 吸收差异 • 生物利用度-氢化可的松96%,高于可的松,因此同等疗效,用 量小于可的松, – 代谢差异:氢化可的松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 肝功能障碍患者,可的松不能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氢化可的 松,应直接使用无需代谢的活性成分 – 急性或严重应激状态下: • 使用无需代谢的活性成分-氢化可的松,直接发挥作用 • 药效学 – 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 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 – 用于药理作用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并具有HPA轴抑 制作用
C9氟代
双键 C1 = C2
OH CH3 CH2OH CH3 C O OH CH3
无需肝脏代谢活化
O OH
C16甲基
O C 6甲基 取代
CH3
亲脂性增加 糖皮质活性↗5 盐皮质活性↘0.5
F
O
糖皮质活性 盐皮质活性
亲脂性增加 糖皮质活性 盐皮质活性
20 0
药理学作用改变 盐皮质激素作用没有增强 略有下降
水钠潴留作用略小于氢化可的松 0.8倍
肝功能不全是否适用
甲泼尼龙(甲强龙)
有效性
>>氢化可的松 x 5倍 >泼尼松龙 x 1.25倍
安全性
中效激素,生物半衰期较短
对HPA轴抑制作用较弱
可用于抗炎治疗 用量小于泼尼松龙 4mg ﹕ 5mg
水钠潴留作用小于 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
可长期使用 可安全使用 肝功能不全
– 药物的性质(溶解度,稳定性) – 临床要求(速效,长效,减轻刺激,安全)
– 乙醇做注射用溶媒时浓度可高达50%,但乙醇浓度超 过10%时,肌注有疼痛感,静注时应防止溶血的发生 (乙醇易透过人红细胞膜)。体外试验表明,当乙醇浓度 达60%时,红细胞立即凝聚生成深红色束状沉淀,所 以采用乙醇作为注射用溶媒浓度不易过高,使用前应 充分稀释。可静点,不能静注。
长效糖皮质激素( t1/2 > 36h )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4 5
20-30 25-30
0.8 0.5
0 0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