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及局限病变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肝脏的超声解剖及扫查规范

肝脏的超声解剖及扫查规范

右半肝 (右叶间裂)
尾叶1
左半肝 (左叶间裂)
右后叶 (段间裂)
右前叶 左内叶4 (段间裂)
左外叶 (段间裂)
后下段 后上段
6
7
前下段5 前上段8
外下段3 外上段2
17
3 S2 S1
S4 S5
S3 S2
1
S1
18
19
20
肝脏超声扫查规范
❖ 仰卧位:大部分肝左、右叶。 ❖ 左侧卧位:
右叶(最外侧、肝-肾、膈顶部和右后叶) 也可扫查肝左叶。 ❖ 半卧位、坐位、站立位:肝位置较高,膈 顶部、了解肝活动度。 ❖ 检查途径:剑突下途径、右肋缘下途径、 右肋间途径、右胸壁途径
26
❖ 肝左叶前后径、上下径 ❖ 测量标准切面:
通过AO的肝左叶矢状切面。 ❖ 测量位置:
前、后缘包膜处 最上、下缘包膜处 ❖ 参考值:成年人肝左叶前后径 ≦6cm,肝左叶上下径≦9cm
27
❖ 肝右叶最大斜径 ❖ 测量标准切面:肝右静脉和
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 肋缘下肝最大斜切面。 ❖ 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 肝右叶前、后缘包膜处,测 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 参考值:成年人10-14cm。
肝门 ,不能作为分叶标志 。
11
肝脏断面超声解剖
❖ 库氏(Couinand)八段划分法
❖ 临床意义:每一肝段接受Glisson系统的一个分支,均可 视为一个外科切除单位,临床上可以根据病变做最小范围 的切除
❖ 解剖学依据:肝静脉分支--界标

门静脉分支--示标
12
库氏分段法
尾状叶(S1)
静脉韧带、门静脉左支横部
❖ 4.扫查肝脏时,还要注意观察肝脏与邻近脏器和周围组织 的关系。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剑突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左外叶内侧部及 第二肝门。
左肋下位主要左外上段、左外下段及左叶外侧角及左 下角。 右肋间位主要显示肝脏右前、右后叶各段及膈顶区。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7页
第三节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P207页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可探及0.3厘米液性病灶,0.5厘米实性病灶。
4.4厘米。 肝回声均匀。肝静脉与门静脉易显示。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42页
〈二〉胆胰病变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43页
第九章 胆道系统
胆囊
大小长7.0-12.0厘米,宽3-4厘米,前后径3厘米。呈梨 形或椭圆形,胆囊壁厚约0.2-0.3厘米。
胆管
胆管与肝门为界,分肝内、外胆管。 肝外胆管以胆囊为界,又分肝总管和胆总管,因为超声
胆囊壁粗糙增厚,可呈双环征。 腹水。 门静脉高压。主干内径>1.3厘米。 脾大。厚度>4.0厘米。V>0.8厘米。 门脉高压声像图表现: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36页
肝硬化声像特点
〈1〉肝脏形态失常,左肝及尾叶肿大而 右肝相对缩小,包膜呈“锯齿状”。
〈2〉肝实质回声光点增多、增粗。 〈3〉肝静脉变细、分支数量降低、扭曲 甚至消失。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3页
肝动脉
因为肝A在肝内分支较细,常规超声检验 显示困难,为此超声常利用声像图PV在肝 人分布图型寻找与之伴行肝A。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4页
胆管系统
胆管系统通常与PV一起行走,在PV腹侧、右方, 包绕在一纤维结构中。但在第一肝门外,因 为胆囊与胆囊管进入而区分为下端胆总管及 上端胆总管。
小肝癌声像图特征:

肝脏的超声诊断

肝脏的超声诊断
全填充呈高回声(图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目前认为 该病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动脉畸形的增生性反应,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典型的病灶切面中央 可见星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的间隔向四周放射, 中央疤痕包含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增粗的动脉 随分隔进入病灶内部。
灰阶超声:通常是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很少为 高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可均匀或欠均匀,可有暗 环。该病常伴有脂肪肝,多无肝硬化等肝病背景。
图1
图2
图3
原发性肝癌,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高回声肿块(图 1),表现像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在动脉期 快速增强呈高回声(图2,箭头所示),门脉期呈低 回声,提示为肝癌 。
转移性肝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供丰富,是恶性 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以消化道和盆腔癌肿向 肝转移为多见 。
MHV:肝中静脉 LHV:肝左静脉
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 脏慢性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本病早期无明显症 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 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 发症。
灰阶超声:表现各异、形态不一 。转移灶较多时, 病灶可弥漫性分布或融合成团块 。在较大转移性肝 癌中,可出现多结节相互融合形似葡萄,故名为 “葡萄串”征。混合回声型呈环状高回声,中央为 无回声型,亦可强弱不均,呈条状分隔型 。多发者 有时可呈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细小 转移灶 。较少出现血管内癌栓现象 。
原发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1)富血供型:较常见,癌结 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RI>0.6。(2)少血供型: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此型较少见。

肝脏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超声诊断课件
(3)囊肿两侧可见侧壁声影,囊 肿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精品
3.肝脏外形: 囊肿较小且位于肝中央部位时,
肝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 大的囊肿或近肝边缘处的囊肿可
使肝脏形态不规则,局部膨隆, 体积增大;
精品
4.深而大的囊肿可使周围血管及 胆管呈弧形受压移位,相邻器官 可见推压征象。
精品
--------cyst
及强回声。
精品
(4)弥漫型肝癌 ①肝实质可见弥漫分布的粗大斑
片状强回声,分布不均,难以分 辨出明确的肿块; ②肝脏增大,形态失常,边缘凹 凸不平;
精品
③肝深部组织回声明显衰减,肝 内血管回声减少,肝静脉变细、 扭曲;
④肝门静脉内可见癌栓的实性回 声光团及肝门静脉周围的海绵样 变。
精品
2.间接征象: (l)肝脏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较小的肿瘤肝脏形态大小无明显改
精品
当脓液粘稠并含有脱落坏死组织 时,常呈不规则的低回声及片状、 条索状强回声,类似实质性肿块。
肿脓壁较厚,回声强,内壁常不 规则。
精品
(3)病程后期(脓肿吸收期): 脓肿体积缩小,液性暗区内出现
斑片状或条索样强回声,脓肿壁 进一步增厚。
精品
4.脓肿后方回声增强,由于脓肿 内的变性、液化、坏死,其后方 回声增强;
3.肝脓肿图像的演变及分期: (l)病程初期(炎症期) 病变区因水肿呈不均匀的低至中等
回声光团,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之间 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带,界限模糊;
精品
(2)病程中期(脓肿形成期): 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区开始坏
死、液化,声像图可见病变区呈 蜂窝结构,其内可见无回声暗区, 暗区内有稀疏光点。
性受累,肝脏的正常均匀回声受 到破坏,呈现为广泛的边界不清 的异常回声区。

肝超声诊断检查要点

肝超声诊断检查要点

肝肾间隙腹水
肝脏基本横、斜断切面图
1.肝左叶斜断切面★ 2.经第一肝门横断切面 3.经第一肝门斜断切面 4.经第二肝门斜断切面★
★肝左叶斜断切面图
GB LPV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呈“工” 字形
经第一肝门斜切面图
S4 S5
S8
S3 S2
S1
门静脉血流方向、流速,肝动脉(肝移植,吻合口有无狭窄)
向心性填充
1.肝的血管系统和解剖学分区
2.正常肝的声像图表现
3.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 别诊断要点
思考题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检查前准备 常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特殊的
检查前准备,如同时检查胆道系统, 病人应空腹进行检查。
探测仪器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仪器:高分辨力腹部超声 诊断仪。
探头:首选凸阵,频率为 3.5-5.0MHz。
仪器调节:深度、聚焦、 增益等。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探测体位: 仰卧位(常规检查体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坐位和半卧位
正常肝动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最高流速0.57~0.66m/s,阻力指数RI<0.70
正常肝静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肝脏的超声测量及正常值
门静脉正常内径:<1.4cm 胆总管内径:<1.0cm 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正常参考值 120-140mm 肝右叶前后径: 正常参考值80-100mm 肝右叶横径:正常参考值100mm 左半肝厚径和长径:正常参考值 厚径不超过60mm,长径 不超过90mm
肝-胆囊矢状切面图
正常声像图:胆囊呈梨形或长茄形,边缘轮廓清晰,胆囊壁为纤细的 强回声带,囊内为无回声暗区 异常情况:囊内异常回声、胆囊壁增厚、胆囊大小

肝脏解剖及正常超声表现

肝脏解剖及正常超声表现
肝脏解剖及正常超声表现
1
一、肝脏的解剖概要
• 肝脏呈楔形,上面呈光滑圆顶形,下面 凹陷不平,有左、右纵沟和中间一条横 沟。
• 横沟为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肝 管等由此出入。
• 右纵沟前方为胆囊窝,内有胆囊,后方 为静脉窝,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2
二、肝内管道系统
3
肝动脉:常规超声较难显示,与肝外胆管伴行于门脉腹侧。
• 剑下纵切 肝左叶呈锐角(<45度)。 腹主动脉矢状切面测量左肝厚度,正 常值:5—7CM.
8
9
• 右肋缘下斜切面声像图 右肝缘呈钝角,约75度。可显示肝脏各 叶,三支肝静脉,门静脉左、右分支, 左右肝管及胆囊等结构。
• 正常值:肝右叶最大斜径12-14cm。
10
11
正常肝动脉波形 特点是低阻型,
主要病理:肝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其后 在肝实质坏死区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 肝细胞再生现象。
44
45
(3)胆汁性肝硬化 主要病因:胆道系统阻塞淤胆而发生的肝硬化.
A.持续性肝外胆管阻塞和胆道上行性感染。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叶间胆管破坏 和损伤。 主要病理:肝体积常增大,晚期可轻度缩小。肝 表面较光滑或呈细小颗粒状。
65
66
67
4.胆囊变化
胆囊壁增厚,或呈双层。 原因:肝纤维化血管萎缩,胆囊静脉回流受阻,胆囊 静脉压增高,引起胆囊壁水肿。
肝功能障碍血浆蛋白降低。
68
4.门脉高压表现(后期改变)
(1)脾肿大 (2)侧支循环形成 (3)腹水
69
70
• 脾门区脾门静脉增粗>1cm。
71
72
73
74
脐静脉重新开放:肝 圆韧带呈液性管腔, 一端与门脉左支囊部、 矢状部相通,另一端 至肝下缘延续至腹壁。

超声诊断肝脏

超声诊断肝脏
鉴别诊断之一是血管瘤一般不造成肝静 脉,门脉的压迫转移,肝癌则易压迫肝 静脉,门脉使之绕行
鉴别之二就是动态观察,血管瘤的生长 速度慢,一般观察3—6个月都没有什么 变化,而肝癌则生长迅速、变化大
四.肝弥漫性病变
(一)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门脉性 、坏死后性
胆汁性、 淤血性)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 性肝损害
3.当肝癌有扩散转移时,门静脉、肝管内出 现癌栓,肝静脉内的癌栓可以延至下腔静 脉
(二)转移性肝癌
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以转移 至肝,多来自消化器官,其次是血液系统,再 次是呼吸、泌尿等,一般经血液,少部分经淋 巴循环或直接侵入肝脏。
声像图多有肝体积的肿大,形态失常, 压迫管道致其移位或闭塞,肿块多呈弥漫性小 结节,回声可强可弱。
声像图特征:
1.肝内出现边界十分清晰的光团,有强回声型或 回声减低型
2.外型可为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型
3.直径〈2cm的血管瘤以强回声多见,境界极为 分明,内部光点分布均匀,2—4cm的血管瘤 有强回声型,常常边界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4.彩色多普勒:较大光团内可见少许低速的血流 信号
肝癌和血管瘤在声像图上有时很相似,
(三)淤血肝
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以右心衰后,右 房压力↑,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压力↑, 致不具备静脉辨的肝静脉压↑,扩张淤血,肝 细胞缺氧,变性坏死,晚期可形成心源性肝硬 化
声像图特征:
1.肝肿大,肝内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分 布尚较均匀
2.肝静脉扩张,内径>1.0cm,下腔静脉扩 张,内径>2.5cm
病理(三步曲):
炎症(细菌性、阿米巴肝炎)→部分坏死液化 → 脓肿形成
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则声像图有 不同表现。肝脓肿早期为实质低回声光团,不 易与肝癌鉴别,动态观察,一周内变化明显, 内部回声逐渐减低,出现无回声区,暗区大小 随液化程度而异

肝脏的超声诊断 ppt课件

肝脏的超声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31
彩色多普勒,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显示肝左叶病灶 中央有分枝状彩色血流(箭头所示)
ppt课件
32
原发性肝癌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
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 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原发 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脉 系统形成肝内播散 。
ppt课件
41
转移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多具有原发灶肿瘤的血供特点,不同 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转移性肝癌,因其血供 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也有所不同。常表现为 少量彩色血流(相对于原发性肝癌),多为点线状, 阻力指数多>0.6。
超声造影:常在动脉期呈快速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 为主,且消退较快,常在动脉晚期或门脉早期病灶 即呈低回声表现,出现消退的时间明显比原发性肝 癌为早 。
ppt课件
18
肝脓肿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脓肿成熟期,彩色多普勒在液 化区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但在脓肿壁上可测及少 量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多呈低阻型。
超声造影:在动脉期表现为实质部分快速增强,而 坏死部分不出现增强,病灶呈现典型的“蜂窝样” 改变,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原增强部分减退呈等回声 改变,如脓肿完全液化,则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无明 显增强呈无回声改变。
ppt课件
19
随着疾病进展,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 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 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 类似实质的不均质回声(箭头所示)
ppt课件
20
在肝脓肿(箭头所示)成熟或液化期,脓肿可出现典型
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的增厚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肝脏管道超声解剖
肝内两大管道系统 即格利森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三).肝脏断面超声解剖
肝脏:部、叶、段的分法 Couinaud 分类法
第1、2腰椎水平横断面示肝周结构及肝周间隙
(引自Cosgrave)
A:腹主动脉;CBD:胆总管;D:十二指肠;DC:降结肠;GB:胆囊;GDA: 胃十二指肠动脉;LRA and V:左肾动脉和静脉;LS:网膜囊;LT:肝左叶;SMA: 肠系膜上动脉;SPV:脾静脉;TrC:横结肠;1:膈肌;7:腰肌;8:腰方肌;9: 腹直肌;10:背脊肌
肝-腹主动脉纵断面(第一纵断面)示意图
1.门静脉左外下段支;2.肝左静脉;3.左段间裂;4.门静脉左外上段支; 5.脾动脉;6.胃左动脉;7.腹腔动脉;8.食管胃交接段;9.腹主动脉; 10.横结肠;11.幽门窦;12.肠系膜上动脉;13.胰体;14.脾静脉; 15.十二指肠第三段;16.左肾静脉;17.左肾动脉;18.网膜结节
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及局限性肝脏病变的超声诊 断
内容提要
一、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二、正常肝脏声像图
内容提要
三、肝脏局限性病变的超 声诊断
(一) 概述 (二) 局限性病变的病理类型 (三) 各类局限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一) 肝脏表面的超声解剖
( 二 ) 肝脏管道结构的超声解剖
(三 ) 肝脏断面的超声解剖
中线右侧2cm处的纵切面示韧带及肝周间隙
1:十二指肠;2:肝动脉;3:左心房;4:小网膜;5:网膜囊; 6:胰颈;7:右心房;8:右肾动脉;9:肠系膜上动脉; 10:脾静脉;11:胰的沟突;12:肋间肌;13:腹直肌
肝静脉走向与门静脉走向关系示意图
肝右静脉;b.肝中静脉;c.肝左静脉;d.门脉主干;e.左支横段;f.左支脐部; g.外侧上区域支;h.外侧下区域支;i.内侧区域支;j.后上区域支; k.后下区域支;l.前上区域支;m.前下区域支
(一)肝脏表面超声解剖
肝脏的体表投影,肝面与周邻
CL
IVC
R L LL FL MI G B L T
图4-1-1 肝脏前面观 IVC:下腔静脉; CL:冠状韧带; RL:肝右叶; LL:肝左叶;FL:镰状韧带;LT:肝圆韧带;MI: 肝下缘;GB:胆囊
IC G
B RL N
Q
LT DC L L IG P P
右第7肋肝脏斜断面
(第二斜断面)示意(显示胆囊) 1.右前段间裂;2.门静脉右前叶上支;3.右叶间裂;4.右后段间 裂;5.下腔静脉;6.肝中静脉分支;7.胆囊;8.门静脉右前叶下 支;9.右肝管;10.门静脉右支;11.总肝管;12.门脉主干
右肋缘下向上斜断第一肝门(第四斜断面)示意图
1.肝中静脉左支;2.正中裂;3.胆囊;4.右叶间裂;5.肝总管;6.门静脉; 7.右段间裂;8.肝圆韧带;9.左叶间裂;10.左内叶静脉;11.左外下段静脉; 12.左外下段肝管;13.左内叶肝管;14.左段间裂;15.肝左静脉;16.左肝管; 17.左外上段静脉;18.门静脉左支横段;19.肝静脉韧带;20.下腔静脉
1.肝中静脉;2.正中裂;3.肝右静脉肝缘支;4.右肝管;5.右叶间裂; 6.肝右静脉;7.门静脉右支;8.右肾上腺;9.胆囊;10.十二指肠第一段; 11.胰头;12.十二脂肠第三段;13.胆总管;14.十二指肠肝曲;15.右肾
第一肝门横断面(第三横断面)示意图
s3
s3 s2 s2
肝脏分叶分段的标志
a:示肝脏膈面结构标志(虚线所示);b:示肝脏脏面结构标志(虚线所示) GB:胆囊;IVC:下腔静脉;LT:肝圆韧带;FL:镰状韧带;LV:静脉韧带
4
1
3 2
肝脏Couinaud分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标志
肝内门静脉左支的“工”字结构为标志1~ 4代表第1至第4段 GB:胆囊;CL:尾叶;LPV:门静脉左支
5
6 7 8
肝脏Couinaud分段法的标志
示以肝右静脉走形为标志5~8代表第5至第8段 L:肝脏;MHV:中肝静脉;RHV:右肝静脉
肝脏部位扫查顺序示意图
右第7肋间肝脏斜段面
(第二斜段面)示意(不显示胆囊) 1 .右叶间裂;2 .肝右静脉; 3 .右后叶静脉;4.右后段间 裂;5.下腔静脉;6.右前段间裂;7.正中裂;8.肝中 静脉;9.右前叶静脉;10.右肝管;11.左肝管;12.肝总 管;13.门脉主干
IR
LT A A N IV C
IE P V C L HFA
V L
CBD
H A
图4-1-2 肝脏脏面观
Q:方叶;LT:肝圆韧带;DC:胆囊管; LL:肝左叶;IG:胃压迹;PP:乳头突; VL:静脉韧带;IE:食管压迹;HFA: 肝纤维附件;HA:肝固有动脉;CL: 尾叶;PV:门静脉;CBD:胆总管;IVC: 下腔静脉;AN:裸区;LTA:右三角韧 带;IR:肾压迹;N:胆囊颈;RL:肝 右叶;IC:结肠压迹;GB:胆囊
右肋缘下向上斜断第二肝门(第五斜断面)示意图
1.下中裂;2.胆囊;3.肝中静脉右支;4.门静脉右支;5.肝右静脉右前下支; 6.右叶间裂;7.肝右静脉前支;8.肝右静脉下后支;9.肝右静脉上后支; 10.后段间裂;11.肝右静脉;12.左叶间裂;13.肝中静脉左支;14.左叶间肝小静 脉(肝左静脉下支);15.肝左静脉上支;16.肝左静脉上支;17.左段间裂;18.肝 中静脉;19.肝左静脉;20.背裂;21.下腔静脉
CHD
HA
PV
第一肝门部管道结构示意图
示门静脉、肝动脉分叉点和左右肝管汇合点及其相互走形关系 HA:肝固有动脉;PV:门静脉;CHD:总肝管
Couinaud肝脏分段法示意
a
s
7
s2 s4 s4 s3 s2 s3 s5 s6s5 s6 s7 s7 s1
s8
s6 s
7
s5 s8
s5
b
s4
s6
s4
s1
肝-下腔静脉纵断面(第三纵断面)示意图
1.左肝管;2.门静脉左支;3,肝中静脉;4.正中裂;5.门静脉主干; 6.下腔静脉;7.右肾上腺;8.十二指肠第一段;9.横切结肠;10.胃十二指肠动脉; 11.胰头;12.十二指肠第三段;13.胆总管;14.右输尿管;15.右肾动脉;16.右肾
肝-胆囊纵断面(第四纵断面)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