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现-2019年精选文档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演创作-2019年文档资料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演创作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贝克说过: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
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创作,才得以与观众见面。
首先,剧本创作。
编剧在剧本创作时,就已为电影人物形象奠定了基调。
其次,导演的创作。
电影是以导演创作为中心的艺术,导演调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景别、光影、色彩等电影表现手A I Z段,形成作品统一的风格。
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为了让人物形象与镜头语言形成统一的风格,往往对演员表演予以指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综合处理的结果。
最后,演员的表演。
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在理解文学性描述的基础上,融合个人的表演技巧,最终在电影视听手段综合处理的前提下,其扮演的角色才是观众所欣赏到的银幕形象。
可见,银幕形象的塑造最终还是依托演员的表演来展现。
因此,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思路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
演员的表演是银幕形象创作的最后一个层次。
电影表演是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造型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 [1] 演员在影片整体视听风格的统一下,按照剧本提供的人物基调,融合导演的创作意图,在掌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以此理解角色,积极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此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将剧本中文字描述的静态的人物形象, 演绎为银幕上可见可闻的、 比文学 众面前。
因此,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重中之重。
电影表演依托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在电影向其他艺术门 类借鉴经验的同时,电影表演向其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戏剧表演 艺术借鉴经验。
戏剧表演作为同是表演艺术的共同性, 其戏剧表 演理论为电影表演借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戏剧表演理论 为电影表演所运用,也因此创作出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和演员。
但从艺术媒介决定论的基点出发, 电影的传播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 媒介,决定了两者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试论郑君里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100美学2019/07郑君里是我国电影史上风格显著的导演,在长期的影视生涯中,他多番尝试,先后完成从话剧到电影、从演员到导演、从实践到理论的“三突破”。
多部现实题材电影的拍摄,使他成为现实主义风格影片的代表人物。
他的影片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手段多样、表现技巧成熟、人物形象典型,渗透着他对历史、战争、人民和社会的诸多思考。
童年时贫苦的家境出身、少年时艺术学院的专业学习、青年时所经历的战争以及新中国文艺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郑君里的影片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质。
同时,郑君里还善于对电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运用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完整地展现现实主义世界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他将影片中人物的人生与命运放置到宏观的历史叙事与时代背景之中,给我们提供了八年抗战以及战后四年这两个特定时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真实的历史图景。
所以说,他的影片是具有现实主义特质的,是具有人民性的,是有历史厚重感与文化穿透力的。
本文拟通过对郑君里影片创作脉络的梳理以及创作环境的分析,深入探讨郑君里影片中现实主义特质的表现方法与形象塑造,同时对其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特质的影片进行深入地解读。
一、郑君里影片形象分析(一)历史叙述中的英雄主义神话历史不仅记录过去,更能映射现实。
历史影片由人创作,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主义色彩,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说:“历史从不只是为自身的,历史总是有目的的。
”[1]说它是有目的的,是因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历史自身总是受到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同时历史也是被当时的人民所写就的。
郑君里也不例外,他不仅是在讲述某段历史,更是为这段历史谋求一个在当代的价值。
影片《林则徐》讲述了晚清名臣林则徐,在面对列强外来侵略之际临危受命,赴广东参加主持禁烟,在此期间排除万难,完成虎门销烟的事迹,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形象;影片《宋景诗》则讲述了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领导黑旗军与捻军、白莲教并肩战斗反抗繁重的捐税,攻打清军和外来侵略者的事迹,塑造了宋景诗一代农民革命军领袖的形象。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2)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现实主义电影就电影本质而言就是讲究电影的真实性。
它认为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电影应该进入现实、了解现实。
就电影本体而言,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实性,强调电影纪录手段和技术。
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发展过程:一、朴实写实主义的美学萌芽。
在电影一出现,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
和之后的《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
就是完全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的状态。
完全没有虚假的摆拍或是虚构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由于电影媒介论,电影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它的记录工具摄影机的本质就决定了这门艺术的记实性和写实性。
所以,在电影刚诞生就在卢米埃尔兄弟的无意中,创造了写实主义的先河。
二、纪录片流派。
最为著名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维尔托夫为中心的风行一时的“电影眼睛派”他们中聚集了一批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的艺术家。
如他们的流派名字一样“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就是要像眼睛看世界一样,如实的记录生活。
但他们所说的真实记录与卢米埃尔兄弟的真实记录有一些区别。
他们会通过对镜头的挑选,剪接等手段,赋予所拍摄的素材一些特定的意义。
“电影眼睛派”对于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国记录电影运动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电影眼睛派”之后英国的记录片学派开始崛起。
他们反对虚假的故事和人工的拍摄场景。
且在“电影眼睛派”的影响下,他们除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外,还注意对再现现实时会有一些艺术加工。
三、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和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深受德国“新客观派”艺术的影响。
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拍摄场景是离开了人工的布景,走向街道,走到室外去拍摄,因此这类影片又叫做“街道电影”。
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是在拍摄现实生活的同时,通过电影手段表达出某种诗情画意。
中国电影的社会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的社会现实主义中国电影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其中社会现实主义是其中之一。
社会现实主义电影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征,通过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的社会现实主义的特点和影响。
一、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起源与特点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提出,这一理论要求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反映劳动人民的观点和生活,传递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奋斗。
电影制片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展示出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敢,在片中塑造了很多真实可信的角色形象,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和审美情趣。
其次,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这类电影通常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为中心,以突出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展示社会现象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平现象,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此来唤起观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
最后,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在艺术形式上追求真实性和可信度。
它强调自然的拍摄技巧和真实的表演风格,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力求将电影作品与现实相契合,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与意义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首先,它为中国电影创作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社会现实主义电影注重现实反映和社会批判,引导中国电影关注社会问题,丰富了电影题材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社会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和观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的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影响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觉悟。
这类电影通过真实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唤起了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为意识。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2019-07-24⼀、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流变1911年法国⼈路易•费雅德提出了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来说⼀种相对的现实形式—⾃然主义,他开始⽤电影表现不带有任何幻想的实际⽣活的各个⽚段;之后,电影眼睛派在1922年现实主义的⼤运动兴起时⼜坚持了卢⽶埃尔兄弟的观点,认为电影应该排斥⼀切造型化的⼿段,只有机器才是最客观的,是真实的最好保证;1929年英国纪录学派通过电影对于劳动活动的真实记录让更多的⼈体会到劳动这⼀主题的具体含义与从事劳动的美。
罗莎认为纪实⼿法电影的创作,可以成为政治宣传的有效⼿段,国家公民对于国家的作⽤和社会的演进有了最起码的理解;因此,现实主义电影在发展之初⼤多以社会纪录⽚的形式出现,法国学派的现实主义者则以⽚中是否清楚的表达作者的观点为标准来区分现实主义电影与传统纪录⽚。
⽆意识的表演,出其不意的摄取才能够让观众看到影⽚本⾝所传达出社会精神。
然⽽,就在历经了两次巨⼤战争灾难后的西⽅⼈民已经对⽣活失去了信⼼的时候,那些那些醉⼼于编制虚构的神话、不断重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电影早已经丧失了揭⽰现实涵义的能⼒,现实主义则呈现出更被需要的形象。
现实主义电影表达了民众对战争的谴责与愤慨,以忧患与共的⼼态,将残酷现实搬上银幕,透过电影重新建⽴国家认同。
与此同时,巴赞与克拉考尔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们建⽴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在此时也已相对成熟了。
伴随着这个特殊时期的需要,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成为电影艺术发展新航标。
意⼤利新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集⼤成者,也是现实主义发展的⼀个重要的转折。
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是围绕反对战争、反对饥饿、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等主题展开。
真实、⾃然、作者和摄影机的连续性是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巴赞:从现实留存到“完整电影”神话伟⼤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完成了⼈类⼏千年来向往的神话——复制这个神秘⼜客观的“现实”。
巴赞在电影本体论与真实美学中详细的论述到,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特征便是纪实特征,正是因为这⼀特征,电影艺术⽐其它艺术都更接近⽣活,贴近现实,故⽽巴赞⼜提出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被称作“现实主义”的⼝号。
电影中的心理现实主义探析

电影中的心理现实主义探析1. 引言1.1 电影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定义电影中的心理现实主义是指通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真实性来增强电影作品的现实感。
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通常表现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活动和思考过程来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电影作品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影作品的质量,也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为电影创作注入更多的思想和深度。
通过对心理现实主义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方式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1.2 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是一种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的重要手段。
通过展现真实可信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电影能够更深入地触及观众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对故事和角色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例如真实而细致的角色表现、情节设计上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等。
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也体现在情节设计上。
一个好的电影不仅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需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出人物的真实心理和情感变化。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现出真实的情感体验,观众更容易被故事吸引,产生情感共鸣。
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是一种关键的创作手法,能够有效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应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影片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观众体验。
2. 正文2.1 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心理现实主义是一种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来揭示和探讨现实生活的电影表现手法。
在电影中,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细致的镜头安排、演员表演和导演构思来呈现。
最为常见的手法包括使用特写镜头展示人物面部微表情、采用纪实主义的摄影风格展现现实场景、运用声音效果和音乐来增强情绪氛围等。
《2024年电影照进现实——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与精神》范文

《电影照进现实——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与精神》篇一在电影艺术的浩瀚星海中,有一种电影类型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观众,那就是现实主义电影。
它以真实、贴近生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让人们从中看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本文将探讨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与精神,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现实主义电影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展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它并不回避矛盾和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引导观众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这种态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性探索:现实主义电影往往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深入挖掘,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常常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
它以客观的视角,展示社会的不公和矛盾,引导观众思考社会问题,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3. 情感表达:现实主义电影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使观众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力量。
它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二、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反映:现实主义电影追求真实反映生活,以客观的视角展示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它不夸大事实,也不回避问题,而是以真实的态度,让观众看到生活的原貌。
2. 关注人性:现实主义电影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揭示,使观众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种关注人性的精神,让现实主义电影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3. 批判与反思:现实主义电影具有批判与反思的精神。
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引导观众思考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根源。
同时,它也通过情感的共鸣,让观众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三、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真实、客观的态度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让观众更加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从而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2024年电影照进现实——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与精神》范文

《电影照进现实——现实主义电影的态度与精神》篇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载体,长久以来都扮演着描绘现实、映射生活、诠释社会的角色。
尤其在现实主义电影的范畴中,我们更是可以瞥见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乃至整个文明的痕迹。
本篇将深入探讨现实主义电影的独特态度与精神,以及其如何以电影的形式照进现实,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现实主义电影的独特态度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态度,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它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更是对现实的深度解读和反思。
在现实主义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们生存状态的细致刻画,这也是现实主义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最明显的区别。
在电影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态度体现为对人物的细腻描绘和生活的真实呈现。
例如,一部以都市为背景的电影,通过对各种人物的细致刻画和对都市生活的真实展现,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这个城市的运作逻辑,还可以理解每个个体的生存状态。
这样的态度使现实主义电影成为我们了解社会、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二、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内核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在揭示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同时,它也呼唤着人们的觉醒和抗争。
在这一点上,现实主义电影不仅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性。
例如,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矛盾,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这些电影也通过展示人们的抗争和努力,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希望。
这样的精神内核使现实主义电影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电影照进现实——影响与启示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态度和精神,对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通过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困境。
其次,它唤醒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而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进程中来。
最后,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现
现实主义以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真实直观的展现具有时代性
的人生内容与社会风貌,反映社会的本质。
在表演方面则要求生
活化,质朴自然的语言、动作,反对夸张和做作等。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就是现实主义的一个经典作品。
、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真实性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
相熔铸的产物。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处处可见现实主义的影子。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导演卡梅隆为了还原出历史的真实,再现当时辉煌的工业成果,使人感受到那令人兴奋的远航,真切再现、感受到那悲剧性的沉没过程,特意根据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比例搭建了电影史上最大道具船。
在这样充满现实主义的意境里,观众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仿佛自己通过穿梭回到了二十年代。
现实主义的描写的真实表现在重视细节的真实,生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细节失真艺术形象就会失真,想象与虚构也要符合生活逻辑,生活本质占支配地位,艺术形象按照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艺术家的愿望生活。
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环境也是典型的。
环境的渲染在
影片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轮船出发前,影片?0力渲染了
码头与船上极其热闹的场面,烘托出女主人公露丝的高贵身份与气质。
另一方面,男主人公杰克正在赌博,影片通过对杰克在赌
博过程中进行作弊这一细节的描绘,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而很受感
染。
影片重视的是对典型人物作为个性存要的整体性的描写。
露丝所受的压抑和苦闷导致她想自杀。
影片对露丝的自杀过程的描述也颇具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
影片一方面描绘轮船的高大与速度,另一方面影片又尽力表现露丝自杀的决心与行为,让观众的情绪一度十分紧张。
这时杰
克出现了,他用智慧和令人感动的语言与行为打动了露丝,同时
也让观众稍微感觉到了一点希望。
但这时露丝的脚突然滑落, 下子又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喉咙嗓子,好在随着两人的努力,露丝终于脱离了危险,这一细节的刻画让观众沉浸在露丝与杰克相遇的戏剧性之中。
在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方面,恩格斯是从现实主义认识功能要求作品的真实性的,他关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的理论的主要特
点,首先是细节真实和人物与环境的真实的有机统一。
恩格斯说:
“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现实之所以现实,不仅仅体现在其具体的个别独特性或个性,还在于它与人物普遍的代表性或共性所构成的整体的有机统。
露丝和杰克是富家女与穷小子式的经典爱情的写照,但是却
置身在这样一个船触冰山即将沉落的背景之下,让这份不俗的爱情更具真实感和震撼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还特别强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也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杰克教露丝吐唾沫,让人颇感恶心,但又被那种自由随性的生活所打动;在三等舱,露丝和杰克尽情狂欢;种种事迹挖掘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另一面,激发了她的叛逆精神和自由意志,为后文写露丝摆脱卡尔,追求自己的爱情埋下伏笔。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论述来看,这正体现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间具有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思想性
任何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但思想感情地表达具有隐蔽性要求艺术家不是鲜明地直接表达,而是融入到形象通过对生活的直接描写自然而然的流露。
《泰坦尼克号》通过jack 和
rose ,寄寓着对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
譬如Jack
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
毫无疑问,Jack 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的获取财富的精神。
豪华的邮轮本身已是财富的最好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的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二十世纪初所具有的因
敛财有才而无法掩饰的傲慢。
Jack 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
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是如此,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
所谓浪漫爱情史诗尽管动人,但它可以视为这种西方财富观念的点缀。
无非是说,追逐财富本身不妨碍爱情生活的纯洁,因此,也就不妨碍把财富当成爱情生活的点缀。
价值连城的“海洋
之心”贯穿影片始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Rose既珍视爱情,同
样珍视“海洋之心”财富的象征。
所以许多观众直观的认为,这
一点已起码说明Rose 的爱情不够纯洁。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产业化
语境下,影院电影发展的终端应该是类型片,但是,目前在电影类型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搭进了一些创作目的不纯粹,现实主义表现不明朗的作品。
现实主义精神需要放置在影片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中予以强烈的观照,即电影受众能否从作品中感受到现实,认同影片现实的真实性。
三、结论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艺的本质表现和艺术生命力所在。
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细节的真实”为前提。
细节的真实”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为情节、场面、外部环境的
真实,而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全部生活形态的真实,即对生活进
行客观描写。
不是左拉的只注重“细节真实”,而是指艺术的再现应该具有真实性。
影片的思想是现实主义创作表现方法的重中之重,以深入人心的思想为主线,揭示影片的背景与所传达的人文理念,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艺术是艺术家有意识创作的的产品,而艺术所采用的形式、
所表现的内容及其所要激发的情绪与情感就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思想。
很显然,《泰坦尼克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家们的主题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且也具有较为强大的激发情绪与情感的
力量,影片在歌颂纯真的爱情与人间的友善、在为人类所面临的灾难与命运而担忧与思考,这会使广大的与善良的人们对现实、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物欲横流、灾难频发的时代里,这种力量就更为明显。
具有思想性的作品一定有真实性,具有现实主义真实性的作品,也往
往包含不同程度的思想性。
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