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物质凌驾于精神的人性改变——以电影《天狗》为例

物质凌驾于精神的人性改变——以电影《天狗》为例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物质凌驾于精神的人性改变———以电影《天狗》为例张海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要:2006年上映的电影《天狗》改编自张平所著的长篇小说《凶犯》,其导演戚键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片名实际上叫《凶犯》是最好的,它才有悬念”。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犯?其实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真正的凶犯不是李天狗也不是孔家三兄弟,而是对资本的强烈欲望,当生活中的一切都用物质来衡量时,人性将被压抑和扭曲。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意识形态和符号学角度通过对电影的具体分析揭露资本的真正面目,以期引起社会对资本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资本人格意识形态符号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147-03工业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进程中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人心也进入了飞速变迁的时期,当社会对物质的建构大于对精神的建设时,人性必然受到压抑和扭曲。

工业的快速崛起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带来的还有被不断放大的资本欲望,而当人所持有的物质资本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人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利益追逐,因为利益追逐正是资本强权滋生的最富饶的土壤,电影《天狗》讲述的就是一个利益追逐的故事。

由于背靠国有林场,泮源村村民在孔家三兄弟的带领之下,一直靠偷树来获取钱财,在孔家三兄弟的“打点”之下,泮源村与历任护林员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但李天狗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的局面,也因此他遭受到了排挤和打击,在恶势力的步步紧逼之下,为守护自己的使命,李天狗最后进行了悲壮的反击。

虽然电影以护林为背景展开,但护林只是一个非常表面的东西。

实际上护林仅仅是个线索,甚至连个题材都不是,它真正讲述的是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对于人性的改变。

一、资本对人格的压抑查尔斯·兰姆说:“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性方面军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

电影天狗观后感

电影天狗观后感

电影天狗观后感很长时间以来,电影一直是我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当我遇到一部令人惊叹的电影时,我常常倍感兴奋和充实。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充满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的电影,它的名字叫做《天狗》。

《天狗》是一部由导演李浩执导,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家和艺术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在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之间的苦恼和追求。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现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失望。

主人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在艺术世界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感觉迷失和无法适应。

他的音乐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生活中的琐事和压力不断困扰着他。

这一切使得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电影通过展示主人公的心理斗争,引发了我对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思考。

艺术家在艺术世界中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灵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需要应对来自社会和经济的种种压力。

这种矛盾让我意识到艺术家的处境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保持平衡和产生创作。

另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是电影中艺术的力量和意义。

电影《天狗》通过音乐和艺术来表达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冲突和挣扎。

音乐在电影中成为一种寄托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能够触动灵魂的艺术形式。

观看电影中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过程,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些音乐旋律和节奏传达出的情感和内涵令人震撼,让我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电影中的艺术家通过音乐来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这让我明白到艺术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和欣赏,更在于启迪人的思想和引发共鸣。

此外,电影《天狗》还通过其独特的拍摄和表现手法吸引了我的注意。

导演李浩运用了黑白影像,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使电影具有了一种诗意的美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同时,音乐与影像的结合也给电影增添了许多动态和张力,让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现实题材在华语电影中的表达和演绎

现实题材在华语电影中的表达和演绎

当代华语电影中现实题材的表达和扮演组员:卢号天王健林刘旭娇谈瑭代倩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代华语电影中现实题材的表达和演绎摘要:在当代华语电影中,现实题材电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透过影像的视界展现世间百态,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引人思考,展现人文关怀和民族文化。

在泛娱乐化的电影市场下,现实题材电影更贴近受众视角,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所展现的人文情怀极易与受众的心理产生共鸣;不仅如此,它既能关注大人物的大事件又能突显小人物身边的小事件,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实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本质。

关键字:华语电影现实题材人文关怀一、什么是现实题材电影(一)基本特征现实题材电影是取材于现实社会,讲述平凡人点点滴滴的生活的艺术创作作品。

它作为华语电影有机整体的丰度与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关注现实,讲好故事,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能够反应社会现实问题,揭露腐败与黑暗,给人以启迪和反省。

现实题材电影的基本特征就是按照实际生活所固有的样式来再现和表现生活;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要体现细节和情感的真实性,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题材电影能够打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既呈现又吸收,具有人文关怀、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舆论导向等方面的特点,使我们的社会风气、舆论走向,民族文化都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具有无限现实价值的艺术创作。

透过现实题材电影一窥我们正在度过的日子,这是现代人们审美意识及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二)材料来源现实题材电影的材料来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正在度过的每时每分,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契机。

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无疑是此类电影中的精华,只有当人写人拍人演人,观众才会真正融入电影艺术中去与大家一齐调动所有感官来感受。

同时,新闻事件的报道也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来源。

新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也许不在我们身边,但它也确确实实发生在这个世界上。

观《天狗》有感

观《天狗》有感

观《天狗》有感观《天狗》有感引导语:,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观《天狗》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天狗观后感篇一:天狗影评在影视鉴赏课上看了电影《天狗》,但并没看到结局,于是回来后便上网找了资源重看了一遍。

这是根据张平小说《凶犯》改编,由戚健执导的《天狗》获200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赢得当代年青人的肯定。

一个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却变成了连杀3人的凶手,这里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影片从寻找真相开始,2条主线并进。

一方面是对案件的调查,一方面是对真相的回顾。

护林员李天狗和妻、子踏入村子的时候,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并赠之于丰厚的礼品,李天狗在欣喜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热情和礼品的背后是为了山上苍天的古木,在李天狗发现这一事实并退回所受的礼品后,靠乱伐杀林而大发其财鱼肉乡里的孔家三兄弟又设宴再次利诱,然而正直的天狗又一次拒绝了他的要求。

从此,热情变成了薄情,先断水,再断电。

在那个西北的贫瘠之地,无水则无法生存,无奈之下,李天狗只得用自己的全部家当(700余元)高价买来可乐和蜡烛度(转载于: :电影天狗观后感)日,并一再写信向上级组织反映,谁知信件却一直被村里人扣压不发。

接着孔家3兄弟又设计羞辱其妻子桃花、并将其儿子诱入深山,借此威胁李天狗。

家人忍无可忍,愤然离去。

更大的阴谋展开了,3兄弟纠集一群人将李天狗暴打至昏死过去,3处刀伤、5处骨折,肠子都被捅出。

从昏迷中醒来的李天狗,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以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爬回了护林点。

他取下那杆老枪,再次以不可战胜的信念,拖着自己的血躯赶到了山林。

他鸣枪示警,在3兄弟向他扑来前,军人的本能让他只用3枪就解决了那3兄弟。

结尾是光明的,李天狗成了植物人,很多年后,他的儿子也成了一名军人并来到他的病床前,我们的英雄流下了泪水。

从内容上看,《天狗》讲述的是一个伤残战斗英雄对抗地方恶势力的简单故事。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作者:————————————————————————————————日期: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现实主义电影就电影本质而言就是讲究电影的真实性。

它认为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电影应该进入现实、了解现实。

就电影本体而言,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实性,强调电影纪录手段和技术。

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发展过程:一、朴实写实主义的美学萌芽。

在电影一出现,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

和之后的《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

就是完全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的状态。

完全没有虚假的摆拍或是虚构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由于电影媒介论,电影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它的记录工具摄影机的本质就决定了这门艺术的记实性和写实性。

所以,在电影刚诞生就在卢米埃尔兄弟的无意中,创造了写实主义的先河。

二、纪录片流派。

最为著名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维尔托夫为中心的风行一时的“电影眼睛派”他们中聚集了一批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的艺术家。

如他们的流派名字一样“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就是要像眼睛看世界一样,如实的记录生活。

但他们所说的真实记录与卢米埃尔兄弟的真实记录有一些区别。

他们会通过对镜头的挑选,剪接等手段,赋予所拍摄的素材一些特定的意义。

“电影眼睛派”对于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国记录电影运动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电影眼睛派”之后英国的记录片学派开始崛起。

他们反对虚假的故事和人工的拍摄场景。

且在“电影眼睛派”的影响下,他们除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外,还注意对再现现实时会有一些艺术加工。

三、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和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深受德国“新客观派”艺术的影响。

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拍摄场景是离开了人工的布景,走向街道,走到室外去拍摄,因此这类影片又叫做“街道电影”。

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是在拍摄现实生活的同时,通过电影手段表达出某种诗情画意。

从《天狗》看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

从《天狗》看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

从《天狗》看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作者:王寅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2期摘要: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行业不太容易受观众喜爱的类型。

本文结合《天狗》探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并简要分析其发展困境。

关键词:现实主义;《天狗》;艺术特色钟惦棐先生曾经说过:“电影不坚持现实主义,就一定会脱离群众。

”作为06年被电影审查委员会打出国产电影最高分的小制作影片,《天狗》关注社会现实,直击社会问题,挖掘人物深处,一举拿下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天狗》改编自1994年张平的小说《凶犯》,于06年上映。

1994年,中国农村落后地位还没有拉上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故事创作正表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

而艺术是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的,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在06年媒體快速发展时期成了审美教育作用一大推动力。

在这样一个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时期,导演戚健将这一部作品推出,引起关注。

步入21世纪以后的中国电影导演多更关注社会现实,戚健认为:“我们想更关注宏观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一种灰色的自我表达。

”这种“现实”既不是以往主旋律电影中主流意识形态强化和建构的影像世界,也不是一味以吸毒等不雅行为搭建的个人化叙事空间,而是追求生活真实和人性真实、严酷的社会现实。

这种现实在如今的现实主义电影中最表象的体现便是凌冽的冷色调、激烈的肩扛镜头和浓烈的地方方言。

这些在《天狗》里也都能体现。

这些记录式的摄影风格很好的展现“人们自己的电影”,严酷的社会现实体现在乡村物质匮乏,冷色调很好地展现了乡村的环境恶劣,甚至李天狗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又体现在冷漠的环境造成的精神的绝望,影片中很多纪实性的运动镜头跟随李天狗,表现在乡亲们的冷漠下他一步步走向绝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全程的“山西普通话”,导演一方面追求真实,一方面又要观众理解,故要求演员们多学习山西话,并和普通话夹杂,形成独特的有韵味的“普通话”。

真实的力量和启示解读乡村电影《天狗》

真实的力量和启示解读乡村电影《天狗》

作者: 侯庚洋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8-10页
主题词: 电影艺术 三十年代 百年中国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农村题材 电影发展 生活状态 影片 影像
摘要: 乡村电影是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支脉。

从电影诞生之初乡村影像在中国银幕上的缺失,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狂流》和《春蚕》等影片为代表的乡村电影随“左翼”文艺运动的开展而兴起,再到建国后“十七年”电影中占据优势的农村题材影片,以及八十年代出现的一批带有批判色彩和文化关怀色彩。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2)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2)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现实主义电影‎就电影本质而‎言就是讲究电‎影的真实性。

它认为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电影应该进入‎现实、了解现实。

就电影本体而‎言,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实性,强调电影纪录‎手段和技术。

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发展过‎程:一、朴实写实主义‎的美学萌芽。

在电影一出现‎,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

和之后的《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

就是完全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的状态。

完全没有虚假‎的摆拍或是虚‎构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由于电‎影媒介论,电影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它的记录工具‎摄影机的本质‎就决定了这门‎艺术的记实性‎和写实性。

所以,在电影刚诞生‎就在卢米埃尔‎兄弟的无意中‎,创造了写实主‎义的先河。

二、纪录片流派。

最为著名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维尔‎托夫为中心的‎风行一时的“电影眼睛派”他们中聚集了‎一批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的‎艺术家。

如他们的流派‎名字一样“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就是要像‎眼睛看世界一‎样,如实的记录生‎活。

但他们所说的‎真实记录与卢‎米埃尔兄弟的‎真实记录有一‎些区别。

他们会通过对‎镜头的挑选,剪接等手段,赋予所拍摄的‎素材一些特定‎的意义。

“电影眼睛派”对于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国记录电影‎运动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电影眼睛派”之后英国的记‎录片学派开始‎崛起。

他们反对虚假‎的故事和人工‎的拍摄场景。

且在“电影眼睛派”的影响下,他们除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外,还注意对再现‎现实时会有一‎些艺术加工。

三、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和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深受德国“新客观派”艺术的影响。

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拍摄场景‎是离开了人工‎的布景,走向街道,走到室外去拍‎摄,因此这类影片‎又叫做“街道电影”。

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是在拍摄现实‎生活的同时,通过电影手段‎表达出某种诗‎情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 作者:
———————————————————————————————— 日期:
从电影《天狗》看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现实主义电影就电影本质而言就是讲究电影的真实性。它认为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电影应该进入现实、了解现实。就电影本体而言,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实性,强调电影纪录手段和技术。
在李二狗刚回村的时候,村民是热情的欢迎,在村口人山人海的迎接他,点着鞭炮,唱着民歌。像是迎接英雄一般,迎接李二狗。说是农林一家鱼水情。在挑花挑水时,村民们热情的让桃花先打水。也是这与之后。李二狗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二狗是一个看起来窝囊的,畏首畏尾的人。对待事情异常的认真。村民们送到他家的礼物,一一详细的记下来;对于林子的热爱,在他巡山时,仰拍树木的镜头,运用升格摄影。轻松愉快的配乐。但对于护林却是意想不到的执着和坚持。在第一次巡山时看到林子里出现的猫腻。回家后立刻将收的礼品,全数的还回去。狗子这个人在村民眼里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是与村民们站在敌对一方的人。但狗子并不是把村民当敌人,他只是在执行自己的责任,看护好林子。在从村长家出来,给村民们递烟,就可以看出狗子也想和村民和平相处。但村民们并不领他的情。这里的升格摄影,更显得狗子的孤独,村民们的冷淡。
剧中人物说话使用方言,更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在影片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出现片名字幕时,没有多余的音乐出现,出现的是主人公狗子压抑,艰难的喘息声。而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手持的晃动的镜头,镜头里表现的是狗子满是血的手和流着血的脸的特写。现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压抑的喘息声和沉重的音乐配音,再配以闪现的村民的镜头,一开始就让观众们看出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样,他们使用的器材都比较简单,没有精美的灯光效果。表现出的是朴实的镜头画面。
在了解的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和一些部分流派的大概情况,我们再来看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谢晋。谢晋导演的《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在他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细腻的人物情感,人物最真实的感情,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紧密关系。看到导演对与人性的关怀。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在谢晋之后,比较受人关注的有,2001年在法国上映的根据王超的中篇小说改编《安阳婴儿》。《天狗》根据张平的小说《凶杀》改编,2006年出品。还有根据刘庆邦小说《神木》改编的。张扬导演的电影《盲井》。
三、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和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德国的新客观派电影,深受德国“新客观派”艺术的影响。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拍摄场景是离开了人工的布景,走向街道,走到室外去拍摄,因此这类影片又叫达出某种诗情画意。他们往往关注的是生活的底层的人们。代表人物是让·雷诺阿。代表作是《母狗》《游戏规则》。
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发展过程:
一、朴实写实主义的美学萌芽。在电影一出现,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和之后的《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就是完全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的状态。完全没有虚假的摆拍或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这也是由于电影媒介论,电影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它的记录工具摄影机的本质就决定了这门艺术的记实性和写实性。所以,在电影刚诞生就在卢米埃尔兄弟的无意中,创造了写实主义的先河。
《安阳婴儿》讲述的是拐卖人口的故事。《天狗》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护林人的故事。《盲井》讲述的则是矿工的故事。贾樟柯的《小武》是讲述的一个小偷的故事。所有这些电影讲述的主人公都是边缘化的人物,人贩子。小偷,靠杀害矿工换得丧葬费的人。无一例外,这些影片看后都给人绝望,对人性的质疑。
我们来详细的来解析一下《天狗》这一部现实主义的影片。
二、纪录片流派。最为著名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维尔托夫为中心的风行一时的“电影眼睛派”他们中聚集了一批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的艺术家。如他们的流派名字一样“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就是要像眼睛看世界一样,如实的记录生活。但他们所说的真实记录与卢米埃尔兄弟的真实记录有一些区别。他们会通过对镜头的挑选,剪接等手段,赋予所拍摄的素材一些特定的意义。“电影眼睛派”对于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国记录电影运动都有很深的影响。在“电影眼睛派”之后英国的记录片学派开始崛起。他们反对虚假的故事和人工的拍摄场景。且在“电影眼睛派”的影响下,他们除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外,还注意对再现现实时会有一些艺术加工。
狗子的执着和对工作的认真,除了骨子里的执着和善良。还得益于他当兵的经历,他对自己当过兵这一身份是相当的自豪与骄傲。在清河送信到他家的时候,听到清河懂的枪,就立刻显得热情起来,而在听到清河曾当过兵,就更加热情起来,要留清河在家吃饭。在和孔家兄弟吃饭的时候,讲自己当兵时,激动,骄傲的神态。就可以看出狗子对于自己当兵是相当自豪,对于国家和部队的教育,他铭记在心,才会对于护林这个身份看重。在这里,基本上只有二狗一个人的特写镜头,机位不变,是二狗激动的神态,像是喝醉之后的自言自语,同一个机位,同一个景别。就硬是剪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不像是故事片的跳跃感。但就这样,像是人物访谈般的镜头与剪接。更好的衬托出二狗这时的心境,和给观众的一种像是看记录片的真实感。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也是写实主义中不可不谈的一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诞生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中的作品都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以真挚,朴实的镜头来展现战后意大利的真实情况。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新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因是战后。一部分电影工作人员由于道德趋势想要反映战后的人们生活和精神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战后资金和器材的紧缺。使得他们不得不使用简易的器材,真实的场景,和非演职人员。使得影片十分接近现实生活。他们的标志口号是“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在摄影方面,镜头基本上使用的是手持跟拍,晃动的镜头,并不怎么讲究的画面构图真实的自然光效。在村民们给李二狗送礼物这场戏中,镜头就这样晃动着,甚至还有些虚焦,曝光过度的镜头。在这场戏中声音虽然是连贯的,但镜头的剪接却是跳跃式的。这些随意的镜头,造成一种相当混乱的场面气氛,就好像是普通的家庭录像。造成一种真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