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惊弓之鸟成语小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小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小故事惊弓之鸟,汉语成语,拼音是jing gong zhi niao,意思是受过惊吓的鸟,碰到弓就会吓破了胆。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民之无良,若水潦无舟;民之无良,不知东西;民之无良,若惊弓之鸟。

”从前有个人非常好骑马,而且也喜欢打猎,但他老是没有机会去射鸟或打野兽。

后来,他成了王爷,终于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在一次狩猎中,他亲眼看见几只老鹰正准备袭击一只狐狸,当老鹰们发现猎物时,狐狸已经逃跑了。

这只被吓坏了的老鹰仍然像箭一样飞向它的同伴。

因为它不想让自己的伙伴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所以就扑到这只狐狸身上。

结果,其它的老鹰以为有危险都飞了回来。

当大家一起抓住那只受伤的老鹰时,才知道它是为救一只将要被鹰群吃掉的小狐狸。

一天,王爷带着随从在草原上散步。

突然,他们发现一只鸟在草丛里躲藏。

王爷派侍卫去抓住它。

可是那只鸟十分灵活,无论怎么追捕都无济于事。

随从中有一位善射的叫拉蒙,他用手中的长矛对准那只鸟,瞄准,射击。

可是,这只鸟似乎有预感似的,快速地逃走了。

王爷在一旁心急如焚地喊:“再放!再放!你倒底还有多少支箭!”可是,再也没有听到拉蒙的声音,看到的只是空气。

王爷懊恼极了,问随从:“你们谁能把那只鸟射下来?”没有人应声。

“都哑巴啦?”王爷大怒。

“哎呀!”一位随从突然大叫一声。

第二天,当王爷要求大家出一份狩猎计划时,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说话。

王爷一看就火冒三丈:“我养了你们,是让你们在我的手掌心玩吗?”随即又哈哈大笑起来:“我刚才差点被那只鸟吓死,太可笑了。

”拉蒙愤愤不平地说:“王爷,我们不是没力气了,是没那个胆量。

”王爷顿时无语。

这只被吓坏了的鸟,就是后来著名的“惊弓之鸟”。

受过惊吓的鸟,碰到弓就会吓破了胆。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具有遇到任何事情沉着冷静的品质。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困难、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增长智慧,才能最终得到成功的喜悦和享受幸福的生活。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羸。

他的射箭技术非常精湛,能够在百步之外准确地命中目标。

有一天,更羸和魏王一起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鸟射下来。

”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箭法真的这么厉害吗?”更羸说:“可以试一试。

”更羸并没有取出箭,只是拉满弓弦,对准天空中飞过去的那只鸟。

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鸟竟然真的直挺挺地掉了下来。

魏王惊讶不已,问道:“你怎么知道这只鸟会掉下来?”更羸说:“它飞得很慢,叫声也很悲惨。

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弓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受到惊吓或打击后,人们往往会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容易被一些微小的动静所惊扰。

更羸通过观察鸟的飞行状态和叫声,准确地判断出这只鸟是一只“惊弓之鸟”,并利用弓弦的响声将其惊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惊弓之鸟”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经历过一次强烈的恐惧或焦虑体验后,对于类似的刺激会产生过度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过度警觉、敏感、易激惹等,即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也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惊弓之鸟”效应的例子。

例如,一个人曾经遭遇过一次严重的挫折,可能会对未来的挑战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即使面对新的机会,也可能因为害怕再次失败而犹豫不决。

同样,一个人在经历过一次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对类似的情境产生强烈的回避反应,甚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克服“惊弓之鸟”效应。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反应,并学会接受它们。

不要试图压抑或逃避这些情绪,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们。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心理暗示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告诉自己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有能力应对新的挑战,并且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

惊弓之鸟意思解释

惊弓之鸟意思解释

惊弓之鸟意思解释惊弓之鸟解释:【解释】: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碰到一点响声就以为是一个巨大的惊雷或炸弹。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鸟飞反故,惊弓之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谈虎色变、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反义词】: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镇定自若受到惊吓的鸟如同一只受了伤的鸟儿那样惶恐不安。

形容十分害怕。

比喻经过惊吓之后胆小畏缩,遇有风吹草动就惊慌不已。

【英文翻译】: someone who has been taken a fright in the woods【成语举例】:听见枪声这只老虎~般狂奔,在雪堆中转来转去寻找山洞。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歇后语】:窗户上的猫;打锣的声音【灯谜】:“闹耗子”;放空枪;大雨倾盆因为受到惊吓而对自己所在的地方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惊:害怕;弓:弓箭;鸟:指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经过惊吓之后胆小畏缩,遇有风吹草动就惊慌不已。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鸟飞反故,惊弓之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谈虎色变、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反义词】: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镇定自若【示例】:那些贪婪成性的人听了吓人的消息就像~一样。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典故】:传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云升的太守,治理得很好。

当时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将领魏颗领兵攻下几座城池。

楚军损失惨重,连楚王也差点儿被捉去。

楚王听说云升很有本事,便向他请教怎样打败秦军。

云升想出了一条妙计,制作了一种能百发百中的箭。

他把这种箭送给楚王说:“将军一箭射中城门,大王赏你一座城;射中台柱,再加封你;射中我的胸膛,我就归顺你。

”将士们听了都来向云升学习射箭,果然很准。

秦王听说了,又派大将军带着军队来了。

他在战场上摆了很多弓箭。

等到双方交战时,楚王先用箭射倒了许多弓箭手,接着又用一种没有箭头的箭射击秦军。

惊弓之鸟成语意思解释

惊弓之鸟成语意思解释

惊弓之鸟成语意思解释惊弓之鸟,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g gōng zhī niǎo,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惊弓之鸟的详细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惊弓之鸟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二、惊弓之鸟成语近义词心有余悸[ xīn yǒu yú jì ]危险的事情虽已过去,回想起来心里还有点后怕。

悸(jì):因害怕而心跳。

漏网之鱼[ lòu wǎng zhī yú ]比喻侥幸脱逃的罪犯、敌人等。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伤弓之鸟[ shāng gōng zhī niǎo ]1/ 4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惊弦之鸟[ jīng xián zhī niǎo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同“惊弓之鸟”。

三、惊弓之鸟成语造句1、惊弓之鸟飞不远,惧败之人业不大。

2、敌人吃了败仗,如同惊弓之鸟、仓皇逃窜。

3、强烈地震后,大家都成了惊弓之鸟,稍有震动,就争先恐后地向外逃。

4、那些被打败的侵略者,有如惊弓之鸟,听见鞭炮声也慌忙逃窜。

5、通告发出之后,那些贪污受贿分子,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只得去坦白自首。

6、他听了,像惊弓之鸟一样马上逃跑了。

7、小偷在偷车的时候,保安突然出现,他就象只惊弓之鸟一样到处乱窜。

8、在公安部门的追捕下,坏人们如惊弓之鸟一样到处乱跑。

9、方才喘一口气,伏兵又现,这群惊弓之鸟吓得抱头鼠窜,各自逃命。

10、敌军连吃几次败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11、被释放的肉票,像惊弓之鸟,带着仓惶的眼神。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打猎。

每当他有空,就会带着手下的士兵去森林里打猎。

他的弓箭技术非常高超,几乎每次都能射中猎物。

因此,他的手下士兵对他都非常敬畏和佩服。

有一天,国王带着士兵去打猎,突然听到了一声尖叫。

他抬起头,发现一只小鸟被一条毒蛇缠住了。

国王立刻拔出弓箭,准备射杀毒蛇。

但是,他的手下却劝阻他说,“陛下,这只小鸟只是一只无害的鸟,您何必为了它冒这个风险呢?毒蛇的毒性很强,如果您不小心被咬到,后果不堪设想。

”。

国王听了士兵的话,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放下弓箭,让士兵们一起帮助小鸟脱离危险。

毒蛇被赶走了,小鸟得到了解救,飞走了,国王心情也愉悦了许多。

后来,国王的士兵们纷纷对他说,“陛下,您的英明决策让我们深受感动。

您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国王,更是一位有爱心和仁慈的君主。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手中的武器,换位思考,用心去感受别人的处境。

尽管小鸟只是一只无辜的生物,但国王的行为却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这也正是成语“惊弓之鸟”所要表达的意思。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因为受到惊吓而飞走的鸟,比喻因受到惊吓而逃跑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小鸟受到了毒蛇的威胁,国王的出手救助,让小鸟得以逃脱。

而国王的士兵们也因此看到了国王的仁慈和善良,对国王更加敬佩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我们应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不管它是大是小,都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

正如国王所做的那样,他没有因为小鸟只是一只鸟而漠视它的生命,而是用心去感受它的处境,给予了它生存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国王一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用爱心和善意去对待,给予他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成语“惊弓之鸟”告诉我们,关爱他人,关注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及引申义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及引申义

惊弓之鸟
成语故事:魏国有个射箭手名叫更羸,箭术了得,射起箭来可以说百发百中。

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

于是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要用弓,不需要箭,就可以把鸟射下来。

”魏王半信半疑。

过了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弦响,大雁真的从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会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

”魏王问:“先生怎么知道的呢?”更羸回答道:“你没有看见它
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叫得悲,是离开雁群很久了。

在它伤痛没好,惊心未稳的时候又听见拉弓弦的声音,当然要鼓翼高飞。

结果就因创伤迸裂,支持不住而落下来了。


引申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jīnggōngzhīniǎo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

惊弓之鸟【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成语名字】惊弓之鸟【汉语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成语解释】曾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的声音,就会惊惧的鸟。

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

【成语典故】《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从。

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

”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

”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今临武君1尝为秦孽1,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成语注解】1、更羸:战国时代魏国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射箭。

2、魏王:战国时代魏国国君,未知确指何人。

3、京台:高台;京,高。

一说:台名。

4、下:使落下。

5、有间:不久;有一会儿。

6、孽:言有伤痛,如孽子身有隐痛。

7、徐:缓慢。

8、故疮:旧伤。

9、息:消除;痊愈。

10、至:一本作“去”,当从之。

11、临武君:楚国将领,生卒年不详。

12、秦孽:言尝败于秦。

其事未详。

【成语出处】1、《晋书.卷七一.王鉴列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2、《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3、《歧路灯.第八一回》:“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

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惊弓之鸟造句】1、敌军连吃几次败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2、对方虽是惊弓之鸟,也得注意他们的动向。

3、被释放的肉票,像惊弓之鸟,带着仓惶的眼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来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
【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1.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3.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
4.关于惊弓之鸟成语故事
5.惊弓之鸟的历史成语故事
6.关于鸟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7.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8.罄竹难书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