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已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1.政治: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社会经济发达 3.文化:文化先进繁荣 4.政策:对外政策开放 5.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对外交通的路线
陆路
海路
从 向 到达朝鲜 从登州、 韩国、日
长东
扬州出发 本
安
出 向 印度、伊朗 从广州出 波斯湾
1954年山西省长治市王琛墓出土 高89.7厘米、长26.5厘米这件陶 骆驼形体高大。背骑胡人深目浓 眉,高鼻,络腮胡,身穿翻领皮 毛褊衣,腰束带,系一小香囊, 坐在横搭于驼背的行囊上,左手 执缰绳,右手高举,作挥鞭状。 唐代的丝绸之路连结中国和中亚、 西亚乃至欧洲诸国。在丝绸之路 上,许多波斯、阿拉伯商人、技 艺人前往长安。此俑生动再现了 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形 象。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友好往来
隋朝:中日互派使臣 (1)使臣 唐朝:日本遣唐使十多次
日本出土唐币 (2)贸易
中国出土日本银币
(3)突出人物 日本:吉备真备 中国:鉴真
此像是鉴真 弟子忍基等 人按其真容 制作。此像 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 山堂内,被 视为日本的 国宝。
互遣使节
使节往还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钱币;文化使者
(1)天竺传入; (2)中国输出
(1)波斯店; (2)造纸术 (1)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 次派出遣唐使。
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曾经繁荣昌盛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其对外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包容: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逐渐畅通,使得外来文化渐渐被接受和整合到中国文化中。
2. 通商交往:唐朝的贸易系统发达,不仅与印度、波斯等西方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且还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经济交流。
在国际贸易中,唐朝主要出口丝绸、瓷器、铁器、漆器、蜀绣等产品。
3. 大力扶植外族:唐朝致力于扶持吐蕃、突厥和回纥等外族,通过联姻、赏赐、安置等方式使他们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这有助于使得唐朝牢固地巩固了政治上的局面,并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 外交多样:唐朝外交手段多样,既有侵略和征服,也有联合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唐朝对西域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保护和维护,通过婚姻、联姻、贺礼和和平条约等手段维护与较强的对外关系。
总体来说,唐朝的对外关系以开放、包容、互惠和多元为主要特点,这种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唐朝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
已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大食旅行者陶俑
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27厘米 唐朝与大食往来关 系密切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竺
大食
新 罗 波 斯 大 食 本
日
天
竺
唐朝对外交流
国家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天竺) (天竺) 中、西亚(大 西亚( 波斯) 食、波斯) 欧洲非洲 东罗马
官方交往(使节) 官方交往(使节)
铜镜、漆器工艺品、 铜镜、漆器工艺品、铁制工具
1.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1)留学生: 新罗最多 ( 崔致远) )留学生: 崔致远) (2)商旅: “新罗坊”、“新罗馆” )商旅: 新罗坊 新罗坊” 新罗馆” 2.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1)政治: 新罗立国,参用唐制 )政治: 新罗立国, (2)经济: )经济: 从唐引入茶种、雕版术、制瓷、 从唐引入茶种、雕版术、制瓷、 制铜 (3)文化: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读唐诗、写唐诗 )文化: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读唐诗、 (4)其他: 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 )其他: 姓氏、服饰、节令、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对外交往的盛况
(一)隋唐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隋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和东南亚、 (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和中亚、西亚、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朝鲜输出: 朝鲜输出: 两汉: 两汉: 从中国输入: 从中国输入: 檀弓、 檀弓、果下马
互遣使节
使节往还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 次派出遣唐使。 次派出遣唐使。 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①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交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交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②交往领域全面。 交往领域全面。 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 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 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③交往渠道众多。 交往渠道众多。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遣唐使。唐朝时期的前后 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 使团成员中有大使、副使、翻译、医师、画师、工匠、 音乐师等。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建 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在日本弘扬佛法,还 传授技术知识,对中 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 杰出贡献。所以被日本
人民称为“日本文化恩 人”。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 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 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
唐朝对日本产生了 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效仿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参考汉子,创制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风俗、饮食、 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如:改进中国的 饮茶方法
日本唐招提寺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行取经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
2、贞观后期,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 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
一、朝、日遣唐使
1、活跃的中外交往:交往的国家遍及 亚洲、非洲、欧洲。 2、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安定 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③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对外交通便利
正因为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政府实行了比 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 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 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一、朝、日遣唐使1、在唐朝与国外交往中,、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2、日本共派遣唐使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影响?二、鉴真东渡1、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鉴真是时期的高僧,3、鉴真东渡的意义4、30年前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玄奘取经1、唐朝与天竺(今)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进行的。
当时到天竺求经影响最大的僧人是。
他撰写了《》一书,作用。
2、我们喜欢看的神话传说电视剧《》就是取材玄奘取经四、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事件身份目的地是否有人随行是否回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教经义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A、鉴真、玄奘B、鉴真、松赞干布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D、玄奘、唐太宗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A、安息B、天竺C、大食D、大秦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A、武则天B、文成公主C、鉴真D、玄奘“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唐朝对外关系的背景
1.1 唐朝的国力和疆域扩张
1.2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外交体系
二、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1 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2.1.1 唐朝与突厥的战争
2.1.2 唐朝与突厥的外交婚姻
2.2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2.1 唐朝与吐蕃的联盟
2.2.2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2.3 唐朝与高句丽、新罗的关系
2.3.1 唐朝与高句丽的军事行动
三、唐朝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3.1 唐朝与琉球的关系
3.1.1 唐朝对琉球的统治
3.1.2 唐朝与琉球的贸易往来
3.2 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3.2.1 唐朝对南诏的军事干涉
3.2.2 唐朝与南诏的文化交流
3.3 唐朝与占城的关系
3.3.1 唐朝对占城的外交政策
3.3.2 唐朝与占城的经济合作
四、唐朝与西域国家的关系
4.1 唐朝与波斯的关系
4.1.1 唐朝与波斯的贸易往来
4.2 唐朝与吐火罗的关系
4.2.1 唐朝对吐火罗的统治
4.2.2 唐朝与吐火罗的宗教交流
4.3 唐朝与大食的关系
4.3.1 唐朝与大食的战争
4.3.2 唐朝与大食的经济合作
五、唐朝对外关系的影响
5.1 对唐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5.2 对唐朝文化的影响
5.3 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外交活动最为频繁和广泛的一个朝代,其对外关系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国力和广阔疆域,也对周边国家、东南亚国家和西域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在外交上的灵活应对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了周边地区的事务,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首先,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特别是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当时,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隋唐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成为了中亚地区的主要商品。
同时,中国也从中亚地区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和手工艺品,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
其次,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还延伸到了东南亚地区。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早在隋朝就已经开始,而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热门商品,而东南亚地区的石头、香料、象牙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传入了东南亚地区,对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还涉及到了西亚和欧洲地区。
当时,中国与波斯、拜占庭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非常频繁。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成为了西亚和欧洲地区的奢侈品,而西亚和欧洲地区的珍宝和奇珍异宝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传入了西亚和欧洲地区,对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
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事务,通过贸易往来和宗教传播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对外关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以下是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西域和中亚地区
唐朝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对外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地区是唐朝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通过与吐蕃、突厥、回纥等部族的联姻和贸易往来,保持了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稳定关系。
唐朝还派遣了多名使者到吐蕃、突厥、回纥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联系。
二、东南亚地区
唐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对外关系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联系。
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占城、琉球、马来、爪哇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代还有一些东南亚贵族前来中国进贡,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朝鲜半岛
唐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唐朝与新罗、百济等国的王室通婚,加强了
两国之间的关系。
唐朝还曾向朝鲜派遣过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四、日本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日本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朝还曾向日本派遣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综上所述,唐朝对外关系表现出了广泛而深入的交往。
唐朝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
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
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
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教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遣唐使
8. 下列属于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自己完成使命历经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9. 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事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
C.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传
10.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1. 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对唐和邻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③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历经艰辛④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 唐朝时成为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的城市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4. 郭沫若曾写诗称赞鉴真道:“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招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大秦的影响
15. 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候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那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
请举出唐朝和日本与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根据所学知识,请总结出玄奘和鉴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