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合集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路径 依 赖理 论殛 其在公 司 治理 研 究 中的应 用
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 的体 系, 一旦在外 部偶 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 . 便会 沿着一定 的路径发展演 进, 而很难为其他潜 在的甚至更优 的体 系所取代 。许多经济学 家曾经为路径依赖下 过不 同的定 义 , r u (9 9 是将 其作 为 A t r 18 ) h

寻租 , 也会有 充分的存续能力 。那些享 有控 制权的当事人会阻 止那 些可能减少其控制 的私人收益的变迁 , 即使这些变迁是有 效率 的。R ihr Sh it G rl pn l (00 对路径依 en a H. md 和 ea S ide 20 ) d c d r 赖 的本质 和原 因作 了更仔细 的分析 ,他们把 路径依赖 分为两
维普资讯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万弋 芳 谢 海 东 ,
( . 昌大 学 经济 与 管 理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4 ;. 海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院 , 海 2 0 3 ) 1南 江 3 0 7 2上 上 04 9
【 摘 要】文章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和揭示了民营企业治理转型困境的路径依赖效应, 提出了要超越和克服路径依
展了制度专用 的路径依赖概念 , 图以此来 解释世界不同地 区 试 之间发展程度 的差别或绩效差距。诺 思认为 , 一国的经济发展 旦走上某一轨道 , 在制 度的 自增强机制 作用下 , 的既定方 它 向会在 以后的发展 中得到强化 , 以人们过 去的选择决定着他 所

们现在 可能的选择 。 这种 自我 强化机制产生 了大规模 的收益递 增, 而递增 的收益又决定 了制度变迁 的不 同轨迹 : 当报酬 递增 普遍 发生时 , 制度变迁得 到巩固和支持 , 并沿 良性循环 轨迹发 展; 当报酬递增 不能普遍发 生时 , 度变迁就 朝着非绩效 方 向 制 发展 , 且愈陷愈 深, 最终锁定在无效率 状态。 r u 和诺思在 2 A hr t 0 世 纪 8 、o年 代 分 别 将 这 一 理 论 引 入 技 术 变 迁 和 制 度 变 迁 的 09 分析之后 ,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越来越成 为新 制度 经济学中引人 注 目的理论焦点 , 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 、 金融改革 、 企业管 理 和 公 司治 理 等 诸 多 领 域 。 第一 次把 路 径 依赖 与 公 司治 理 联 系起 来 的 学者 是 B . e bh k和 R e 19 ) 他们提 出了公 司所 有权 与公司治理 中的 eu o (9 9 , 路径依 赖理论 , 区分 了两种不 同形式的路径依 赖 : 一种是 与初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刘汉民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体制出现了趋同迹象,但由于初始条件、历史事件、认知能力、制度结构、既得利益集团和转换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公司治理进化中的路径依赖。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使公司治理可能出现多样性和多重均衡,可能非效率,也可能被锁定在某种缺乏效率的轨道上。

要打破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需要找到真正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是什么,努力提高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分化和瓦解阻碍公司治理改善的既得利益集团,优化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

对我国来说,公司治理改革需要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改革形成互动。

“突变”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公司治理进化路径依赖制度引 言随着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人的行为和企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理论和线性思维难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把公司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对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路径依赖是复杂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特性(Bebchuk and Roe,1999)。

它与一个国家曾经的历史,以及融入其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密切相关。

不同的国家,其发展的历史和背景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体制就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虽然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公司治理出现了趋同迹象,但只要国家和公司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和法律规范(如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那么这种差别就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忽视了公司治理的国别差异,不全面考虑本国公司治理发展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盲目套用他国公司治理的经验,不仅无法解决本国公司治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甚至产生南橘北枳的效果,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认识到了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问题,并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研究”(05JA79003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doc8)(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doc8)(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X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XX 510632)[摘要]路径依赖有多种定义且不断进化,导致路径依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受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的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存在着路径依赖。

只有改变制度环境,公司治理才可能向着最优的方向趋同。

[关键词]路径依赖;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在我国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讨论中,而且会计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们也不甘寂寞,纷纷着书立说,畅谈己见。

但不同的学科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第一节概要回顾和总结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探讨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三节以我国为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第四节提出破解路径依赖的相关对策。

一、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在经济学上,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

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David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路径依赖思想,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10年后,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将路径依赖思想系统化,很快使之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快、应用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

David 的路径依赖思想来自于他对打字机史的研究。

1936年,美国发明家Dvorak博士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起名为ASK键盘(美式简化键盘,American Simplified Keyboard,后被称为DSK键盘),声称比打字机发明者、美国人Sholes 1870年设计的、现在通用的QWERTY键盘效率更高。

据说,当初Sholes 在研制打字机时,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按照直到今天仍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是指社会中制度上的改变,而在实施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路径依赖指的是历史上某些特定事件所壮大的机会与利益所决定的现象,使得未来的选择被限制在特定的方向。

因此,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联系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制度变迁的路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因素和机会使某一制度被迫改变;另一类是内部创新的力量产生了制度上的变化。

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它们的变化会促进制度变迁。

此外,一些重大事件,如战争、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也可能造成制度变迁。

内部创新的路途,主要是由个体的创新精神所带动的。

例如,在某些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理念,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都会引发制度的变化。

这其中包括创造性的宗教观念、商业、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这些创新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实践演变,或许会对传统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产生重大的影响。

然而,制度变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因素。

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农业社会中,一个地区的种植方式是靠耕地轮作和迁徙。

因为当时人口不多,土地资源相对充沛,需要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保持统计不变的耕作方式。

但是,这一制度还需要长期贯彻下去,这种依赖路径的制度约束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

还可以通过另一个例子来理解路径依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的所有权存在一个祖先制度,决定这个土地的所有权,不是商品,不能其他人买卖,面临了严重的制度约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和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

虽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社会最终会被生产和技术的改变所替代。

总之,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是社会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没有制度变迁,社会将停滞不前,失去活力,而路径依赖也可能使社会错误地坚持旧有制度,并阻碍新的机会和利益的产生。

因此,社会需要适度引入制度变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正确引导人们防止路径依赖现象,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一、引言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是中国经济发展特有的一种模式,为实现国有资本有效支配、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剖析,揭示出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独特之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1.国家为主导在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中,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国有公司进行监管和管理。

国有公司在国家的指导下,实现了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2.政企分离政企分离是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政府部门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是监管和调控,确保企业正常运作。

政企分离的实施,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独立地进行经营决策,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3.市场化运作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倡导市场化运作,强调企业自主经营。

国有公司必须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律进行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化运作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经济效益。

4.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结合得以实现,使国有企业能够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经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三、实现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路径1.提高法治化水平实现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提高法治化水平。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需要在国家法制和法规的有力保障下,确保企业依法运营,提高治理效能。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构建法治化的国有公司治理体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国有公司的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对于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完善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提升国有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需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实现。

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d vnpt dpn ec) 这关涉初始所有权结构对后续所有权结构产生 的直接效果。我们揭示 了某 i r e a eedne , h 经济体在特定时点所具有的公司结构如何受到早期公 司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另一种路径依赖称为规则驱动路径依赖 (u — r e a eedne , rl d vnpt dpnec ) 其发端于初始所 e i h 有权结构通过本身对公司规则的影响进 而对后续所有权结构所产生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公 司规则 , 指规制公司与投资者、 利益相关者 、 管理人员之间关系及这些博弈者( l e ) p yr 内部关系的所有法律规 a s 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法 , 也包括证券法及规制破产、 劳动关系和金融机构的法律 中的相 关部分 。我们发现 , 公司规则本身即是路径依赖 的。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分析 了这两种主
者的评论、97 19 年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于 系统趋 同的会议 、 9 年 美 国法与经 济学协会 的会议、 18 9 国家经济研 究局 的 暑期研 究班 、9 9年在瑞士 央行研究 中心举行 的金 融市场研 讨会 。感谢哈佛 大学法学院约翰 ・ ・欧林法律、 19 M 经济与 商业研 究中心以及 国家科 学基金会 ( ui ecu ) 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 于公 司治理的斯隆项 目( rkR e 的财 L c nB bh k 、 a Ma o )
第 2 卷第 5期 6
21 0 1年 1 0月
研 究生法 学
Gr d ae L w ve CUPL a u t a Re iw.
V0. 6 N . 12 o V
Oc . 0l t2 1
公 司所 有 权 和公 司治 理 中 的路 径依 赖理 论
[ ]L c nA y ecu n r J o 著 美 ui r B bhkadMa .R e a e k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第2期总第101期2010年3月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J O URNAL O F ZHEJ I ANG GO NGSHANG UN I VERS I T Y No .2Vol .101Mar .2010收稿日期:2010-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52)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05JA790031)资助,并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姜晨、傅沂、燕波、唐牡丹、廖雪洁、宫晓羽等同学的帮助,顺致谢意作者简介:刘汉民,男,山东青岛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理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研究。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刘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摘 要: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引介到中国以后,“路径依赖”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

但国内对“路径依赖”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路径依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简要地回顾了路径依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评析,以期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径依赖;技术变迁;制度变迁;进化博弈;所有制;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05(2010)02005815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概念来自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学。

1957年,W addingt on 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1]。

所以,当物种进化时,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序列控制机制,使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的路径,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这就是路径依赖的本意。

其后,古尔德(1999)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间断均衡现象(Punctuated Equilibriu m )和熊猫拇指进化问题时,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和路径可能非最优的性质,并明确了“路径依赖”的概念[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存在 着严重的路径依赖 问题 。初 始的路 径在 制度 变迁过 程 中得到 了 自我 强化 ,使得 国有 企业公 司 治理 结构暂 时锁 定在 无效率状 态。 因此 ,应及 时 纠正和调整 国有企业制度 变迁的路径依 赖 ,不 断 进行制度创新 .使 国有企业改革 回到正确 的轨道 上来。 关键词 :国有 企业 ;治理 结构 ;路径依赖 ;制度创新
会 ,董事 会成员 由股东 大会 选举 。同时 ,经理人员 由董 事会 提名 和任命 ,由监 事会监 督董事会和经理
人员 的经 营活动 。至此 ,基 于委 托代理关系 .以激
营效率 低下 的问题 ,但 在这一 阶段 ,国有 企业公 司
治理结 构 已出现变化 。一方面 ,国家在 国有企业 中
民主 管 理 委员 会 阶段 、一 长制 阶段 、书记 挂 帅 阶
( 1 )放权 让 利 阶段 ( 1 9 7 8 — 1 9 8 4年 ) 。1 9 7 8 年
年末 。我 国开 始对 国有企 业 进行 “ 放权 让 利 ”改
革 。在这一 阶段 。我 国相继颁布 了一 系列扩大企业 自主权 的法 规政策 ,目的是通过 给予 企业一部分新 增收益 的支 配权 以及 减少企业 的上 缴利润 。以激励
励 、监督 、约束 为核心 内容 ,所 有制 、经营者 和其 他利益相关 者三者分权制衡 的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 的
基本框架 在大多数转制国有企业 中初步形成① 但 即
推行 厂 长 ( 经理 )负责 制 。逐 步确 立 了厂 长 ( 经
理 )在企业 中的重要 地位 ;另一方 面 ,由于企业 自
行政指令进行 生产经 营的 “ 车 间”向具有独立法人
1 9 7 8 年改革开放 以前 ,我 国实行 的是计 划经济 体 制 .当时我 国的 国有 企业普遍采 取 国营的集权模 式 .完 全按照 国家 的行政 指令进 行生产经 营 。由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当我们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设计的时候,面临着不断进入中国而增加的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不断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资本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在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选择。

究竟是采用独立董事模式,还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究竟是采用德国的共同决策方式,还是采用美国的职工持股方式?等等选择,反复地、或隐或现地、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国法这个以“外国法”作为规则来源正当性的规则系统。

很少被反思的是,作为一个继受法国家,在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似乎有一个命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对待:中国既有的公司治理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有没有可能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本文运用比博绍克和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

并试图回答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满意的规则供给模式,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否可能使得中国公司法演进到与法治、资产市场、生产市场发达的国家下的规则模式?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一、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公司治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化趋同压力。

汉斯曼和卡拉克曼教授坚定地宣布“股东导向的模式”(shareholder oriented model)已经成为进化趋同(convergence)的主导模式。

他们将其动力界定为其他竞争模式的失败,学界的共识。

[1]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一种基于市场竞争推动法律演进的进化理论。

来自于资本、产品、要素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迫使以利益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stakeholder models)的重要性下降。

在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只有更好地对股东利益加以确认和保护,通过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来约束代理人的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明晰的合同保护和机制设计来确定其他主体的权利,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扩展。

进化理论本质上是法律的竞争理论(law’s competition),与之相关的是规制竞争(regulatory competition)理论。

进化理论是如此的有力,它刻画了公司法的历史。

不同的法律规则系统之间出于对资本、就业、税收等原因的竞争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规则,导致了对规制放松(deregulation)的进程。

英国和荷兰之间的竞争,导致了1600年和1602年的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和制度创新,并导致后者被大陆法学者看成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滥觞。

[2]英国在19世纪初期学习大陆法上的康枚达(commenda),引入了有限合伙, [3]1822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年美国也学习了这一制度。

1811年,纽约州最早规定,在特定的制造业中,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超过10万美元时,所有的申请人都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

[4]英国在1855年学习了这一制度,向所有的公司股东提供有限责任的保护,从而被视为真正的商事公司法的开始。

公司法的形成如此,变化也是如此。

德国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创造,美国从新泽西州到特拉华州的公司法的自由化,有限责任合伙(LLP)和有限责任公司(LLC)在全球的扩展,以至于最近日本废除大陆法上的有限责任公司,采纳美国的LLC制度。

尽管存在着对特拉华州现象的争议,比如是否其领先地位是由于竞争造成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尤其是从公司法的整个进化历史来看,竞争的压力的确是法律移植和模仿的动力。

国与国之间,州与州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公司法更为自由、更为合理的发展趋势,是进化理论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点。

乃至于在1930年代,以美国示范公司法为典型,完成了向现代的“授权式”(enabling)、“许可式”(Permissive)以及“自由式”(liberal)的公司法的转型。

[5]由于受到了来自于市场的压力,故而公司法中所带有的强行性规范不断发生变化,从事前的规制、审查、限制越来越向事后的司法裁量转化。

这不仅促使了许多对公司行为的规制、目的限制、资本审查不断放松,甚至也在创造着基本种类的转换。

[6]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进化理论中的理想公司类型和治理结构,是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

而LLSV的研究为这种理想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

他们最早采用49个现在已经扩大到150多个国家的数据,按照法律输出和移植形成的法系概念,得到了较为明确的结论。

他们将这些国家公司法(也包括相关的证券、破产)中所确立的制度,以各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来衡量,判断哪一个法律体系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结果表明,在四大法律体系之中,英美法对投资者、债权人的保护最好,其资本市场也最发达;斯堪的纳维亚法系次之,德国法又次之,法国法最差。

[7]尽管这种实证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批评,[8]但总体上来说,LLSV的研究为我们判断公司法在促进经济效率目标上提供了一个判断尺度。

后进国家,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主动进行变法的继受法国家,在以外国法作为规则吸收和引入的正当性的时候,尤其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的改革思想路线下,为什么不能在历次的公司法规则的形成以及规则的修订之中,向最为有效率的、至少是论证最好的模式转轨呢?为什么不能向最强者学习呢? [9]二、公司法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抗拒美国式的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并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比如德国仍然坚持共同决策机制,采用这种模式来处理人力资本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和物质资本的紧张冲突关系;而法国的公司法最近的修订则表明,他们仍然坚持欧洲道路,公司可以在原有的法国式治理结构或者德国式中进行选择。

中国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也表现出了这种倾向,更强调本国特色。

的确,进化理论或者竞争理论,并不能解释各国的公司治理和公司法没有走向趋同的现实。

因此,在进化理论之外,还需要一个理论来理解多元化的物种并存的原因。

就公司法的制度进化而言,这一解释是路径依赖理论。

比博绍克和罗伊提出在公司法上,存在着两种路径依赖,分别是结构驱动的路径依赖(structure—driven path dependence)和规则驱动的路径依赖(rule—driven path dependence),这导致了趋同的可能性降低。

他们以此解释为什么存在着德国式的股东控制和美国式的管理人员控制两种不同的模式,而且分别被锁定(lock in)在各自的均衡状态之中。

结构驱动是由于规则制定的参与者的理性选择和集体行动导致的,既得利益者并不能从转轨之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而排斥改革。

规则驱动来自于法律规则系统中的两个特点,主导性的法律规范的力量和“细节中的魔鬼”带来的“橘逾淮为枳”。

同样面临内部人控制,以控制股东为主的法律体系会将决策权向上收拢,而以经理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则会加强诚信义务。

特定的规则体系转轨时,会遭到利益集团的抵制。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既有的法律规则可能会有效率上的优势,因为制度和结构可能已经考虑了在这些规则下的需求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替换另一种规则,可能会导致已有的制度和职业上的基础设施变得荒废、不相称,并要求新的投资。

众多的博弈者——管理者、所有者、法律人、会计人员等等,已经在人力资本上做出了投资,操作模式上也已经使用了既有的公司法规则。

而替换公司法规则可能会要求这些博弈者来作出新的投资并采用新的规则。

[10]公司法的规则由于和财产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其他法律体系的嵌入关系,并且和司法系统、法官的思维习惯等等制度实施体系融合在一起,故而在转轨的时候产生了成本,从而导致了先前的选择制约着此后的选择。

沿着这一框架和命题,欧洲学者也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进行了分析。

[11]路径依赖制约着进化,具体包括:(1)沉没成本,由于转轨带来的此前的收益丧失;(2)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有公司治理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形成了规模经济,而转轨可能带来较大成本;(3)互补性,公司法是嵌入在整个法律体系之中的,因此其他的治理方式和规则体系和原有的公司治理兼容性和互补性会比较好;(4)转轨的不确定性,采用转轨的方式还是逐步修订的方式会由于对改革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动摇。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路径依赖的概念来源于系统论,和混沌理论(chaos)相关。

路径依赖导致转轨的困难,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决策在时间序列上作出,导致的顺序决策关系。

[12]除了两位公司法学者外,法律经济学学者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路径依赖, [13]其原因、结果和表现并不相同。

第一级路径依赖,也称之为起点敏感的路径依赖。

初始条件不同,导致可能在存在着多个最优,某种路径依赖选择了某一种。

这并不意味着无效率;第二级路径依赖,是由于信息或者知识不完备而导致的。

这包括对起始条件的敏感,也包括改变结果的成本昂贵,并且会不断繁衍错误;第三级路径依赖,是由于结构性错误,而被锁定在特定的坏的均衡之中,并且这种错误结构日益产生更强的需要,从而导致无效率。

第一级路径依赖是时间内的关系(intertemporal relationship);第二级是在时间关系内繁殖(propagate)错误;第三级不仅仅繁殖了错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无效率。

罗伊在对法律中的路径依赖提出了三种强度上的划分。

[14]与之类似,他区分为弱的、中度的和强的三种路径依赖。

显然,历史决策和此后形成的博弈结构以及规则自身的逻辑,限制了公司法的进化。

从而尽管在竞争之中产生了进化的压力,但仍然存在着公司治理和公司法上的物种多元性。

路径依赖理论构成了对竞争和进化的达尔文主义的修正和限制。

将两者结合,可以对公司法的发展和进化做出更加强而有力的解释。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三、中国的公司治理:哪一种模式?上述两种公司法进化理论及其论点的展开,在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公司法的规则选择之中,以及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之中,表现出非常强的特征。

不同观念下的立法,甚至导致了诸如合伙法受到英美的影响而公司法受到台湾影响的明显趋势。

坚持已有的模式还是向国际通用的模式(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靠近,在许多具体制度之中,是立法中的主要争论之一。

但即便是大陆法系,也存在着不同的治理方式。

尽管大陆法系都明显地存在着控股股东,并且都有一种压制管理者中心的倾向,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我国一向自以为是德国法系,但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共同决策机制、工会参与的劳工保护、集体决策机制、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认定采用代理理论等,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