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翠竹》教案
《井冈翠竹》教案

《井冈翠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井冈翠竹》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资源,保护生态。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井冈翠竹》;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 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井冈翠竹》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井冈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井冈山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井冈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与同桌交流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井冈翠竹的特点和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赞美之情;(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自己曾经见过的翠竹或竹林景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2)学生自选片段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井冈翠竹》教学教案设计点亮孩子的艺术灵感

教学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点亮他们的艺术灵感。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井冈翠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设计一份好的《井冈翠竹》教学教案,点亮孩子的艺术灵感。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井冈翠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增强美术鉴赏能力。
2.学习基本的画竹方法,掌握画竹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竹子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井冈翠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介绍井冈翠竹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征,并以视频为例子,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画竹的基本技能(1)学习竹子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掌握画竹的基本笔画和线条的运用。
(3) 了解画竹的基本色彩和渲染方法。
3.创作表达(1)挑选自己喜欢的竹形态或者场景,创作自己的竹画。
(2)学生自己完成画作,上台展示。
三、教学方法1.直观感受法通过多媒体教具、观察教学还原竹子的形态结构,激发学生艺术感受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的方法,现场示范画竹基本技巧,提供优美的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现场制作美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创造和表现的情感力量,点亮学生艺术灵感。
四、教学资源1.演示教具:如图片、电子书、ppt等。
2.实物教具:如笔、颜料、画纸、辅助工具等。
3.课外美术教育资源:如美术书籍、美术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观赏,了解井冈翠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
2.基础技法讲授:通过画竹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线条的运用,让学生掌握画竹的基本技能。
3.思维创造: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竹形态、场景进行选择,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4.展示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上台展示,让大家欣赏、点评。
五、评价方法1. 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2. 作品评价:观察学生作品的原创性、技巧性、想象力、表现力。
《井冈翠竹》教学教案设计帮助孩子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竹子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有关竹子的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2.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2.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情境抽象2.亲身体验3.反思发现五、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坐在课室里,老师拿起一根竹子问学生:“竹子,大家知道它有哪些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慢慢地点头表示认可。
老师把桌子上的竹子递给学生,让学生拿着竹子看看、摸摸、闻闻,感受一下它的质感和气味。
2.展开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知到的特点和感受分享给组员,老师适当引导,把竹子的特点进行归纳,让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热身让学生认真阅读《井冈翠竹》诗歌,并找出其中描述竹子的语句,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韵律、抒情等方面。
4.欣赏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相关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理解其中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5.评价让学生对于画作进行评价,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6.知识拓展老师介绍竹子的不同种类、生活习性、生长地点、历史背景等知识,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竹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竹子的各种内涵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这种文化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一次身心愉悦和心灵体验,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和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激发了学生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信心。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了解井冈翠竹的特点: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生长周期等。
2.学习井冈翠竹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画作、工艺品等。
3.创作一幅以井冈翠竹为主题的画作或制作一件以井冈翠竹为元素的工艺品。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井冈翠竹的画作和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井冈翠竹产生好奇心。
2.了解井冈翠竹的特点:通过介绍井冈翠竹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生长周期等,让学生对井冈翠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学习井冈翠竹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组让学生自主查找井冈翠竹在画作和工艺品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4.分析井冈翠竹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观察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并讨论画家和工艺师是如何运用各种技法来表现井冈翠竹的。
5.创作井冈翠竹画作或工艺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井冈翠竹的理解和想象,选择合适的创作材料和表现技法,进行创作。
老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和帮助。
6.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评价和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导入、了解、学习和创作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展示、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井冈翠竹画作和工艺品的展示,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作品,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欣赏和研究兴趣。
通过学习和分析井冈翠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我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学生的创作环节,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创作。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一、教材概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其中,第七单元为文言文学习单元。
本单元以明清小吏故事《井岗翠竹》为主线,重点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及句式结构,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表述技巧并获得阅读乐趣;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4.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井岗翠竹》的背景及故事情节,抓住主线深入推进;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3.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居于、左支右绌等;4.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深意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铺垫1. 教学内容介绍《井岗翠竹》的基本情况,讲述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隐含的褒扬劳动、尊重他人等道理,同时为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打下基础。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约30分钟。
第二课时:文言文基础知识1. 教学内容本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的语法和用法,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约60分钟。
第三课时:文言文句式结构1. 教学内容本课时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居于句等,重点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法的规则。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三课时,约60分钟。
第四课时:文章赏析1. 教学内容本课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深入阅读《井岗翠竹》,并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四课时,约60分钟。
《井冈翠竹》教学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引言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而《井冈翠竹》这首古诗,正是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绝佳素材。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该课进行讲解,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1、语文目标(1)了解古诗《井冈翠竹》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古诗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知识;(3)加深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提高课文朗读和理解能力。
2、综合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2)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3)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1)选取古诗《井冈翠竹》作为教学内容。
该诗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深刻描绘了翠竹的形态和情感内涵。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并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2)学习内容的安排学生在学习本诗时,需要了解以下知识:①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格律知识;②诗中的修辞手法;③诗中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设计(1)教学前的准备1)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播放井冈山的翠竹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风光。
2) 教师建议在学生还不会诗歌的情况下,先介绍韵律和格律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古诗的字数、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以便后续的理解和分析。
(2)正式教学1) 翻译文本并齐读。
教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翻译版本,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可以全班齐读这首诗歌,以感受诗歌的美妙。
2) 理解诗歌内涵。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或感性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3) 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尝试找出古诗中的修辞设备,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作出猜测,以此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 朗诵并赏析。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朗诵这首古诗,体验韵律和节奏,并讨论古诗中的意蕴。
《井冈翠竹》教案设计启发孩子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启发孩子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则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方面,课本教材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阐述一份关于《井冈翠竹》的教案设计,以便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井冈翠竹》的内容和寓意;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方法,认识到翠竹婆婆及其故事的深远影响;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预习环节引导学生预习《井冈翠竹》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情感价值和意义。
(二)观影环节引导学生观看《井冈翠竹》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深入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语言表达的技巧、场景氛围的营造等各个方面。
(三)阅读环节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井冈翠竹》的原著,让学生实际操作,深刻理解故事的主题、寓意和价值;掌握作者的写作技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表演环节让学生分组,通过向导师请假,申请到校大礼堂或小剧场等场地,组织学生排演话剧《井冈翠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和感受。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具体地理解翠竹婆婆形象的描写和表达,而且可以表现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五)作文环节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感悟,自由涂鸦,线条和颜色随意,画出自己心底所想的翠竹婆婆;要求学生在课上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写出画中翠竹婆婆的形象、特点及内涵,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一)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先行感受翠竹婆婆的形象和内涵,为后来阅读原著和表演话剧打下基本认识。
(二)互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进展的过程中,有机会互动交流,以利于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精选7篇)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检查生字、新词、所收集的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描写竹子的外形部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主要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本课中用了一句话概括,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生浏览课文,回答句子,师板书。
二、品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请同学们找出反映竹子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献出一切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1、学生代表读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所表现的地方,其他同学画一画。
用“——”勾画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用“ ”勾画出作者描写竹子对革命建立功勋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标出其种类。
(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师板出:生活皿器、战斗武器。
(师:同学们,战争时期红军用井冈竹子解决生活困难,打跑敌人,可你们却不知毛竹所做的扁担是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它也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就挑起了最重的担子,知道挑的是什么吗?请读第七自然段),生朗读回答。
2、朗读体验,体会井冈山人的精神。
A、革命战争年代(师: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仅靠毛委员和朱军长能挑得起来吗?还需靠哪些人的协助呢?)生:浏览课文后部分内容回答。
生1:井冈山人,因井冈山人同井冈毛竹一样坚贞不屈,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2:井冈山人,井冈山人有着如同井冈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低头的精神。
(师:是啊,井冈山人如同井冈毛竹,井冈毛竹就是他们最好的象征,今天的井冈毛竹依然在社会主义展现了它们的风采,井冈山人仍然延续着为了国家贡献一切的愿望,为国家提供能源,在今天的中国他们又有何作用呢?)生朗读课文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中毛竹的作用部分找答案,讨论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
(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
(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
要求思考: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六、课后作业:
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听写词语
粮食封锁委员稠密派遣摇撼殷切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成年累月魂飞魄散
亭亭玉立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意气风发
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
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
(1)学生谈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搭、做、盛、蒸、摆”。
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①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
②出示:“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板书: 当年——坚贞不屈默默奉献
③出示:“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2、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3、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4、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运用2和3。
3、预习第六课。
板书:
抗敌的武器
贡献大援军的工具
深远的意义
远看革命战争年代
井冈翠竹
革命的竹子(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
近看(外形)(功绩)↓
(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竹滑道(搭起、翻越、找寻、踏遍)
走上征途(滑、转、流、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