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称呼了解熟悉多种昆虫的特点。

2.能力目标:领略称呼变换带来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激兴趣,导称呼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其毕生的精力观察和研究昆虫,花了28年时间,终写成十卷本2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

他不仅向我们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昆虫生活,而且文字妙趣横生,可读性极强。

这本书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随便你从哪个角度切下一小块,品尝起来都是美味。

今天我们就从昆虫的称呼这个小小的角度,去领略一番这本"昆虫的史诗"之魅力。

二、看目录,辨称呼1.PPT:这组称呼写的是什么昆虫?完美的捕食者(螳螂)昆虫界的歌唱家(蟋蟀)昆虫界的素食主义者(蝉)十足的坏家伙(绿蝇、麻蝇)(先让学生回答,再翻看书前目录)2.补充十卷本《昆虫记》目录里的称呼钻探者——铜赤色短尾小蜂,因为它善用锋利的针钻探其他蜂的虫茧,来产卵、安家高明的杀手——节腹泥峰,它和螳螂一样,也具有高超的麻醉术。

树莓桩的居民——三齿壁蜂,因为树莓桩是它们世世代代的安居所。

侏儒——蒂菲粪金龟,因为雄性粪金龟身材非常矮小,比正常的虫子小几倍。

3.辨析目录中的这些称呼有什么特点?①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有趣。

②都能形象地揭示出昆虫的某项突出特点。

比如“完美的捕食者",说明螳螂的捕食本领非常高明;“素食主义者"说明了蝉的食性,它只吸树的汁液;”树莓庄的居民”,写出了这种壁蜂的生活环境;而“侏儒"则写出了雄性蒂菲粪金龟的外形特点――极其矮小。

③包含了人对昆虫的感情色彩。

比如“十足的坏家伙",能表现出生活中人们对蝇的厌恶。

4.根据以上分析,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给下列昆虫也拟一个有趣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预设:圣甲虫――粪球造型大师西绪福斯蜣螂――昆虫界的模范夫妻米诺多蒂菲――昆虫界的父母楷模萤火虫――高明的麻醉师、点灯者大孔雀蛾――禁食者螳螂――伪装的杀手蝉――高音歌唱家、光明追求者红蚂蚁――掠夺者、记忆达人松毛虫——气象预报员三、读文段,赏称呼1.比较赏读精选文段文段(一)1.请学生阅读下面的文段,对其中划线的称呼进行辨析赏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程教学设计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步入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双重发展的开始阶段,但是缺少对审美的鉴赏能力提升,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缺乏对审美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同时结合学校地处农村边远的特质,学生接触的科学知识单一,所以通过学习这篇名著,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与科学家及其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增强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再结合本课堂《昆虫记》导读,学生则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细致阅读原著的兴趣,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与文本的沟通中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获得语言美及艺术美的双重享受。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自由选读文本,制作昆虫个人名片。

3.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过程与方法1.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全本,激发学生细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学生视角,从学生主动接受与不陌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模拟“昆虫世界”进课堂的逼真场景,推荐作品《昆虫记》。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2. 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3. 感受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结合文本阅读,抓住昆虫特点。

2.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制作昆虫个人名片。

四、教学难点1.品味昆虫生活,感受史诗笔法。

2.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延伸拓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昆虫标本图片,这是学生平时观察或学习小昆虫的方式,引入作者法布尔先生观察方式和塑造昆虫形象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学习方式导入引发思考)(二)作品简介1.《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作品,了解昆虫的生长、繁殖、捕食等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以昆虫记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普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昆虫记这部作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记的内容的理解。

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

3.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昆虫记的文本,提前分发给学生。

2.准备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昆虫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昆虫记,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昆虫记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昆虫记有什么感想?作者的写作风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蝉》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共读的课文《蝉》,节选自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鲁迅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那我就一起走进法布尔鲜活的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文字。

二、分享自读初体验1、同学们自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分享一下在文中读到的有关蝉的有趣故事。

学生说故事,说完了让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一下,老师板书板书:巧妙筑穴金蝉脱壳成虫产卵孵化新生幼虫入地(隐藏自己)课中小结:文章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历程。

非常科学准确的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与生长历程,这就是说明文。

(板书:科学说明)三、批注自读话情趣几个画面写得情趣盎然,你能选择其中一个画面沉浸阅读,感受其中的妙处吗?(结合旁批,圈点勾画,加以批注)学生分好小组,自己挑选一个故事进行细致的批注。

这部分要读出蝉的聪明,突出生命的奇妙批注角度提示:精炼的字词,生动的修辞,多样的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细致的描写等。

学生批注然后交流批注成果。

预设批注情况: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比如为了科学的说明蝉的生活习性,在描写蝉脱壳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19)拟人手法(作者在全文中将蝉拟人化);17小节,“可怜的母亲,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它仍然无动于衷,拯救它的家族。

”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

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

19小节,描写孵化后的幼虫的活动。

多样的说明方法:作比较(蝉的窠与金蜣的窠不同),打比方(矿工,工程师),列数字,举例子等。

比较阅读:第1组:大多数掘地昆虫,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侯,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

掘地昆虫,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侯,这是一件重要的事。

(大多数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掘地昆虫,有例外情况/“顶”字突出强调幼虫蜕皮时好天气的重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

——科学性)第2组: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3.精读课文: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如“蝉的一生”、“萤火虫的捕食技巧”等,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对昆虫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
4.主题探讨:围绕《昆虫记》中所体现的自然观、生态观、人性观等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写作手法分析:分析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其他章节,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昆虫,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昆虫记》的文本,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生态内容,掌握法布尔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
-品味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昆虫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解释:
-在讲解“黄蜂”章节时,重点分析法布尔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揭示黄蜂建筑巢穴的智慧和辛勤。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围绕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影响了整个小组的讨论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昆虫生活习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书本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注重对难点内容的讲解,运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2.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昆虫记》中法布尔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这是对我们认识自然、理解生命的重要启示。它展示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和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法布尔对黄蜂建筑才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昆虫在建筑方面的独特才能,以及它们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举例:分析法布尔在描述昆虫生活时,如何表现出对昆虫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4)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分享的学习习惯。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精品教案

《昆虫记》1.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

2.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知识。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一、新课导入我们学过的课文《蝉》节选自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鲁迅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开启探索与发现之旅。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昆虫记》1.走近作者明确:【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昆虫记》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品内容(1)整体介绍明确:《昆虫记》共十卷,在书中,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

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长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2)谈一谈《昆虫记》里你所知道的昆虫名字。

明确:例如:蟋蟀、蝈蝈、角蛛、七星瓢虫……3.作品评价明确:敬畏生命的情怀——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作品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愉快的精神盛宴——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目标导学二:欣赏书中片段1.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你哪些印象深刻的片段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示例:(1)萤火虫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

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

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汁液,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空空的蜗牛壳。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3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3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知识;2.领会作品的内容及主旨;3.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其语言文字的特点.教学准备: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昆虫?你观察过它们吗?你知道它们有哪些神奇之处?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昆虫世界的神奇。

二、走进昆虫世界播放昆虫世界视频,学生观后谈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三、认识法布尔三奇迹: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80年开始,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

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

四、走进《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品主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内容梗概这本书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

作者将昆虫拟人化,生动形象且具体地为读者展示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场景,不仅体现了昆虫的特点、习性,还表达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特有品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阅读教案
新课导入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这部名著的知识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及主旨;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
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学家、科普作家。

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实地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真实地刻录下各种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他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等桂冠。

法布尔的故事
你总能在葡萄架下,荆棘丛中,田野里,山坡上……找
到他的身影。

他顶着强烈的阳光,不顾蚊虫的叮咬,一蹲就是一天。

他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了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蜣螂住进来,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虫宅”。

有一次,法布尔走在路上,看见一群蚂蚁在搬一只死苍蝇,就掏出放大镜趴在地上观察。

农夫们上工时看见他卧在野地里。

等收工回来,仍看见他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大家都认为他是“中了邪”。

还有一回,为了捕捉一只昆虫制作标本,他追着虫子跑了几百米,就在要捉住虫子的一刹那,他担心自己会因奔跑的惯性而用力过猛,碰坏了小虫子的腿,就故意摔了一跤,减缓冲力。

这一跤差点跌断了法布尔的一条腿。

有一年,法布尔得了一场重病。

他躺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看到床边的墙角有几只小子虫快冻僵了。

法布尔小心地把它们捧起来,放在自己怀里。

虫子有了暖气,渐渐苏醒了,在他的身上爬来爬去。

法布尔看着看着高兴起来,连病痛都慢慢消失了。

2、作品简介:《昆虫记》(法语即“昆虫学回忆录”或“昆虫学的回忆录”),是法国昆虫学让•亨利•法布尔的主要著作。

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

该书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真实
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以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3、主要内容:
《昆虫记》熔作者法布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4、艺术特色
法布尔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诗意幽默。

在他的笔下:
①松树金龟子是“暑天暮色中的点缀,是镶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②萤火虫是“从明亮的圆月上游离出来的光点”;
③他描述步甲“打仗这一职业不利于发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杀戮外,没有其它特长”;
④犀粪蜣在他眼里是“忘我劳动,坚持在地下劳作,为了家庭的未来而鞠躬尽瘁”。

5、作品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

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6、精彩片段赏析
片段(一)
蟹蛛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小东西。

虽然它们的身材并不十分好,像是一个雕在石基上的又矮又胖的锥体,但是它们的皮肤比任何绸缎都要好看,有乳白色的,有柠檬色的,有碧绿色的。

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腿上有着粉红色的环,背上镶着深红的花纹,有时候在胸的左边或右边还有一条淡绿色的带子,人们见了别种蜘蛛都敬而远之,但对美丽的蟹蛛却怎么也怕不起来,因为它实在长得太漂亮,太可爱了。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

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或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赏析:
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昆虫写的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使文章自然亲切,妙趣横生,读者也好像真的进入了栩栩如生的昆虫世界。

这个精彩片段中,作者抓住了蟹蛛的外形特征、保护子女时动作、神情的细节描写,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以及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这些也恰好是《昆虫记》整本书写法上最大的特色。

片段(二)
“或许你想不到,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

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最让人吃惊的是,雌性螳螂甚至还有食用自己丈夫的习性!在它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螳螂会咬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只剩下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

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赏析: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

就算没有头,螳螂还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

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繁殖后代。

课堂练习
1、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①《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②《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蟹蛛有哪些特点?
①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②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
③它横着走路。

.
4、《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5、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6、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

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唱歌),它是(螳螂)。

它凶猛如( 饿虎),( 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课堂总结
迷人、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个凶残的“职业杀手”,你相信吗?不起眼的蟋蟀却能建筑成排水合理、阳光充分的一流住宅,你听说过吗?白蝎为什么要自杀,你想了解吗?……每一个昆虫都有无数解不开的谜,就让我们随着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一起进入昆虫的世界吧!
拓展阅读
松毛虫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美丽的孔雀蛾寿命只有两三天;樵叶蜂是个天生裁剪师,为它的幼虫做成小巢,而它自己却是个借宿者,常常借宿在蚯蚓的地道里;那小小的萤火虫竟然是个食肉动物,最爱吃的食物是樱桃大小的蜗牛,真不可思议。

捕猎高手螳螂的幼虫竟然会被蚂蚁吃掉,真让人大吃一惊;绿头蝇是新陈代谢的工作者;蜘蛛会吐尽最后一条丝为他的孩子筑巢;天凉后,黄蜂会杀死幼虫再纷纷死去……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正等着我们去认识它,了解它呢。

请同学们课下好好读一读这本《昆虫记》,相信你一定会为它着迷。

阅读启示
①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②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细心去发现,大胆的钻研。

③他用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让我们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④《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⑤《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实和真诚。

⑥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