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

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

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教案名称: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意思和内涵;2.能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诗歌字词和形象的含义;2.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1.怎样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学准备:1.诗歌《但愿人长久》的课文材料;2.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但愿人长久”这个词组的含义,让学生猜测这首诗可能是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思想;2.引导学生忆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诗歌,例如《红楼梦》中的诗词。

核心内容讲解(10分钟):1.展示诗歌《但愿人长久》的内容,逐句解读其中的意思和形象表达;2.分析每一句的情感和思想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掌握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诗歌欣赏和表达(30分钟):1.向学生展示其他古代诗歌中的爱情文化,例如《红楼梦》的诗词;2.鼓励学生欣赏这些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3.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思想的诗歌。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体会,并列举喜欢的几首诗歌,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板书设计:1.课题:但愿人长久2.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意思和内涵;能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重点:理解和分析诗歌字词和形象的含义;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意义。

《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8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8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

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法:启发式读悟结合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欣赏教具准备: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2、课件3、相关资料图片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

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

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但愿人长久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品尝观赏眼睁睁心绪不宁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学措施预设: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但愿人长久》教案(精选16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精选16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精选16篇)《但愿人长久》篇1一.导入新课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更是文化的瑰宝,谁能背一首古诗吗?二.新授课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52《但愿人长久》。

古代有位大文学家在这中秋之夜写下这样的词句(出示诗词)。

1.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经过预习后掌握的生字新词情况(出示生词表)2.谁能读一下?3.一起读两遍4.你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词吗?5.你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吗?你想知道苏轼为什么能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吗?6.自读课文,想一想苏老先生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板书:苏轼写词7.他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8.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心绪不宁——不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许多9.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词?板书:思念亲人三. 精读课文1. 课文中的那一节说出了这首词的意思?2. 谁能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词的意思。

(注意表达完整)3. 课题中的“但”可以解释为“只”4. 谁能把课文的最后一节有感情地读一遍?5. 对于第六节你还有什么疑问?(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四.学习全词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这首词的前面部分?(出示整首词)1. 借助拼音自由地轻声地读这首词2. 谁想试读一下?3. 读得好。

向他学习。

4. 苏轼为了思念亲人写下了这首好词,五.诗词拓展同学们你们还能说出几首有关思念亲人的古诗词吗?生:李白《静夜思》你能想象一下当时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情景吗?还有其他诗吗?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猜测一下王维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师述:吟诗诵词总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展现某种情景。

下面是本人在游黄山时写下的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听啊? (出示) 游黄山倪也兵黄山“三峰”我都爬,光明莲花天都下,奇峰怪松没看够云海温泉醉晚霞。

你们说黄山美不美?生:美。

有山峰。

生:有云海温泉。

生:有各种各样的松树。

如迎客松。

倪老师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生:祖国山河美。

生:黄山真美啊。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修改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但愿人长久》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

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二、教学目标( 1 ) 知识目标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B 学习文包诗写法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 )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B、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

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六、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1一、导入新课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二、进入新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三、小结苏轼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久》教案2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 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通用8篇)

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通用8篇)

语文但愿人长期教案范文(通用8篇)语文但愿人长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了解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赏识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东坡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东坡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东坡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同学交流依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重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引导朗读结合同学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东坡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苏东坡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东坡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东坡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东坡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到底“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引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东坡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光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引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一、揭题导入:.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

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

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

这天正是中秋佳节。

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

一曲《水调歌头》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后鼻音:躺朝廷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②读谁下列多音字: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①朗读下列词语:品尝玩耍埋怨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但愿人长久》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4)、学生练读全文5)、抽读卡片6)读准字音7)理解词语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三、细读课文1 细读1-3自然段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3 学习第三自然段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呢?4 指导朗读作业布置:抄写词语版书设计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1、继续细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引导想象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4、直到造句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板书设计心绪不宁埋怨} 重亲情转念宽慰} 通情达理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一、揭题导入: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

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

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

这天正是中秋佳节。

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

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后鼻音:躺朝廷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②读谁下列多音字: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①朗读下列词语: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要()尝()倍()遍()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一、复习: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

扩词:一年一度的()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板书:形影不离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板书:埋怨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

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转念宽慰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圆()美()亮()远()留()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三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

(3)能够熟读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对相关诗词进行积累。

2.感悟文本主题: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1)通过删词删句等开展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变化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