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苏教版201(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山寺》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山寺》教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完成预习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伟大的人物,看老师写这个人的名字(板书:李时珍)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简说2、(出示课件)这就是李时珍,大声读一读这段资料,看看从中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读完后老师把内容隐藏起来,看看你能知道多少?(师点击隐藏资料)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师: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记住这么多!(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可真强!你有很强的记忆力。

)3、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完。

重点讲解“宿”的写法及注意的地方,示范板书,学生描红临写。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卡。

【课件】(1)同桌互查生字词,把读错的字圈起来,再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每人说一个词语的意思。

(3)组长抽查难读段落,每人一段。

教师巡视。

2、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抽查一下。

(1)【课件】请1—9组的1号开火车读一遍词语,再齐读一遍。

(2)词语懂了吗?考查三个。

“呃逆”,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会学习!字典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遇到疑难多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你是怎么理解的?(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个词语的大体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3)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老师抽查三段。

(4)课文读得很流利。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教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表达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论年龄大,为修睦《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录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难得精神和慎重认真的科学态度。

授课过程:一、显现资料,由“苦”入文1.显现并共享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2.师:本课是李时珍寻访药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况。

同学们,读了课文今后,若是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 ?生:苦。

(板书苦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一个想法,想组建一个小记者观察团一起去体验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生活,你愿意参加吗 ?生:愿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现李时珍生活艰辛的句子,边读边想,你是怎样领悟到的。

【议论】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加者。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并与同学共享资料,这是学生主动第1页/共9页获得悉识的过程。

用组建小记者观察团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阅读理解、领悟不怕苦的精神1.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句子了?生:我从“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领悟到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觉到的?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师: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生:“饥餐渴饮”就是饿了吃,渴了才喝点水。

“晓行夜宿”就是很早就出发,很晚才要休息。

生:我还从“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领悟到他们走的时间很长。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段夜宿的“破败古寺”领悟到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领悟到古寺的破败?生:“断垣残壁”。

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情况?生:我会想到倒塌残破的情况。

生:我从“各处是灰尘”“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感觉到了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苏教版四上五单元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五单元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修订态度。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李时珍的精神品质和修订态度,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1.游戏猜人名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一个“猜人名”的小游戏,我来说三个关键词,同学们根据关键词的描述,猜猜这个人物是谁,猜出来的同学可以自动起立,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师:八骏图画家争气(徐悲鸿)师:清朝鸦片虎门(林则徐)师:明代中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李时珍)师板书:李时珍2.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师随机补充: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2010年3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遗产名录”。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故事。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师继续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宿”是本课的生字,在甲骨文中它写作,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是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休息,旁边还有一张床,有夜里睡觉,过夜的意思。

宝盖是房子的演变,写的时候要罩住下面的字。

“古寺”的“寺”共有三道横,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二道横最长,一横挑南北。

(设计意图:情趣导入新课,易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人名的小游戏是对本册书中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回顾复习,同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李时珍的介绍了解,为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垫了基础,同时板书课题中,抓住本课的主要生字“宿”从字形的演变中,了解这个生字的意义以及书写要点。

)二、认读词语,时间为线感知全文1.出示下列词语,指生认读。

太阳下山露出轮廓断垣残壁夜幕降临陶碗舀水长年累月月光皎洁笔墨砚台若有所悟2.引导学生观察首行词语的时间线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苏教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教材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学情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而不怕吃苦的高大形象。

因此,处理教材时应把这个“小故事”与修订《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修订好《本革纲目》,万民得福”打下基础。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抓住环境和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8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

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文字幻灯片若干。

2.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对前一课《说勤奋》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位可敬的人,他们分别是谁啊?(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一一(学生接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再认识一个人,他是——李时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单元第五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并运用“端详、轮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体会人物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李时珍为榜样,吃苦耐劳,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精神和品质。

难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勤奋成才”的童第周和司马光,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名人—李时珍。

2.介绍人物。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他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板书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呢?(生自由提问)倾听谈话,思考。

齐读课题。

谈话,放松心情,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堂。

同时,谈话内容与本课内容有关。

他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他都做了些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质疑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有的放矢的去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宪碗囊墨垒脂捣逆(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宪法饭碗行囊墨水堡垒脂肪捣乱逆向(1)各种形式读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李时珍,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播放课文录音3、指导读课文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2、教师巡视指导3、鼓励质疑。

4、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集中注意1、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

)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

(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二、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投宿古寺-- 师徒对话-- 记载草药)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 )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第二段(5--7 )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第三段(8--13 )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宣州区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

宣州区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
(3)小结:这样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才叫端详。这样端详对于年近50的人来说太辛苦了。咱们劝劝李时珍,别端详了,行不行?(引导:假如有个医生或是药店伙计弄错了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4)正因为害怕别人会分不清这两种药草,所以李时珍在端详之后还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么认真、多么细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3、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预设)
(1)齐读第8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评价: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李时珍工作的辛勤。的确,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李时珍多少年来坚持的习惯啊!(引导学生读)
(2)“边忆边写”。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评价:这个“忆”字不但让我们看到李时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让我们看到他白天采药的艰辛。(引导学生读)
(4)遇到困难时可以( )警察帮助。
(5)做题时一定要看清( )。
(6)那个人衣衫褴褛,用( )的目光看着来往的行人,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爸爸妈妈会带他们出去玩,( )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2)我从电视上看见意大利,但( )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 )深深吸引了我.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2. 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乌塔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以及其著作《本草纲目》。

2.学会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读懂并领会《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情节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古代作品了解到李时珍的生平及其大量的药材知识,以及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起他们所学过的著名人物和书籍。

再介绍本堂课的主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讲解结合PPT,讲解关于李时珍及其著作《本草纲目》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和情节。

3.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

时长为10-15分钟。

然后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与理解。

4.分析让学生探讨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李时珍为什么选择在古寺中夜宿?2.李时珍在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5.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思考题目如下:1.本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僻的字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2.李时珍在故事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异同?3.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安排结尾的情节?为什么?6.总结回顾和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请根据《李时珍夜宿古寺》所表达的思想,谈谈今天在我们生活中的启示?(不少于200字)五、课后作业1.阅读《本草纲目》,了解李时珍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思考古代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写下你的感想。

六、扩展阅读1.开展“中国古代医药”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基本知识。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以及其著作《本草纲目》,学会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阅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写全课文题目: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

(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

(生答。

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五至十二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五至十二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

”(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

”(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文题目),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