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内容及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容及知识点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教学要求:1.掌握纳米技术应用;2.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3.分子动理论;4.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5.扩散现象及范围;6.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7.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8.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9.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要求:1.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2.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3.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要求:1.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2.验电器的作用;3.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4.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5.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6.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7.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8.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9.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10.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11.使用电流表;1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教学要求:1.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2.用电压表测电压值;3.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4.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5.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6.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7.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8.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2.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扩散现象说明: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4.内能的改变: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向低温部分传递。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三、比热容2.定义式:c=Q/(m·△T)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7.比热容表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或Q吸=cm△t )Q放=cm(t0-t)(或Q放=cm△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2.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放/m(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若燃料是气体燃料q=Q放/v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V 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燃料放热公式:Q=mq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
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pdf

2016--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②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
结汇总
常温下,每千克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吸收4.2千焦
的热量。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和气体大,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小。
比热容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热平衡问题,比如计算加热或冷却物体需要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等。
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相互作用和位置分布等因素的总和,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材料和状态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或做功来改变,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做功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能量转移。
热量和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扩散
扩散是指不同物质之间分子的自由移动和相互碰撞,使得物质之间的浓度逐渐均匀的过程。
扩散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分子大小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分子越小、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扩散速率越快。
扩散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闻到花的香味、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这些都是因为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的结果。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是指物质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越小,物体的内能越大。
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决定了物质的各种性质和行为,比如固体和液体的形状和体积、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等。
总之,内能、扩散和分子热运动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行为,对于理解物质的各种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三节比热容

第三节 比热容
夏天,白天在游泳池
凉快 热
中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
凉 烫
傍晚,沙子变凉了而 海水却还很温暖。
想一想
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 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一、比热容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做一做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4.2×103J/(kg ·℃)
(水降的低比) 热1℃是,吸__收__(_放_出__)_热__量4.2×103J
它的物理意义是:一__千_克__的__水_每__升_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物理·社会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 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水的比热中容大具,有在重质要量的一意定义的。条件下水升 高相同温讨度时论,: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
=4.2×105 J 提炼公式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 cm(t-t0)
Q放= cm(t0-t)
热量计算表达式为:Q=Cm△t
Q—热量— 焦耳(J) C—比热容—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 ) m—质量— 千克(kg) △t —温度变化—摄氏度( ℃ )
练习:把质量为2㎏、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 到100 ℃,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含解析人教版

13.3比热容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比热容概念二、考点解析1.比热容是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在本章属于重要知识点,也是常考知识点,所以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
本节知识点有:比热容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利用比热容概念分析判断现象和进行简单计算是本节主要考点和考试方式。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方面。
此问题一般与热现象的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单独作为一个考题的情况不多。
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填空题为辅(利用比热容进行简单计算),对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也应加以重视。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知识点精析1.比热容(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减少。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热量的简单计算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cm△t=cm(t-t0);(2)放热:Q放=cm△t= cm(t0-t)。
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
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单位:千克(kg)△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
★典例精析★考点一:比热容概念◆典例一:(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 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答案】D。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1 第三节 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 0) m =Q 吸 c (t -t 0)t =Q 吸 c m + t 0 t 0=t- Q 吸 c m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 0-t ) m =Q 放 c (t 0-t ) t 0=Q 放 c m + t t =t 0- Q 放 c 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 △t m =Q c △t △t =Q c m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千克(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
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 0) m =Q 吸 c (t -t 0)
t =Q 吸 c m + t 0 t 0=t- Q 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
Q 放 m (t 0-t ) m =Q 放 c (t 0-t ) t 0=Q 放 c m + t t =t 0- Q 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 △t m =Q c △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千克(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